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专家点评2005年影响中国经济十大企业事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 21:26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从成长到成熟,从公司管理到公司治理,从市场换技术到自主创新。2005年,中国企业进步不小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2005年度中国企业十大事件

  事件一:

  【标题】盛大新浪:互联网第二代并购第一代

  【时间】2005年2月18日

  【影响度】一场盛大的收购并未结束。在门户网站和搜索网站都走到尽头,新浪等互联网先辈都在依靠短消息分成来维持生存,盛大却从网络游戏杀回主流。

  【评论】

  和讯网CEO谢文:盛大介入新浪的方式是在诸多方式当中最具有戏剧性的方式。既不是友好的协议转让也不是换股或战略合作,而是通过若干个月的操作在二级市场收购。这就证明了背后互联网新旧企业的心态的变化。

  新浪网总裁兼CEO汪延: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只有一个信息要传递:新浪没有变。2005年已经在我们的脚下,这将是新浪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一年。

  陈天桥言及谈判:“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不过基本达成了共识。”

  【事件回放】

  2005年2月18日,盛大网络按照规定向美国SEC提交了关于股市交易的13-D报告声明,自1月6日到2月10日盛大已经持有新浪19.5%的股权。而事先毫无征兆。

  由于2003年之后新浪最初的大股东四通集团逐渐出售所持新浪股份从20%一直减到不足5%,使得本来就松散的新浪股权结构中最大持股股东也低于10%。业内很早就有人警告新浪:“这种结构使其随时都可以被人从股市轻易收购而成为大股东。”

  最后将收购行动付诸实施的却是盛大网络。2005年初,新浪在公布2004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2005年一季度展望,并不良好的表现使其股价下降26%。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以来新浪

股票已经在纳股下跌46%之多。盛大趁机逢低纳入。

  据知情人士猜测,盛大可能在半年前就已经关注入手新浪的机会。作为一家以网络游戏为主营业务的公司,盛大网络的基础并不如想象的稳固。网络游戏由于其巨大的潜在市场而吸引众多公司参与进来,盛大急需将自己已经获得的用户优势稳固下来,选择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络公司,无论对于盛大的品牌效应还是未来业务发展都是好处多多。

  而新浪实际上是全球最大的华人媒体,社会影响力可以和很多全球性大型的电视媒体相比。分析人士认为,新浪的市值并没有充分体现新浪未来的影响力所能带来的市场价值,所以被收购是必然的。

  面对盛大的攻势新浪的反应不温不火。在获悉盛大13-D文件之后的第4天,新浪公司宣布采纳“毒丸计划”,通过稀释股权的方式来阻止盛大收购。不过该计划并不是彻底决裂,“新浪也可以在某位个人或团体获得新浪10%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获得新浪10% 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内)终止该购股权计划。”

  2月27日,陈天桥在北京短暂会晤新浪高层后返回上海启动第二轮争夺,“如果收购方案获得新浪管理层的认同,等于为盛大控制新浪加上了一道双保险”。陈天桥对前景信心百倍:“不久我就能坐在上海收到唐骏发自北京的好消息。”

  【专家点评】

  高世楫: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学会在资本市场按照规则进行操作,毕竟是这种攻伐本就是市场竞争的真谛。

  张少杰:中国的企业终于开始明白,上市不仅意味着“圈钱”,它还意味着在你的市场价值低于你的市场价格时,你就面临着被收购的危险。新浪终于领教了资本市场的另一面,而我们的资本市场现在还不能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感受到这种危险。但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就再也不能漠视股东的利益了。这是值得期待的。

  闻道:互联网后来居上。我们都低估了互联网,低估了新经济。

  事件二:

  【标题】顾雏军栽了:“造系”终成白日梦

  【时间】2005年4月5日

  【影响度】谎言终究难以自圆其说的。格林柯尔系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倒闭的命运。而顾雏军的被拘下场,分明在告诉那些执着于资本整合行业的梦想家,此路不通。

  【评论】

  顾雏军收购科龙后放言:“我已拿到冰箱业的大鬼,洗牌已经结束了。”

  顾雏军:“我是实业经营家通过买进的平台进行产业整合进行长期经营而不是通过买卖公司来获得高投资回报。”

  张维迎:“我本人从来没有具体评说过任何具体哪个企业如果对企业没有深入地了解很难去评判它的经营问题”。

  【事件回放】

  2001年顾雏军以不到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购入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26.43%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2005年7月底,中国证监会将科龙电器司董事长顾雏军等人涉嫌经济犯罪的有关资料移交公安机关立案审查。

  市场给了顾雏军将近4年的事件来完成他的“造系工程”。在这段时间里,顾雏军挥舞着资本并购的大棒,先后收购科龙(000921)、美菱(000521)、亚星(600213)、ST襄轴(000678)等上市公司,并掌控了5个家电品牌(科龙、容声、华宝、康拜恩、美菱)。经过一番折腾之后,顾雏军名下的格林柯尔系不但立足中国的家电和汽车两大行业,而且在每个行业中都形成从零部件到成品的产业链。

  随后游戏结束了。2005年之后,备受质疑的格林柯尔旗下企业之间的资金来往再也无法自圆其说。格林柯尔系倒闭顾雏军被拘留。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9月,海信集团首先取得顾雏军的协议认可出资9亿购买顾雏军名下26.43%的科龙股份从而成为科龙电器第一大股东。

  11月,一纸公告结束了关于美菱电器出路的猜测。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四川长虹与广东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美菱电器股份转让协议书》。长虹出资1.45亿元人民币取得合肥美菱股份20.03%的股权。

  其实,在4月5日科龙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后,即有十几家境内外公司纷纷表示意欲收购科龙,其中包括诚通、长虹、海信、美的、东菱凯奇等国内公司和美国高盛、德意志银行等境外机构。原因很简单,顾雏军当初收入旗下的企业从生产能力到品牌都是中国市场前几位的。想想当初郎咸平对格林柯尔的调查报告顾雏军用9亿多换取并控制的资产总额超过136亿。为其间损失买单的,不是银行便是政府。这才是整合梦的源动力。

  【专家点评】

  路风:国企改制,贱卖国企,培育了一代资本玩家。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了做企业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干企业,一种是玩企业。前者与企业共存亡,以干好企业为目的;后者主要目的在于快速赚钱,企业好与坏不是目的。国企改革的初衷是要培育干企业的人,结果,却培育了太多玩企业的。不再出现资本玩家,或许要等国企卖光之后。

  高世楫:对于这事我有一些感叹:围绕科龙的是是非非暴露了各个层面的许多问题。百年前的美国也是这样,没有规矩的资本游戏使一些强盗大亨们巧取豪夺。但政府本可以从别国的教训中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规则的。企业基本面的糟糕和监管部门的失职,才是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

  闻道:顾雏军被拘。长虹接手美菱,海信接手科龙。假的真不了。再大的骗子还是骗子,不可能成为企业家。

  张少杰:顾雏军的被拘和格林柯尔的解体,为“郎顾之争”划上了一个戏剧性的句号。个别人的违法行为能够影响一个国家的改革方略,这也是绝无仅有的故事。但仔细研究格林柯尔事件,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科技是生产力,但科技就是科技,它有自己的挣钱方式(像“杜比”那样收入门费、挣权利金、然后接着完善技术的挣钱方式,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想依靠暂时的一点技术领先地位再加上资本市场的大手笔运作就称王称霸,运气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去年的德隆和今年的格林柯尔,已经向我们宣告了“财技”时代在中国的结束。

  王炜:顾雏军神话的破灭,媒体立下大功。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舆论监督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4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