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金融 计要有新动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05:22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程志云 北京报道

  2006年6月15日,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及其北京、天津、上海等21家分支机构2004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公告显示,农行存在总额超过500亿元违规资金。

  虽然在2005年4月审计署进驻农行之前,农行率先进行规模庞大的摸底自查,对本系统2.5万余个营业机构进行“经营机构操作风险专项检查”。但问题似乎并未减少。

  原因在于审计署去年对农行的审计有了新的突破——对金融分支机构进行审计。

  农行问题

  2005年5月,审计署选取了农行北京分行盈科支行等进行试点。不久,涉案金额高达4.5亿的“嘉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虚假住房按揭案”被查实。这仅仅是开始。

  很快,农行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再查出“四川安信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伙同借款人骗贷案”。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办调查发现,该行汽车消费贷款不良率高达24%。不法汽车贸易公司利用虚假发票高报车价、虚构交易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而农行有关工作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放贷,放松贷款人资信检查是案件的诱因。

  一位审计署人士向本报介绍,在对农业银行的审计中发现,分支机构问题很大:内部管理混乱,存在一把手独大的现象;内控制度存在漏洞,违法违规案件多发。

  为了进一步摸底,从2005年9月份开始,审计署金融司突破以往对金融机构的审计只停留在总行和省级分行的惯例,组织18个特派办,分别从其负责审计的分行中选择共20个县级支行进行全面审计。审计重点是贷款业务,包括对公贷款以及个人消费贷款的全部业务。

  在对这些分支机构的“普查”中,审计署发现,农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规经营问题比较突出、涉嫌违法犯罪案件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信贷业务存在潜在风险。这些问题甚至关系到农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进程。一位银行研究员指出:“不能把一个机制本身存在严重操作风险的银行拿去让国家注资,这些资金早晚还会被腐蚀光。”

  2005年11月初,媒体曝出,农业银行股改方案曾两度被否,其时数据显示,农业银行9月末6900亿不良贷款余额。

  而根据此次对农业银行2004年审计结果显示,除了常年积累下的巨额不良贷款余额以外,农业银行还存在违规办理存款业务142.73亿元;违规发放贷款276.18亿元;违规办理票据业务97.18亿元。

  审计突破

  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综观几年来,审计署把银行业的一些案件和暗流挖出来,这些问题的追究本身给银行业很大的警醒。

  2003年对中国工商银行的审计,引发了工行对审计查出的有关业务领域、分支机构和管理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368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2004年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后,也有多名银行相关责任人被追究责任。

  而此次的审计结果也得到了农业银行的高度重视。从公开信息得知,农业银行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及提示的风险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目前已办结22项,处理责任人95名。而在年初农业银行下发的《关于对十一名一级分行高管人员处理情况的通报》中,11名位高权重的省级分行行长(副行长)分别受到了记过乃至撤职等处分。

  本报了解到,在对农行审计结果总结的基础上,审计署对金融机构的审计还将有一些新的思路。

  一位审计署人士告诉本报,2006年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部分基层分支机构进行审计的思路是:密切关注金融体制改革的预期效果。具体包括,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量控制,大案要案的发案率的控制,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
竞争力
的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的增强等内容。

  该人士指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例如资产质量不高、违规问题频发、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体制环境因素,不可能仅仅依靠财务重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或者海外上市就能得到解决,还需要来自金融系统外部的监督管理。

  事实上,审计署的优势在于其地位,承担国家审计的是审计署及驻各地的特派员办事处,他们与银行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这样就保证了审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的行使职权。此外,审计署可以发挥整体优势,对金融机构外部引起金融风险的一些因素进行稽核、控制。几年来的国家金融审计实践也证明,审计机关在揭露并惩处金融机构各类违纪现象、约束其依法经营、加强管理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的审计在揭露问题的同时,还将从正面分析,选择管理和改革有成效的典型,提供一些成功案例。”该人士称。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