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主旋律:把握主动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2日 04:26 第一财经日报

  蔡经

  编者按

  入世五年,金融业内最被关注和引发争论的焦点无疑围绕在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而中国金融的另外一极——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开放似乎被淹没在外资银行进入的喧嚣声浪中。然后,由于外资券商进入中国的极大热情和目前合资券商的“稀缺性”形成了鲜明对照;也由于中外合资基金在热浪翻滚的资本市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入世5年过渡期终结之日,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也无疑是一个炙热的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如何描绘过渡期结束后的资本市场开放现状、蓝图和未来?我们今天编发综述文章,以期为读者形成准确认识提供参考。

  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扫描  

  在认真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还超出WTO承诺,主动实施部分开放资本市场的措施。在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从2002年12月开始,我国试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

  作为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不仅在加入WTO时对证券业开放作出了较大承诺,而且在加入后认真、完全地履行了这些承诺。截至2006年11月底,中国已经批准设立8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包括入世前获准设立的中金、中银国际及光大3家中外合资证券公司)和24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11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权已达49%。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各有4家特别会员,并各有39家和19家境外证券经营机构直接从事B股交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认真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还超出WTO承诺,主动实施部分开放资本市场的措施。在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从2002年12月开始,我国试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截至2006年11月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获准投资额度合计86.45亿美元;另有5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展QFII托管业务。QFII运作情况良好,对于增加市场资金供给、改善投资者结构、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价值投资理念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最近,新修订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发布实施,放宽了QFII的资格条件和资金进出锁定期,增加了QFII开户、投资等方面的便利,完善了QFII投资监管体系特别是信息披露制度。

  此外,作为对外开放的另一项安排,2006年2月1日,《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允许外国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进行战略性投资。这些措施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融入国际框架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特大型企业先后在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近年来全球IPO融资的新纪录。实践表明,境外上市对境内企业募集资金、优化资本结构、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

  此外,在开放境内市场的同时,我国也逐步推动境内证券期货机构和投资者进入国际市场。截至2006年11月底,已经有7家境内证券公司、6家期货公司获准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2006年8月,我国批准基金管理公司启动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的试点。这是在资本项下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有节奏地允许境内投资者进行境外投资的制度安排。目前,QDII试点正在稳步推进,第一只QDII产品已经募集完毕并进入投资运作。

  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进入境内、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良性互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1992年,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面向境外投资者的B股。1993年,境内企业获准到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截至2006年11月底,国有企业以直接上市和红筹方式赴境外上市达200多(225)家,累计筹资1419亿美元。上市地涉及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地。其中,这两年在境外上市的企业规模大、融资额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特大型企业先后在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近年来全球IPO融资的新纪录。实践表明,境外上市对境内企业募集资金、优化资本结构、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也随着市场的开放逐步加深。近年来,中国证监会认真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补充协议中涉及证券期货领域的事项,加强了区域证券业和资本市场的合作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证券监管合作,目前,中国证监会已与29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32个双边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安排,证券监管机构可相互交换监管信息,提供跨境调查协助,开展人员培训,举办专题研究、论坛等活动。此外,中国证监会还积极参与和支持国际证监会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多边交流和合作,有力地增进了中国证监会与国际证监会组织其他成员及其他国际组织的相互了解与信任。

  把握对外开放节奏和力度  

  到目前为止,我国资本市场已全部实现了加入WTO时的承诺,并较好地把握了对外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对外开放推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市场成熟和发展壮大,提升了我国证券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效率

  在短短十多年发展历史中,尤其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对外开放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中,把握节奏和力度是对外开放的主旋律。

  首先是通过认真履行证券业入世承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适时推出主动开放的政策,树立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信守开放承诺的良好形象。

  其次是双向互动。一方面境外证券机构进入境内市场,不仅带来了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加快了资本市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还促进境内证券机构转变经营方式和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了资本市场效率,推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不仅增加了市场资金供给,对于改善投资者结构、扩大市场规模,促进价值投资理念形成也具有积极影响,提高了境内外投资者对境内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同程度。

  再次,上市进程实现国际化也是关键点。一方面,通过境外上市,境内企业不仅募集了资金,优化了产业和资本结构,推动了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而且逐步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透明度和规范运作水平,推动境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促进了境内资本市场估值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境内市场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步伐,有利于改善境内市场的整体质量和结构,促进境内资本市场自身的改革和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境内资本市场竞争实力的增强。

  最后,在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中,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证券期货监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促进了监管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总体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国资本市场已全部实现了加入WTO时的承诺,并较好地把握了对外开放的节奏和力度,对外开放推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为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促进了市场成熟和发展壮大,提升了我国证券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效率。

  市场开放和“金融安全”

  要全面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与我国整体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相配合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的看,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和机制性缺失仍然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如何把握经济金融全球化带来的机会,并避免可能产生的开放风险?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是开放的核心,这里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首先是“统筹协调”与“重点推进”的关系。要全面服从和服务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与我国整体经济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相配合,立足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统筹协调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同时,要充分考虑金融业不同领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重点、有层次、有步骤地推进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切实做好各项配套保障工作,使得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做到统筹兼顾、瞻前顾后、突出重点、相互促进。

  其次是“固本强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总的看,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和机制性缺失仍然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力度,着力解决影响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改善质量和结构,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把握对外开放的步伐和节奏,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先进经验,发展和壮大我国资本市场,努力做到固本强基与对外开放协调并进。

  再次是“市场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关系。金融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和敏感产业,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与其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水平是相匹配的。只有坚持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在开放中促进相互竞争和提高,才能不断增强我国证券行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只有切实保障经济和金融安全,才能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安全性,在推进开放中确保经济金融安全,在动态平衡中实现资本市场向更高水平发展。

  此外,需要关注“引进资金”与“引进机制”的关系。我们要在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合理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努力借鉴成熟市场的市场运行机制、产品创新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等,做到引进资金与引进先进理念、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兼顾国际惯例与本国国情的制度规范,加快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最后是“扩大开放”与“审慎监管”的关系。无论是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无一例外地对资本市场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这是由资本市场的高风险性和内在不稳定性决定的。要坚持审慎监管的理念,加强法规和制度建设,丰富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手段,维护公平竞争、合规经营的市场环境,不断健全与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开放蓝图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要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相适应,与整个金融市场开放相配合,与外汇体制改革相协调。开放程度应与市场的发育程度、监管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注意开放的程度、速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相统一

  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原则是:

  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即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要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相适应,与整个金融市场开放相配合,与外汇体制改革相协调。开放程度应与市场的发育程度、监管能力、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注意开放的程度、速度与市场可承受程度相统一。

  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应当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发达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引进外国的人才、技术,合理运用外资,着力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结构失衡和机制缺失的问题,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

  公平竞争、互利共赢。要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符合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与相关国家或地区达成对等开放的协议。同时,中外双方证券经营机构应当享受平等的待遇和政策,为市场参与者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以求合作竞争、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在具体操作方面,以下内容将是重要方面:

  首先是推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试点,研究扩大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试点。目前,QFII已经成为境内资本市场有影响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下一步,我们将积极稳妥扩大QFII的规模,引入不同类型的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进一步鼓励和吸收借鉴QFII的价值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探索建立QFII投资规模与资本市场发展的联动机制。从优质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做起,审慎开展QDII试点,取得经验后,适当扩大参与试点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范围。

  其次是支持境内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前提下,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境外上市公司不断向国际市场学习,提高透明度和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逐步做大、做强、做优。支持有条件的优质公司以A+H等方式在境内外同时发行上市,支持H股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为红筹股公司回到境内市场筹资创造条件。

  推动符合条件的证券期货中介机构“走出去”增强国际影响和竞争力。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或合资公司,开展国际证券业务。研究基金管理公司到境外募集资金投资于境内市场等业务创新,培养国际化的专业投资人才。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境内期货公司在境外开展期货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境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

  积极探索跨境监管合作,增强跨境执法合作能力。积极加强与香港、澳门有关方面的沟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地与港澳的交流与监管协作。争取证监会早日加入国际证监会组织多边备忘录,以增强我国在国际证券监管界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打击跨境证券期货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路径是个重大课题。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律,努力借鉴成熟市场的制度规范,从我国国情出发,研究和细化我国资本市场扩大开放的各种预案,修订和完善相关配套规范性制度,进一步扩大我国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加入WTO时证券业对外开放承诺一览

  (1) 外国证券机构可以直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B股交易;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

  (2) 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资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入世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

  (3) 入世后3年内,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资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资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H股及政府与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