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商业化的必然趋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16:39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于贞志 王光利新作《血战到底》即将在国内发行上映,这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城市片。作为导演的王光利在海外影坛早已名声不小,而在国内热爱电影的中之间,他的名字也不胫而走。
从没有学过电影的导演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五代导演刚刚浮出水面,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赢得了一片喝彩。王光利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电影协会,经常在一起观摩影片,他在这个协会里被选为会长。但当时他们能够看到的好电影并不多,大多数都是录象带。在那个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电影导演。 他说他当时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时,看到许多西方导演拍的记录片,内心不禁蠢蠢欲动,产生了自己也要拍片子的冲动。在1992年夏天,用了7天时间,王光利和他的几个朋友扛着摄像机,在几所高校中拍了40盒录像带(约1000多分钟),最后剪出60分钟的记录片《我毕业了》。 这部作品由对毕业生的采访、校园纪实和部分搬演组成。该片在欧美、亚洲等20多个国家播映并获得好评。片子展示了那一代年轻人对于生活、爱情、政治、性的种种观念,虽然没有在国内公映过,却被欧美的电视台与电影节争相播放,法国卢浮宫将此片拷贝收为馆藏。这部影片,使他进入电影人行列。 横竖横:浮出水面1996年他的电影作品《处女作》开始拍摄,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拍电影用的胶片。但拍摄工作在十几天之后就停止了,因为资金不足。1年后他有了资金,终于完成了这部电影。在1997年,《处女作》先后参加温哥华、鹿特丹、新加坡、福冈等20多个国际电影节,美国著名的《综艺》评论说:“从没有学过电影的王光利的作品将可以作为电影学府的教材”。这部作品在国内没有发行,但却出现了令他愤怒的盗版。盗版商不仅把电影的封面制作得充满色情意味,还给电影换上了一个导演不能接受的另外一个名字。 2000年,王光利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电影《横竖横》,影片取材真人真事,由当事人演绎。影片只用客观音乐,对白全部用上海方言,画面也不做任何修饰,全摄制组仅有导演、摄影和录音三个工作人员,拍摄仅用了12个工作日。 2003年,《横竖横》在日本和美国发行,同年他接受了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从没受过正规电影学院教育的王光利,拍出的《横竖横》在1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满堂喝彩。 《血战到底》里的黑色幽默《血战到底》是一部充满黑色幽默的城市片,游走于梦与现实之间,把真真假假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对于这样新鲜的尝试,王光利表示他在拍摄的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拍出一部好看的电影,其他的并不重要。 有人问《血战到底》是“怎么好看起来”的,他说:“其实除了拍电影,更多的时候我在拍广告,拍MTV,广告这种东西的理念很简单,就是要”好看“,所以我把一些拍摄广告的方法运用到电影里面去,效果非常好。”在这部凝结了悬疑、黑色幽默、情景喜剧、无厘头的电影中,主持人刘仪伟变成了瞎子神算,那威成了黑社会的马仔,黑楠友情出演了一回枪贩子。 “血战到底”是一种麻将规则,广泛流行在川渝等地。“血战到底”的另一个解释就是重在参与,充分表现游戏参与者的娱乐态度,传统麻将是四人围城,而打“血战”人数不论。参加者每个人都有机会。传统麻将一个人“和”牌一局就结束,打血战,谁和牌谁脱身,剩下的人继续游戏,一直到最后两个人都有和牌的机会。“血战到底”的乐趣正在于坚持便会有机会,犹如人生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喜剧般的起伏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