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着眼战略性结构调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02:55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徐奎松 发自北京 15日,厉以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是投资的量,主要是投资结构和产品消耗能源,实际更是经济增长支撑的问题。 他认为,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主要是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投资,二是销售产品
根据厉以宁的分析,国家宏观调控注重的是量,限制投资规模。所以,今后宏观调控应该根据行业来调整。比如说,我们出台了限制钢材的政策,但实际我们的钢材还不够,每年要靠进口,且数量还不少。再像房地产业也是这个问题,提高银行利率,对打击投机和限制投资型住房有好处,但对消费者却不利。 厉以宁表示,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很好,但也潜伏着不少的隐忧。所以,我们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钢铁和房地产两个行业就能看到,一些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对某个行业有利,但对另一些行业不利。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起必须研究,使一个宏观政策能有利于更多的层面,使宏观调控更注重结构性调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犯一刀切的毛病,不仅要因行业区别对待,甚至要因产品而区别对待。 他认为,借助这次《财富》论坛,可以敦促亚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范围更着眼于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厉以宁给出三个建议,一是要限制大量消耗国内电力和资源去增加出口的企业。二是必须掌握知识产权。如果只是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忽略知识产权环节,最后,企业照样失去核心竞争力。三是走出去必须要打响三个东西,首先是品牌,这是走出国门的敲门砖。其次是市场营销网络。三是要培养熟悉外国经济法律、政策和商务的专门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