空降一年之后 陈小宪重构中信银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6日 14:41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李利明 北京报道 去掉“实业”,做一家零售银行。在前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陈小宪空降中信实业银行一年后,这家银行一直期待的最大变化终于到来。 11月25日,中信实业银行正式改名为中信银行,并将于12月1日正式启动新标识。
按照行长陈小宪的解释,去掉“实业”两个字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特色;另一方面,“中信银行”四个字结构简洁,特征鲜明,更加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称谓习惯。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信银行在业务发展方面将进行重大调整,改变原来公司业务一支独大的局面,逐步实施零售银行战略。 早在今年年初,这家银行就确定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力争三年之内零售业务占比达到20%的目标,打造零售银行业的竞争优势。 此前,他们零售业务占比不足10%。 现在,在中信银行的四大零售产品“中信理财宝”、“中信家家乐”、“中信信用卡”和“中信贵宾理财”中,信用卡是重中之重。陈小宪就任行长之后,更是加快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力度,并从其它机构引进高级人才负责信用卡的市场推广工作。今年以来,中信信用卡的发卡量迅速提高——2005年2月3日,中信Star信用卡的发卡量突破40万张;到了2005年10月下旬就突破了100万张。12月1日,中信银行还将推出白金信用卡。 事实上,最近各家银行都提出了零售业务发展战略。中信银行以公司业务为主向零售银行转型能否成功,很多业界人士都表示担心。陈小宪则对此颇有信心。11月2日,陈小宪在接受英国《银行家》杂志主编Mr. Stephen Timewell采访时表示,“我们提出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是经过理性分析和市场需求所致,是基于实践中的认识,是用哲学观点来分析问题。因此,以后是否成为零售银行也要依实践过程而定。但我们有信心三年后让中信的零售银行业务走在中外商业银行的前列。” 从现实来看,除了业务结构调整这一长期任务以外,中信银行更为紧迫的是化解历史包袱问题。 到2004年底,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只有6.05%,距离8%的最低监管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同时,到2004年末,按照五级分类,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是182.4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是5.96%,如果提取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需要超过140多亿元,而2004年末中信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只有39.22亿元,还有很大的拨备缺口。 目前,中信银行仍然是一家国有独资银行,中信集团仍然是中信银行的惟一股东。 最近几年,中信集团为化解中信实业银行的历史包袱,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 2003年底,中信集团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00亿元债券,其中60亿元用于中信银行的注资;2004年,中信集团继续对中信银行注资25亿元。此外,中信集团把2002年和2003年应从中信银行分配的利润全部返还,用于转增资本金。 在11月25日中信实业银行更名仪式上,中信集团总经理孔丹表示,今年中信集团将继续加大对与中信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支持力度,力争一步到位,使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 陈小宪也表示,中信银行下一步将建立市场化的资本补充途径,这就意味着中信银行下一步将引进新的投资者,包括境外投资者,实现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改造。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最近一段时间里,一些外国人士时常出没于中信银行。显然,作为为数不多的尚未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全国性银行,中信银行吸引了众多境外投资者的目光。业内人士称,外资机构看重的是中信银行背靠中国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的优势。 对于从事综合经营的外资金融机构来说,中信银行依托中信控股,将有利于发挥金融控股的优势,开展综合经营。因此,中信银行应该是外资机构的一个理想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