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二:中小银行挑战与思考

圆桌讨论二:中小银行挑战与思考
2018年08月23日 19:33 新浪财经

 精彩观点:

       邓妍:一个行业的企业集中上市 往往是寒冬快到之时

     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监管对银行的影响“积极、深刻”

       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中国银行补充资本的工具非常单一

  长城华西银行董事长谭运财:银行业要从过去的快速扩张转到提质增效

  谭运财谈服务小微差异化经营:推提供盒饭的老年银行

    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17家民营银行上市还有很长的路

  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AI使银行线上获客成为可能

  众邦银行行长晏东顺:赞成去杠杆 但降杠杆不能一刀切

      众邦银行行长晏东顺:我们和传统银行有三个不一样

  郭田勇:如果不重视线上 商业银行是没有出路的

  郭田勇:中小银行比大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有优势

  包商银行华而诚:监管、货币、财政政策要三管齐下

       包商银行华而诚:从2005年定位全面服务小微企业

  新浪财经讯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于8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固本与攻坚”。

  在“中小银行挑战与思考”圆桌讨论中,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长城华西银行董事长谭运财、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众邦银行行长晏东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 、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出席圆桌并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二:中小银行挑战与思考》文字实录:

  邓姸:大家好!本环节分论坛即将开始。我邀请本环节的嘉宾上台,第二场分论坛主题是中小银行挑战与思考。今天到场嘉宾都是中小银行的行长、董事长,有请廊坊银行董事长邵丽萍、长城华西银行董事长谭运财、蓝海银行董事长陈彦、众邦银行行长晏东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欢迎!

  我本人是《投资时报》执行总编辑,《投资时报》做数据研究非常多,新浪这个论坛已经办了好几届,前几年主持中小银行分论坛的时候,那时候大家对城市商业银行感觉非常好的,因为钱很多,环境比较宽松,但是从去年、甚至前年下半年开始变化非常大,这可能跟降杠杆大环境是有关系的。我们开场不想做过多的铺垫,因为时间有限,比较快地进入今天话题讨论。

  降杠杆对整个行业变化还是有比较多的影响,所以我也想说大家能不能先分享分享这一两年从你们感受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谈谈这样的基础感受。

  邵丽萍:首先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也感谢新浪财经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因为这两年参加论坛比较多了,每次论坛参加这种圆桌的时候比较放松,但是这次不一样,也是我们监管部门专门叮嘱我,现在形势不一样,照稿子说,不要说错话。刚刚讲的监管形势,其实对我们银行的影响从两个方面非常深刻,第一个是积极的影响,第二个是对经营来讲是一个深刻的变化。简要解释一下“积极、深刻”这四个字。

  所谓的“积极”影响,我们认为我们国家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小银行实际上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强监管、去杠杆是引导银行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必要措施。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剔除五大行后的20家上市银行中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较年初下降的有14家,也就是说降杠杆的效果非常明显,2014年以来同业、投资这些资产驱动模式彻底终结。受表外压缩回表影响,剔除五大行后的20家上市银行中11家银行贷款规模持续上升,增速下降只有9家。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前面说变化是积极的,降杠杆是14家上市银行规模下降,但是真正贷款增速下降只有9家。所以说,政策对银行业规模扩张起到制约作用,但从结构来看的话,还不是全面收缩,还是有保有压。这是第一个我们认为政策积极的。

  第二方面所谓“深刻”,对于银行经营者来讲经营策略和方向确实有一些深刻反思和深刻变化。从廊坊银行来讲,借这个契机深入推动三个重塑,这也是我们对这个形势变化的一个感受。第一个重塑是资产负债表的重塑。从规模增长转向结构优化,从业务表外发展转向表内发展,从以公司业务为主转向重视零售业务发展,从全国拓展更户转向精耕本地客户。所以,这个转变也是深刻的。其实,重塑资产负债表也是我们做新三年战略的前提。

  第二增长动力的重塑,从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我们行比较特殊一点,2014年开始我们股权结构变更,人员从全各地招聘来,所以当初为了发展快一些,在管理上也是直营团队比较多,现在更多转变为精耕本地银行;从业务来讲,过去重视项目比较多,现在更多转向企业和个人客户。从项目转向客户,这也是一个深刻的转型。

  第三个是管理体系的重塑,在监管推动下,获取利润从追求速度和效率转向稳健安全,这是一个银行有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前面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影响比较深刻的,对我们新的战略规划也有指导性的改变。应该说这三个重塑也有它的原因,我们归纳来看总结我们以前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第一,我行对政策消化比我们预期要好。首先,我们在转型过程当中保持对市场高度敏感度,2014年以来票据市场和同业市场大发展,中小银行基本抓住了发展大环境,我们廊坊银行当时也在这两个方面大力做了一些推动,但是我们进得快出得快, 2016年票据市场变化,我们2015年就已退出;2017年同业变化,我们2016年就退出。所以,在后续压杠杆过程当中我们基本上没有在风险的漩涡里。

  第二,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因为,京津冀前几年更多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机场、京津冀周边拆迁、雄安建设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使投资基础基本都是实体经济客户,但因为中小银行贷款规模限制比较大,所以大部分还是利用过去同业的一些渠道,把这些业务做起来,表面看同业规模大,但是实际上还是真正投的是实体经济。

  第三,始终敬畏监管、积极整改。三三四四等一系列监管规定出来后,从2017年开始各家银行经历自我审视、自查、接受监管检查,我们经过几轮检查之后,确认基本风险可控,监管对我们的评价是认可的。我们内部也是在稳妥的进行结构调整,目前看整体调整结果好于预期。

  以上是我的体会。

  邓姸:谢谢!无论是三个重塑还是结构调整,都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商业银行很好的变化方向。长城华西银行,谭总能不能接受你们的感受?

  谭运财: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参加这次论坛,谈到强监管、去杠杆的问题,我的第一个感受是,中国在转型升级,十九大报告也要求我们发展从数量转到质量,因此银行业也要求从过去快速扩张,转到提质增效,所以这也是经济决定金融的一个表现。

  第二,从我们银行本身,前几年着重从表内表外结合,把表外业务做起来了,现在按照银行资金来源决定资金运用,加上我们实体企业的也需要调整结构,所以我们转型升级上转到提质增效,对我们也是从粗放经营转到精细化发展,对我们银行健康发展更有利。所以2017年以后,在治理金融乱相、去扛杆方面,我们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正面的。

  当然,在去杠杆过程中也要分类,有些杠杆率高,有些不高。个人也是一样,有些人贷款买几栋房子杠杆率高了,有些贷款买一套房子跟他收入匹配杠杆率也不高;企业也是一样,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信用度高,但是杠杆率也高,民营企业贷款要抵押物,抵押物还打个折,杠杆率相对来说就低一些。我们在去杠杆过程中也要一区一策,总体来说还是要支持实体企业发展,实体企业是银行的衣食父母,企业活银行活;反过来,银行也是企业的核心,银行活企业也活,把经济搞好把资金搞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陈彦:谢谢主持人给这个机会!刚才我听了邵董、谭董讲话,我很同意他们的这种感觉。作为蓝海银行,我们体会不是特别深,因为整个降杠杆、新的资管出来以后,核心指向是多层嵌套、严禁资金空转,非标等受到很大制约,整个核心意思是把资金引向实体经济。作为我们民营银行成立比较晚,我们属于第二批民营银行,去年成立以来,监管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所以我们资金一开始就是投在实体经济,主要投在一些小微企业、一些个人的经营贷上。监管也不许我们做非标,一开始也没有积累包袱,属于轻装前进的情况,所以,我们整体对降杠杆体会不像其他大行那么深。

  我们现在也关注到了,现在国家从降杠杆,又过渡到稳杠杆,我觉得每一个时间的政策变动,其实体现了一个积极的政策调整。现在从降杠杆到稳杠杆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我们很多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资金,尤其做实业的,前面有一段时间会受到一些资金紧张的瓶颈制约,现在情况下能够更多帮助一些实体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我们希望整个实体经济好,这样我们作为民营银行也能发展得更好一些。谢谢!我就说这么多。

  晏东顺:大家好!众邦银行是一个新银行,我们是在强监管、降杠杆大环境中诞生的。降杠杆,我们作为一个新银行也感受很深,具体来讲两个表现,第一个是企业融资更难,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第二是传统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产收表了,还是两边收,负债端、资产端两边降,这是两个明显的表现。

  我们是非常赞成去杠杆的,但是从整个的实际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感觉到降杠杆不能一刀切,降杠杆一定要综合几个方面。比如民营银行,我们生出来就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这是我们的使命,那现在结构化降杠杆,比方说监管、央行给民营银行能不能在政策方面给一些独立的支持、优惠?比如专注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银行在再贷款,增加中小企业债方面给予一些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一些弹性、给予一个辅导期,让我们放手支持、服务中小和民营企业发展。

  另外一方面,作为中小银行来讲我们选择要更加精准,对那些真正的属于新动能、新产业、真正做实业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就是我们主攻方向。我们在客户的选择、管控方面,做得更加精细。在内部的整个资源配置、工作流程设计等方面可以更好的服务。谢谢。

  邓姸:郭老师、华老师在行业角度更有心得可以分享的。

  郭田勇:听了各位银行掌门人演讲之后,我觉得很欣慰,中央、监管机构去杠杆强监管政策在我们几家银行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大家很认真对待。但是,作为一个学者,我要谈我对这一轮政策的一些担忧,或者说有一些不同看法。因为我们刚才一直讲去杠杆,去杠杆出发点是非常好的,前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怎么样让金融回归本源,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不要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多重嵌套,最后出现监管套利、资金空转这样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这样一种强监管措施,把这些通道、把这些嵌套拆掉,所以也出台了像资管新规等这样一些规定。

  但是其实我们反过来看一个问题,你想为什么钱能从银行流到信托,或者流到券商,会形成嵌套?我们要看到里面原因是什么。我想除了刚才讲有一些监管套利因素之外,我们要看到这里面有这么一个因素:要把钱给使用效率更高的机构来用。比如说我们先举一个简单例子,银行做委办,商业银行把钱给券商,让券商做债,银行也可以做债,他也有这个金融市场部,为什么要给券商?我想有这样两个原因,第一,券商有专门做债的团队,专业性能力更强,手法更多,可以采取放杠杆等各种措施去做。这是一个原因,就是专业性。

  第二是因为券商相对银行来讲,它的风险偏好程度更高一些,我更敢去承担风险。这里面,可能有一个风险合理适配的问题。

  同样我们讲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在前两年说,银行之间同业负债上升非常大,特别是银行间发行同业存单数量非常大。同业存单中小银行发行同业存单大行买,完成了资金从大行流到小行。出现这个情况因为什么呢?恐怕也可以用前面两点分析。第一,在经济下行情况下,中小银行相对大行来讲,它的风险偏好程度更高一些,大行更怕风险。中小银行小,而且扩张欲望强,风险偏好程度高,更敢于投钱。第二,刚才晏行长也提到一个问题,在服务一些小微客户上、服务一些高风险客户上,像民营、小微企业,中小银行这块专业程度更高一些。他拿着钱有地方投,而且他能投出去,能够获得相对比较高的回报。这样的话他就愿意说把大行的低成本资金给我、我来投,大行没有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大行风险偏好程度低,第二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专业性程度不如中小银行强。

  所以这样的话才会形成机构间所谓通道,才会形成资金流动,所以我们要看到问题可能是跟我所讲这两方面,除了个别监管套利,为了这些做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一些业务之外,我们要看到也有这两方面的因素,有内在性的逻辑。中小银行比大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上更加专业、更有优势,而且风险偏好程度高,在经济下行情况下更敢投。我想跟这个也有关系。

  所以,其实我在几个月前一个会议上也谈过,我说两点,第一这种强监管这种很严厉的政策,可持续性有点担忧,因为什么呢?从国际上来看,美国去年特朗普说降税,税率下降,又要搞重建美国,投资量很大。国内学者很担心,美国钱从哪里来?我们注意到他就是出现一个监管的放松,他把布莱克法案基本等于废了,他从监管放松向市场释放资金非常多。

  我在几个月担心强监管这么持续下去,特别是贸易战打起来以后,我担心市场当中往回收政策可能和宏观面来讲,是相违背的。

  第二个担心,强监管政策把这些通道都去了以后,会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企业本身不是我们正规大行的客户,大行一般追逐政府平台、政府项目,本来没有钱往这些企业流,这些企业得到的钱以前靠影子银行、各类通道。为什么他们能够从这个渠道得到钱呢?通过通道来做,最前端的机构风险偏好最强的机构敢冒险,他拿钱以后最后能够投到民营企业里去,你让银行直接投都不愿意投。所以有这么一个问题。

  所以,事实证明我们前面这种担心,现在都出现了。去杠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变得比以前更加困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政策要回到一两年前,那我想说什么呢?我们在去杠杆、强监管同时,就像刚才几位讲的,应该给中小银行更好的支持政策。因为他们做小微企业、做民营企业,他们本身天然就做这块工作的,积累了这方面经验、积累客户、积累各个方面资源非常多,要让他们能够真正愿意把钱往下投。这样你说你表外转表内,转完以后,我们感觉很多机构转完以后就不行了,本来就不想投,通过把钱给其他机构才能间接投,现在要回归本源,各自机构各自投,对于一些大的机构、对于他们来讲会比较勉为其难。

  最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监管政策下,如果我们要真正让民营小微企业发展好、解决好他们的问题,发挥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邓姸:华博士,您有国际从业背景,能不能从海外视野看一看别的国家案例,有没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如果有您分享,如果没有就回到刚才的话题。

  华而诚:谢谢,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讨论会。郭老师到底是经济学家,他刚才讲的我完全同意,而且我很少听到,可能参会机会不多。我重复一下,讲概念这个问题,我记得我在建行的时候,那时候银行不能靠存贷利差过活,为什么?因为存贷利差越来越少,因为利率市场化等等,所以必须要发展中间业务,那时候还有指标的。什么叫中间业务?我们传统的信贷利差之外要提供一些服务。

  我为什么讲这个?其实,中国经济发展、金融体制发展、市场发展自然要使传统银行走向多样化金融,发展所谓中间业务,依靠收费为主,不能靠传统的存款贷款来做。这是很自然的现象,金融机构、传统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基金、信托、券商,就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而且提供传统银行以外的产品。假如说传统银行能够覆盖所有金融需求,我们不会产生另外的需求,因此产生所谓合作之后提供很多金融产品,刚刚郭老师讲得很好,传统银行只能做信贷,从来也不要做很多风险考虑,因为银行做信贷还都是抵押的,我们也不能直接投银行业务,别的金融机构会做,因此我们等于说建立了一个平台,大家把所长拿出来,我们银行有什么优势?对不起,很多老百姓钱还是放在银行的。那其他金融机构是没有钱的,市场上需要钱。所以很自然的,我们传统银行业跟其他金融机构合作,提供一些传统银行不能拿到钱的金融服务,多半是那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等。

  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发展,当然这会产生所谓“影子银行”,传统银行以外的金融服务,变成影子银行出来了。

  为什么讲这个?因为这些影子银行,资产定价都是市场定价,金融机构人民银行还有一些指导,存款、贷款、基准利率等等,所以这些金融活动其实对利率市场化提供了相当大的一个助力,我觉得他有正面的因素,并且满足了拿不到钱的企业、很多都是中小企业比较多的,产生了正面功能。比如讲杠杆率,一般讲非金融机构的,从金融机构拿到的钱,2015年我们讲“三去一降一补”那时候就开始降杠杆。数据来讲,非金融机构杠杆率,借钱处于GDP占比,增量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下行,去年第四季度已经是负的。你杠杆率的绝对水平已经开始下降。现在大家知道我们杠杆率已经到了稳的程度了,我们今天上午也听了。

  那么这个期间2016到2017年杠杆率增速下降,到现在绝对杠杆率已经稳住而且可能下降了。那下来没有?不但没有下行而且往上走,2016年往上走,实际增长率2017年6.9%,016年6.7,杠杆率是稳增长,经济增长不但没有下降而且上升,资金使用效率提高了。

  经济增长两个因素,一个是投资占GDP比例,那是杠杆;另外投资以后产生多少GDP,投资边际产生效益。杠杆率增率下降的时候GDP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就是效率提升。

  2017年讲的严监管,其实等于就是把银行业务砍掉了。所以人民银行社会融资总量增量速度就知道了。哪一块下降最多?代表影子银行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大幅度下降,产生了现在觉得降太多了,可能太紧了,要微调的状况。

  所以我为什么讲过去一两年发生的状况,当然对我们银行,第一线感觉到它的冲击,后来什么事都不能做,我们很多部门就晒太阳了。

  但是为什么讲这个?去年这一两年,这些金融活动并没有把中国金融效率降低,而且在提高当中。所以我要提醒,我们讲降杠杆、严监管,讲这些东西,你们要多了解一下我们做银行这块,做了哪些金融活动,金融创新跟金融监管永远是对立的。因为创新是监管不到的事情要创新,所有活动都在监管之下怎么创新,但是监管机构绝对没错,一定要跟上创新步伐。所谓影子银行这些要了解,否则真的会出问题,要看有没有系统性问题,不能管太细,我觉得我们有点管得太细了。

  当然,我们都希望把金融风险搞住,但是现在的一些政策,比如说希望银行多贷一点款出去,放松了存款准备金率,因为影子银行收缩很厉害,希望银行回归本源,表外到表内,那些从体制外、传统银行之外、影子银行拿到钱的金融机构本来银行就不贷款给他,所以现在钱给银行给多了,我不知道有多大效果,真的不知道,所以监管要再细腻一些。

  当然短时间产生很多流动性的问题,第一个表外转表内,资本金要提高,当然中央银行也注意到了。今年下半年,我们监管要有点意识到放松,政策放松等等,但是我觉得光放松货币政策肯定不够。而放松货币政策可能找准人民币贬值压力,积极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要适度的把握力度。监管加上货币加上财政政策三管齐下。

  邓姸:华老师给出很多建议,很值得思考。前一段时间我们最高层开的会议里提出六稳里,第一稳就业,第二稳金融。金融重要性摆在很高的位置上,大家可以详细研究六稳具体指向。

  其实,回过头来说,刚才我们探讨这一两年大的变化,大家还会注意到一个话题,资本市场反应很多,包括新闻、行业变相总是特别敏感的。我们能够看到去年一年,或者更早前年开始到现在,一大拨银行上市潮,无论A股市场还是港股市场,都有很多银行递交申请。如果长期跟踪资本市场的人知道,一个行业集中上市的时候往往不是行业最好的时候,反而寒冬快到的时候。

  举一个例子,今年我们报社研究发现有那么多手机终端上下游产业链公司都在递交IPO申请,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行业正在进行大规模洗牌。我们回过头来说银行也一样,我们看到那么多银行递交申请,农商行、城市商业银行都很多银行递交申请。但是最近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是什么呢,很多银行原来希望通过上市拿到资金以后去补充自己核心资本,但是证监会时间表来看来不及,不少银行把IPO申请撤下来了。我们注意到前一段时间有一个重要事情,在银行业影响很大,南京银行定增项目一百多亿被否掉了。其实,我们算了一下,他从上市到现在融资接近300亿规模,一直在不断补充资本,这次被否以后可能要想其他办法来满足未来资本充足率的需求。

  大家都在过一个渡坎的过程,我们也想问一下四位来自银行嘉宾,如果回归本源,银行内生动力都应该在什么地方?四位银行掌门能不能提供这样一些方向,提供一些方法给行业其他银行参考?

  邵丽萍:接着主持人话题说,前一段时间南京银行定增被否这个事怎么看,监管一再嘱咐我不要乱说话,但是我还是要说两句。从市场上看,也不能说他被否意味着监管对银行业补充资本的什么看法,有多种因素,包括银行股IPO发行问题,也有一级资本向二级资本市场转移问题,也有监管是不是鼓励要做轻资本银行的想法。总之来讲,一个银行IPO发行、以及做定向增发的否与发,都不能完全定位一个基本原因。但是总的能看出来什么呢,监管实际上这几年,特别是今年还是发了一些文件,包括今年3月初发出一个《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创新的意见》,这个文件里包括发行永续债、补充一级资本都是很好的导向。

  但是事实上落实过程当中,我们行是第一家冲进去的,但落实过程当中还是有很多问题。这么艰难情况下,大家为什么还是必须要做呢?一个原因是前面说降杠杆,表外回表。另外一个原因,大环境下资产质量下降,不仅城市商业银行,所有银行都一样,资产质量下降对资本消耗的增加。降杠杆还是鼓励银行增加资本,但是从银行业发展规律来讲做大规模还是一贯思维,做大规模也是要消耗资本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监管是不支持,所以监管对资本上的鼓励和支持方面,其实很多时候监管是很难分辨出到底是什么原因的。

  这个是我们对南京银行事件的一些分析吧。但是在这一点提供我们一个做银行和对监管的思考,中国银行业对资本管理上,特别是管理渠道上确实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中国银行补充资本就是一级资本工具的增资,包括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都是非常单一。上市银行还好一些,还有定增,非上市银行基本就是一种,现在永续债还没有被批下来的。但是美国的银行有多种渠道,其实核心一级资本占60%左右,中国银行占71%到85%,资本补充渠道问题限制了很多中小银行的发展。

  所以我觉得从这一点看,我们对中小银行的资本管理,更多的应该是提到了日程上,不仅仅中小银行,银行业资本管理,其实很多工具到底哪些在我们国家是合适的,应该思考。

  对内生动力发展的话,现在没办法,主观讲必须要这样做,光靠外面还是,外面增资进来以后对整个ROE回报率也是降低,再融资是一个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更多还是要考虑内生资本。我们从中小银行讲三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是要就降低规模情节,更多有质量发展,这样的话对资本消耗有效。

  第二资本集约化运营,对资本整体分类怎么样更有效率,我们要做零售、小微,对资本消耗占得更少一些,当然做这些业务速度就慢了。

  第三对资本有一个内部积累,内部积累说长期来看是长久性的发展,对自身客户基础,还有依靠内源性稳健的经营,包括成本控制、现在中小银行异地设网点和本地设物理网点,这些成本控制都是应该思考的。综合来讲的话,现在的资本管理不是单独项目而是银行整体经营的综合算帐,这方面对中小银行提了更高的要求。

  谭运财: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谈三点。

  第一,作为一家银行,要履行社会责任,怎么样把履行社会责任和提高自身效益结合。作为一家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吸收公众存款,发出贷款。银行内生动力在哪里?作为一个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肯定要盈利,不盈利办不下去。

  第二,现在国家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竞争,特别是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差异化的经营确确实实各个银行自己心里有数,由于受监管政策限制,你想差异化也做不出去。那么,现在为什么银行在排队上市,其实上市两个目的,一个补充资本,第二把现在资产通过上市能够溢价,有市盈率。但,其实我们现在国有银行,大家看得到,在资本市场上现在国家要鼓励融资,现在我们很多跌破净资产了。你看我们现在股市,老百姓在里面能挣钱的有多少?如果这个市场大家进去不能挣钱了,他哪里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所以现在银行上市方面,包括增发,定增方面,现在我们上市公司一个是盈利的间接给股东带来,股票不涨分红也行,效益好的确实不多,真正拿钱分给股东的不多。

  相反,最近曝出来的甚至一些上市造假的,最近你看一些退市公司。所以,原来我在长城资产公司做过投行部总经理,我们上市公司也有几十家,有些上市公司成为我们的包袱,首先要维稳,第二他的产品不对路,怎么样转型,我们资产公司是外行,我们是做融资,你做大股东怎么搞产品开发、产品运营,那是两码事。

  同样现在银行,为什么说经济决定金融?经济下行过程当中,为什么要加杠杆,杠杆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现在又要去杠杆,为什么现在又要稳杠杆?所以我们经济发展客观来讲,当时加杠杆银行规模,给那么一点,企业又需要,银行又放不出去,那怎么办?银行没有规模又没有效益,所以通过表外。所以,表外做起来以后,现在一下要收,为什么有些做得乱了,有些做得空转,没有流到实体经济,现在是要把这些乱相改过来。

  从银行动力源来看,今年银行净利润要比前两年难得多。一个是政策强监管,第二是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现在挣钱也难了。那么,核心还是希望实体经济上去,所以我们国家现在也在对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力度,客观讲银行钱放给企业了,如果企业好能够尽量归还,银行不良率少,利润就有;如果不能按期归还,现在逾期90天就反应到不良,就要提拨备了。为什么我们现在还是希望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所以这个是银行的基础。

  邓姸:山东农商行风险敞口曝露得很深,对中小银行您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陈彦:说实话,我们也能够看到确实要上市的银行特别多,排队的很多,作为民营银行来讲很羡慕。但是,现在17家民营银行,多数想走上市的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基本上民营银行网点一行一店,不能设更多网点,还有很多,包括理财资格、发债都达不到,因为门坎比较高。所以我也这样认为,作为上市,一个是他作为资本补充,另外能够给这些股东提供整个财务价值的增值、大幅度增值。

  为什么说上市动力很足?我们看到,除了股东以外,股东需要上市以后使银行的股东财务价值能够增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刚才主持人说到过,因为这么多年以来积累下来很多不良包袱,好多银行没有能力分红,那么你要再让他通过增资扩股补充资本,很多银行这些股东动力不足,没有分到红又要拿新钱进来,更多也是希望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民营银行一样,这些股东肯定也希望上市,但是我感觉他动力还是有,即使不能上市,我们自己这种体会,这种银行股东让他增资扩股,我们这些股东动力有。我感觉核心在哪里呢?首先要把银行做好了。如果你银行做了以后做出很多不良、没有分红能力、盈利都被不良吃掉了,那你让他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肯定动力不足,但是就我们感觉,现在目前成立的17家民营银行,虽然大家都比较难,但是基本上都还是很良性的,走得比较稳健,我还没听说哪家民营银行增资扩股遇到一些障碍。因为如果经营得好,一开始经营得好股东再增资扩股再拿一些钱出来,股东还是乐意的,这样作为一种资本补充。

  虽然我们上市路很远,那么我们通过股东自身的增资扩股,股东也没有什么障碍。这是我的体会。谢谢。

  晏东顺:作为中小银行,从我们经营者来看,这个银行他内在的一些动力、基本的一些愿望,一方面银行需要一个非常鲜明的市场定位,某个领域有自己特色,在这个领域做强、能够做大。比方说我们17家民营银行,我们的起步都是各自不一样的。起步于不同股东,或者是资源禀赋不一样。比如众邦银行,我们市场定位是要做什么呢?以线上业务为引领、以供应链业务为主体,就是打造具有特色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这就是我们定位。我们希望在B2B领域,希望在电商交易垂直领域把我们业务做出特色。这是我们的愿景,哪里有交易哪里就有众邦银行。

  第二,我们希望我们经营模式具有竞争力,一个银行要有鲜明的定位,你在这个领域商业模式是什么?可持续吗?有竞争力吗?比如说众邦银行就是打造一个供应链为主体的互联网交易银行,那么我们商业模式一步两翼,以互联网银行建设为主体,两翼一个投贷联动,一个是大金融市场,围绕大物流、大健康、大商贸这些领域来做我们的业务。

  第三,我们希望有很强的科技能力,希望科技赋能,我说的这些就是中小银行希望做的事情。在这些希望之下,可以可持续,能够做出快一点发展,我们所有银行的愿望。但是这些需要很多基础、有很多条件。作为我们这些小银行来讲,资金使用、网络、品牌、渠道、人才、科技、方方面面,所以上市对我们中小银行是非常好的一个条件,通过上市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像众邦银行按照董事会要求、投资人愿望,也希望未来不长时间里做这个梦。现在我们一方面希望监管政策给予这些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在上市道路上多一些支持;第二作为经营者来讲,作为民营银行,希望自己做出特色,希望我们做一个科技含量很高的金融,持有银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很好的市值、有很好的前景。

  这是我们愿望。谢谢。

  邓姸:我们接下来话题很快会谈到金融科技赋能。刚才休息室的时候我和邵董事长聊的时候也聊了小微话题,邵董事长有特别多想法,您分享一下关于小微的建议。

  邵丽萍:小微是这几年国家大力支持的,包括普惠金融是这方面内容,小微企业融资难是普通话题。但是,融资难并不是不可解决,随着线上业务、互联网、供应链出现,很多长尾客户还是能得到一定普及。像今年蚂蚁金服宣称为200万小微企业主服务,微众银行推出微利贷,他们这两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特别是像蚂蚁金服310模式,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月发放小微8000亿元。

  为什么要谈小微呢?真正对小微信贷支持不能仅仅依靠银行,从国外经验看,像美国,政府一系列的政策上是有一个体系的。比如我们国内也在搞,也有一些支持,更多对银行三个不低于,今年两增两控,这些政策要求银行向小微倾斜,但是美国政府从立法机构、金融市场等多个环节对小微融资进行引导,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美国一系列立法保证了小微企业在社会上得到重视,另外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不仅对业务推动,还有资助、减税、培训等等方面。

  第三金融市场方面,大家知道了纳斯达克实际上为小微企业设立的直融市场。

  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压力很大,因为小微有很多指标,我们必须完成这些指标,这个区域里小微经济发展到底行不行?实际上是银行支持他的一个前提。如果他的发展没有前景,像我们廊坊区域这边靠近北京了,环保、污染使很多小微企业生存艰难。这种情况下靠银行两增一控政策比较难以产生效果。

  但是我们毕竟是处于廊坊和北京中间,有八个县市,定位成县域金融,在小微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也是我们一直支持重点。我们和世界银行组织合作推出爱农贷产品,这个产品确实是真正解决了小微农户的痛点问题,首先在供应链方面提供担保,解决农户无抵押无担保问题;第二对农户来讲,资金到不了他手,解决了挪用问题;第三线上线下,80%在线上,线下保证真实性,解决了效率和成本问题。这个产品推出以后,省政府,近期得到了农业部专门支持小微企业试点,获得了他们几百万奖金奖励,包括世界银行匈牙利政府给我们赞助项目。现在这个产品卖到山东了,在河北一带对农业还是有一些局限的,所以河南、山东等农业大省,这个项目推广起来非常有意义。

  所以我想说,金融做普惠金融尽社会责任到底做在哪里?实实在在真正做下去有多种因素,有政府支持、政府培养,让经济体真正有活力。有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的要求,有金融机构本身社会责任,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使市场个体得到一定支持。

  以上是我的观点。谢谢。

  邓姸:接着之前提到的几个东西,刚才我们谈的更多是一些行业话题,谈到各自银行发展,我们想往下进一步来深入。在这样一个大的情况下,经济转型背景下,我们各家银行转型思路都在哪里,方向都在哪里。有些银行会在一些业务转型上抓住贸易金融、抓住中间业务,有的专注于做小微业务,有的主攻消费金融,每家重心都不一样。我想要不从华博士开始,您对我们现在中小银行转型,包括包商银行本身,您怎么给他们做战略建议,我们未来战略方向到底什么地方。

  华而诚: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包商银行成立20年,我们成立于1998年。我们当时成立资产20亿左右,去年我们资产规模5000多亿。其实,这本身反应了中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确是产生了非常大的全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我们金融和实体经济一体两面,我们银行发展从二十多亿到五千多亿,二十年前讲没有人敢相信。

  其实我们这个银行在2005年,发改委跟世界银行那时候建议我们把小微金融做起来,因此我们那时就引入了德国IPC的小微金融技术,包商银行最早试点银行之一。我们坚持到现在,我们主营就是小微金融。中国经济发展早期的时候,国有企业为主,那时候讲抓大放小,大的搞定了小的就搞定了;现在叫双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从小的开始、基本在小。

  我们从2005年开始定位小微企业是我们最主要服务对象,不只是贷款,我们定位为全方位的服务。为什么全方位的服务呢?中国经济转型是什么?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是服务,最好能够促进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经济转型最明显的是投资拉动转到消费拉动,第二产业走到第三产业,中国经济增长GDP拉动贡献率消费很多,第三产业服务业也很多。因此很重要一块就是消费,所以我们银行转型跟着转型,零售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业务。包商银行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也是特别注重零售业务。

  大家知道互联网金融,中国是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我们银行是金融+互联网,我们成立了直销银行,这个还不是单独注册法人机构,是银行事业部,那一块就是传统的线下跟线上的结合,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突破地域限制、时空限制等等,利用大数据这些东西。

  另外一块比较传统叫公司金融业务,其中有一块叫投资银行业务。中国经济将来发展不是投资扩充资本为主,而且要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尤其存量盘活,不但是用好增量,还有存量盘活,这块有很大的潜力,兼并重组这块。美国很多企业壮大不是靠投资,而是靠兼并重组,因为美国储蓄率很低,很自然兼并跟重组使企业长大。刚才讲到不一定上市筹钱,兼并重组就是投行业务,我们还有投行业务。

  另外第四块是金融市场业务,就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我们讲理财产品这些东西,发展最快的理财产品这一块。这块前途非常广阔,老百姓钱以前以存款为主,现在可以不断投资,银行提供很多理财产品,利率比银行存款要高。

  包商银行转型也好,跟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希望能够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邓姸:郭老师您要不要从一个打的行业的角度,做一些建议?

  郭田勇:确实银行业发展这么多年,现在刚才华博士说了,包商银行都成立二十年了,我们觉得值得总结的地方挺多,我想说一个什么问题呢?你看为什么这两年国际上投资者,包括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对银行业的估值不是太高,银行业咱们自己觉得挺挣钱。现在说来,中国能挣钱的行业和企业,说实话不是非常多,能踏踏实实挣到钱,至少我们是一个。但是,为什么对我们估值一直不太高呢?可能就是跟,我们刚才讲的,在中国现有发展模式下,银行是周而复始进行资本消耗有关系。依靠放贷款进行外延性增长,贷款以后相应要增加资本金,增加资本金以后要增资再放贷款再增资,永远对原有股东的利益进行摊薄。跟我们这种比较简单的粗放的经营模式是有关系的。

  所以说,如果我们站在这个基础上看,那我们未来银行业发展方向,肯定要把我们业务要更加多元化,要把我们盈利点变得更多。这样的话,银行才能真正有价值,至少从投资人角度来讲,才有价值。

  所以刚才我听到,包括各位银行家都谈到做小微,至少相比对于一般企业来讲,如果在中小银行真正能够深耕区域市场,我对客户很熟悉,把小微做上去,不仅资本消耗小,溢价能力也非常高。有些大行也说要做小微,去年监管机构要求各大银行成立普惠金融部,都把牌挂上了,但是好多处于一抹黑状态,说要做小微,还没有找到有效方法。中小银行这是我们优势,肯定要做好。

  另外一个,未来银行业发展一个趋势,零售金融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服务好这种消费金融客户。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为市民服务,包括下沉为农村居民服务,这块在零售上,消费金融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想说什么呢?随着现在科技发展,我们线上和线下业务结合,这个问题各家银行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以前很多银行老说不太在意,我们银行、我们在传统业务优势,我们都还是差距相当大的。但是现在看,因为互联网整个社会联系到一块,确实是一种无孔不入,每个人都要上网、时时刻刻上网,只有通过做线上金融才能掌握,至少多一个层面来充分掌握客户的各类信息,这个非常重要。

  我记得前一些年在贵阳银行当董事,那时候互联网不太发达,理财经理说怎么发展客户,经常早晨七八点给人打电话,如果连打三个电话都能接,说明这个人早睡早起,是干事业的人;如果老不开机说明晚上也生活太丰富,可能不是很专注,那时候通过这种来判断。如果通过上网以后,我发现你的信息、甄别你的信息渠道大大增多,还用那种很传统的模式吗?无论客户精准营销上,还是在我们风控上,我们的确跟以前那种模式会发生一种质的变化。所以我们如果不重视线上、不重视互联网发展,商业银行是没有出路的。而且,自己能够敢于提出把自己打造成一家有银行牌照的科技公司,我们银行家有这种思维方式,我还是高度赞同的。

  邓姸:时间关系,本来有两个问题,本来想把转型和金融科技赋能分成两个话题讨论,由于时间关系,四位嘉宾把这两部分结合到一起说吧,未来怎么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一块讲一讲。

  晏东顺:刚才郭教授高瞻远瞩,我想以众邦银行案例回答主持人的题目。众邦银行的战略定位:以交易场景为依托,以线上业务为引领,以供应链金融为主体,来打造具有特色的互联网交易银行。

  目前我们整个业务方向就三个坚持,坚持以供应链、产业链服务为主,那么目前我们整个表内外的资金支持,96%以上在供应链方面投入。第二个是坚持服务小微企业为主,那么5万以下贷款占全行资产的60%以上,比重比较大。第三个是坚持普惠为主,50万以下贷款占38%。

  我们做民营银行大部分行长都是从传统银行转型而来,我也一样,做了几十年传统银行。通过众邦银行这一年多实践来看,这个银行和传统银行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众邦银行有三个地方不一样,第一个是获客方式不一样,我们自己讲叫BBC,B2B2C,我们平台获客、精准销售。比如大股东卓尔这个体系,有15个电商平台,上面有40多万个小商户,现在把众邦银行产品、信贷产品通过H5、SDK等多种方式外嵌场景,理论上讲这40万客户一下看到我了。只要买了我的产品就是我们的客户。全行没有一个客户经理,不需要设分支机构。

  第二个不一样,金融产品创设也不一样。像我们这种银行,我们产品创设以标准化为主,在线上运行,通过系统来完成,比方说我们五十万以下小B贷款,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线上放贷、线上回收,甚至贷后管理也是智能的。而不是线下靠尽职调查、写调查报告,这不是我们做的事情。

  第三个不一样,风险管控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们主要是以管控为主的手段,通过大数据和风控模型来管控和释放资金。现在我们整个风险管控基本逻辑:以交易数据来确定授信结果,而不是看总资产、净资产;第二是以交易过程来管控我们资金的用途和资金流向。你这个小商户和平台之间按照商业和约,交互付款的过程,我来管控贷款资金,控制流向;第三,根据这些小商户的个人征信来防范其他风险。你尽管是一个小业主,看你是不是一个好人,我们通过大数据,千人千面,我们叫四维,四个手段,身分证号、手机号等等输入进来,一秒钟就发现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些还是和传统银行还是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还是在这个道路上探索。谢谢!

  陈彦:谢谢主持人! 17家民营银行整个的定位、获客方式都很像,我觉得都很像。你说我们蓝海银行定位叫互联网银行,我们定位于轻资本性银行。这种定位的基础是什么?我感觉定位基础就是这些年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AI的使用,使我们服务于千家万户变为可能,使我们通过线上获客成为可能。我们做金融也是几十年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

  刚才我非常赞同华教授刚才说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远远快过、优过国外互联网技术。因为我们在座很多人都到外资银行办过业务,我的感觉确实很糟糕,又打电话又录音又画押,搞很长时间,而我们通过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手机,就可以办业务。

  比如我们蓝海银行也是这样,跟刚才晏东顺行长一样,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普惠金融。我们到现在为止一年客户数量已经到了70万户,70万户一年时间内,就我们一个网点,民营银行都是一个网点、甚至没有网点,这在传统方式来讲,服务这么多客户不可想象。但是有了互联网技术、有了AI,我们服务客户,通过交叉验证、通过识别,我们可以做到审批完全是没有人工干预,全是机器识审批而且准确率很高、不良率很低,这使我们服务这么多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变为可能。

  这个前提下,民营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在普遍使用。其实各家银行差别在哪里呢?从民营银行来讲,城市商行讲,可能先天禀赋不一样,有的股东技术好,可能运用得更多一些。比如我们说腾讯流量很好,阿里巴巴先天优势,有网商优势,会发展得更快一些。而其他民营银行、银行只能通过自己挖来的技术、挖来的数据来进行发展、进行定位,基本上区别在这里。

  另外,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每家银行一是运用场景,甚至创造场景来使我们的技术能够通过SDK服务到千家万户。其实蓝海银行也是这样,我所知道民营银行基本都是在这样的路上发展。因为现在这种“一行一店”模式,不这样去做,自身生存都成问题,就更别提发展了。

  所以,我们整个对这种转型、技术运用,确实是感恩这个时代,同时确实是我感觉从这上面来看,银监会、人民银行在这上面投入很多力量来做一些配合、一些研究。因为我们很显然,我们这样互联网金融技术,比国外应用得更好更快。

  邓姸: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发展上我们是唯一有机会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的。刚才两位民营银行谈了,包括金融科技赋能,因为成立时间比较短,它转身等等都很容易。传统的开展业务这么多年,比如长城华西银行,之前也有历史沿革,在战略转型、金融科技有没有不一样路径?

  谭运财:长城资产公司是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长城集团定位服务于中小企业,现在长城集团银行、金融、保险、租赁、期货基本是全牌照了,长城集团包括下面所有金融牌照定位就是服务于中小企业。银行,长城作为大股东一个是怎么样服务好中小企业,一个是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消费金融。我们在全国各个省都有网点,银行也是依托长城公司网点把这三个做起来。

  比如我们小微贷款,根据工资额两倍,我们有一个授信额度。在这个额度内随时用随时还,而且我们这个卡在全国所有ATM一天取款2万不收费,在国外也可以刷。我们现在也在走一条服务小微企业、服务消费金融的差异化路子。还有一个女性友好银行,在德阳,为女性服务的。女性友好银行是世界银行女性友好协会的会员单位,目前在中国就只有我们这一家会员。还有老年银行,那些老同志到老年银行可以练书法,中午不回去还有盒饭,还有小企业生态工厂,小企业来这里以后有一个茶室可以大家喝茶聊天,可以互相交流商业信息等等。所以我们现在服务小微方面也采取了一些差异化经营路子,尽可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要,来设计我们产品,创新我们服务模式。谁赢得客户谁就赢得市场谁就能够取得胜利。谢谢大家!

  邵丽萍:刚才几位银行家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我都记录了,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廊坊银行战略和转型稍微有点差别,第一个定位叫区域深耕,因为我们这个区域在京津冀,邻着雄安,我们研究战略抓住两个机会,一个是政策机会,在中国政策机会有很深的价值,这个政策机会在几年之内分享它的红利。第二行业机会,我们在定位这个区域里,到底做什么行业,一个是普惠金融、小微,跟我们中小银行天生职责匹配的。所以我讲我们做了一些小微产品。第三是政府机构,因为这个区域在发展过程当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政府的大型项目特别多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公司业务主力,包括投行业务。这是区域深耕。

  第二行业机会就是金融科技了,跟新建民营银行有很大差别,我们原来从农信社转过来,有一些历史沿革,我们现在做金融科技分两块:第一块把现在线下业务如何能够完善,甚至渠道完善,所以有金融科技部做渠道完善;第二真正金融科技,做场景业务、场景服务的,设立创新工厂,创新工厂第一能不能做一些场景,比如我们做健康卡,在智慧城市方面,我们创造一些场景,毕竟这个区域内你服务半径还是有限,我们通过煤电通等平台、场景把老百姓日常生活接入进来,使零售业务得到发展; 第二中小银行科研力量以及资金力量,不可能大规模的,不像新建银行大规模做科技,所以我们接入别人的场景,跟蚂蚁金服大力合作,小银行当中我们算做得比较好的。

  第三是零售业务,我们做一个板块,零售业务发展是中小银行转型的方向,特别是负债方面。我们做法还是结合区域特点,用公司业务带动零售业务,所以零售业务拓展更多用平台拓展。

  还是举我们做的一张健康卡的例子,我们和医保局合作以后,发一张健康卡,廊坊450万客户人手一张,一下450万客户来了,去年开始做今年已经有200万客户手续做完。接下来这个基础上拓展拓展药店、保险、报销,可以在卡上做结算、做理财。跟政府机构能够联合做公司业务的同时推零售业务。这几个板块是作为京津冀未来这些小银行打造区域精品银行的核心,也是致力于发展的目标。谢谢。

  邓姸:把握政策机会、行业机会,从零售业务里寻找方向。随着时间推移,论坛进展非常快,有些话题没有机会深入展开。最后我想请各位用一两句话来概括一下,您希望引领自己的银行往什么样方向发展,在中国银行业扮演什么角色?

  邵丽萍:我们的目标就是最终一句话,我们要打造京津冀区域内有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银行。具体的就是,定位在京津冀做区域性银行,追求综合结构各个方面平衡;价值银行是做所有投资者,投资这家银行有价值、有升值潜力,未来作为一个中小精品银行的典范。

  谭运财:长城华西银行是老百姓的银行。

  陈彦:我们是深耕蓝海、支持小微、普惠金融。

  晏东顺:众邦银行愿景,致力于治理打造互联网特色的服务个人的小微银行,连接交易,邦你出众。

  华而诚:金融活经济活,我们董事长说我们要做国际化的好银行,国际化好银行并不是到外面占领土地,而是做国际的标准。怎么做到?我们鞭策我们自己,他讲一句话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

  邓姸:谢谢,希望下次有机会听华博士讲更多国际理念。

  郭田勇:我也说一句话,我去年也参加了这个银行业论坛,央行搞宏观监管政策中我强调要给中小银行更好的政策支持,政策要差异化。今天很高兴看到大家都表态,我作为学术研究者,我不是银行家,我希望管理层,特别是监管机构,能够对中小银行给予更多的支撑。有了各位银行家的努力,我相信未来这些中小银行会发展得更好。

  邓姸:谢谢,这也是我连续第三年主持这个分论坛,同样的背景,每年我们谈论不同话题,也希望我们明年下一届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谈到更多新气象,更多发展新机遇。

  感谢今天到场各位嘉宾,谢谢在座各位观众,感谢各位合作伙伴对本次论坛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张瑶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