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政府基金与中国社保基金在工行引资备选名单上出现,再次凸显工行引资决策者对战略投资者的理解在发生变化
□ 本刊记者 凌华薇 曹海丽/文
11月初,科威特投资局(下称KIA)和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下称ADIA)工作人员一行来
到北京——他们的目的地是中国工商银行。此前的6月间,工行时任行长、现任董事长姜建清曾经造访过这两家公司,洽谈引资意向。两公司的回访,正是准备开始相关的尽职调查。
消息很快见诸媒体。据彭博通讯社报道,这两家投资者准备联合投资工行10亿美元。而据《财经》了解,两国投资局的胃口并不止此——一说是曾准备斥资30亿美元,但后来又因故削减了规模。同时,社保基金入股工行一事也在酝酿之中。种种迹象表明,继与高盛、德国安联和美国运通签署投资备忘录之后,工行的新一轮引资活动正在拉开序幕。
中东大亨
中东之石油美元数十年间一直是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沙特阿拉伯王子阿勒瓦伊德(Alwaleed bin Talal)即为花旗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持有4.3%股权,价值近百亿美元。
此次造访工行的两家投资公司为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政府投资公司,与淡马锡、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相似,都是国际上颇为知名的政府背景机构投资者。此次与工行谈判,科威特投资局和阿布扎比投资局分别聘请了花旗银行和JP摩根作为财务顾问。工行方面则由汇丰银行作为中间联系人。
随着石油收入滚滚而来,科威特政府财政部分别于1960年和1970年成立了一般储备基金(General Reserve Fund,GRF)和未来基金(Future Generations Fund,FGF)。1982年,科威特财政部成立直属投资机构科威特投资局(KIA),掌管上述两大主要基金。1990年海湾战争以前,这两个基金大约有1000亿美元的总额,战后则锐减至400亿至500亿美元,目前维持在600亿美元左右。
除却这两个基金,KIA也掌管着科威特财政部委托的其他基金。KIA的成员中政要云集,包括石油部长、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秘书长帮办等,不一而足,并在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和英国伦敦均设有办公室。
KIA主要投资于本国和阿拉伯国家的项目,在美洲、欧洲和亚洲也均有投资,但主要以证券投资为主;此外,还设有直接投资、贷款和国债投资部门,其中直接投资部主要包括私募、房地产和对冲基金等。该基金在本地投资项目包括海湾有限电缆公司(Gulf Cable)、电子工业公司(Electrical Industry Company)、移动电话系统公司(Mobile Telephone Systems Company),以及科威特投资公司(Kuwait Investment Company)。
近来,科威特投资局开始寻求中国投资机会。去年7月29日,科威特投资局发布新闻稿称,正考虑在上海或香港设立一个办公室,以跟踪中国的法律进展,研究中国的投资机会和民营化项目;同时,与一些公共机构和国际银行合作研究中国房地产、保险、国际银行和其他领域的投资机会。
据科威特通讯社报道,今年6月,科威特中国投资公司在华成立;9月,科投资局更将“科威特中国投资公司”在科威特正式上市,以筹资进军中国。有消息称,科威特投资局曾经与中国银行商洽入股事宜。
与KIA相仿,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是阿联酋的政府投资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政府投资机构之一,掌管着高达5000亿美元的投资基金,资金来源为阿布扎比(阿联酋的首都)政府的石油资产和收入。ADIA董事长正是今年11月3日当选为阿联酋国王的Sheikh Khalifa bin Zayed Al Nahyan。
ADIA投资范围遍布世界各国,其中海外投资占到一半。ADIA投资主要通过阿布扎比银行(ADCB)和阿布扎比伊斯兰银行进行。
《财经》近日致电阿布扎比投资局,讯问有关对工行投资事宜。负责对中国证券投资的官员Dominique Becht不愿在此时透露任何信息。截至发稿前,《财经》未能联系到科威特投资局。
两家公司对工行的投资被一些观察家提升到国家战略考虑的高度,认为引入两家公司,“尽管不一定能从产品、风险管理方面带来直接帮助,但他们对于中国与中东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与两国的政府投资公司发生股权关系,具备一定战略意义。”
更现实的一种分析认为,在国际投资基金里,来自中东的资金往往是重要的一支。有消息称,最终入股中国银行的基金中也有来自中东的资金。此前已经与工行签署了投资备忘录的高盛公司的入股基金里,本来亦有意引入中东的资金,但姜建清明确表示并不需要。
现在看来,彼时工行已经有意直接引入中东的资金。“经过投行引入当然不如直接引进,投行组织基金至少每年要收2%的管理费——如此看来,工行是比较精明的。”一位接近工行决策层的人士如此作评。
社保投资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社保基金入股工行一事也逐渐浮出水面。
就在10月28日工商银行股份公司成立当天,工行董事长姜建清接受《财经》专访时曾表示,在引入高盛、安联和美国运通公司后,“工行下一步还有意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其中不排除有内资机构的参股。”几天后有媒体报道,这家“内资机构”可能正是社保基金。
不过据《财经》从可靠渠道了解,社保基金对工行的投资不可能达到10%(约295亿元)之巨。
截至9月底,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达1917亿元,目前的投资组合为股权投资额116.35亿元,银行协议存款941.96亿元、债券投资607亿元和股票投资251.89亿元。据《财经》了解,社保基金可以用于股权投资的比例在20%以内,即约380亿元;其中投资交通银行已占去116亿元(以成本计),剩下可用的规模应在260亿元左右。
10月12日,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社保基金准备扩大股权投资的范围,“拿出80亿到100亿元,参股两家国有商业银行很有可能”,“我们不做小打小闹。”
早在去年6月底,交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同时,引入社保基金作为大股东,以每股约1.80元,共出资100多亿元,占比14%(交行上市后被摊薄到12.37%),成为仅次于汇丰和财政部的第三大股东。但围绕入股交行,社保基金曾有过曲折。原因在于社保在交行最初持有的为境内法人股,汇丰是境外股,交行上市后汇丰所持股份可流通但社保所持股份则不能流通。后来交涉再三,社保基金所持股份才转成H股。
有了“前车之鉴”,社保基金对过早投资国有银行产生疑虑。在建行引资过程中,社保基金要求建行方面保证社保所持股份也应定性为可流通。一直到上市前不久,建行才确认了全流通的形式,此时社保基金想进入已嫌太晚。建行方面建议社保基金可以在IPO时进入,但最终社保基金未做投资。
《财经》了解到,目前社保基金与中行和工行都在谈判入股,具体比例和价格都在商谈之中。工行引资溢价比应稍高于建行(初次引资市净率为1.15倍)。
何谓战略投资者
中东财阀与社保基金在工行的引资备选名录上出现,令外界对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再次产生疑惑,尽管这几家投资者未来是否会在工行董事会中占据席位还不得而知。“现在的谈判对这些问题还没有结果。”一位接近工行谈判一线的消息人士说。
在战略投资者问题上,主导工行引资谈判的董事长姜建清显示了颇为强硬的作风。“任何战略投资者都是以财务回报为目标,没有活雷锋。”他说,“双方合作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要看合作是否可以给双方带来价值。战略投资者有锁定期,锁定期过后,是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取决于投资以后的经营。”
姜建清在接受专访时曾对《财经》表示,银监会提出了“长期持股,优化治理,业务合作,竞争回避”的原则,工行认为,第一,公司治理机制完善是最重要的,工行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相当有经验,可供借鉴;第二,引资要有利于将来业务合作,如果无法回避同业竞争问题,工行的考虑是宁可选择不要战略投资者;第三,现在工行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基本没有冲突,还会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帮助改善产品,但交易合同条款还要经过谈判后才能最终确定。
目前看来,无论社保基金或是中东财阀,都有可能成为较长期的投资者。业界人士指,中东资金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投资一般都长达二三十年左右。
早在2002年底接受《财经》采访时,姜建清就表示,对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作用不抱过多幻想,他更强调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对上市的促进作用。姜称:“我觉得两者是结合起来的。上市的时候引入战略投资者,要卖就卖个好价钱,否则就不卖——何必让他来捡便宜呢?”他当时表示,作为一个经营者,一定要争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
本刊记者李箐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