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 > 正文
 

花钱买机制新问题 农信社遭遇兑付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5日 01:27 经济观察报

  实习记者 孟为 本报记者

  程志云 北京报道

  预想中的农信社改革专项票据兑付高峰并没有出现。

  本报获悉,全国第一批票据兑付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总共57家上报单位中,仅有吉林省临江联社、山东莱山联社等18家信用社联社首批获准兑付。

  一方面农信社以飞速“改善”信用社质量希望兑现人民银行的票据填补窟窿,另一方面监管层又在不断抬高兑付门槛防止其中的浑水摸鱼者。

  拿不到钱

  全国57家联社仅有18家成功兑付票据,无数信用联社铩羽而归。据称有两个省甚至无信用社通过兑付门槛。面对这样的结果,农信社们集体难掩失望之色。

  “问题是,央行发放票据的标准是按照农信社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进行发放,但在兑付环节,监管者则按照最新的财务标准设立标准进行考核。现在想要达到兑付标准难度很大”。黑龙江省联社一位负责人感慨。

  今年5月,央行和银监会出台新的《指引》,除对以往要求的两级法人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应达2%,统一法人的信用社达4%,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达8%的标准外,还对应付利息、呆账准备等各项拨备提取的合规进行了规定,呆账准备提取应不低于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的1%。

  一位江苏农信社人士对本报表示,这次江苏省多家联社没能成功兑付都是因为增加了这项置换资产现金收指标。而监管层在此之前出台的政策中,并无此指标。

  “央行的票据兑付就像一个悬在空中的馅饼,由于条款多,标准较高,会让人觉得够不到。”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一位人士表示。

  还有一些地方农村合作银行的行长担心政策变化太快,如果目前不想办法兑付,万一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其它地方都兑付了,要是本单位达不到要求,拿不到钱,那不成信用社历史的罪人吗?

  票据之争

  尽管不少信用社自认为拿不到票据兑付的真金白银就是信用社历史的罪人,但他们采用的方法更加令人担忧。

  一位地方联社人士表示,目前一些农信社的现实是自身经营情况很差,利润很低,遗留问题严重,一旦能兑付央行票据,就是几千万、上亿的资金,无异于发了一笔横财。

  为了达到央行的标准,把票据换回钱,不少农信社拼命的按照监管层的标准搞“增资扩股、盘活旧欠、稀释不良、三会制度”。某省甚至一个月就增资扩股几十个亿,盘活

不良资产数亿,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但新问题随之而来。上述人士对本报表示,以清收不良贷款为例,现在很多联社对底下信用社下死命令,要求地方农信社想尽一切办法,必须搞定不良贷款。由于诸多联社领导只注重最终数字,只要结果,所以大部分的不良率回收都是以换约付息、以贷收贷、减免利息、冒名贷款等方式做大分母实现的。

  对此,有央行人士在本报采访时指出,央行的钱花出去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农信社成为资产质量相对优良、内控严格、法人治理结构相对完善的金融机构。决不允许农村信用社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套取央行资金。由于这些基层现实问题的暴露有一个过程,而监管层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也有个逐步的过程,所以也要不断完善兑付机制。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央行当初制定的“花钱买机制”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试图建立一个正向激励机制,但这应当是一个长期过程。

  但对于信用社而言,要短期内拿到票据的现实选择就是通过扩股增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通过增加信贷投入来稀释不良贷款比率。这两者都不符合农村信用社作为市场主体的真正要求。

  某地方银监局官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目前监管层之所以抬高农信社票据兑付的门槛,正是暗示市场监管者有信心要用更长的时间、在更加严格的框架内解决农信社的票据兑付问题。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