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家公司能长期跑赢大盘

2013年03月13日 13:03  作者:埃德加-佩雷兹  (0)+1

  文/新浪财经北美特约撰稿人埃德加-佩雷兹[微博]

  认为新的公司需要花费一个世纪时间才能把Facebook、维基百科或谷歌等市场领导者拉下宝座,这种想法不啻于痴心妄想;这些公司最多在十年以后就需要作出一种重大的决定:是改变还是死亡。现在,也许某个车库中的某个人已经在制造一种更好的“捕鼠器”。

  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召开的SXSW(South by Southwest Interactive)大会上,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Facebook、谷歌[微博]和维基百科等公司仍将存在一个世纪时间,原因是越多人使用这些公司的服务,那么它们的服务就能获得更大的增长动量。米尔纳在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创立Facebook早期就对这家公司进行了投资,从而让他自己成为了一名亿万富豪。

  “所有这三家公司都拥有令人惊讶的网络效应。”米尔纳说道,他是俄罗斯投资基金DST的联合创始人,目前担任这只基金的首席执行官。“这些公司都有机会成为长期的存活者。”

  米尔纳长期以来都认为,互联网将会发展成为“全球的大脑”,这个词汇经常都被描述为由人和机器组成的一个智能网络,作为地球这颗星球的“神经系统”来发挥职能。他还曾经设想,所谓“物联网”的出现以及社交媒体和Twitter、Facebook、维基百科等参与性体系使用量的不断增长将会增强我们的集体智能。

  《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一书的作者理查德-佛斯特(Richard Foster)曾被《福布斯》杂志称为“创新的男巫”(The Wizard of Innovation),他是中国领导者论坛(China Leaders Forum)的演讲者。年逾八十的佛斯特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理想中“卓越的公司”,也就是全知全能的公司,能提前采取所有正确的举措,能比任何竞争对手都为股东赚到更多的钱。这应该是一只能永远跑赢大盘的股票,是真正值得人们去投资的好股票,他说道。

  在过去四十多年时间里,佛斯特对4000多家公司进行了审查;他作出的结论是,这样的公司是不存在的,以往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这样的公司。没有哪家公司能在任何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一直都跑赢大盘(通用电气曾一度接近这个目标,但其表现没能超过大盘指数,佛斯特回想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市场(尤其是没有任何人管理的市场)的表现比这个星球上所有大脑都要更好。

  为什么没有公司能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跑赢大盘呢?佛斯特认为有多个理由,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某种被称为“遗留成本”的东西。所有公司都有“遗留成本”,这些成本是在某个时刻被创造出来的;在这个时刻,一家公司必须承诺将拿出时间或是资源来采取某种特别的行动步骤。当一家公司受到挑战,需要去做某些新的事情、采取一种新的行动步骤时,这家公司就会面临艰难的时刻,必须放弃其“遗留成本”。

  公司会极力主张,对一种现有产品或是服务做出细微改进所将带来的增量成本远好于从头开发新产品或服务所需花费的完整成本。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想要做的是在现有产品和服务与新产品和服务之间作出优化,但这意味着客户的决策力将被剥夺,这是一种错误的发展方向。但是,市场会更加青睐新进者,原因是新进者没有任何“遗留成本”需要去处理。

  就在上周,Facebook新的News Feed功能刚刚作出了一些颇受欢迎的改变。但是,在解决这家社交网络巨头的深层问题这一方面,这种改进还不够深入。《财富》杂志记者凯文-科勒(Kevin Kelleher)曾讨论过一个问题,那就是自Facebook 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以来,这家公司面临着哪些弱点。Facebook所面临的是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以及两种非常重要的、但有些时候却互相抵触的使命,也就是创造一种服务来吸引用户,同时还要赚到钱来让投资者感到满意;而Facebook刻意贬低了这些事实。Facebook的广告对用户的“侵入性”有多高,将取决于Facebook设计的将其插入信息流的算法。

  因此,虽然Facebook新的News Feed功能作出了一些改进,而用户很可能会对这些改进表示欢迎;但是,在来自新进的社交网络的竞争不断增强以及Facebook需要在用户和广告主之间作出协调的形势下,Facebook需要去应对这些问题,而News Feed的改进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这也是佛斯特所说的“遗留成本”,这种成本是那些新进者永远都不会面临的东西,虽然它们未来有可能成长为新的领导者。在“罢黜”《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和雅虎等领先的组织时,维基百科和谷歌从来都没有面临“遗留成本”的问题。

  认为新的公司需要花费一个世纪时间才能把Facebook、维基百科或谷歌等市场领导者拉下宝座,这种想法不啻于痴心妄想;这些公司最多在十年以后就需要作出一种重大的决定:是改变还是死亡。虽然米尔纳看起来在维基百科或是谷歌中并没有什么既得权益,但他可能已经开始利用押注于Facebook而获得的庞大利润来谋求更多的利益。而就在此时,某个车库中的某个人已经在制造一种更好的“捕鼠器”。(文武/编译)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Facebook维基百科谷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