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一个城市的双重性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 11:34 经济视点报

  人而有格,城市亦然。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同性格的人演绎不同的人生。对一座城市而言,对城市性格的关注,便成了关注城市未来的窗口。

  在河南的诸多城市中,洛阳是最为独特的一座,很少有哪个城市像洛阳那样,容纳了
那么多的矛盾性和多样性。而众多元素的糅合,也使洛阳的走向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经济视点报主笔 刘金松

  “要对洛阳进行准确概括,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所有试图描述洛阳城市性格的人的共同感受。在前不久,洛阳市委宣传部曾组织一批当地知名人士,试图对“洛阳精神”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但最后却因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而不了了之。

  这种精神也就是我们所要解读的性格,而其之所以难以统一,恐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丰富和多元的特征。

  在中国的城市中,很少有哪个城市像洛阳这样具有典型的多样性和矛盾性:它既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着沉寂的记忆;它既是中国最古老的都城之一,又是当代的重工业基地;它既是最为正宗的华夏文明发源地,又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它的经济辐射力仅仅局限于河南中西部的周边城市,但同时它的影响力又远远超出了国界,在2005年 “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中,洛阳位居其中……

  洛阳身上凝聚了众多矛盾而丰富的元素,这些元素的糅合,使洛阳在日益同质化的城市性格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古都情结:自豪与自卑

  在本质上,洛阳是属于历史的。

  自夏以来,先后有数个王朝在洛阳建都,累积建都时间长达1500余年。作为世界五大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华夏文明,有1/3是以洛阳为中心的。

  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激动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曾演绎了何等壮观的历史,聚集了多少天下英豪。历史的纷争给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印迹,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处遗迹,都有一个甚至几个值得咀嚼的故事。那些毫不起眼的残垣断壁的所在,很可能就是当年的名流

豪宅;那些杂乱不堪的萋萋荒草下,也许正掩盖了一个王朝的辉煌,也许这里正是当年决定天下走势的权力枢纽。

  如果称洛阳为城市中的贵族,并不为过。正当一些新兴城市为自己的血统苦苦寻觅时,洛阳信手拈来的历史遗迹,足以让任何城市汗颜。仅古都城遗址,洛阳就有夏、商、周、汉魏、隋唐五处。

  能拥有其中的任何一处,就足以让一个城市自豪,而洛阳却同时具备了五处。这种历史的阔绰,使洛阳和中国的其他古都一样,对过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因此,洛阳人对历史的钟情丝毫不逊色于北京人对政治的热心。在洛阳,几乎每个人都能对这个城市数千年的过去侃侃而谈,并乐在其中。

  在对过去的回味中,洛阳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确实,在中国的城市版图中,没有哪一个城市,拥有如洛阳般厚重的历史资源。这种独一无二的厚重,成就了这个城市引以自傲的资本。

  “洛阳的自傲和同为古都的开封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分析说,洛阳和开封同样是文化积淀深厚,有着深深的古都情结,以及有此而生的自豪感。但洛阳从新中国成立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洛阳工业的辉煌,使洛阳成为这个农业大省中最有吸引力的城市,洛阳在河南的老大地位当之无愧。

  这种辉煌又为洛阳的自豪找到了新的支撑。一个在当时广为流传的故事是:洛阳一拖的一位职工曾写信向当时《红灯记》的女主角李铁梅的扮演者求婚,一边是大腕级明星,一边是普通工人,但在那位职工看来,这却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在洛阳,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是“洛阳不同于其他地方”。其潜台词是:在其他地方很容易办到的事情,在洛阳却往往办不成,因为洛阳见多识广,对很多事情不屑一顾。

  洛阳的自傲有时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尊,任何对洛阳的批评,哪怕是建设性的,都会招来如潮的反击。

  “太自傲,就容易不虚心,洛阳就吃过这方面的亏。”一当地人士说,洛阳人喜欢大企业、大项目,看不起小企业。在2004年河南省民营企业100强中,洛阳只有4家企业入围,而这4家企业的总产值也仅仅位列全省第12位。在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势头迅猛之时,洛阳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其在经济地位不相协调。

  “洛阳有着典型的双重性格。”一位名为洛河的网友认为,自傲往往是和自卑相连的。但洛阳的自卑是一种相对的比较,是和其内心的城市榜相比较,是和洛阳人认为其应该达到的状况相比较。因为从现实来看,洛阳在目前的河南省内依然是当之无愧的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经济总量居河南省第二位,其外在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河南省的所有城市。

  移民城市的包容与排斥

  从洛阳的人口结构来看,现在的洛阳人口构成主要有三种。首先是洛阳原住民,其次是河南省内其他省辖市的移民,另外一部分是“大建设”时期,来自外省的其他移民。而这三者的构成基本上是各占1/3。

  在以移民为主的洛阳涧西区,但从其路名上就可见其人员构成的复杂性,有青岛路、武汉路、太原路,几乎有大批来到这个城市的移民,都有以自己来源城市命名的道路,在这一点上,洛阳很有点大上海的味道。

  至于移民对一个城市性格的重要性,可从开封的发展上得到一些启示。《经济视点报》专家顾问团成员、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在分析开封人观念落后的深层次原因时曾指出,开封的人口结构一直没有得到改进,人口增长一直依靠自然繁衍进行,而来自外地的移民几乎没有。这样的结构,很容易使开封人固有的小生产意识根深蒂固,在很少得到外界思想和观念的冲击下,一代代传承下去。

  曾有人悲观地预测,如果没有移民的冲击,现在的开封就是洛阳的影子。

  移民为这个城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在洛阳涧西区,普通话比全省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普及得都早,这里也曾引领河南的风尚之先。多元化的移民使洛阳形成了开放的城市性格。

  第一代移民对洛阳来说,已成为过去,而在这之后,洛阳再也没有大规模的移民出现。

  与同时期其他地方的移民不同的是,洛阳的移民对这个城市保持了高度的认同感。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徐金星认为,这体现了洛阳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包容,它能容纳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使他们融入到这个城市中来。

  洛阳的包容似乎有着历史的渊源,不同的民族、文化、宗教都曾在这里融合共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令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通婚,从而掀起了第一民族大融合的高潮;佛教传入中国后,最先从这里走向全国,从而创造了儒、释、道共生的文化奇观。

  但洛阳人的包容也纵容了一些惰性的存在。即使在上班时间,你依然可以看到围坐在路边打牌的人群,如果是老年人的消遣娱乐倒也罢了,让人惊奇的是,许多年轻人也凑在老人堆里,玩得不亦乐乎。甚至有的年轻人衣着光鲜,打着领带也在那儿凑热闹。

  “只要在洛阳能够活下去,很多人是不愿意出去的。”一位洛阳当地人说,他就认识一些人,有着不错的技术,却宁肯守在家里领着不多的工资,也不愿出去闯一闯,“但最近几年,在生活的压力下,这种情况有所改变”。

  与洛阳的包容相对应的是,在新华网的城市论坛上,洛阳VS西安、洛阳vs郑州、洛阳VS开封之类的帖子里,火药味甚浓,气势咄咄逼人。

  另类冲动:保守与冒险

  洛阳人的这种厚道,有种很强的征服力,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容易让人对这个城市产生一种亲切的认同感。

  凤凰卫视在拍摄《纵横中国·洛阳》专题时,其主持人周瑛琦曾对这种亲切的认同感有过真切的感受。出生在中国台湾、接受教育在加拿大、工作在中国香港的她,在洛阳停留的几天时间里,见到和接触的洛阳朋友总让她想起台湾、香港、福建的客家人朋友,都是一样的亲切和蔼,那是血液中一种共性的东西。

  但是,站在洛阳这片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上,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洛阳人的热情、真诚、善良和厚道,而这种原原本本的嫡传是他乡人所不能比拟的。

  这似乎和专家的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洛阳白马寺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名誉所长徐金星在接受《经济视点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洛阳人的性格是最具华夏民族特性的,因为河洛文化就是华夏文化的核心。

  正如周瑛琦所说,和洛阳人交往让人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无论是走在街头,还是走在旅游景区,都能感受到洛阳人的亲近,你随便问一个洛阳人,他们都会给你一个热情满意的答复,给你讲解龙门石窟、佛教祖庭白马寺等。

  但朴实往往会和保守相连,在市场化日益深入经济生活的今天,这种保守更多地表现为商业精神的缺失。

  洛阳并不缺少创新的源泉,其拥有的国家、部属科研机构以及人才密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多数科研院所的测试和科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但从市场化的效果来说,洛阳的创新对当地的带动作用似乎并不明显。

  洛阳市一位主管科技工作的领导曾在一次科技会议上感慨,洛阳的有些研究所孕育了上百家企业,但几乎没有一家在洛阳生根。

  风靡一时的太空棉就是洛阳人发明的,但在洛阳却并没形成气候,反而让南方人在该技术上狠狠赚了一笔。而利用化肥工厂的废气提炼双氧水的技术,也原产洛阳,但并没被洛阳当地认可,最后却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洛阳科研界有一种说法:“整天都是浙江、山东等方面的企业排队等着洛阳方面的技术,但却很少见本地的企业和投资者。”

  而这种商业精神也是河南这个农业大省共同缺少的,只不过对于洛阳,人们给予了更高的期望。

  12月3日下午,关林市场门口的车辆比上午少了很多,但依然很忙碌。关林在洛阳商业的发展中,曾创造过辉煌。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市场,一度位列全国十大综合性批发市场之一。在其兴盛时期,很多南方商贩拓展河南市场时,往往首先在这里布点。但如今,市场依然繁忙,但却总给人一种失落感,“它也许应该可以比现在更好”。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洛阳人在商业上的保守,并没有影响其在社会行为上的冒险精神。

  1986年,一群美国人表示,他们准备带着精良的装备来到中国,首漂长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以郎保洛为首的8名青年北上长江之源,下水开漂,要争取完成首漂。在当时,很多人还不了解漂流的时候,洛阳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在这方面,洛阳人不仅走在了全省的前面,在全国也是相当领先的创举。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