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四小龙引领创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01:17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路 平

  广东的区域经济不平衡众所周知,2004年广东全省1.6万多亿的本地生产总值中,有珠东电子“四小龙”之称的穗、深、禅、莞四市生产总和为10350.37亿元,占全省64.53%,然而“四小龙”的产业发展却都面临着升级的问题。

  “各市都有本难念的经”,在“四小龙”业已进入的创新导向期中,四城都存在各自的缺陷,从全局来看,“四小龙”的产业升级成功与否关乎广东产业转型的成败。

  广州:“R&D投入太少”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策源地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拥有智力最为密集的群体,而在广东大中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中广州最高,三次产业比为3.02∶43.13∶53.85。种种有利条件,均为广州发展创造性产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然而,从广州目前的产业结构发展取向来看,还存在着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目前,广州重点发展的仍是引进技术为主的汽车、钢铁、石化类的重化型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虽然高,但高端服务业并不发达。最为严重的是,广州对自主创新重视不够,R&D与经济规模不相称。

  据了解,2003年,广州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2.95%,深圳4.97%,佛山4.95%;2004年高新技术R&D投入全省224.32亿元,广州仅为35.19亿元,占GDP的0.85%;深圳则为广州的3.55倍。

  深圳:打造创业环境优势

  与广州相比,深圳近年来的发展有两个特点引人注意:产业高级化的步伐明显加快,高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2004年深圳高技术产品产值3266.52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占工业总产值50.18%。

  然而,深圳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2004年全市常住人口已接近600万人,人才总量74.16万人,人才密集度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市科技局对深圳创新文化的特点的总结很切合深圳的实际:要创造一个好的人文环境,让人不受世俗的价值取向所囿。

  深圳市委对深圳创业环境优势,提出了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创业的支持,包括准入、税收等;二是市场对创业的支持,包括分配制度,自由市场体系,风险投资等;三是城市人文环境支持,包括文化、人群结构、价值取向等;四是居住生活环境。

  佛山:突破小作坊模式

  佛山的产业优势在制造业,佛山的制造业又主要集中在顺德、南海和禅城东部三区。在产业的组织形式上,三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产业地区集群(专业镇)非常发达,但总体来讲,三区的30多个专业镇的产业结构以轻型、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传统产业为主。企业规模大都是家族式的个体、私有企业、作坊式的生产方式。

  从2000年起,省科技厅在南海进行专业镇技术创新的试点(在专业镇内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在专业镇内搭建技术创新的公共平台,利用政府的力量和专业镇的集体力量承担中小企业无力承担的创新投入,面向产业集群共同技术创新问题组织研究开发。

  此外,同广州、深圳相比,佛山是一个缺乏人才的城市,佛山解决的途径是建立产学研体系,借助省内外有雄厚创新力量的大学,同它们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形成创新链。

  东莞:亟待转变的增长方式

  东莞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成长起来的制造业城市,2000年后其每年的经济增速都接近20%,是广东21个省辖市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

  东莞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三来一补”,走的是一条别人无法仿效的路子。由于地理位置优越,80年代

香港经济转型,约5万家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工厂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深圳的宝安(今宝安、龙岗两区)和东莞便是首选地区,所谓转移也不是整个产业链转移,而是把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即研发、设计等高产值部分留在香港,这种生产模式一直保留到今天也没有多大改变。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外资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只是把东莞当成一个加工厂、装配基地,这使东莞的自然资源不堪重负,全市31个镇(区)大部分都耗尽了土地资源,东莞要想产业升级,就必须改变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末端地位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作者为广东省科技厅研究员,本报对原文作了删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