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世界血脉之利率市场化渐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 17:06 《财经时报》 | |||||||||
金融霸权有一个很容易让人看到的表征:驾驭热钱。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市场必须与世界接通。接通的同时,中国必然要面对热钱的冲击。过去的一年,中国已经针对热钱冲击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了金融应急机制等多项政策,这是中国在为金融安全预留阀门。遗憾的是,中国的金融实务研究严重不足,且几乎是零。在金融霸权的挤压下,中国必须快速改革。改革任重,但道路不能太远。
□ 本报记者 钮键军 新的汇率制度并未让中国在货币政策方面有更多的游刃空间。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刚刚起步,现实格局决定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汇率和利率分别是一国货币的对外和对内价格。从这种意义上看,汇率和利率更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与轰轰烈烈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相比,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显然被外界所冷落。但这并未影响到中国央行的改革热情。 这是因为,利率改革不仅是汇率改革的前提,更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业冲击的必要步骤。 打造工具 就在全球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人民币汇率问题时,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悄悄地迈出了更大步伐。 2005年1月,中国央行以货币政策报告增刊的形式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这是利率市场化被提出的近20年来,央行推行利率市场化决心的最高调表态。 在这份报告中,央行提出,要在2005年完成“建立完善的科学定价制度”的任务;同时,要加强中央银行利率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利率调控体系。 此前,央行已于2004年10月打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下限,因此,2005年,央行一面督促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这一权力,另一方面,开始打造利率调控工具。 5月16日,央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这一规定的一个目标就是——完善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央行希望通过债券的远期交易,来形成较为准确的基准利率曲线。 为了能寻找到类似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的中国基准利率,12月,央行开始推出“自动质押业务”,该业务所形成的利率将作为再贴现利率的一个重要补充。 业界多数人士认为,经此完善后的再贴现利率,将成为央行调控利率的主要工具。 踏步前进 一切情况仿佛都在表明,中国宣扬了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将在近期进行最后的冲刺。央行还专门在2005年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要切实落实利率市场化的各项措施。 但有关专家指出,2006年,利率市场化不会有质的突破。 这是因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在中国的商业银行改制尚未完成之前,利率和汇率政策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依然是传统的存贷差。在各银行争相对信用较好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的背景下,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几乎全集中在央行划定的贷款利率下限。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担心丧失存款客户,更是将各自的存款利率普遍定位在央行给出的存款利率上限附近,这使得长期以利差收益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经营举步维艰。 因此,在中间业务还未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前,中国的央行恐怕不会贸然大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