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正文
 

于幼军履新: 南风吹山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13: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贾玉宝 田予冬

  北京报道

  太原的晋祠和长沙的岳麓山,向以文化厚重著称,但在深圳大鹏湾海风的吹拂下,都转为一段弥久的苍茫。这对从深圳市长,转任湖南省副省长,再至山西省委副书记和候任省
长的于幼军来说,颇堪寻味。

  于幼军是学哲学的,他以向南的哲学观为湖南寻找了发展的坐标,这就是积极融入“9+2”泛珠框架和高调赴香港招商。

  但山西与湖南不同,在以票号为最终代表的晋商一度百年辉煌之后,山西便由商贸大省转为能源大省。“山西与湖南、深圳相比,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对于幼军来说,是更大的挑战。”深圳大学管理学院马敬仁教授说,不仅如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山西首先要融入的中部经济崛起这轮大潮中。

  深圳或许是答案。7月1日,于幼军首次在山西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亮相”时称,要把深圳等地的工作所得和山西的实际结合,推动山西的发展。

  于幼军的新机会

  7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于幼军在台前正式亮相。

  事起于一项重要的人事任免:田成平转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原山西省省长张宝顺任山西省委书记;原湖南省副省长于幼军任山西省委副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建华宣布了中央的任免决定。

  会上,李建华代表中央对于幼军的主要评价包括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创新精神。

  而于幼军的开场白自然切中肯綮。“把广东、深圳和湖南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工作体会和好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方式方法与山西的实际结合起来,以宽广的视野来思考、谋划、推动山西的发展,推动山西的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促进山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显然,这正是山西目前迫切需要的。

  “山西是能源大省,环境破坏严重,管理滞后。如何实现和谐发展,难题很多。”马敬仁称,加之,贫富差距较大,资金相对匮乏,都是制约山西发展的因素。“这对于幼军来说,是一种大的挑战。”

  一位在山西工作多年的老同志称,期望新的省委、省政府班子,除了做好各项工作外,特别重要的事情包括:一是大力减少矿难事件;二是山西的一些城市环境污染在全国排行榜上名列前茅,要尽快治理。

  然而,山西的问题并不全在自身,其根本问题还是要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尤其在中部崛起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研究所所长王宏英称,从中部崛起这个概念来说,山西比较特殊,因为中部六省大部分是农业省,而山西早就开始了工业化建设,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工业项目中,其中有18个项目是在山西建的。

  他分析,在中部六省中,山西是目前利用外资最少的一个省,现在山西省正在大力提倡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而这个“新”,就是对外开放。“中央调于幼军作为山西省的领导,我想是‘南风吹来’。于幼军的理论水平大家都比较认同,再加上他在深圳和湖南的工作经验,不论是从开放还是改革方面来讲,他都会给山西带来一些新的思维,我们也有期盼。”王宏英说。

  期望在耳,重任在肩。中央对于的新任命,于幼军能给山西带来什么,似乎要从于在湖南和深圳的任职说起。

  湖南向南的哲学

  2003年5月,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幼军空降湖南,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当年6月任湖南省常务副省长。而在一年前,上海市委副书记孟建柱则空降江西,任江西省委书记。

  从深圳调于和从上海调孟,中央的意图十分明显:一是意欲发挥沿海干部的优势,推动内地经济的发展;二是有融湖南于珠三角、融江西于长三角之意。

  事实正如此。在江西积极对接长三角之际,履新不久的于幼军也开始了湖南向南的战略构想。第一个举措就是带队参加在深圳召开的第五届“高交会”。借助“高交会”平台,于幼军还召开了2003年湖南(深圳)投资洽谈会,省级招商洽谈项目达938个。

  于幼军当时称,将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积极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自觉融入华南经济圈,加大力度推动湖南与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

  同年,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刚一提出泛珠三角“9+2”战略,于幼军几乎是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并称,要把湖南建设成为“9+2”区域合作的产业转移基地、劳务输出基地、休闲旅游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

  于幼军说这番话的底气是湖南是资源大省。湖南北靠长江黄金水道,南临广东沿海,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东部沿海与中西部的过渡带)。湖南各种非流动性经济资源综合优势度在全国位居第8位;更以粮食等农作物位居全国重要地位,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

  贯彻这一思路,于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软环境治理,于将此举戏称为“打扫门庭,开好菜单”。“打扫门庭”即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开好菜单”即全面开放投资领域。具体事项包括加大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整治市场秩序,营造诚信市场等。

  2005年5月31日至6月3日,于幼军带队来香港举办“2005年中国湖南(香港)投资洽谈活动周”。整个活动周,湖南共签定合同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协议项目329个,总投资76.53亿美元,引进外资62.97亿美元。

  应该说,于在“湖南向南”的经济哲学命题上一直在寻找有效结合点,并找到了部分答案。但其役非短时间可期,于在湖南也就短短两年,也许,从任职稍长的深圳或能找到于的另一种思路。

  深圳答案?

  于幼军于2000年中调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此前在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任上做了6年。

  “于来深后,在基层选举、审批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都有创新。”马敬仁说。

  而让马敬仁印象较深、接触较多的还是于幼军在行政三分制的尝试上。

  十六大报告提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随即,中央编制办公室选定深圳作为试点改革城市。于幼军是试点工作负责人,而马敬仁则是深圳试点改革方案起草人之一。

  “于幼军是学哲学的,在工作接触中感觉他思路很清晰,做事实际,有很强的改革意识。” 马敬仁说。

  “在时任深圳市长于幼军主导的行政改革中,其成功与否有一点很好的例证。”深圳市政府一位高级官员称,在非典时期,深圳较快较好地建成了应急指挥系统,这包括集中医院,应急处理;集中呼吸道科专家,直接对市领导负责;启动与外商的远程商谈系统等等。“深圳54例疑似感染者除1人外,均转危为安,这证明深圳政府公共管理转型是成功的。”

  而2003年初,于幼军和《深圳,你被谁抛弃?》网文作者的对话,至今仍被称道。

  在是次对话中,于幼军坦释“抛弃”,深圳的发展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政策优势、区位优越减弱的情况下,深圳要高起点、高标准发展,面临着“百上加斤易,千上加两难”的态势。同时,深圳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加入世贸后,外资进入中国投资取向发生了变化;二是深圳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深圳面临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的转折时机。但于又称,只要深圳人自己不抛弃深圳,谁也抛弃不了深圳。

  是场对话,是深圳民间思想活跃的一个标志,而于幼军的表态,也使深圳市政府更加务实地启动诸项改革。

  自然,作为经济外向型城市的深圳并不是山西的坐标系,但梳理于幼军的作风或能预示一个什么样的新开端。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