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珠海城商行火线重组 增资扩股成为重组主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 03:0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蓝姝 珠海、广州报道

  在受到监管当局警告后,不良资产高达50%多的珠海商业银行正在加快重组步伐,“增资扩股”成为重组的主题。

  而与此同时,珠海市政府也有意改善当地“金融生态软环境”,而这被认为是珠商行
重组成功的关键所在。

  重组思路与难点

  当地政府谋求对珠商行的重组酝酿已久,并在去年7月真正启动。而从人行、银监局驻当地机构获得的信息显示,珠商行的重组,主要是政府和珠商行方面在操刀。

  在当地城信社基础上组建的珠商行,以当地政府各级财政为主要大股东,股东分散。珠海当地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显示,形式上为股份制的珠商行拥有十多个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均是由不同的股东出资。

  尽管当地政府对珠商行呵护照顾,将有关的采购招标、财政专项账户均开在珠商行,但企业的大量逃废债、来自政府股东的关联贷款最后大部分变成了不良资产,珠商行不堪负荷。

  在去年的城商行工作会议上,

银监会副主席与珠商行有关负责人谈话中明确提出了重组要求,彼时仅50亿总资产规模的珠商行不良资产已高达53%。

  当地政府的重组思路分为内外兼修。内部而言,一方面是加大债务资产的清收力度。当地政府为降低不良资产比率,费尽心思,通过土地置换、贷款置换等方式进行了资产置换,想方设法降低珠商行不良资产。另一方面,统一数目繁多的股东法人结构,达成一致,这一工作,历时数月,目前已取得了“战略性成果”。

  外部途径就是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对珠商行进行注资输血,这就是为珠商行员工期待和熟悉的“增资扩股”。

  据了解,包括国开行、东亚银行、平安在内,先后有多家外来机构对重组珠商行表示过主动意向。但目前,“已经与多家机构进行过谈判,具体敲定哪一家取决于政府。”当地一位监管官员称。

  国开行在2004年曾主导了重庆商业银行的重组。但有消息称,国开行参与过珠商行的重组,目前已经止步。

  转变质量

  在珠商行身上,珠海政府引资心切,希望引入有实力的战略股东,将珠商行带出泥潭。然而,既要考虑珠商行的资产状况,又要综合权衡各方的利益诉求,挑战不小。

  珠商行重组的一个大背景是珠海当地政府已经开始从政府层面上为改善当地金融生态进行尝试与努力,当地政府似乎对于金融业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就在本报前往珠海采访时,当地政府金融办、珠海人行等牵头组织的一班人马,刚从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汕头等城市进行考察归来,这支20多人的一行队伍为“改善金融生态,促进经济发展”,针对所考察城市诚信文化、地方政府作用、法制环境、民间金融等方面求取“真经”。

  据称这次考察的动因是珠海在近期的中国社科院及研究所进行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中,综合指数珠海在全国50个城市中排在第27名。这和珠海的特区城市地位极不相称,珠海需要找出差距,引起当地政府部门重视,借鉴“他山之石”。珠海常务副市长何宁卡在考察启动仪式上称,他希望珠海能够借鉴学习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经验,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从根本上解决影响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第一

证券、珠海商业银行及另一家合资银行等当地几大本土金融机构的引资重组为核心是珠海正在推进的金融改革的主要课题。第一证券已经引得广发证券入场,当地政府将第一证券债务全部剥离,广发以极低价格购得第一证券“完全干净的资产”,在珠商行身上,珠海政府的心愿是重组方实力及给珠商行带来的前景要远在价格之上。

  但在珠海一些金融界人士看来,珠海政府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作为重组成功的一个软环境“金融生态”,珠海政府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颇具对比性的是,记者前往采访时,在珠海市政府5号楼召开“与政府相关未执结案件协调会”,该会议主要针对珠海当地相当政府机构累积多年的银行欠款问题,督促欠债部门尽快还款。据了解,这样的协调会议在珠海召开过多次,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历史欠款问题。珠海两级法院一周前发出《执行敦促令》,涉及到30例以政府机构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其银行欠款超过1亿元。在这次协调会上,珠海政府亦强调政府诚信度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政府欠债不还将极大影响珠海的形象和投资者信心。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