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版购房故事会:有种选择叫无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8日 11:27 经济观察报

  周亚玲

  买不起房愁,买了房也一样不省心。记者采访过很多买房人。他们的置业经历真可谓煞费苦心。有的是挨家挨户讨要多年来的欠款,有的居然靠炒股赚够了 “最后的那一分钟”首付。如今,二套房贷政策一出,有的还被新政推动着,完成了居住升级。有的因为房价如火箭般飙升,只能空守着几百万富翁的身份标签。更大的居住面积对他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什么时间买入多大面积的房子,看似鸡毛蒜皮,却对大量收入中等,努力望上走的白领生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为了二套卖一套

  8月下旬张强 (化名)订了一套CBD的房子,130多平米的三室一厅。9月房贷新政一出。张强心里一紧。如果按照新的利率标准执行,从6.65%到新标准后的8.61%,1.4万左右的月供,每个月多了2000多块。总还款多了55万多。还贷要从明年初楼盘封顶才开始。就差了几个月,如果是赶在新政之前就放贷了,张强就能躲过了这一关,可惜偏偏买的楼房明年初才封顶,批贷就要等到明年了。

  张强想,要么卖了第一套房,要么等年终奖还了第一套房子的贷款。张强工作的单位是家IT公司,每年的奖金和今年接到的项目有很大关系,虽然张强业绩不错,但 “谁也保不齐能发多少奖金呀。”张强给记者讲述的时候,语气里透着焦急。虽然张强之前买的房子只有30多平米,但他依旧还是会被算入第二套房贷的标准之例。

  因为,网上一直说要有征收物业税,买房要提高首付等,张强事先还是有些心理准备。在一次聚会上,他特意问了几位地产业内人士,大家的口径都很一直“没关系的,提高首付不太可能的,毕竟中国买房的首付已经很高了。” “物业税,光执行的细节就很难。” “没关系的,不行就问小银行借,他们的标准松!”听罢,张强就安心一些,但没想到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幸好工商银行的标准是个人名义下贷款的第二套住房,已结清贷款的不计算在内;虽然没有正式的细则文件,但张强打听到基本上各银行在按自己的标准开展业务。如果按照有的银行更严苛的标准,只要有过贷款买房记录的借款人再次申请贷款都视第二套住房,那 “还款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张强很有意思,采访的时候,老喜欢问一句话: “别人也和我一样压力大吗?”张强说, “目前我最害怕的是工作的变动。爸爸知道我买房了,后来就再不喝酒了。”

  张强在观望,在等待,等待银行业务的通知。思忖再三,张强的房源信息还是挂到了中介店里干净敞亮的门厅大玻璃前。

  同时登记卖房、买房的人增两成

  链家的统计数据表明: “十一过后的半个月,同时登记卖房及买房的消费者显著增加,同比上涨了两成左右。”

  21世纪不动产的研究部观察发现: “第二套首付的上调和利率提高对近期准备购房的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目前 “改善型”需求的客户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购房者不得不加快了第一套住房的出售速度而购买第二套住房。

  据21世纪不动产北京区域市场部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客户出售第一套房子然后购买第二套房子的比例明显提高,环比9月份同期上涨了10%左右。10月份至今北京二手房的挂牌量环比9月份同期上涨了4.3%。

  链家的数据更高, “链家地产”统计资料表明,十一后的半个月,房源挂牌量上涨了12.5%。“这12.5%,会包含加息周期下,准备变现的投资客,当然也会包含由于二套房贷提高利息的又想买房的,链家地产如是认为。

  我不买了——那多出的一成首付

  这样的人不只张强一个。李莉 (化名)3年前买了一套回龙观的经济适用房。最近也买了一套朝阳区的房子,自然也赶上了房贷新政。但难住她的是首付。

  谈到自己的新房,刚开始李莉有点兴奋: “依照我买第一套房子的经验,我知道节衣缩食,总能熬过去的,我这次就是要迎着困难再往上走一走。”提及贷款,李莉问记者: “有没有别的变通的办法。”当她得知这次各家银行的首付都差不多,李莉神情黯淡了。

  谈到家庭,李莉说: “我们工作快十年了,丈夫每个月都出差,我觉得生活得非常累。”

  李莉和丈夫都毕业于名牌大学,技术岗位,认识他们一年了,他们可以说是同龄人里很勤奋的。李莉非常节俭,回老家的时候,会买些衣服过来,因为: “北京衣服太贵。”面对现状,李莉说:“我要硬着头皮去借这多出来的十几万首付,实在不行,我就只有放弃。”

  “但我还是想努力沾一下这边”李莉有点腼腆地说。 “其实我要是不买这房,可以过得舒服些,可是”李莉没有再继续下去。

  升不起级的笨笨

  著名的水木BBS家版上有个帖,大意是说: “刚毕业的时候,妈妈让他买房子,他和妈妈说‘您放心,我的工作潜力很大,将来肯定能拿高薪,买个大房子’,几年过去了,虽然一再加薪,但起初可以买到的经济适用房回龙观现在也买不起了。现在天天都被妈妈打电话训斥”。还有个更有意思的签名档,大概是说 “考上大学,奶奶说 ‘家里的几亩地都给你留着’。毕业了,我才发现奶奶多么睿智。”

  现实生活里,住在富力城的赵林 (化名)和水木上的网友一样,现在都不敢接听老妈的电话。赵林4年前买了富力城的房子,100平米,当年买房的时候,赵林出于对月供的恐惧,不敢买3居,就买了100平米的二室一厅。当时,定房子后,妈妈再三给赵林电话: “你订个三居吧,这样我和你爸来北京有个地方住。”赵林给销售去了电话,对方回答很干脆: “报上面了,改不了。”

  一个暖和的秋日下午,交首付的日子成了赵林永远的记忆。那天正好赶上富力的总经理张力来视察售楼现场。赵林几次鼓起勇气,想上去和张力说说,能否加钱换个大房子,父母年迈云云。而在赵林迟疑间,张力离开了售楼处。这几分钟,成了赵林“心中永远的痛。” “我远望这张力离开了大厅,心中充满了无限惆怅。”后来,富力的价格一涨再涨,从最初的每平米6700到了现在的2万,多一间房子,就意味着多了好几十万。

  妈妈来北京,呆了十几天就走了,说了句话让赵林很伤心:“如果知道你在北京生活得这么拥挤,那我当初怎么也不同意你留在北京。”

  但赵林也有很 “快慰”的地方,他的朋友,光电学的博士,一家公司的技术总监,和他一个时间段买的富力城,150平米。最近妻子要生小孩,老人又要过来,想买个大点的房子。好了,贷款新政一出,朋友说: “暂时买不起了。”

  更让人觉得有趣的是,赵林有个同学在北京,几年前一步到位买了三居,150多平米,一家三代,其乐融融。于是,同学和赵林成了妈妈谈话里的正反样板。每次电话里提房子,妈妈总爱说一句话: “当初,他手里的钱还没你多,收入也不如你,现在……”最让人烦恼的是,赵林当初还付了总房款的一半做首付。资产的再定价,变得和赵林无关,而他还没有享受到通过银行杠杆获得个人收益最大化。

  赵林给自己取了个新外号:“笨苯”。

  100平米,那道迈不过去的槛呀!

  当然,也有运气好的。有人几年前8000元买了后现代城,现在市场那么好,就15000卖了房子,买了凤麟洲110平米的房子。80平米升级到了110平米。轻松越过了百平米分界线。

  当然,像赵林这样望洋兴叹的人还很多,住在华清嘉苑的一位朋友,4年前买的房,100多平米。

房价也从6000多到了2万多,身价也涨了三倍。朋友一开始就买了100平米。一直考虑升级到150平米,多了这将近100万的房款,现在买首付就多了40多万。朋友就觉得承担不起,还是不买了。真可谓 “100平米是个槛。150平米又是一个分界呀!”

  无独有偶,发现这分界线的还有链家地产研究部,不过略微有些差异的是,他们定在了90平米。链家发现70-90平米的人供需比是1:3.5;50-70平米的是1:3.2;而90-120平米的就是1:3;120-140平米是1:1.5;140平米以上是1:1。面积越大,有买房意愿的人越少,人人心中都有个门槛。

  赵林经常会说: “当初我要是买了三居就好了。”一间房的多少就决定了赵林很多年的辛苦。买房的时机,买房的面积,这些和人生长期的努力相比,在人的传统认知里,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但现在呢?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