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热状况依然存在 加息意味新一轮宏观调控开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 18:10 《新财富》 | |||||||||
此举对房地产热降温和制止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尤其重要 陶冬/文 中国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长了9.1%,低于第二季度9.6%的增幅。市场可能认为中国已进入软着陆状态,但是,我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增长同比增长的差别,几乎是由统计基数上的差异一手造成的。去年春天的SARS拉高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同比经济增长数字。如果用季度环比测算,中国经济在第三季较第二季有所加速,其中9月份月度统计数字更出现全面反弹。 中国经济并未降温 尽管没有公开的政策声明,中国的信贷尺度已有松动,相信第四季度信贷额度会进一步解冻。民间信贷也在源源不断地将资金输向民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经济并未降温,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状态。 经济的重新启动相信很快会对已处于瓶颈状态的基础设施带来新的、更大的压力。对于超负荷运作的基础设施,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不需要是经济数据的暴增,可能只是百分之几的增量。 通胀出现些微纾缓,但我们认为这是暂时的。粮食丰收会放慢食品价格上涨的步伐,但通胀结构已在由粮食拉动型向成本驱动型转移。随着石油、原材料价格的上扬与电力、水、交通成本的增加,新的通胀压力正在形成。最近民工工资的大幅上升更可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 对于经济的重新启动、房地产热的复燃和储蓄资金从银行流失至民间信贷,政府是十分警惕的。中国人民银行在10月28日宣布加息,便是展开第二轮宏观调控的第一步。北京在一个出人意料的时间,以温和的形式(仅加息0.27厘),宣示一个强烈的政策意向:经济过热依然存在,宏观调控仍需努力。 除利率外,其他调控措施会陆续出台 我们对这次加息的解读如下:一,这是中国利率水平正常化的第一步,利率至少需要上调2-3厘才能反映目前的通胀水平,才能制止资金离开银行体系,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加息的长周期;二,政府在调控手段上,由行政干预、数量控制向市场导向、价格控制方向转换,信贷额度可能放松,但调控力度不减;三,除利率手段外,相信还会有其他调控措施陆续出台;四,加息未必影响中国在汇率政策上可能作出调整的时间表,中国在汇率机制上的调整应视为结构性调整,与利率等周期性政策有关联,但不完全一致。调整汇率机制的时机取决于宏观经济和热钱流入在今后几个月的变化。中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有绝对话事权,而并不受外部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 我们认同央行这次的加息决定。在经济对第一轮行政主导的宏观调控产生抗药性、房地产热再现时,央行毅然改变政策策略,是及时的、正确的。一次加息和仅靠加息可能不足以引导经济进入软着陆,但这是第二轮调控的一个良好开端,对房地产热降温和制止资金流出银行体系尤其重要。这也是利用价格信号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引导国民经济向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作者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董事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