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周德东:恐怖与生活不搭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16:28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于贞志

  《财经时报》:当初怎么会想到去写这样的类型小说,你恐怖小说的素材都来自哪里?是来自你的日常生活吗?

  周德东:写恐怖小说是我的一个爱好,恐怖是所有黑暗的核心。我胆子不大,写的素
材完全靠想象,所谓大恐怖是对生命、对宇宙的思考。我不爱与人打交道,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在什么层面,我都不爱交流,这样的好处是使一个人的空间广阔。

  《财经时报》:你小时侯最害怕的是什么事情,这事情对你现在写小说有影响吗?

  周德东:我的生活状态和我创作的小说是完全剥离的,不搭界。我自认为自己的想像力太伟大了,完全可以靠想像力吃饭。

  我的童年就象噩梦,记忆里的是偏僻小镇、油灯,整个黑色调,很容易让人产生黑暗的恐怖想象。但我是个任何事一定要弄明白的人,如果有什么事让我害怕,我一定要弄个清楚,如果真的是鬼,也要让我看到摸到,看清楚。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喜欢追根到底。

  《财经时报》:恐怖小说的写作在中国还算是个空白,你选择写恐怖小说,很简单也很难,因为你没有一个参照,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周德东:大家都还是在摸索。恐怖小说属于通俗文学范畴,“纯文学”的作家放不下架子,不屑写;很多无名的写手倒是很热衷,编一些鬼故事,发表在网上,其中很多层次不高,或者是胡编乱造。这无形影响了恐怖文学在大家心中的印象。

  中国真正的恐怖文学注定要产生,这是大众的一种阅读需求,市场会弥补一切。我算是写下这开创性一笔的先行者之一。在一般写作领域,恐怖题材同样是一个艰深的课题。

  《财经时报》:你当初的情感散文拥有一批稳定的读者,后来为什么不写了?

  周德东:我崇拜美好的爱情。恐怖小说同样可以成为经典,只是我们的笔力没达到。

  人们轻易不会亵渎爱情故事,因为它秋波娇好。但是,大家对恐怖故事常常会踩上几脚,因为它长得似乎有点丑陋。我知道这个风险,但是,我能够独力承担。

  《财经时报》:作为一个类型化的作家,你编辑部里的同事是怎么看你的?你的读者又是怎么看你的?

  周德东:接触到我的人都觉得我很阳光,不像写恐怖小说的,员工刚开始接触我可能会觉得我难接触,但是时间久了,他们就会知道,我的生活很简单,充满阳光。

  现在我的员工有很多在读我的小说,这很正常。我想我的读者应该都认为我是一个很另类、很特别的人。

  《财经时报》:有很多读者喜欢看你的恐怖小说,但同时又很害怕,你是怎么看待这一心理的?你觉得你的读者应该会是怎样的人?

  周德东:其实把恐怖消化掉就会变成营养。关于人喜欢看恐怖小说的心理,举个例子,就像辣椒,看着喜欢,少吃点,是很好的佐料,但又不能多吃。可是如果没有辣椒,生活就会少很多味道。

  至于我的读者,我想有两种。一是年龄成熟的人,90%是稳重、有一定层次的成熟群体,以白领为主;二是智商高的人,他们喜欢看我的小说,这类人对人生有感悟,有思考,所以会陷进去读我的小说。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