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债券,由低信用级别的公司或市政机构发行的债券。在美国指的是评级在BBB以下的投机级债券,实际在发行中以BB及B级为主。其信用等级差,发行利率高,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
国际市场上,高收益债券通常由信用等级较低或盈利记录较差的公司发行,是海外证券市场特别是美国债券市场上的重要产品,主要用于中小企业融资以及投资者资产组合。据估计,2011年全球垃圾债发行规模接近5000亿美元,成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成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美国市场是垃圾债的主要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垃圾债之王”米尔肯(Michael Milken)为代表的一批投资家,利用垃圾债调动天量市场资金。1982年,米尔肯开始通过“垃圾债券”形式发放较大比例的贷款来兼并企业,即杠杆收购。 他在金融界的影响如日中天,个人的收入也随之飚升,如1986年一年的交易佣金收入就曾达到5.5亿美元。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就不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经营。法庭于1990年确认米尔肯有6项罪名,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并禁止他再从事证券业。
在国外,高收益债名义上指评级在BB 级以下的非投资级债券。考虑到我国债券市场评级现状,比如有虚高成分还有人情成分,可以将BBB级定为高收益债券,“这个可以成为一个分界线”。目前,交易所债市主打产品是公司债,上交所发行上市的基本是大型优质企业发行的高等级债券,而债券发行不得超过发行人净资产40%的规定,严重受限了交易所进一步发展公司债市场的潜在资源。
1997年,为了防止信贷资金入市炒股,央行下令商业银行退出了交易所债市,银行间市场逐步取代交易所成为最主要的债券市场。
2007年,《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正式实施,交易所重新发力债券产品。长江电力发行了首只公司债。
2009年,《公司债券上市规则》进行了修订,丰富了债券品种。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联取得进展。
2010年,证监会推出“绿色通道”,公司债发行审批时间缩短到两周至一个月。
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私募发行公司债开始。
由此引发的更新、并购所需资金单靠股市是远远不够的,加上在产业调整时期这些企业风险较大,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不能完全满足其资金需求,这是垃圾债券应时而兴的重要背景。
二是美国金融管制的放松。
在证券市场上,就是放松对有价证券发行人的审查和管理,造成素质低下的垃圾债券纷纷出笼。
杠杆收购最著名的例子,是1988年底亨利?克莱斯收购雷诺烟草公司,收购价高达250亿美元,但克
莱斯本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其余99.94%的资金都是靠米尔根发行垃圾债券等得的。
【总结】垃圾债券在美国风行的十年虽然对美国经济产生过积极作用,筹集了数千亿游资,也使日本
等国资金大量流入,并使美国企业在强大外力压迫下刻意求新,改进管理等,但也遗留下了严重后果,包括储蓄信贷业的破产、杠杆收购的恶性发展,债券市场的严重混乱及金融犯罪增多等等。
对于高收益债券发行主体准入门槛的设定,如门槛过高,则可能将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企业限制在门外,门槛过低则可能令部分偿债能力较差的企业通过高收益债券取得融资,若该类企业未能及时偿债势必侵害投资者利益。
高收益债券发行采取私募方式较为合理,将发行对象限制在10名以内,以控制风险波及面。不过,也有券商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认为,以私募形式可能会导致发行困难,限制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大多机构没有参与认购高收益债券的意愿,承销部门普遍担心高收益债券的销售存在较大难度。如何设定合格投资者门槛、吸引更多合格投资者进入高收益债券市场,则成为其推出前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
高收益债券或将采取备案制。部分业界人士就此认为,这可能造成数以万计的企业为发行高收益债券进行备案,一旦出现风险事件,波及面将非常广泛,进而影响高收益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发行总量如何控制,也为业界关注的另一政策焦点。
高收益债券的推出可借鉴国外做法,引入信用违约互换(CDS)、债券抵押债务凭证(CBO)和风险缓释合约(CRM),以转移和对冲信用风险。不过,尽管业界对于引入风险对冲工具颇为期待,但引入上述哪种合约尚存在一定分歧。
配套制度主要包括六项,包括强化信披机制;建立保护投资人的破产清算制度;完善信用评级、审计制度、违约问责机制;建立受托管理人机制;建立债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对破产发行人提供部分偿还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