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加快开启诚信社会之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0日 10:42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宋焱 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于2006年1月开始在全国范围正式运行。从这一刻起,通过目前已在全国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开启的5.2万个查询用户终端,将可以查询到我国3.4亿人的个人信用信息。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而且关系到众多银行客户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现代诚信社会的建设之门,有助于确立诚信观念和诚信道德标准,使社会走上良性运行轨道。 近几年,围绕全国统一的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步伐。2004年初该数据库建设启动;2004年底实现15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在7个城市的试运行;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6月底,16家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与该系统的全国联网;8月底,115家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与该系统的全国联网;到目前为止,已有12家省级农村信用联社、55家地市级农村信用联社和56家城市信用社联网接入该系统。 可以说,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正在成为满足商业银行防范信用风险和发展信贷业务需求、以及服务于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重要手段。 从商业银行角度看,一方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风险防范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自2005年该系统试运行以来,商业银行和农信社争相加入该系统,并迅速建立了依托该系统的个人信用风险审查制度,将查询申请人信用报告作为消费信贷审查的固定程序。据一些商业银行反映,通过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而拒绝贷款的客户,约占申请客户的10%左右;另一方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对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也将发挥促进作用。如前一阶段,由于汽车价格下降等因素造成车贷坏账率高,致使银行不敢发放汽车贷款;而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也由于银行难以在借款学生毕业后找到当事人,造成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银行从事上述业务的积极性。而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以后,通过促进公众提高诚信水平,将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并为商业银行发展此类业务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 从央行角度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也将成为央行提高金融监管水平的重要工具。依托该系统的统计功能而进行的经济金融结构分析,将为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提供有效的依据,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 从企业和个人来看,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不仅有利于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获得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提供的借款人信用记录,为商业银行实行贷款风险定价提供了条件。对于信用记录良好的借款人,可以享受比较低的下浮贷款利率,对于有不良记录的借款人,不仅申请贷款比较困难,而且还会面临比较高的上浮贷款利率。 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个人消费持续健康增长,改善经济增长结构。有效可靠的征信体系,有助于降低银行对借款人资信的调查成本,根据风险程度合理定价,扩大贷款对象,以缓解信贷市场上逆向选择的问题。贷款效率和风险定价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扩大贷款总量和贷款范围,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加快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服务对象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是降低银行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乃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加快开启诚信社会之门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