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实验中的温州私人资本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 10:19 《全球财经观察》 | |||||||||
温州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之后,积极股改的温州市商业银行、大肆扩张的温州财团、被政策积极扶持的农信社改革,全部都打着吸纳私人资本的主意,但一系列缺乏影响力的改革方案却不能得到私人资本的认同 文|崔秀丽
自温州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以来,如何让身后几千亿元民资参与改革,对接国资或独扛大梁,一直是政府、银监局、人民银行等相关机构思考的重点。就在最近温州银监分局提交的《温州银行业综合改革成效及深化建议》报告上,记者看到,有关农村金融改革的“5.5.1方案”已全面启动,温州城商行开始第二轮股本改造,利率市场化改革范围正在扩大,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司的设想正在做可行性论证。 另一方面,报告中缺席的中瑞、中驰两大财团,在相关金融政策缺位的环境下,在对外宣传与业务上都历经了微妙的变化。 在这一系列金融动作中,温州民资一直是绝对的主角。庞大的温州民资在新一轮的金融改革中到底扮演了怎样一种角色?其本色的生存心态到底如何? 温州市商业银行二轮股改 8月末,温总理的温州之行,不仅带来了鼓舞民企士气的非公经济“36条”,也给推动温州金融改革进展的相关机构吃了颗“定心丸”。 温州市商业银行第二轮的股改工作,多少也沾了点“36条”的光。9月25日,来自温州城商行的最新消息称,该行提交上去的第二轮增资扩股方案,马上要批复了。而在一周前,该行办公室的丁剑还担心,上半年就已报上去的这个方案一直没有答复。“拿不到批文,具体工作都开展不了。”丁当时说。 而业内曾猜测,政府可能想退出在该行的5950万元存款额。实际上,温州城商行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不良资产率一直是温州银行业中最高的。“第一轮股改时,市政府就想退出。”丁当时承认,同时他担心,如果没有了政府股份和信用在里面,全资民营股份的城商行,将在吸纳存款的能力上大打折扣。 现在,城商行原定的增资扩股方案没什么变动。政府存款额还维持原来的水平,并将进一步扩大民营股份比例,预计国有股比例将由原来的13.58%降至5%左右。城商行此次提交的方案,主要涉及三大部分:一是股改的时间进度,全部工作将尽近完成;二是拟把股本总额在原来4.7亿元基础上,再增资5.3亿元,扩大到10亿元;三是募股对象,考虑引进境外战略合作伙伴。但实质性的谈判还没有展开。 增资扩股、吸收民间资本参股温州市商业银行,这是2002年12月初步启动的温州金融改革方案的一个要点,初衷是通过股本改造,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改变政府股权在城商行“一股独大”的局面,并充分发挥民间资金的作用。按此目标,2003年7月底,城商行完成了首轮股本改造,国有股比重从41%下降到12.58%,自然人股和民营性质的法人股上升到87.42%。进入2004年9月,离温州城商行拿到正式批文已为时不远,届时,如果与潜在股东谈判进展顺利,按方案目标,城商行的国有股比重将由原来的13.58%减少到5%左右。 城商行的股本改造进展顺利,但改造后的城商行会否仍然无法满足民资逐利的特性?这一点谁也不敢肯定。而向来以“务实”自居的温州民资,在参股金融机构之前,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当地一位知名的张姓商界人士,曾表示,城商行的股本改造可以说是一种条件的交换。“银行需要企业资金参与,民营企业需要融资便利,两者一拍即合。”这位张姓商人多年来对温州企业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心态了如指掌:“银行行长跟你握手道别后,临出门总会回头瞄你一眼,他是在想,你这个企业还能做多久?我要在你倒闭之前把我的贷款收回来。银行是最没有人情味的,唯一的办法就是跟他们建立一种利益纽带。”张姓商人的想法,多少代表了最早一代起家的温州商人的想法,有着典型的“实用主义”的烙印。 对于此种说法,温州城商行办公室的丁剑并不这么看,“第一轮增资的股东与我们基本没什么业务往来,除了一家有些票据往来。”但他也承认,企业在选择进入金融机构时,可能会有融资上的考虑,并表示,如果同等条件下的融资需求,银行可能多考虑些股东。 温州市经济协会会长马津龙,一直不看好温州城商行国有、民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任何混合经济形式的东西都不容易成功。好比两匹马向不同的方向发力,结果很显然。”而最让马津龙担心的是民资在金融改革中的短期行为。“收益低、或无法预期,民资就会希望分红的时间越短越好,甚至会想办法脱身。这对金融企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真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要么搞纯粹的民营银行,要么国有股全部退出。” 无论在城商行第一轮股改,还是第二轮股改,政府推动的民营企业,基本都是当地势力较强的名牌企业,中小规模的企业很难有此机会。实际上,温州城商行股改初衷,就是“指导、吸收优、强民营企业入股”。这样一来,银行业的改革,只是给部分大企业资金投向提供了一条出路。 民资难以借道财团 严格讲,中瑞中弛并不属于金融机构,他们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的,而非银监局核准成立的。也没有被写进温州银监分局的那份《温州银行业综合改革成效及深化建议》报告里。但中瑞、中弛史无前例的财团身份,从诞生就注定了它们将是中国金融市场最吸引眼球的新生事物。而且,有迹象表明,在金融改革方案中,在温州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公司的计划中,有可能会优先考虑财团。 但是,从6月16日中瑞开业发布会之后,中瑞对外界的一切报道都断然回绝;中弛甚至都没有召开开业新闻发布会,尽管它早就已经开始运作。当地一些知道内情的人士告诫说,中瑞、中驰财团问题是个雷区,不要踩。尽管组建财团的初衷是希望充分调动它们身后上亿的民间资本,但中瑞在资金来源的最初定位上,就直接踩着了政策地雷。 “吸收民间资本”,恰恰是中瑞在开业发布会上的这句豪言壮语,让它背上了非法融资的嫌疑。中瑞没有想到媒体宣传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近期中瑞开始拒绝一切外界采访,所有的业务进展都相当低调。而3个月前,中瑞立业的目标,是希望将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带上地面,通过财团,把它做成阳光事业。 地处温州乐清县柳市镇、注册资金达1亿元的中弛财团,开业时没有任何声音。却一直蜗居在这个不起眼的小镇里,调动手中30亿元的可运用资金在各地投资。据悉,中弛成立之初,曾跟银监局打过招呼,相比中瑞会少些尴尬。这在目前无相关法规可依的金融环境下,也是中弛夹缝中生存的一种谋略。 实际上,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而非银监局的“财团”,一直受到银监局的密切关注。9月15日晚,就在中瑞财团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前一天,温州银监分局召集紧急会议,希望温州各大商业银行对中瑞9大股东百万元以上的贷款要严格审查。如果股东的银行贷款受困,就意味着中瑞的资金源头被勒紧,而早在开业发布会上,中瑞的高层曾抛出“可运作资金100亿”的毫言,没有了银行贷款,中瑞的尴尬可想而知。 所幸的是,经过多方协调,中瑞财团也开始学会如何与各监管机构配合。中瑞新闻发言人王振涛向媒体透露,如果国家在温州设立非银行的民间融资机构,就会率先考虑中瑞,并称,已经跟银监局沟通得非常好。 当记者连线中瑞一董事,试图了解中瑞的一些投资情况时,对方称属商业秘密,不便透露。而在早先中瑞开业时,曾大张旗鼓地亮相了它的第一批签约项目,包括电站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国外零售业等项目。中瑞总裁办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开业之后,中瑞的董事会就召开会议,停止一切对外宣传。但中瑞的业务却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8月末,中瑞的身影也出现在沈阳的招商会上,据《辽宁日报》报道,中瑞财团计划投资30亿元进军沈阳。沈阳当地相关机构也证实了中瑞的动作,只不过中瑞砸下去的资金是3个亿,而不是30亿。中瑞的这个董事也向记者表明,中瑞的业务进展一切顺利。 而中弛的业务领域,目前主要以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收购等为主。 对外界猜测的中瑞上百亿的可运用资金来源,中瑞的这位董事解释说:“我们没有什么非法融资,我们有9个拥有巨资的股东,何况前期项目运作所需的几千万的资金我们绰绰有余。如果我们再缺钱,可以找股东增资,通过合法渠道融资,如果国家政策允许的话,也有可能通过财务工具创新等融资。” 中瑞的董事非常看好财团的前景,近期的投资体制改革、推动民企发展的温5条、36条,这些都让他看到了财团发展的曙光,“如果政策允许,中瑞也将有自己的商业银行、投资公司、产业投资基金。” 但按照《银行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经营金融业务。”仅“调动民间资本”这一条,就足够监管机构头疼的了。 而9月15日在温州召开的中小企业融资报告会上,人民银行研究局刘萍处长提到,中瑞、中弛问题,监管机构现在还看不清,正对他们进行调查。显然,在调查没有定论,或没有相关政策给予两大财团首肯之前,寄希望通过财团这种形式,将温州充裕的闲散民资捆绑起来向外投资是不可能的。 农村金融改革 杯水车薪分流民资 在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副行长蔡灵跃的办公桌上,摆放的最多的是关于温州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利率改革方面的资料。而从温州银监分局办公室员工嘴里听到的最多的字眼,也是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5.5.1方案”。农村金融改革,目前是温州市金融改革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政府大力支持的一项金融改革举措。 2003年,浙江成为全国8个率先进行农信社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2004年,按省政府的“5.5.1方案”,温州农信社改革步伐加快。该方案指在温州原有11家农信社改制的基础上,成立5家农村合作银行,5家统一法人和保留1家二级法人。温州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两县瑞安、乐清的信用联社成为农村合作银行改革的试点。 “目前,温州11家农信社清产核资工作已经结束,并通过验收。温州即将诞生5家农村合作银行和5家一级法人农村信用联社。我们各方面工作也都做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是加快“5.5.1”这个方案的步伐。”温州银监分局一官员告诉记者。乐清一直都是温州民资最为活跃的地方。乐清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理所当然地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业内认为有代表性的农信社改革。 9月17日,乐清市信用合作联合社营业大厅里,两张红色的《乐清农村合作银行幕股公告》赫然眼前,乐清合作银行的增资扩股行动正如火如荼。信用合作联合社主任郑锋介绍,此次合作银行股金采取定向募集方式,在乐清辖内公开向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本行职工及其他经济组织募集,拟幕集总股本2亿元,其中内部职工股股金总额为5000万元,自然人股1亿元,企业法人股5000万元。 为期6天的募股大限只剩两天, “自然人股的申请额度已经超过1个亿,法人股申请额也达到了5000万的目标,如果再给一个星期,申请金额会更多。”该地区电器工业发展闻名全国,保证了乐清充裕的民间资金。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8月底,乐清各项人民币总存款为211.85亿,在温州11个县区中排名靠前。“但通过合作银行分流民资投向,不过是杯水车薪。”郑锋说。乐清合作银行2亿元的募股金还不到全乐清存款的1%。即便按照11家农村金融机构每家募股2亿估算,合计不过22个亿,相比温州全市8月底各项存款总额1825.85亿元,占比仅1.2%。 45岁的安福清是乐清较早一代起家的电器商人。乐清合作银行发布公告的第二天,他就让家人去申请了30万元。但安对这笔投入并不完全自信。“早些年,我的一个亲戚也入股20万元到一家信用社,后来这家信用社倒闭了,20万元全泡汤。”尽管后来得知,2006年之前合作银行每年所得税享受减半优惠,乐清本地政府也给予了很大支持,但安对合作银行的经营前景仍表示担忧,尤其对募股说明书中的“部分股份不能转让、投资风险自担”等字眼流露出不满,“没有其他更好的投资渠道啊,30万元能做什么?总比存银行好吧,那里还要交税呢!” 在宏观货币政策从紧的情况下,试点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上浮30%,是温州金融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在全国也是首例。今年9月,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又批准了6家农村信用社网点存款利率上浮。这样一来,温州凡符合条件的信用社基本上都实现了存款利率上浮的改革。 目前来看,温州的利率试点改革成效明显,截至今年6月底,353试点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存款达79.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10.32亿元,贷款余额124.1亿元,比年初增加17.17亿,有效地吸纳了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增加的资金有可能部分来自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出。温州市商业银行办公室的丁健就说,农信社利率改革后,他们的存款出现了一定的分流。 实际上,在最近召开的“首届中国温州民间资本投资项目洽谈会”上,公布了一组2004年6月的数据:目前温州全市银行存款1400多亿元,包括100多亿的外币存款,其中居民个人存款900多亿元,居民和企业手头尚有1400亿元资金,这些钱在官方金融系统之外流动。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