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木八家农村信用社撤销调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6日 09:39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田予冬 西宁 格尔木报道 2005年6月4日,青海省格尔木市《格尔木报》刊登了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海西监管分局与格尔木市政府”名义于6月3日联合下发的《撤销公告》、《格尔木市昆仑等8家农村信用社个人债权收购公告》以及关于此事的“通知”。
三个政府性质“公告”的公开发布,意味着这起集体性关闭农村信用社事件的开始。 “没有结束,现在不谈。” 青海省银监局副局长李长春7月10日在电话中拒绝了记者采访“格尔木市八家农村信用社撤销事件”的要求。 李长春是“格尔木市八家农村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撤销清算小组”办公室主任,他曾任格尔木市所属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下称“海西州”)人民银行行长,在他任职于海西州人民银行期间,格尔木市陆续成立了八家城市信用社。 八家信用社历史 一位了解情况的格尔木市金融界人士对记者表示:格尔木市成立的第一家城市信用社是昆仑信用社,当时是海西州人民银行批的,正式开业时间是1994年11月,“在1997年的时候平均每个季度赢利130多万元,每年赢利大约500万元左右,后来从1999年开始不行了,主要是因为放贷收不回来”。 昆仑农村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在成立之初“并没有外来股东,职工自己控股,每年的分红还不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向格尔木相关金融人士求证这种说法,但没有人表示同意。 一位和昆仑农村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有较深关系的人士说:“昆仑信用社是格尔木市的一家龙头信用社,下面有三个业务点,总共19个人,过去在储户中的信誉也不错,最多的时候吸储3500多万元。但后来的几家信用社,都说是私人开的了。”为此记者向当地人行求证,但未获证实。 据记者了解,在昆仑城市信用社成立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影响,陆续成立了银河、兴达两家城市信用社,自97家开始,又以股份制方式成立了柴达木、中信、大象、大来、河东市场等五家城市信用社”。 记者调查,8家城市信用社当中的柴达木城市信用社成立于1996年12月31日,是在昆仑城市信用社柴达木路服务站的基础上经中国人民银行青海省分行批准服务站升格为格尔木市柴达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 在一份2003年青海省海西州中级法院的“行政裁定书”中有如下表述:1999年7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格尔木市支行派工作组接管柴达木城市信用社。……2001年6月6日,经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批准,格尔木市柴达木城市信用社更名为格尔木市柴达木市农村信用社。 “当时(成立城市信用社)是由海西州人民银行合作处审批,再上报由人民银行逐级审批。”一位格尔木金融界人士说。 记者多次与青海省银监局、海西州银监局、格尔木农村信用联社、格尔木市八家农村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撤销清算小组等部门联络,要求告知8家信用社的股东构成及组建情况,但均不愿回答此类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青海人士说:“当时成立的信用社股东都是外地的,没有一家是格尔木当地的,有海南的、西宁的。” 记者辗转联系到一名原来城市信用社的股东,这位人士则以“伤心往事,不愿再提”为由,拒绝接受采访和回答任何与此有关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河东市场农村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的“股东曾是外地来的,后来转让给青海西宁百泉实业的杜晓州(同音)”。关于西宁百泉实业及杜晓州的资料在网络上没有任何记录,“杜本人现在也很难找到了”。 据当地人士描述:当时格尔木成立信用社门槛较低,那时的注册股本金有300万的,也有500万的。在90年代初,那些外地股东的高级轿车,出现在格尔木的街头,行人纷纷侧目,给当地人的印象是非常有实力。 清算现场 据新华社报道: 自今年4月份以来,格尔木8家信用社发生支付困难。5月27日、28日,昆仑社发生支付困难,国务院于6月2日批准撤销这8家信用社。 据记者调查,至6月2日,昆仑信用社可用的头寸为35万元,其中库存现金为35万元,存放在人民银行的款项为零。而此时,这个信用社压单压票的金额有14笔计42万元,预约取款则有18笔计96万元,“昆仑社这个时候已经向人行申请了近500万元的紧急稳定再贷款”。 “8家信用社关闭,他们已经用了人行750万元的紧急稳定再贷款,但还有650多万元的缺口。”当地一位金融人士透露。 格尔木市八家农村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撤销清算小组的临时办公地点设在格尔木市江源路24号的翔宇宾馆五楼。 透过虚掩的房门,可以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用笔记本电脑紧张地忙碌着,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一位名为王青玉的工作人员答复现在不接受采访。 据知情人士透露,“清算组”人员分别由青海省银监局、海西州银监局以及格尔木市政府的工作人员组成,“最多的时候有80人左右,在翔宇宾馆包了20多个房间”。 6月8日,正式启用了“格尔木市八家农村信用社(原城市信用社)撤销清算小组”印章,并与青海大正会计师事务所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至6月22日,“清算组”共收到个人债权回执2981份,登记金额5300万元左右,占个人债权总额的93%左右;收到机构债权回执164份,登记金额760万元左右,占机构债权总额的60%左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信用社资产清收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由原信用社工作人员清收;二是用行政手段,让政府公职人员和金融体系的员工先还贷;三是通过法律诉讼,保全债权。” 根据7月5日《格尔木报》刊登的“清算组”第六号公告,被撤销的8家农村信用社的个人债权本息将从7月6日起在格尔木市江源路99号的格尔木市农村信用联社兑付。 在兑付现场,记者看到共分为5个窗口在进行兑付,储户拿着各自的凭证耐心等待,几个身披绶带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在为兑付者进行指引,秩序显得有条不紊。 关于8家农村信用社关闭后的重组问题,格尔木市农村信用联社主任王新远表示:不清楚,还没确定。 据了解,昆仑信用社的资产约为2300万元左右,但负债却在2800万元左右;不仅如此,这个信用社发放的贷款约为1300万元,其中不良贷款超过了总贷款的95%,“其它7家信用社的情况也大同小异”。 “今年这8家信用社亏损可能有150万元左右,但累计亏损约有5000万元。”一位消息人士说。 记者在 “清算组”的临时办公地看到,在每天的工作结束后,所有作废的纸文件都被碎纸机碎成了粉未。 7月11日早晨,最后几名“清算组”工作人员离开了翔宇宾馆。 “要追究相关责任人” “关于格尔木8家信用社撤销后如何处置和监管的问题,你应该去问省银监局。我也不宜发表意见。”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行长胡安舜说。 至7月12日,联络李长春还是没有回应,记者试图同青海银监局局长解晓非联系,但其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一位格尔木市金融界的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家90年代初鼓励城市信用社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这八家股份制城市信用社,在2001年国家对城乡金融改革背景下,这八家城市信用社在形式上划归为农村信用社,但划归后,8家城市信用社与格尔木市原有的5家农村信用社在人、财、物和日常业务上没有一点联系。 一位曾在格尔木市农村信用社工作过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今年这些信用社的经营还算可以,像兴达信用社的头寸就有一两千万,根本原因是股东抽逃资金、经营不善、监管不力,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全盘否定这八家的经营也欠考虑,毕竟这对格尔木的金融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以格尔木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只要监管到位,养活这几家信用社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据撤销工作组清算,储存在8家社的个人存款额为5700万元,对公存款额为1200万元,合计6900万元。按照国家政策,8家信用社撤销后,这6900万元中的合法债权将由国家收购;据清算组核查,信用社给股东及关联企业贷款41笔,金额4220万元,欠息1750万元,目前无一收回。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说:在清算期间,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一位处长曾在格尔木表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