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随笔砸谈 > 正文
 

美国恐怖小说产业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5日 16:27 《财经时报》

  素侠

  在美国这样的一个商业大世界里,谁才是最有成就的当代作家?不管文学界的人怎么看不惯,还是有大量的读者喜欢把票投给时常抛出恐怖故事来吓唬他们的人,这个人就是恐怖故事大王斯蒂芬·金。

  在美国及欧洲,斯蒂芬·金的名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他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一百万册以上,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的作品便独占7本。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小说类上,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

  斯蒂芬·金的人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传奇。他用了不长的时间,就用自己的文字为自己积累起了大量财富。

  现在他已被誉为“现代恐怖大师”。他每两年出版一、两部小说,发行量十分惊人,有人说只有《圣经》可与之相比。在1979年他32岁时,已经成了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富翁。他因不喜欢听家乡电台的迪斯科乐曲,索性干脆把电台买了下来,随心所欲地点播他爱听的摇摆舞曲。

  对于这样的摇钱树,好莱坞自然是不会放过的。斯蒂芬·金的每部作品几乎都变成了电影或电视剧,而我们最熟悉的,也被公认为最成功的是《肖申克的救赎》(又译《刺激1995》)。他成了出版商和电影公司的摇钱树,他的书被改编成电影,这样使他在稿费和版税之外,有了更可观的收益。

  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有出版社和作家认识到恐怖小说创作的种种好处。于是,就有北京的实力作家丁天决心转换自己的文学路子,专门写作恐怖文学,并宣称要努力成为中国的斯蒂芬·金。

  2000年,时任《北京文学》杂志社编辑的兴安,策划出版了丁天号称国内第一部“新概念恐怖小说”的《脸》,引出了一大堆质量不一的恐怖文学作品,有的甚至把本来不是恐怖小说的作品改头换面,当成恐怖小说销售,掀起了“恐怖热”。

  2003年,尝到甜头的兴安又策划了五本《鬼话连篇》,据不完全统计,跟风重复的“鬼”书和杂志不下几十种,盗版更是遍地都是。

  在我们周围的书店里,已经能够随处看见成套的恐怖作品在兜售。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人,总是喜欢来自另外一个未知世界的刺激。这样的消费心理促进了一本本恐怖小说的出笼,同时也推动了恐怖电影的盛行。

  中国已经有了一本专门的恐怖刊物《胆小鬼》,据说每期有接近10万份发行量。在今天的中国,恐怖作为一个产业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作家投入其中,希望在其中成就自己。队伍越来越壮大了起来,周德东,余以键,李西闽,魏晓霞,蔡骏等。

  斯蒂芬·金的人生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一个传奇。他在短短的时间内,凭借其恐怖小说积累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财富。

  他的每部作品几乎都被改编成了电影或电视剧。成了出版商和电影公司眼中的摇钱树。这也使得他除稿费和版税外,得以直接用作品投资。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