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陈清泰: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在经济领域的缺位,实际也造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缺乏
政府应该制定资源消耗标准、环境污染标准、对某些产业还要有劳动保护标准等,要逐步建立达到国际水平的技术门槛。这样不仅可以约束投资,同时还可以迫使投资项目达到国际水平
本报记者 沈小雨
从去年开始,对是否需要进行宏观调控有不同的认识,有学者认为,经济运行比较平稳,无须调控;有专家认为,经济过热,应该调控。
但一年以来,煤电油运紧张不已、原材料价格屡创新高等等,有人甚至把板子打到宏观调控身上,认为是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所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清泰先生对《财经时报》谈了自己的看法。
宏观调控需要“择手段”
陈清泰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去年以来是否需要宏观调控,他认为需要。因为,很多迹象表明从前年开始出现经济过热的苗头,如果不及早采取动作就会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很多经济指标表现非常明显,中央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必要。
第二是用什么工具来调控。从政府来看,用什么工具选择难度很大。首先,本应用利率和汇率的手段调整,但目前,汇率波动的牵涉面太大,所以是否有必要动,是不是时机,都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利率与汇率相关,所以使用利率手段也有很大难度。于是才采取了提高银行法定准备金率的办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力度不足。
在这个时候政府使用了一些行政的办法,包括对一些项目采取“强行刹车”的措施。这方面,社会反应较大。
陈清泰解释说,宏观调控的宏观是什么?它指的是总供给和总需求这两者之间是否基本平衡的问题,因此显然应该用宏观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等——政府可以控制的资源,包括一些垄断行业的价格,这才是调控宏观经济。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控制微观的手段改变宏观的状况,这会带来后遗症。具体来看,就是进一步强化了行政审批,审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受到了挑战。这等于是由政府代替市场判断,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所以,用行政手段,虽然是不得已,但有后遗症。
比如,民营企业的感受就非常直观,他们是不是受到了更大的制约?从实际情况看,存在,因为银行一般首先收紧对民企的贷款;再比如江苏铁本事件,叫停以后,大量银行贷款将来就是呆坏帐。
应当说,在上一轮宏观调控中,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所以中央一再讲要改善宏观调控。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必不可少,但这只手使用什么样的工具确实值得研究。
陈清泰认为,宏观调控必须、必要,但调控工具、手段、方式需要不断改善。
准入门槛也是调控手段
陈清泰委员曾经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工作,在他看来,政府“该管而没有管”,这也是宏观调控手段少的原因。比如资源、环境,这些关系到公众利益的事项,没有形成合理使用,为什么?是因为没有设定有效的进入门槛。陈清泰认为,这对宏观调控非常重要。
现在中国很多产业都存在一方面很多资本愿意进入,另一方面保有大量落后的存量资产和生产力,它们都破坏着资源和环境。如果政府简单地限制其它资本进入,那就等于纵容这种破坏。
所以,政府应该制定资源消耗标准、环境污染标准、对某些产业还要有劳动保护标准等,要逐步建立达到国际水平的技术门槛。这样不仅可以约束投资,同时还可以迫使投资项目达到国际水平,而且应当一视同仁。
但是,我们现在出现一种与之相悖的情况。陈清泰指出,我们一方面控制国内投资,卡项目,另一方面欢迎外商投资。如果我们的政府不是卡项目,而是卡住一套经过科学论证的门槛指标,比如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土地使用等等一系列指标,我们都可以把它当成控制投资的手段。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在经济领域的缺位,实际也造成了宏观调控手段的缺乏。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但做得还不够。
李书福向总理建言
重视创新、重视独立知识产权
我们要像温州人生产打火机一样生产汽车,像种树,慢慢地种成一片森林,扎根中国,面向世界,而不是简单地从国外买一棵大树搬到中国来,因为那不属于中国;温总理的反应是:我们的工业高端产品,比如数控机床等等还都不行,但汽车方面还行
本报记者 沈小雨
在全国政协开幕的当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铁道大厦,看望全国政协经济组的委员。吉利汽车公司的董事长李书福在参加会见后和记者谈起会见的情况,他说,利用这个机会向温总理说说心理话,希望总理关注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问题。
要信任民营企业
“我告诉温总理,6年前我提出要设计制造一款每辆车价格2到3万元的轿车的时候,很多人把它当作笑话;就在4年前,中国有关方面在研讨中国家庭轿车价格定位时,普遍认为不可能低于10万元,但我坚持每辆2到3万元的观点。”
记者好奇地问,这个价格定位的原因是什么?不怕人家说你的产品质量差?李书福说,道理很简单,温州的打火机已经能够让世界的所有打火机厂关门了。我认为,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民间是创新思想的发源地。我们吉利集团是造汽车的,我的目的就是为老百姓造买的起的好车。要让中国的汽车走向全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
吉利集团经过六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完成27万辆轿车的生产与销售,研发了中国第一款跑车,在中国轿车市场占有4.4%的份额,而且还向世界20多个国家出口。
温总理听了你的介绍有什么反应?温总理的反应是:我们的工业高端产品,比如数控机床等等还都不行,但汽车方面还行。
环境不支持
“这或许意味着温总理肯定了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那么你主要想向总理反映什么问题?”记者问题。李书福说,目前中国正在快步走进汽车社会,在此过程中,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与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中国不能走美国和欧洲、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我们必须要走一条自己的汽车工业发展之路。完全依赖跨国公司的技术,中国汽车工业是没有希望的。因为他们已经远远地走到我们前面,简单地猛追追不上,结果是劳民伤财、效果很差。
去年吉利集团推出价格在每辆2.99万元的轿车,许多国内轿车企业也纷纷跟进。而6年前,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高性价比的轿车呢?两句话;缺乏自主创新,没有民间参与。
还有人担心,价格低企业效益差就会失去发展后劲。我认为,这种担心是缺乏对经济规律的研究,就如同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对民企发展的认识一样。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发展缺乏政策环境、舆论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足够支持,在社会心态和消费心态上也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
“就从我们集团看,当吉利涉足汽车领域的时候,有人担心吉利造不出汽车来;等造出以后,又有人担心拿不到许可证;等有了许可证,又有人怀疑产品的质量;等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了,有人说你不挣钱;如今吉利实现了盈利,开始有人担心吉利生存不了几年。”
总之,就是有人不相信中国人能够把汽车做好,这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心态对民族汽车工业的信心不足,底气不足。
搬来的树不成林
“你向温总理提了什么意见或建议?”记者问。“中国汽车自主创新观念的氛围没有充分形成,政策支持不够具体和实用。”李委员说。创新就是有风险的,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创新的结果。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必须走一条创新的、与众不同的路。
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民间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利用中国已经形成的工业基础,充分调动媒体,正确引导舆论,要让大家都知道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动员全中国建设自主品牌,建设民间技术创新体系,当然不仅是汽车。要形成有利于创新与自主品牌建设的氛围,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向韩国人学习。
我们要像温州人生产打火机一样生产汽车,像种树,慢慢地种成一片森林,扎根中国,面向世界,而不是简单地从国外买一棵大树搬到中国来,因为那不属于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