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商业评论 > 正文
 

走出非中国制造阴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07:30 第一财经日报

  袁晓明

  近日有报道称,欧美有公司试图注册有明显贸易歧视的“非中国制造”的商标。中国国际商标中心国内部负责人吴晓晨表示,商标是用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记。“非中国制造”的商标申请,对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没什么影响,其更多涉及的是民族尊严。

  我同意,“非中国制造”对中国产品的销售无任何影响,因为尽管“非中国制造”商标申请者有意贬低中国产品,但“中国制造”的产品已经这么多年,产品的质量对消费者是清清楚楚的,与有没有“非中国制造”的商标并无什么关系。对于“非中国制造”的商标申请涉及民族尊严的说法,我觉得有些夸大其词。申请“非中国制造”是居心不良,也是哗众取宠,但属于比较低下的、没有商业道德的行为,但并未上升到要伤害民族尊严的程度。其实,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应该尽快走出“中国制造”的阴影,打造出属于中国的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以廉价商品,主要是汽车和电子产品进军美国市场,一段时间内,在美国市场上,“日本制造”无非就是廉价的象征。后来,日本汽车和电子产品不仅质量提高,而且品牌也超过美国一些产品。对于同样是“日本制造”,在不同的阶段里,其内涵却大大不一样。如果当年有人注册“非日本制造”,意在歧视日本商品,今天,一定是没有人要申请“非日本制造”的了,相反,假冒“日本制造”却是违法的商业行为。

  记得十多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日本牌子的汽车还大多在日本制造,从日本运到美国市场。逐渐地,日本丰田等汽车厂商在美国建厂,许多日本牌子的汽车开始在美国组装。按照美国有关方面的规定,外国牌子的汽车零部件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在美国组装就被定位“美国制造”,因此,在美国组装的一些日本牌子的汽车就成了“美国制造”,同样牌子的汽车有“美国制造”,也有“日本制造”,从外表是看不出来,据懂行的朋友讲,有日本牌子汽车的挡风玻璃的下角有一个“J”字母或者“A”字母,“J”就是“日本制造”,而“A”就是在美国组装。我不确定这种区别是真是假,但一些买日本车的朋友都会去找那个“J”字母。这两年,不用再去看“J”字母了,因为许多华人喜欢买的日本牌子的车都在美国组装,也都是“美国制造”。

  不仅日本产品经过了两个不同“日本制造”的阶段,而且韩国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在欧美市场也正从第一个“韩国制造”的阶段迈入第二个阶段,即从“韩国制造”的阴影走向“韩国制造”的阳光之下。“中国制造”无疑也需要经历这样的阶段,但不同的是,日本、韩国在“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的初期就坚持打造自己的品牌,但中国企业长期以来却过多地“享受”中国劳动成本的“优势”。多年来,不仅“中国制造”者们收入没得到应有的提高,而且一直中国企业没在品牌上有大的突破,以至于今天还在“中国制造”的阴影之下。

  过去十几年,在美国的生活让我见识了中国产品从低档到中高档、质量平平到质量不断提高的演变过程,但有一个不变的现实就是,“中国制造”一直在外国品牌之下。不久前,我陪一位朋友在美国一家

高尔夫商店买下一套高尔夫球杆,牌子是名牌,档次也不低,价格也适中,可想不到的是,外观漂亮、质量上佳的球杆是“中国制造”。很明显,高尔夫厂家并不怕“中国制造”的质量砸了他们名牌的牌子,高尔夫用户也不会因为是“中国制造”就不相信球杆的质量。今天,“中国制造”已并非是“质量低”的代名词,但问题是,“中国制造”不在中国自身的著名品牌之下。

  毫无疑问,申请“非中国制造”者是居心不良,但不用去过多地感受民族尊严被伤害,中国工商业却更应该感到一种激励,发奋图强打造出属于中国的知名品牌,从“中国制造”的阴影中走出。(作者为资深管理咨询顾问,现居美国)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