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利克二度访华 全面阐释中美利益相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5:07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刘波 北京报道 依然是那个曾无数次来到北京的佐利克,留着淡黄色的髭须,精力充沛。 尽管他说“亲切的中国主人”在一天里安排了很多次会谈,但在1月24日傍晚的新闻发布会上,他的谈兴依然高涨,谈及中美经贸、中日矛盾、到中国能源安全等问题。24日晚上
利益相关者 1月23日来华访问的佐利克,作为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工作范围已不局限于担任美国贸易代表时的经贸领域。去年8月他来到中国与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进行首次中美战略对话,去年12月双方在美国展开第二轮对话,而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今年上半年的第三轮战略对话做准备。 与此同时,关于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的消息也从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口中得到证实。胡锦涛将于4月成行。1月2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发表演讲后表示,他和胡锦涛有“亲切的”私人关系,并将对即将进行的会谈感到“受用”。 佐利克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外交部长李肇星、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和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等多位高官进行了对话,并在当天的早餐时和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会面。 佐利克和郑必坚相识已久。去年9月,郑必坚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头版文章《中国的崛起》。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回应,佐利克于去年9月21日在美国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上就美中关系问题发表题为《中国往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演讲,提出了促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stakeholder)”这一思维。 尽管对这一表述的准确中文译法仍有争议,但“stakeholder”已经成为近期中美关系讨论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中国方面也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在去年11月的一次研讨会上,郑必坚表示这一演讲是美方对中国战略评判的重要文件,表达了美方明确的政治意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战略研究所所长楚树龙对本报记者说,“利益相关者”这一提法是积极的,试图将中美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近期的新闻发布会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孔泉对美国使用的具体措辞不予置评,但表示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享有应有的权利,同时也在认真履行所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理解中国 在去年9月的演讲中,佐利克自问自答,“请想象一下我们在今后年代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利用伊斯兰教的恐怖主义和极端分子、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贫困、疾病——然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美国与中国进行合作或相互不和,哪一种情况能使这些问题更容易得到解决,或更不容易得到解决?” 他的回答是,美国应采取对应策略,调整30年来对中国的政策,支持采取建设性的行动,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届时“中国不仅仅是一名成员,而且应该与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这个国际体系”。 在此次访问中佐利克重申了这一立场。他表示很高兴看到“stakeholder”的概念在中国引发了一些良好的讨论和争辩。他重申,演讲是试图以一种“向前看”的角度对待两国关系,他还谈到,从处理武器扩散、能源安全、反恐、禽流感、亚太经合组织到气候变化问题,中国正在国际体系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佐利克在24日的新闻会上透露,他和中方领导人谈论了中美经济关系的很多具体问题,如货币、贸易、中美联委会等。他还和发改委讨论了“十一五规划”,包括影响中国国内经济的“储蓄-投资-消费不平衡”因素。 相比其他美国高官,佐利克对中国国内问题有着更深的了解。在2004年的题为《中国与美国:力量与责任》的演讲中他问道,中国是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强国,还是全球经济和军事强国?或者,是否三者皆是? 佐利克在新闻发布上表示,他理解中国的发展遇到很多内部问题。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有很多贫困人口,还有城市化进程对农民的影响。因此中国将很大精力集中在国内发展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他也表示在和中方官员的会谈中,他会被提醒从中国角度考虑问题。 但他称,由于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其他巨大成功,将不可避免产生国际影响。“中国的成功和成就使它成为全球体系中有影响的一方,因此中国也应当维护和建设这一令它受益匪浅的体系。” 他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和中国在这一国际体系上合作。” 矛盾的看法,积极的方式 佐利克提出的概念被看作美国对华外交政策转向的一个迹象,中国的角色从布什说过的“战略竞争者”,转向当前的国际体系中,平等而重要的成员。 分析人士认为,佐利克正在引导布什政府进行多年来最为深入的美国对华政策重新界定。在去年12月的一次媒体访谈中,佐利克阐述新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依据,他说,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遏制理论、冷战思维和19世纪的势力均衡概念都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这些理论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中美关系。 佐利克理论的现实基调是,美国受到的战略威胁是伊斯兰极端和恐怖势力,并不是崛起中的亚洲和中国。前者在挑战现在的国际秩序,而中国并无意这么做。 这一新思维、新措辞,可能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新的平台。但楚树龙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这一提法只是佐利克在讲,而国务卿赖斯和最关键的布什总统都基本未使用过这一说法。美国的外交政策决策权在总统,因此“这是否是美国政府的政策和新的概念,现在还不确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沈丁立对本报记者说,美国高层对中国的看法都是很复杂,但佐利克的表态“反映了美国政府内部对中国态度的一种矛盾看法,但是却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提出来”。 在1月23日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演讲中,布什提到中美关系时使用的措辞是,“一个需要花费时间去思考的复杂关系”。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直代表美国对华政策趋向强硬的一派。 虽然佐利克并不代表美国统一而协调的对华政策,但作为二号人物的佐利克可以影响赖斯的看法。在赖斯忙于美国的中东、中亚和欧洲政策时,佐利克对亚太地区挑起了更多的重担。楚树龙认为,佐利克极受赖斯器重,他是按照赖斯的要求从贸易代表调任到美国国务院的。在官方网站上,佐利克被描述为赖斯的“首要助理、顾问和密友”。“目前为止,这个人和他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对中美关系起着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楚树龙说。 《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马拉比写道,佐利克是布什经济班子里的一个异类,他没有多少意识形态色彩,学者气息更浓。而今天这个“异类”提出的新思维可能改变中美关系的走向。 沈丁立说,佐利克经历了冷战时代、被布什欣赏,奉行“美国至上”的原则。但曾任贸易代表的他是个务实者,非常重视美国的现实利益和美国的经贸利益。沈丁立说,佐利克能够创造一些新概念来扩大中美之间的共同面,这不但使中国受到鼓舞,也使美国的保守派很难反对。 此次访京,佐利克进一步解释了他的概念在今后的作用。他称,在演讲中提出的是一个议程,中美可以在这一框架中讨论中国如何在体系中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他在和戴秉国等人的会谈中充实了这一概念,并在具体的政策领域和讨论中实践。 “这不是说中美没有分歧,但在产生分歧时双方可以调整和解决,就像美国对待其他作为自己良好伙伴或朋友的国家一样。”佐利克以一种稍显亲昵的语言,总结自己的北京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