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 > 正文
 

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要拿出来讨论不能捂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02:48 第一财经日报

  社科院研究员袁钢明给诺奖得主论坛定位

  本报记者 徐奎松 发自北京

  昨天,为期两天的“2005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结束。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仅带来世界顶级的科学成果,更展现了经济学大师的个人魅力和风采。不过人们更关注
这些学者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就此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袁钢明研究员。

  《第一财经日报》:这次北京市政府邀请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来京演讲,出于什么考虑?

  袁钢明:蒙代尔来中国已有25次,他很喜欢中国。据我所知,为促成这次论坛,他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磋商时一拍即合。应北京市政府的邀请,蒙代尔将他的几位同行兼好友一同请到北京。应当说,这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出席国际性论坛会,世界范围内只有在法国的一次。而像北京这样专门组织还是第一次。这次论坛的组织时间之所以很快有三个因素:一是北京市政府的主动,二是蒙代尔们的亲和力,三是王岐山本人对学术的青睐。把世界高端学术论坛办成如此大众化,足见北京在今后有打造“学术城市”的想法。

  《第一财经日报》:他们的到来,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袁钢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们这次北京之行,对中国经济、学术界和政府层面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看好中国的发展潜力,同时也看到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嗅觉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发展观。这些人都是“宝塔尖”,倡导在世界范围内,把经济领域中经验的、感性的和技术的认识数学化和科学化。中国经济学目前的水平和世界顶级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原因是中国的学术奖带有很大“官员奖”色彩,纯学术的鼓励机制还不到位。因此,他们的到来对中国目前学术理念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启发,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到精致、完美、高峰。

  《第一财经日报》:几位大师的演讲都与宏观经济有关,这对我们的宏观调控和体制改革有直接的好处吗?

  袁钢明:是的,像奥运会问题,他们注重的是奥运会收益,更重要的是提出成本概念。如果其设施和综合服务跟不上,反而会带来坏的影响。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再比如阿尔斯纳研究的是政治宏观经济学,研究政治中心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明显,但两者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

  还有货币政策问题,他们提出货币政策的透明化。进一步说,货币政策不仅要透明,央行还要与公众沟通。这对我们的宏观政策就有更直接的借鉴意义了。

  最后是贫困问题。我们可以听出来,他们对中国有告诫的味道,就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在拉大。他们的理念告诉我们,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一定要拿出来讨论,不能捂着,经济问题最终是为了造福全民。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