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不良资产处置启动市场化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 03:42 第一财经日报

  吴慧

  2007年年初,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宣布,已经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至此,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全面完成财政部要求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截至2006年底,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12102.82亿元,累计回收现金2110亿元。比国家核定目标超收286亿元。虽然政策性不良资产的处置已近尾声,但我国的不良资产市场仍具有很大空间,并正在逐步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不良资产处置开始进行市场化转变。2004年5月,中行、建行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信达、东方共收购了约1970亿元的损失类不良资产。同年6月,中行和建行剥离可疑类贷款不良资产2787亿元,信达夺标。2005年6月,工行开始财务重组,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交由华融处置,4590亿元可疑类贷款以竞拍方式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购得。上述主要是商业化收购而来的不良资产总额大概也在1万亿元。

  按照

银监会2006年第一季度末的统计数据,资产管理公司的阶段处置进度为68.61%,这也就是说,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总额已经占到了购入的不良资产原值的68.61%,计算可得,资产管理公司目前的存量不良资产的规模应该在0.77万亿元左右。

  但资产管理公司均认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潜力巨大。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田国立曾撰文分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经过商业化剥离后,解决的仅仅是存量部分,增量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很难说不产生新的不良资产。因此现存的、潜在的不良资产市场都是很大的。

  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速下降的过程中,银行部门的

房地产类贷款可能构成中短期内的风险点,而中长期内,信用卡类的消费信贷风险值得警惕。同时,他认为,还有几类机构有潜在的产生不良资产的风险。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行业洗牌,
证券
、信托和期货等领域将可能新增一批高风险金融机构和不良资产。随着保险市场结构的变化和支付高峰期的来临,保险业的一些潜在的问题也会逐渐浮出水面。而相对于金融类不良资产,企业部门的不良资产更加隐性、更加缺乏流动性。尤其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流动性偏弱,随着最近几年不良资产市场基础建设和转让交易法规的完善,他预计,这部分资产将会开始进入市场,总量可能会比估计的更大。

  而在不良资产市场的参与主体方面,目前依然是只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被允许进入不良资产一级市场,而在不良资产的零售市场上,外资一直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传统买方。

  过去,外国投资者凭借资金实力在资产规模较大的批发类交易活动中拥有很强优势,甚至可以获得挑选项目的权利。近期,外国投资者仍积极参与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不良资产批发交易,包括高盛、美林等机构在中国各地都有几亿到几十亿元的资产收购活动。

  早期,外资在取得不良资产包之后,往往通过“反委托”方式交由资产管理公司等本土资产处置机构进行清收来获得收益。

  此后,资产管理公司往往采取和外资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处置、收益分成的方式来处置不良资产。在资产证券化正式放开之后,信达、东方先后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这种处置不良资产的新方式将更有利于不良资产的回收和提高回收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