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投资家眼中的货币大旱

2013年06月22日 23:59  作者:谭昊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谭昊 [微博]

  过去多年21.1%的M2增长,都没能够推动中国股市进入牛市。现在水越来越少了,中国的股市会好吗?

  夜晚的西湖有时喧嚣,有时安静。

  喧嚣时就像你小时候牵着父母的手在元宵节热闹的灯会里穿行;安静时,像一个你挂念的女子隔着凉亭,静静地看你。

  在浮光的阴影里,对着荷叶静静地品一杯龙井,与几位年轻的同事相对而坐,让人心旷神怡。

  这个夜晚是几天前的某个场景。上周末,理财周报的采编会议在杭州召开。

  在跟同事们交流时,我讲到了一点——中国人对于理财的需求其实被大大低估。

  理财周报创刊之初,我们曾经提出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你一定要跑过CPI。

  但是,跑得过CPI真的就够了吗?在真正生活的体验中,你一定会觉得,自己拥有的货币急剧下降的购买力与每年3、4个点的CPI不成正比。

  也许,秘密恰在另一组数据里——在过去的27年,中国的M2(广义货币)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1.1%。

  这是一个极其吓人的数据。

  百万亿的M2中的相当一大部分进入了中国的房地产业。所以你看到了中国房价的长牛。

  而曾经的著名分析师张化桥[微博]博士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显然更加深入。

  张化桥说,“1986年,我到中国人民银行[微博]总行上班,从那时到现在的27年间,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143倍。背后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21.1%。我们批评美欧和日本的印钞票,但是,别人的货币增长率都在单位数字,5%以下。”

  疯狂投放的货币供应量在刺激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显然也埋下了诸多后遗症。

  张化桥认为,中国现在的真实利率是负数。低利率扭曲了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使得烂项目也变成好项目。“这就给了咱们很多幻觉:很多投资项目都变得可行了。你在做可行性研究时,如果把利率提高2-3个百分点,看看那些项目还是否可行。咱们自己骗自己,太久了。”

  事实上,近两周以来的“货币大旱”,恰恰就像一个大型的“压力测试”。

  今年6月份出现“钱荒”的背景因素,跟以往的季度末没有什么不同——准备金补缴、税款清缴、假日现金投放、补充外汇头寸等。这些因素在以往都存在。

  唯一变了的是央行[微博]的态度。以往一旦出现流动性紧张,央行会通过逆回购给市场注入流动性——但这次没有。

  有观点说,这次是央行对各银行的一次压力测试;有人说这是对“影子银行”的敲打;还有评论认为中国政府正在发动一场“可控的金融危机”。

  总而言之,央行变了——更重要的是,央行改变了人们对未来的预期。

  这会改变更多的事。

  阳光私募的领军人物从容投资董事长吕俊认为,这次“货币大旱”会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流动性充裕的日子已经结束。

  “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对股市的估值肯定会有不利影响”,他补充到,“虽然现在点位不高,但其实50%的个股估值已经在40倍以上。”

  最优秀的固定收益类投资家之一,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负责人李海鹏则认为,“钱荒”之后,对债券市场的盈利模式将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普遍运用了杠杆,有的杠杆率还很高。“这取决于两点,其一是资金的可得性,其二是资金的低成本。”

  而随着情况的变化,这两个条件目前都已经不具备,所以杠杆化的盈利模式未来将面临很大挑战。

  而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多年21.1%的M2增长,都没能够推动中国股市进入牛市。

  现在水越来越少了,中国的股市会好吗?

  (本文作者介绍:理财周报执行主编,看到更多来自中国顶级投资家原创和推荐的精华内容,请关注查找微信公众号RIH118。)

文章关键词: 钱荒M2股市货币政策央行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