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再次发现拉美 促进中国拉美两大文明间的交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14:57 21世纪经济报道

  潘 维

  三大难题

  我国知识界正在激烈地争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方向。一部分人主张融入西方的“主流”体制,鼓吹开放竞争的政治体制,彻底的、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
以及基本市场化的社会公共产品体制。另一部分人坚决反对走这条道路。反对者中,有主张维护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体制者,也有特别强调“中国特色”者。换言之,关于我国改革方向的争论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有没有什么现成的历史经验教训能给我国知识界和决策层重大启发?

  

中国经济的崛起必然要求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也需要开拓新的、更大的市场。发达国家不大可能成为我国能源和原材料需求的主要供应者,甚至可能构成我国能源与战略原料供应安全的威胁。仅仅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也让我们感到非常不安全。去哪里寻找更多的能源和原材料,到哪里去开拓市场空间?

  怎样中和美国对我国迅速崛起呈现的猜忌乃至敌意,特别是美日联手施加的、增长中的军事压力?一个相对弱势的中国,有可能改变战略被动吗?

  拉美的“三重面孔”

  上述三大问题吸引我国采取积极的拉美政策,继欧洲和美国之后,跨过大洋,第三次发现和开拓拉美。

  第一,拉美是“知识宝库”。拉美拥有试验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丰富经验,那里的成败得失为解决我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提供重要的知识借鉴。

  拉美因为独特的自然地理和社会历史条件,和平地走了近两百年的自由资本主义,也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议会选举政治;二战之后,还受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经常采用类似于计划经济的政策。在选举政治、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福利国家等各方面,拉美都像是世界上欠发达国家的巨大实验室,比如大学免费,劳工保护,医疗和养老制度,等等。还有拉美的社会管理经验,特别是城市化政策,非常独特:一方面是环绕所有大城市的贫民窟,另一方面是农村基本没有了剩余劳动力,城市化的过程行将完成。这些带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色彩的丰富试验,所带来的成败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从北到南的拉美大小国家,经历了两百年与美国密切的经济、政治、社会关系。那里的学者们率先总结出了以依附论为核心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即对核心与边缘的两分法。这是拉美学界在学术思想方面的重大贡献。二百海里领海权也是拉美国家率先倡导的。

  另外,在开放与自我保护,本土文化与欧美文化的融合、改善环境,轻松的生活方式、奔放的体育和艺术,出色的文学,等等各方面,拉美在发展中国家中独具特性。

  然而,因为地理的隔绝和历史的错误,我国与拉丁美洲的交往甚至落后于同法语和英语非洲的交往。我国懂西班牙-葡萄牙语的人才非常稀少,对拉美有深入了解的人才更少。拉美的经验教训几乎是我国知识界的盲点。

  第二,拉美是能源与资源的宝库和庞大的市场。拉美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农牧业、石油、木材和矿产资源。那是一片遍地黄金的宝地。拉美是物种多样性的基地,是南极考察的基地,也是开发新能源的基地。拉丁美洲还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

  有33个国家的南部美洲还是个巨大的市场。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人均GDP和消费能力都远高于中国,大多数拉美国家比我们富有。拉丁美洲的中上层阶级的消费能力几乎与美国人的平均消费能力相当。

  拉美缺乏开拓能源及资源的资本,缺乏经济基础设施,也缺乏勤奋的专业劳动者。这些正是我国的长处。在开拓基本日常消费品市场方面,我国更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因为长期的隔绝,我国在拉美缺少“人脉”。除了少量不懂西班牙语的“非法移民”,我国在那个社会中的影响微乎其微。对我国而言,拉丁美洲是块尚待开垦的处女地,与18世纪的东南亚有类似之处。

  开拓这块能源、原料、市场的处女地,一要有跨越大洋的勇气,二要有认真的策划,长期的打算。

  第三,拉美是我国安全战略的远程迂回空间。积极的拉美政策,是一个大手笔。我国发展与拉美密切的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也就是从侧面加深与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互动接触关系。与友之友为友,中美之间的关系会更成熟,更平衡。同时,与台湾建交的绝大部分国家位于加勒比海。积极的拉美政策将促进我国的统一大业。为了拓展中华民族的国际交往空间,我国需要积极的拉美政策。

  走近拉美

  中国迅速的经济发展在拉美引发了一种期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出现由穷而富的迅速变迁,这在拉美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同时,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中国开始具备经济能力去开拓拉美的市场。

  我国促进中拉交流的方法绝非帝国主义式的,而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特色的。

  自从麦哲伦环球旅行发现了拉美之后,以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主的欧洲人开始挺进拉美。他们挺进拉美的方式是老式的帝国殖民主义。美国挺进拉美的方式是新殖民主义。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或“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美国通过门罗宣言支持拉美独立,把葡萄牙和西班牙驱逐出去,自己趁虚而入。美国控制拉美主要通过训练拉美的军官、政治家、媒体、工业贸易买办四个方面。

  前苏联当年从南美的最北端入手,从军事上入手,大力宣传共产主义,建立了古巴基地。苏联在拉美群众基础薄弱,注定是要失败的。

  我国高层领导人的访问拓展了拉美关系。一年之内最高层领导人往访拉美两次,这在拉美外交史上极为罕见。此事说明了国家领导人对中拉交流关系的重视,而且卓有成效,效果就是在拉美掀起了“中国热”。然而,高层领导人的访问具有开拓性,却难以建立起与拉美稳定的、永久性的交流关系。

  时代的特征和中华民族的特性都注定:我们发展同拉美的关系必然与其他列强不同,是平等的商业交往,是共同进步。我国有高价收购拉美原材料的能力,又有廉价的制成品出售,还有帮助拉美建设基础设施的能力。拉美国家多了个选择,自然欢迎中国人的到来。因此我国促进与拉美的交往,是和平的、平等的,“双赢”的。

  促进民间交往首在培养人才,在于培养大批熟知拉美的人才,也在于帮助拉美培养熟悉我国的人才。在当地培养人才,方能熟练掌握当地语言,熟悉当地历史、文化、社会、风土人情,也才能在当地生根发芽。

  向拉美学习,促进中拉关系,商人和

留学生是主要力量。两者中又以遣送留学生为主。我国与北美的交往起于劳工,但大规模的人员交往还是留学生。以清政府派出的120名留美幼童为起点,我国留美学生绵延不绝,自我发展,构成了中国与美国关系最强大的基石。

  同样,以自费留学为主,以国家帮助留学为辅,可以培养大批促进中拉关系的人才。有了留学生,就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房东关系、雇主关系、朋友关系和婚姻关系,也会有众多的华文学校。有了亲密的民间交往关系,就有集装箱船云集拉美东西两岸的港口,每天就有飞机在中国和拉美主要城市之间穿梭。

  政府促进培育拉美人才可从校际交流开始。留学人才的培养是一项中长期的战略举措,以10-15年为一个周期。比如1980年代初开始的留美运动,开始收获于1990年代初,大批收获于1990年代中期。现在开始留学拉美,可在2015年左右开始收获熟悉拉美的人才。

  缺少政府和高等院校的支持是目前发展拉美留学市场的主要障碍。拉美有大批学生热切希望来华留学,许多拉美大学也在积极寻求与我国的大学合作。中国大学生们正在出现闯荡拉美的热情。障碍主要是我国大学不具备促进中拉关系的利益和职能,西语系的毕业生非常稀少,而且西班牙语也未被列入全国研究生考试的外语语种,使西语毕业生深造无路。另外有关政府部门缺少促进中拉美交流的方针政策,也缺少部门间的协调。

  规划积极进取的拉美政策,是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的一种重大步骤。

  (作者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