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对接世界血脉之出口信用险难当重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2日 17:31 《财经时报》

  金融霸权有一个很容易让人看到的表征:驾驭热钱。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市场必须与世界接通。接通的同时,中国必然要面对热钱的冲击。过去的一年,中国已经针对热钱冲击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了金融应急机制等多项政策,这是中国在为金融安全预留阀门。遗憾的是,中国的金融实务研究严重不足,且几乎是零。在金融霸权的挤压下,中国必须快速改革。改革任重,但道路不能太远。

  □ 本报记者 崔帆

  多数中国企业对风险防范及有关工具的使用和重视远远不够。相较而言,IBM等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一处新市场时,身后跟随的一大串成员中,必定会有保险公司的身影

  IBM等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时,身后跟随的一大串成员中一定会有保险公司的身影。但走向海外的中国企业,几乎没有几家能想到要让保险业为自己“保驾护航”。

  中国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曾慨叹,如果没有

汇率的波动、没有长虹巨额外贸坏账的出现,中国企业对外贸风险规避、对保险业“保驾护航”作用的认知,一定还要晚两年。

  多数中国企业对风险防范及有关工具的使用和重视远远不够,它们不会主动利用各种金融产品使其面临的风险最小化。

  但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国家政策性的支持措施——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已经成为企业的“保护伞”。

  实际上,中国的保险公司“走出去”,一个很大的动力或压力正是来自“走出去”企业的客观需求。

  意识薄弱

  出口信用保险是发达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国家政策性金融工具,缺少它就等于在竞争中缺少了一件武器。

  不少国内企业开始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来规避风险、解决融资难题,并借此在与同业竞争对手的较量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后,由于无法准确厘定汇率风险,且中国尚未开发、承保汇率风险的产品,一些“走出去”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可以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授信融资业务等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风险。

  但这种思维还仅仅是开始。

  据统计,全球贸易额的15%以上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日本、韩国的产品得以行销全球,与其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出口信用保险有密切关系。这两个国家的信用保险覆盖程度达到30%。

  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不足6%。

  冷暖几重

  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中国的保险企业“走出去”的脚步显得格外谨慎。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走出去”最明显的举措莫过于三大公司(中国人寿(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人保、平安保险(资讯 行情 论坛))全部实行了海外上市。

  但在中国保监会发展改革部的负责人看来,目前,中国保险企业“走出去”只是象征性。

  截至2005年11月末,保监会共批准成立74家保险公司,其中外资保险公司占41家(合资或独资经营)。中资保险公司在港澳、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仅设立了47个保险营业机构和11个代表处,主要职责以研究市场、了解信息为主,在域外作用甚弱。在发达的欧美市场,中资保险公司没有任何优势。

  2006年,是“

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保监会在此期间的工作规划中有关“走出去”的定位是,鼓励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到国际
资本市场
去融资,而不是鼓励到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或兼并其他公司。

  业界认为,国内保险业的兼并收购时代即将到来,兼并收购有可能成为推动中国保险业快速成长的主要力量。

  此外,随着全球保险一体化的推进,中国保险业的兼并迟早要融入到国际保险业兼并的大潮中,中资公司与大型企业和国有银行在长期合作中形成的稳定业务关系,将成为中资保险公司不可多得的竞争优势。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07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