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研发体系如何与双创融合?航天科工刘石泉这样说

央企研发体系如何与双创融合?航天科工刘石泉这样说
2018年03月29日 10:06 新浪原创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出席并演讲。 

  其表示航天科工“双创”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让经过60年实践并不断优化的内部研发体系与刚刚诞生不久的“双创”体系并存融合,以及如何做到内外兼顾,与外部“双创”接轨。为此,航天科工制订“两条战线、两套打法、两个目标”的总体思路。

  以下为演讲摘编:

  刘石泉:航天科工作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坚持以“线上平台为牵引、线下载体为支撑,建设新业态、培育新生态”为主线,搭建世界首批、国内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航天云网,研究制定“两条战线、两套打法、两个目标”的创新创业工作总体思路,围绕创新运行管理体系、线上创新平台、线下辅导中心、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通道、重大创新工程等五大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特大型工业企业“双创”建设之路,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预期目标,打造“制造与服务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新业态,努力建设“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共享型经济发展新生态。主要做法如下:

  明确“两条战线、两套打法、两个目标”创新创业体系总体建设思路

  航天科工以高科技大系统工程技术创新见长,以大兵团作战方式研发复杂系统项目为主,这样的企业要同步开展大众化、草根化的“双创”的确不简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经过60年实践并不断优化的内部研发体系与刚刚诞生不久的“双创”体系并存融合,以及如何做到内外兼顾,与外部“双创”接轨。为此,航天科工制订“两条战线、两套打法、两个目标”的总体思路。

  1.积极梳理并明确“两条战线”

  内部“双创”战线。航天科工制定了“在岗创新,在职创业”政策,满足了这些青年科技精英既想干航天,又想当创客的心愿,明确内部双创战线开展内部双创工作。

  外部“双创”战线。借助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任务,充分发挥“航天科工航天云网双创示范基地项目”和“航天科创中心建设项目”两个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打造外部双创战线,构建开展、高效、富有活力的社会双创生态系统,推动社会性“双创”发展。

  2.明确“两套打法”

  一是明确内部打法:“三期三池,四个机制”。航天科工围绕企业内生“双创”需求,创新项目培育模式,明确“双创”实现路径,激发企业员工双创活力。明确了以“三期三池一企业”为基础的内部“双创”项目培育模式,着力开展示范推广构建“小团队、大联合”的创业创新模式。“三期”是指“双创”中的创意种子培育期、创新产品孵化期和创业产业加速期三个时期。“三池”是指“双创”形成的创意池、种子池和产品池。“四个机制”是指四个相关独有特定的机制。即:需求生成机制、项目申报机制、项目遴选机制、孵化实施机制,形成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双向模式的项目生成机制。

  二是明确外部打法:设计打造“三园两通道,六类两保障”外部双创总体建设运行方案,实现服务“多维度多方式多层次”。针对项目团队、初创企业、成长企业三类用户群体设立科技苗圃园、项目孵化园、产业成长园。设计完善两种社会“双创”的毕业通道。即内部、外部两条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通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六类服务体系。即空间物业、基础服务、创业辅导、金融服务、营销服务、技术服务。搭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两种资本投资保障体系。

  3.明确“两个目标”。

  “两个目标”中第一个目标是在航天科工新一代武器装备技术、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微系统基础技术、智慧产业基础技术等领域,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第二个目标,首先是实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与运行目标,更高目标是培育出若干具有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创新团队或企业,为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构建适应双创的运行管理体系

  航天科工以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适应双创的企业运行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进机制创新与政策先行先试。充分利用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利契机,深化组织管理制度创新与激励机制创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力支持“双创”工作开展。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为贯彻落实国家部署,系统推进创新创业各项工作,航天科工在已有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的基础上,专门成立以集团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双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组织推进相关工作,同时明确集团公司总部部门推进“双创”工作职责,由发展计划部统筹集团公司“双创”工作,并负责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科技与质量部负责内部“双创”工作,经济合作部负责外部“双创”工作,明确分工,协同推进实施。

  2.强化内外部“双创”衔接机制保障

  航天科工累计出台19项关于开展“双创”工作的制度,强化内外部“双创”衔接机制保障。一是积极支持科研人员创业人事管理机制创新。建立灵活的工作制度,实行“核心+弹性”工作时间制、工作地点弹性制,支持员工在岗创业,创业时间2年,特殊情况不超过3年;建立回岗保障制度,为企业员工自主创业、企业内部再创业扫清制度障碍。二是创新双创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完善双创成果产权归属与收益分配制度,将“双创”成果知识产权列为职务发明,“双创”成果产业化转让后扣除前期投入成本后,剩余部分50%由“双创”团队享有。建立“双创”项目团队原单位的回报机制,即享有优先收购权和新设公司优先控股权。三是建立专有云网双创项目试验、检测保障条件支持机制。支持现有试验检验条件在保证主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双创项目使用。其中,军用产业“双创”项目原则上可无偿使用;民用产业“双创”项目可以按照市场价格予以一定的优惠。

  3.以创新特区的形式优化双创政策环境。

  完善“三创新特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机制,通过“点穴式”支持打破双创政策藩篱,为双创提供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强化组织管理制度创新,在不涉及保密、安全、财务制度等“红线”问题的前提下,为“双创”团队开展活动提供便利与支持。通过实施骨干人员持股、高端人才特殊薪酬、投资审批权限适度下放等政策措施,健全激励机制,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创业创新热情的“乘法”,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4.推动“双创”人才有序流动。

  给予企业“双创”项目团队人员双向选择权,即在“双创”项目结束时,可选择回原单位继续工作或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转入航天科工所属单位控股的创业项目公司工作,企业工龄连续计算;当“双创”项目公司被集团以外企业并购时仍可选择回原单位工作,且企业工龄连续计算;健全双创容错纠错机制,营造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打消员工双创顾虑;积极培育以航天精神为核心的创客文化,让热爱创新、热衷实践的创客充分展现才华,激发员工创造力,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建立外部优秀创客评价制度,对优秀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毕业大学生、海外创客等外部创客,通过实施“双创”人才引智试验区政策,将其引进入航天科工上岗创业。

  搭建内创与外创相结合的协同创新线上双创平台

  航天科工搭建基于内部专有云网、工业互联网和国际工业互联网的双创线上平台,为大众创业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实现“双创”资源的充分共享与能力协同,以及全产业链各环节业务的高效聚合。

  1.搭建面向企业员工内部“双创”的专有云平台

  重点聚焦军用产业和军民结合产业领域的跨界创新、颠覆性创新、原始创新,航天科工搭建了航天科工专有云网平台,以“软整合”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打造“主线创业创新与多维创业创新”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支持企业内部员工开展“在岗创新、在职创业”等多种形式的双创活动,促进创客团队线上线下协作、跨单位多地联合创新,以“三期三池一企业”为基础的内部双创项目培育模式,构建“小团队、大联合”的创业创新形式。

  一是创意种子培育期。在创意启动阶段,航天科工内部创客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提出创意,按照“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技术”“一个新业态”和“其他”四大类进行注册登记后自动进入专有云创意池。创意种子培育期以创意方案选拔开始,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或产品创意方案,或形成证明其项目价值的原理样机、服务模型等成果,初步制定粗略的经营和销售计划,组建技术研发为主的“双创”团队,以完成种子项目遴选为结束标志。

  二是创新产品孵化期。种子项目经遴选进入产品池,已具备产品技术方案,经营和销售计划,形成技术研发为主的“双创”团队,“双创”产品或服务正式进入产品开发阶段,此时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费用不断增加,展示出较强商业价值或产业化前景。

  三是创业产业加速期。产品池项目成果具备产业化条件的,通过集团公司产业加速器,拓展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通过构建“双创”工作运行机制解决创客从提出创意到创意落地、形成产品、催生产业等过程中找人才、找资金、找场地、找后勤、找技术、找圈子等问题,促进专有云众创空间良性发展。

  2.搭建面向外部“双创”的工业互联网和国际工业互联网平台

  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航天科工打造国际领先、国内第一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航天云网,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和国际工业互联网两个主要业务平台众创空间集聚效应,打通航天科工与社会资源乃至国际资源的对接通道,开辟社会力量乃至国际力量双创的广阔空间,努力打造满足众创、众包、众扶、众筹需要的外部“双创”生态环境。构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标准规范池、知识产权池、专家池、软件池等各类产业资源和能力云池;构建覆盖设计、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制造领域各环节的需求发布和智能匹配平台,并向社会各界开放,从而实现创新创业资源的充分共享、智能制造能力的高度协同、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业务协同,以平台聚集的资源、能力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支撑与辅导,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航天云网众创空间充分发挥航天科工优势,立足制造,深度服务,资本入驻,为创业企业和团队提供融资、场地、管理、运营、第三方资源等一系列创业服务,目前已完成融资服务、招聘服务、办公场地、日常运营、政府资源、技术服务、创业咨询、客户推广、IT服务、创业网校等十个模块的上线运行。航天云网平台入驻企业87万户,线上汇集1.3万件专利、3.5万份标准、126个工业软件、3000余项能力无偿提供外部“双创”团队使用。航天云网线上众创空间汇聚外部双创项目11000多个,项目以“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为主,并结合各线下区域特色,共涉及工业制造、机器人、无人机、电子芯片、基础材料、医疗健康、能源材料、环境监测、智能家居、金融服务等10余个门类。

  深入开展七大重大创新工程

  航天科工全集团形成2200多个内部“双创”团队,其中前沿基础探索团队100余个,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创新团队1600余个,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团队500余个。围绕防务装备、商业航天、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智慧产业、应用性基础技术、前沿技术等七大特色领域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载体的有力支撑,深化技术创新与“双创”有效结合,推进各领域新兴技术跨界创新,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构建特色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1.防务装备领域“双创”工程

  依托专有云网平台,以体系化、信息化为主导,满足联合作战要求,体系贡献度高、作战效能强、成本可控的新一代武器装备技术及应用为重点,推进防务装备领域双创工程。激发武器装备型号科研人员的双创活力,重点突破防务装备技术核心关键,着力打造“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防务装备发展格局,支撑我国武器装备发展,提升我国国防实力、保障国家安全。

  2.商业航天领域“双创”工程

  以空间运输系统、空间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为重点,推进商业航天领域“双创”工程,充分利用社会创业创新资源,以商业化运作、高性价比、产业拉动作用强为着力点,重点突破商业航天领域关键技术,带动和辐射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布局合理、特点鲜明、军民商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3.信息技术领域“双创”工程

  以信息安全为核心,开展信息技术领域双创工程。紧密围绕信息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企业内部“双创”与社会“双创”,加快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技术与集团化运用,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打造3-5家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信息技术企业,不断提升航天科工作为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生力军地位。

  4.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双创”工程

  围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着力开展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双创”工程。结合制造业发展层次不均的现状,在航天科工先行先试,全面推广“三哑”改造,并以智能制造样板间入手着力开展双创工作,努力实现资源、信息、物品、设备和人的互通互联,科学编排生产工序,改善资源使用效率,为实现个性化、柔性化定制生产创造条件,促进智能制造大环境的形成。

  5.智慧产业技术领域“双创”工程

  坚持规划咨询、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应用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并举,重点推进智慧总体技术、感知与识别、标准与安全等基础性技术的“双创”工作,形成支撑智慧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创新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强化航天科工作为智慧国家建设先锋队的战略定位。

  6.应用性基础技术领域“双创”工程

  围绕微系统、自主可控信息安全、智慧产业等领域开展应用性基础技术“双创”工程。以“深圳航天工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加速推进应用性基础技术在安全保障、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7.前沿技术领域“双创”工程

  支持各类有独到之处的技术创新概念先导性研究,重点围绕现实增强、太赫兹、脑科学、量子器件与应用、增材制造、社会安全体系等战略前沿与应用技术开展“双创”工作。

  构建“双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绿色通道

  依托航天科工强大的产业基础,构建“双创”项目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通道,有效解决“双创”项目出路问题,提高“双创”项目成功率。

  1.建立企业内生“双创”成果转化通道

  以支持员工自主创业、企业内部再创业为宗旨,通过内部接收或通过线下载体实现社会转化两条通道推动双创成果转化,营造企业内生“双创”团队“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小环境。如“双创”成果与员工所在单位业务兼容,则由本单位根据项目成熟度予以持续支持,纳入正常的产业发展链条之中;如与本单位业务不兼容,则由航天科工进行评估后依托创新基金进行融资支持,并由线下辅导平台提供产品化、产业化支持,当达到正常的产业化发展程度时,创新基金退出,产业成果纳入到航天科工产业发展链条之中。

  2.搭建外部“双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通道

  为外部创客提供集团内部、外部两条“双创”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通道。对于内部通道,即“双创”成果与航天科工的业务兼容且外部创客有意愿纳入航天科工的创新体系,则由航天科工进行评估后依托创新基金进行融资支持,并由线下辅导平台提供产品化、产业化支持,当达到正常的产业程度时,创新基金退出,产业成果纳入到航天科工产业发展链条之中。对于外部通道,利用航天科工与其他省市签署战略合作关系的有利条件,对接国家高新区等产业园区”双创”政策,为外部创客牵线搭桥,或者由外部创客自主选择社会机构和基金为其提供后续支撑。

  3.搭建投融资渠道。

  航天科工设立内部“双创”准公益专项基金,初期规模为1亿元“双创”项目,进行产业化应用或公司化发展时基金退出;对于实现产业化的“双创”项目,投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不高于6%;对于实现公司化的“双创”项目,投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不高于8%;对于对外转让的“双创”项目,投入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按照市场规则确定。

  航天科工基于专有云平台建立5亿元规模的贷款池,对创意阶段项目支持,航天科工组织所属各单位投入不少于本单位自筹研发经费总额的1%;对种子阶段项目支持,航天科工每年投入不少于自主创新经费总额的2%;对产品阶段项目支持。

  针对具有较高商业价值和产业化前景的外部双创项目,航天科工发起设立航天科工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湖北航天高投光电子创业投资基金、北京航天科工信息产业投资基金、南京航天紫金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和航天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6支投资基金,管理基金总规模接近40亿元,目前正在筹建航天科工科创中心双创投资基金等双创扶持基金。

  航天科工利用与国内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关系的有利条件,推进银行机构的“双创”支持政策落地,帮助“双创”项目进行大额融资;联合央企组建“双创”联盟基金,并对接国家和地方政府“双创”活动财政资金支持政策,为“双创”项目积极争取资金支持。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