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重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2日 16:47 21世纪经济报道

  报告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预警系统研究》课题组

  执笔人: 苏海南 刘军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其中以居民中的不同收入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尤为突出。本文试图构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预警指标体系及模型,
来分析目前中国收入分配的差距状况,并寻找解决办法。

  我们用1985年至2003年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对居民收入分配四大关系进行了回归测算:

  编辑说明:为便于读者阅读,相关模型及推理过程省略。

  根据不同的评价分数区间,设定不同颜色的灯区来直观表示:

  红灯区:分数值在[0,60]内为红灯区,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处在不合理的收入差距过大,而容易产生各种不稳定现象的状态。

  准红灯:分数值在(60,62]内为准红灯区,表示收入分配即将进入警戒状态。

  黄灯区:分数值在(62,70]内为黄灯区,表示收入分配进入值得充分警惕的警戒状态。

  绿灯区:分数值在(70,85)内为绿灯区,表示收入分配处在收入差距适度的正常状态。

  蓝灯区:分数值在(85,100)内为蓝灯区,表示收入分配处在收入差距过小而容易导致效率低下的状态。

  如何衡量中国居民收入差距?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度分析

  ——低收入者收入比重下降相对严重

  实证研究表明,从1985年到2003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度呈现明显扩大。比较而言,在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关系中,最低收入者同其他收入阶层相比较的收入差距的拉大,是总体上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这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中收入分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低收入者收入比重下降相对严重。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

  (1)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均等指数从2000年的0.311,上升到2003年的0.333, 相应的均等指数评分从2000年的68.9分,下降为2003年的66.7分。

  (2)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指数。从2000年的0.671,上升到0.697,相应的差距指数评分从2000年的64.2分,下降为2003年的62.8分。

  (3)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度的综合评分。从2000年的66.5分,下降为2003年的64.7分。这表明,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同样是扩大了。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综合评分

  (1)2003年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度的综合评分为64.7分,即低于同年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度为69.0的综合评分结果。这意味着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的严重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程度。

  (2)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直接对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综合评价分数进行平均,得到2003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度的综合评分为66.8分。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两大群体,收入分配关系差距度的综合评分,由2000年的70.8分下降为2003年的66.8分,这表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差距值几年来仍在扩大之中。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国际比较

  (1)均等指数。在42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均等指数按由大到小的排序中,南非和巴西的收入分配均等指数值排在前两名,最后两名分别是捷克和日本。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均等指数在排序中位于第25位。这表明,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平等性程度位于国际上的中等略偏下的水平上。当然,也应看到,我国的统计数据对于真实情况的反映仍有一定差距,如前所述,居民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以及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福利等并未统计在内,如加上这一部分,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均等指数排序可能还会上升。

  (2)差距指数。中国的贫富差距指数值位于42个国家和地区的16位,属于中等靠前的位置。由此也可以证明,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是低收入者的收入问题。

  (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度分析

  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度测算结果可以看出,到2003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各项指数,包括分布指数和差距指数尚处在正常的范围内。但是从变动趋势上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度指数已开始接近黄灯区,因此对此问题应给予高度关注。

  正如前面所述,对于这里的城乡居民收入分布指数,主要反映的是总量收入分布结构上的变动情况。比如,如果1980年到2003年的分布指数值都是一样的,则表明总量收入分布结构没有变化。而实际测算的结果是,1980年的分布指数评分是82.4,2003年为73.5,即表明分布结构出现较大变化。

  (三)行业劳动收入差距度分析

  行业收入差距的情况同样是趋于恶化的。1980年的行业收入差距评分为80.2,到2002年已经为72.0分,已接近黄灯区。这样的计算结果是基于国家公布的职工工资的数据,如果考虑到个人真实收入不易测算的实际情况,行业收入可能比上述测算的情况要严重。

  行业差距从1980年的2.2,在1990年经过小幅缩小后,到2000年又拉大,2002年进一步拉大,达到3.0。

  (四)地区居民差距度分析

  ——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指数。

  地区收入差距指数的评价分数是较高,且有升高趋势。这说明从城镇居民收入方面来看,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随经济的发展有缩小的趋势。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中国的城市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新的发展阶段上,可能表现出居民收入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小。这一分析结果也与人们的一般印象有出入,但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就是如此。对此,如无新的数据支撑,则需要调整我们的一般印象。

  ——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指数。

  1980年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指数的评价分数为83.8分,之后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到2003年已经降到72.2分,即已开始接近黄灯区。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中国地区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中,主要问题是农村地区间的收入差距;而地区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基本保持稳定关系。可见,中国居民收入的问题,又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问题上。

  收入分配未来预测

  从长期来讲,收入分配的关系以及收入差距的状况,与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密切关系。经济发展的因素是最具根本性的因素。因此,本文对未来中国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预测和预警,主要是基于在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基础上的预测。而对未来中国GDP的预测,是基于一个中国宏观计量经济模型计算出来的。

  在影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均等指数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因素又是最具核心性的影响因素,我们为此构建了经济总量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均等指数的关系方程。

  预测结果显示,2003年以前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形势基本处在绿灯区的状态。但预测结果显示,这种形势很快将转入到黄灯区的范围。处在黄灯区范围的时间约持续到2010年,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10年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形势可能会进入红灯区的范围。

  然而,这种预测是基于现有统计数据的基础。由于在收入分配中存在很多不定因素,如隐性收入和特定制度下的非货币性的收入等,为此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当前的收入差距是被低估的。考虑到此原因,中国的居民收入分配的实际形势,可能比当前测算和预测的结果要严重。当然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现状已经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并且已经开始采取措施防止形势进一步恶化,因此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形势进入红灯区的趋势将有可能得以避免。

  如何缩小收入差距

  通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我们就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控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与分配政策。

  护和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其直接手段是提供就业岗位,确保相应的就业待遇得以实现,同时,辅之以其他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再就业政策

  直接购买或创造就业岗位提供给下岗失业人员;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再就业能力;对他们创业给予信贷、税收优惠;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单位给予信贷、税收优惠,等等。

  ——反就业歧视政策

  要进一步清理不利于、不便于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规定,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一个宽松、便利的环境。

  ——反工资歧视政策

  应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规定,打破身份界限,逐步消除因身份不同而遭受的工资歧视。

  ——最低工资政策

  要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当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一定要合理、适度,调得过高过快反而不利于劳动者就业,同时一定要抓好此制度的落实。

  ——户籍政策

  应进一步扩大并最终彻底改革户籍制度,给农民自由迁移的权利,城乡之间要实现人口和劳动力无障碍迁移和流动,让农民有发展和增加收入的机会。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要实现“保护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完善并落实社保政策。

  ——社会保险政策

  一是继续抓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项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将尽可能多的从业人员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中来,并筹集好社保基金。二是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使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方便,使雇用非全日制人员的企业有参保的积极性,新增添一些鼓励性政策,吸引企业参保。三是切实抓好各项社会保险金依法、按时足额发放,以切实保障低收入者群体的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政策

  加大对农村地区社会福利的投入,抓好农村特别是城市郊区、远郊的社会福利建设工作。做好有选择性的社会福利工作。即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者提供相关福利,以保证并适当提高这一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从而减少贫困人数。

  ——社会救助政策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规范和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其保障基本生活的“保低”作用,是一项十分紧迫而繁重的任务。

  (三)税收政策

  要调节过高收入,必须全面有效地发挥好税收杠杆的作用,主要可采取所得税、财产税等政策措施:

  ——所得税政策

  一是加大个人所得税征管力度,要抓住重点,对高收入单位中的人员,对高收入者重点征收个人所得税,加强审计、财务管理、银行帐户的联动配合,摸清收入来源及其总量,在此基础上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由分项征收向综合个人所得税制转变;同时,提高征税起点,暂不提高累计税率,对将收入转入投资办企业的给予鼓励,给以适当税收优惠,一方面调节过高收入,另一方面引导高收入者将资金投资办企业,吸纳更多人就业。

  ——财产税政策

  可选择开征遗产税和赠予所得税,以缩小居民收入(包括财产)的差距。

  (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调节政策

  政府要加强对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工资水平和工资总额的控制;指导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垄断行业国有企业用工及分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基本脱节的状况。

  此外,要深化税制改革,把垄断行业过高收入部分转移为国家财政收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垄断产业垂直一体化的传统部门结构,建立与多家竞争局面相适应的调控体系,将自然垄断业务和非自然垄断业务分离。对非自然垄断业务,通过行业外部或内部不同环节的竞争及经营权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引入竞争,改变独家经营的局面,改变部门内部的单一所有制性质,提高其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尽快制订《反垄断法》,促使公平竞争法制化。对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行业,要强化财务监督,采取一定措施将垄断利润划归国家所有。对于电力、石油、银行、电信、水电气供应、铁路等垄断行业,政府应努力通过制定有关法规,打破行业垄断, 建立规范的市场竞争机制,增加市场开放度,加强对经济活动中垄断成分的限制和管理。

  (五)财政政策

  ——转移支付政策

  转移支付的规模必须适当,要限定在国家财力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另外要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扩大转移支付力度奠定基础。

  ——西部大开发政策

  用于基础性资本投入的财政资金中,优先考虑满足西部的需要;推动西部地区国企改革的深入进行,提高资源性企业获取收入的能力;完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确保西部地区财力不足的状况得到稳步改善。

  ——地区政策

  要对落后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这些政策涉及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资等各个方面,包括实施财政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贷款担保及加大投资、提供信息服务、人力和科技支持等多个方面。

  (执笔人苏海南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军胜系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副研究员。报告原文近2万字,本报编辑过程中有删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