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将解除管制进行到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4日 10:00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FN记者 陶冶 在去年召开的20国财长会上,记者曾经与格林斯潘擦肩而过,当时他那已显见弯曲的脊背告诉人们,作为美联储的一代掌门,格氏走下舞台的时刻真的是日益临近了;然而,一接触到他那犀利、睿智、从容的眼神,又不由得慨叹18年间支持这一传奇人物以其个人独到的思想影响乃至统领美国经济的自信与笃定。
如今,距离格林斯潘卸任美联储主席一职只剩下最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了,一周以后,他执掌美联储期间的一切功过都将留待历史去评说。如果一定要给这位传奇人物打分,那么相信格林斯潘在扮演危机时刻的管理者和深谙政道的华盛顿权威人士两角色得分要高于其作为经济预测家甚至货币政策制定者的角色。提起格林斯潘,人们会记起他凭借独到的眼光率先预见了生产力革命的到来;记起他凭借非凡的洞察力放任这一革命的发展。但是,也许格林斯潘最重要的、改变美国人生活的贡献并不在于此。是他,利用一个政策制定者所拥有的权力、个人的智慧以及周旋于华尔街与华盛顿之间的一丝狡黠引领了美国银行业和金融体系解除管制的新时代。 不过,在解除管制的问题上,至今仍有不少人持保留意见。人们看到解除管制后美国经济出现资产泡沫的概率大大上升、公司丑闻和财务危机也是频繁见诸报端。但是这些人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解除管制在带来了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增强了美国整体经济的免疫力。如今,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强劲到可以在吸收这些冲击的同时保持长期的经济增长。 用市场的智慧来取代政府的重拳,这是贯穿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全过程的不变风格。这起始于其早期追随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后来他又把这种作风带到了美联储,并且坚持了整整18年。比如说,他代表林肯储蓄信贷银行寻求业务的扩展,将业务从原有单一的房屋贷款扩大到直接投资商业地产。虽然这作为格林斯潘解除金融业管制的第一招,遭遇了一场差一点颠覆整个行业的危机,造成纳税人1000亿美元的损失,同时林肯的首席执行官也因此锒铛入狱,但是格林斯潘依然矢志不移。他告诉并最终说服了国会,解除监管的力量是实现金融稳定和确保储蓄借贷行业生存的基本要素。在美联储站稳脚跟后,格林斯潘立刻开始敦促国会废除大萧条时代禁止银行与投行竞争股票及债券承销业务的法律。在国会表现迟疑的情况下,格林斯潘利用美联储的监督权毅然允许银行巧妙绕过该法,从而开创了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银行时代。 格林斯潘在解除管制上的坚定不容置疑。在危机来临时,他通过迅速释放流动性以防危机的扩大,但却从来没有因为危机的出现而考虑对银行业实施任何新的监管措施。甚至在加州橙县的衍生品交易崩溃、老字号巴林银行关门之后,格林斯潘也不能容忍任何旨在监管这些新兴金融工具的制度出台。在濒临破产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要求美联储发出呼吁防止全球性金融崩溃时,格林斯潘依然反对美国证交会对规模已达1万亿美元的对冲基金行业实行监管。同样,安然丑闻曝光后,美国会计监管机构开始着手制定规则以防止上市公司及其债权人利用“特殊目的实体”来向投资者隐瞒其负债情况。这同样遭到了美联储反对,新规则最终在作出极大让步的情况下勉强得以推行。甚至就在本月19日,格林斯潘再次发镖政府支持下的房利美和房迪美。在写给某参议员的信中,格林斯潘重申自己的观点,表示只要私人银行能够做到降低纳税人成本,降低对金融系统的威胁,它们就可以开展一切由政府支持的抵押贷款借贷机构可以从事的业务。 事实证明,解除监管有利于金融创新、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可用资本数量、更好地实现市场定价、分散风险并保护一国经济免受经济危机的冲击。这一点已经数次得到证明。尽管美国最近经历了历史上第二大糟糕的股市下跌,借贷人和投资者损失了数万亿美元,但整个经济仅仅经历了短期的温和衰退而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主要的华尔街公司破产。 2002年,在接受伊丽莎白女皇授予骑士勋章之前,一向言语不多的格林斯潘在伦敦作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演讲,立场鲜明,总结其“解除管制哲学”的种种权衡因素。他说,政府为控制风险而干预市场的范围取决于经济增长及与其相关的潜在不稳定性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一种更为温和但不够强有力的方式,只能维持一种较低标准的生活水平和状态。也许,“一种高标准的生活水平”才是格林斯潘的目标,志存高远让他在“解除管制”的路上走得沉稳坚定、气定神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