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优尼科收购战后雪佛龙斡旋中国 将拜访中海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 09: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田予冬 北京报道

  这是一次刻意低调和耐人寻味的访问。

  8月26日,美国雪佛龙公司总裁戴维-奥赖利(David O'Reilly)将乘坐专机踏上北京的土地。

  戴维-奥赖利只计划在北京停留两个晚上,并将于27日(周六)拜访中海油集团。此外,他或许还会与中石化高层进行接触。

  雪佛龙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对于美国老板的这次访问不愿发表任何消息和评论,只告知“我们是一个只作勘探和开发的石油企业”。

  奥赖利此次北京之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刚刚结束了同中海油集团竞购优尼科石油公司的大战之后,得胜一方的雪佛龙公司急急来华究竟意欲何为?

  

能源专家韩晓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雪佛龙总裁此次访华本质上是因为在收购优尼科后,优尼科的油气资源今后的主要市场将是中国,雪佛龙为了今后的产品销路,必须加强同中国的合作。

  一位了解“优尼科收购战”的国际投行人士分析: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并购的经验还不丰富,在运用外交和国家力量促进交易过程中显得不老练,使中国输掉了这次并购,但由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能源买家,雪佛龙必须依靠中国这个大市场,才能获利,这就是中国的吸引力所在。

  分析人士指出,雪佛龙公司目前在澳大利亚和印尼的产业主要是天然气,而中国对天然气的大量需求使得中国成为雪佛龙必须考虑的市场。同时由于天然气行业作为一个投资巨大、上下游链条密切相关的产业,中国政府出于安全考虑也对气源的选择非常慎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牛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竞购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生意,没有必要带着情绪色彩看待中海油的失利和雪佛龙的来访。

  他举例说:在美国的商业竞争过程中,所用手段往往是无所不用其极,当年波音和麦道的竞争一样也弄到政治问题。

  牛军认为,竞购失利对于中海油来说,也有好处,通过参与这次竞购,使中海油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并且这次出价高出对手10亿美元的并购并不见得是一个“好买卖”。

  雪佛龙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1996年,雪佛龙与中海油签订了产量分成合同,共同在南中国海勘探天然气。雪佛龙还同中石化有技术合作项目;同时,雪佛龙在中国销售“嘉德士”牌润滑油和

加油站的生意。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66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