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经济学人--陶冬 > 正文
 

陶冬:2005年政策展望 人民币汇率将作出调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 10:25 《新财富》

    陶冬

  2005年的经济政策有两大看点:1)、宏观调控还会不会再加大力度;2)人民币汇率政策会不会出现调整。笔者认为,两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05年经济政策定的基调是,既不踩刹车,也不踩油门
,总量控制,有保有压,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具体到政策上,笔者觉得有三个变化:

  第一、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即由“扩张”转为“中性”。这是经济工作会议上最明确的一项政策转变,但对经济并没有多少实质影响。自从温家宝内阁2003年发足,中国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已经变为中性。2004年计划财政赤字为GDP的2.5%,实际执行可能只有2-2.2%。这次的政策宣示不过是将已发生的公告于众。

  第二、货币政策似乎出现微妙但重大的变化。信贷的合理增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不再是2004年初的一味放松,也不是2004年中的一刀切式的紧缩。相信这是决策层在衡量通胀和通缩双向风险后,作出的一个审慎决定。“有保有压”中“保”的成分在上升,相信信贷增长在开始反弹。不过,央行的手似乎并未离开加息健。

  第三、经济增长目标由“平稳、均衡”地的增长”向“平稳、较快地的增长”移动。虽然没有给出GDP增长的一个具体数值目标,相信政府希望见到8%的增长。计划的经济增长和最终的增长结果往往并不一致。2004年计划增长为7%,而实际GDP增长可能超过9.3%。不过将“较快”的增长”写入政策基调,表明北京决策层愿意容忍更高一些的增长,其心理及思路与6个月前有明显的不同。

  如此背景下,在没有新的过热苗头出现之前,相信短期出台新的调控措施的可能性不大。政策上的不动,意味着经济上的加速和投资上的反弹。在“有保有压”思想的指导下,发改委最近连续批出大型钢铁、石化项目。同时地方投资也有加速趋势。许多在去年年中被迫下马的钢铁、水泥项目已陆续复工。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其实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改变。对于他们来说,每一个本地项目都是好项目。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将“有保有压”曲解成“保我压他”的可能性很高,最终结果是投资过热死灰复燃。国际散货船运费用等市场价格近来的急涨似乎已在反映这种可能。

  投资的反弹将加剧基础设施的瓶颈现象。,将把经济从上升周期拉入下降周期,一般有三股力量:劳工短缺、资本短缺或基础设施短缺。中国劳动力不短缺。资本短缺在过去是将经济拉回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不过目前资金并不短缺。相信基础设施是中国经济这个木桶的短板。许多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时过度注意经济数据的年增加率,但是需求的年增长并不适用于瓶颈状况。在一条已接近饱和的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只需加大几个百分点,就可以造成交通全面堵塞。笔者相信,铁路、电力的瓶颈恶化可能是北京回到调控道路的重要原因。铁路、电力瓶颈导致挤出效应。被挤出的不是重复建设的钢厂、水泥厂,而是没有钱自建电厂、贿赂车皮的农民、出口厂商。

  关于通胀是否见顶,各方面意见比较分歧。笔者的看法是粮食通涨已经见顶,但是成本拉动型通涨压力正在迅速聚集。2005年可能是除了粮食不涨,剩下什么都涨。石油、原材料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压力已体现在下游产业的利润上。中国供应商联手迫使沃尔玛这样的垄断性购买商加价,更是闻所未闻的,这反映生产商已经走投无路,无利可让。除非油价、材料价进一步大幅下滑,不少制造业产品价格都可能有上调空间。美元弱势更为中国的进口通涨火上浇油。同时民工荒带来低端制造业工资上扬,并可能带动低端城市服务业工资调整。水泥水电、交通成本在加大,租金在涨,医疗、教育、中介、法律费用都在涨。笔者估计通涨可能会在几个月后反弹,甚至超过本周期5.3%的高位。

  瓶颈的恶化、通涨的反弹、房地产价格的上扬、投资的加速应该会触发下一轮的调控,估计时间在三、四月份左右。笔者认为加息会再现,而且加息幅度为2-3%,一些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也可能出台,以制止地方上的投资热。

  人民币的动向应该是经济学家在2005年的聚焦,其争议可能不比2004年关于经济过热的争议小。不过重点不在人民币该不该动,而在什么时候动,怎么动。对人民币的过度炒作基本上消除了人民币短期作出调整的可能。不过,但笔者认为2005年上半年出现变化的概率不小。??自2002年2月以来,美元对欧元贬值56%,对日元贬值29%,人民币也随之下贬。所谓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建立在其对其它货币汇率大起大落之上的。

  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符合中国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和有效性。部分国际势力在人民币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笔者认为政府应以自己的时间表,对自己合适的力度进行调整。但是这个问题也不能因海外压力而将其妖魔化。为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环。

  当然,汇率的调整带有一定的风险,中国的金融业、农业都比较薄弱,懂得汇率的人才不多,汇率避险工具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下,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只能走小步。笔者认为估计,2005年上半年,人民币在2005年上半年与美元脱钩,并有小幅升值。

  作者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本文为个人观点。

    (原载新财富)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汇率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