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天勇:为什么重提解放思想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 05:00 中国经济时报
为什么重提解放思想 我们目前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吗? 目前的发展模式能解决中国未来以亿而计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问题吗? 目前的这种政府主导和行政管制的发展模式中,能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能力、创业动力吗?整个社会发展还有民间的活力吗? -大势观察-周天勇 三十年前为什么要解放思想?那时,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很低,有2.5亿贫困人口,近2000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要回城就业,农民生产的粮食不够吃,城市供应紧张,不要说社会主义优越性,连国民经济都濒临崩溃的边缘。如果再在意识形态方面固守无私奉献、人民公社、国有一统、计划经济,几千万人能不能有工作,9.6亿人能不能吃饱饭都成了问题。 于是解放思想,城市从认为八级工资制是资产阶级法权到承认个人物质利益,农村从集体出工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从禁止私人经济到允许个体户存在和发展,从封闭到外资可以进入中国并建立了一些特区,从国有经济一统天下到称赞乡镇企业是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加之后来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社会化和股份制改革,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中国人民利益等等阶段性的解放思想,使我们的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了30年,取得了经济史上发展的奇迹,成就为世界瞩目。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又要提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呢?因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又走到了一个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 解放思想,需要深入思考的是,我们目前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吗? 改革开放以来的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由于农村联产承包制释放的活力,由于对外开放形成的投资、技术和管理动力,由于实际上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管制宽松而涌动的创业潮,特别是乡镇企业如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发展,加之对农民向城市转移从限制盲流到鼓励流动形成的结构转型力量,不论其技术和产业层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民间的充满活力的创造力和动力,强劲地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成长。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农村联产承包制带来的增长效应早已释放殆尽,乡镇企业在结构转型,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管制和收费罚款越来越多,创业、投资和经营环境比十多年前明显恶化,一般劳动密集型的外资由于劳动、土地等成本的提高而开始转移。 也许有人要问,我们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增长的速度也不低于十多年前呀,其动力来自于哪里呢?如果仔细地比较,我们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发展模式其实发生了这样几个较大的转变:一是从发展的结构看,过去小企业、小项目、小资本推动的发展方式,逐步转变成了大企业、大项目和大资本推动的发展方式,学术上曾经论证过小企业的规模不经济,实践上由于大项目、大资本和大企业与地方的GDP总量和财政收入高度相关,各地都在推进做大做强。二是从要素结构看,过去增长的动力结构之中劳动要素的推动占较大的比例,而90年代后期,资本推动的力量越来越大,并且本世纪初已经出现了资本排挤劳动力的现象,劳动力成本提高后,资本替代劳动力的态势将加剧。三是从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发展,逐步地转向了过度消耗物质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我们的农业,从联产承包后的利用劳动力,到利用化肥农药、电动机械等;我们的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居高不下,并且逐步地从轻加工工业为主,转向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土地、淡水、金属矿产、木材等等资源的重化工业为主。四是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看,我们的农业,从施用农家肥、劳动操作为主的原生态程度较高的方式,转向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并用石油动力代替人畜动力的方式,即从原生态农业转向了石油农业。五是从实物经济更多地向虚拟经济转变,90年代中期以前,社会以创业、投资办企业为致富的方式,而后来越来越多的消费以外的资金,不投入实体经济,而是在房市和股市上涌动,使得虽然居民收入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房价水平的上涨已经远离正常收入水平购买的能力;而且某同一企业的股票,在充分发达的香港市场上最高只有20港元左右,在大陆股市竟炒到接近48元多人民币;2007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有研究认为,居民增收的70%以上,来自于炒股和炒房。可以看出,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实际是大企业、大项目、资本为主、高消耗资源、过度消耗环境、虚拟经济等等在推动着我们的经济发展。显然,从资源的可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看,这是一种充满危机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