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收费陷入怪圈 中小投资者边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5日 13:0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龚平 开放式基金行业中的收费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不够规范,无论是管理费、认购费、申购费、赎回费,还是其他名目下的费用,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规范的地方。日前,某货币市场基金在发行时推出一种新型的发行方式——分级制度,具体表现为:该基金分为A级基金份额和B级基金份额,销售服务年费率分别为0.25%和0.01%,对应的最低投资金额分别为1000元和
货币基金分级制度值得商榷 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分级制度,有关报道称:“实行分级制度有助于基金运作更加顺畅规范;实行分级制度有利于更加公平地对待所有投资者,各类投资者都将从中获益,从而达到各方共赢的局面;在国际发达市场,实行分级制度、区别计提费用早已成为主流做法,所以,按照投资金额区分设置份额等级,一方面遵循国际惯例,另一方面继承了国内开放式基金原有的认(申)购费用分级惯例,体现了对所有投资者的公平原则。对于上述种种理由,笔者认为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什么是顺畅?什么是规范?难道规范还要分等级吗?什么是公平?如果有“更加公平”,那么原先的“公平”还能叫“公平”吗?所谓“公平”,它的标准到底有几个?实行分级制度,“各类投资者都将从中获益”,请问:500万元级别以下的中小投资者从中获得了什么利益?如果是没有获得额外的、新增加的利益,何来“各方共赢的局面”? 如果说分级制度早已是国外市场的成熟做法,为什么先前不引进?为什么凡事必称“国际惯例”? “国内开放式基金原有的认(申)购费用分级惯例,体现了对所有投资者的公平原则”,真的是这样吗?请看下文:“由于事实上大小帐户的维护服务成本几乎均等,这就意味着统一销售服务费率会造成收费与成本不完全匹配,并在不同程度上歧视了大额投资者”,这样的陈述,实在让大家看不懂。既然“维护服务成本几乎均等”,那么实行“统一销售服务费率”为什么会“造成收费与成本不完全匹配呢”?按照同样的标准收取费用有什么不公平的呢?又在哪里歧视了大额投资者呢? 笔者这样理解不知是否正确? 如果服务成本只是最高销售服务费率标准下的一半,那么,用一部分人缴纳的服务费用就可以完成对于另外一部分人的服务。在这种“维护服务成本几乎均等”的情况下,用一部分人的金钱去支付对于另一部分人的服务成本,就是对于前者的不公,是对于前者的“边缘化”!被歧视的就不是大额投资者,而是中小额投资者。 一面说“事实上大小帐户的维护服务成本几乎均等”,另一面却在进行分级收费,A级基金份额和B级基金份额的销售服务年费率分别为0.25%和0.01%,两者相差25倍,这一来是矛盾的;二来即使有,差别有这么大吗?基金公司是否可以公开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费用支出明细帐呢? “该项创新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成本不增收益不减。”说出来这样的话实实在在是不可思议。前面先是标榜分级制度是国际惯例,现在又说是“创新”,创的是哪门子“新”?难道“搞”一样国内市场没有的东东就是“创新”? 懂得证券投资基金运作常识、熟悉货币市场基金运作内情的人都知道,货币市场基金之所以受到机构投资者的欢迎,原因在于这个投资品种的高流动性和较高的收益性。货币市场基金账户已经被很多有先见之明的机构投资者当成流动资金管理账户,大额资金的流动性非常高,这就是大家在日常公开披露信息中看到的为什么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购与赎回金额那么大的缘故了。按照投资常理,大额资金的进出将会对投资标的的整体收益情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何况是频繁地进与出呢?大资金的这种投资行为无可厚非,但相关基金公司故意“反向操作”,不仅不想方设法补偿长期投资的中小投资者,反而让中小投资者埋单。 据说有人预测,分级制度将会星火燎原,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市场的悲哀,中小投资者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国九条”的有关原则永远只是中小投资者心中的“期权”。 另外,分级制度对于先前成立的货币市场基金来说也不够公平。假设各只货币市场基金原先的投资收益水平相等,但是现在,由于有了分级制度,将会使得享受低费率的机构投资者获得更高的收益。而这种收益的获得,并非来自于基金公司相对高超的投资能力。分级制度只会粉饰相关基金公司的投资理财能力。 开放式收费存在若干问题 笔者有一个可以推算的数据:2004年中期,机构投资者在货币市场基金中所占平均比重是31.9%,假设这样的比例情况可以延续到2004年底。2004年底时的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是633.27亿份,按照上述比例计算,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基金份额比例将是202亿份,如果按照0.01%的标准收取销售服务费,将可以收到202万元的销售服务费,平摊到9只货币市场基金中,每只基金是22.45万元。这点小钱,用于对大客户的维护服务,够用吗?众所周知,基金公司的运作是成本极高的,其公司及业务的发展方式本应反思和检讨了,现在又出了这么一个万分之一的收费标准,不合理之处还需要多说吗? 以上推理是以货币市场基金为例的,但这绝对不是针对货币市场基金,而是要以此来引出整个开放式基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因为现行开放式基金的收费方式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开放式基金对于大客户不收认(申)购等费用,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前期,媒体在介绍货币市场的分级制度时曾经说过:“在运作成熟完善后,将适时推出更加细化的多层次基金份额分级设置,这样较小金额的一般投资者也将有机会享受更低销售服务费率。”笔者认为,这种承诺可能永远是空头支票。因为一方面,看看现在的基金市场,很多基金的业绩那么差,有谁说过不收或者少收管理费了?如果管理费的收取标准不与绩效挂钩,那就是一种大锅饭现象。这也是当前基金公司万分热衷于发行新基金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看看现在部分新发的基金,各类费用的收取标准一概向高标准看齐。例如,某些新基金预设的资产配置比例中,对于债券的投资比例可以高达80%左右,但管理费的收取标准依然是1.5%,这是股票型基金的收费标准。 基金管理公司对于持有人的服务成本,绝非持有人数量多寡之间的关系。因为,基金公司对大持有人提供的服务,从项目到内容、层次、深度,绝非中小投资者可以想象,因此,基金公司利用从中小投资者身上收取的各项费用去支撑对于大投资者的服务成本,是十分不应该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市场对于开放式基金的分类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对于不同类别基金的收费问题,各家基金公司却存在着共同的往高处走的倾向。而且,这种往高处走的倾向,仅仅是针对中小投资者进行的。这样一来,市场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用从中小投资者身上收取的各种费用去支持对于大投资者的各项服务费用。从公开的投资者结构数据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小投资者其实是支撑开放式基金市场的中坚,如果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仅仅因为大投资者的数量少,单个客户的认购量大,而在收费问题上普遍采取“边缘化”中小投资者的伎俩,那么,日久天长,一旦中小投资者觉悟起来,那将是开放式基金的悲哀之时。 (作者系本报特约撰稿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