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费势在必行

2013年04月07日 18:47  作者:徐雯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者 徐雯 [微博]

  博鳌亚洲论坛会议召开至今,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一场论坛可以被评选上最热讨论之一,会议还没开呢,已经有五、六个记者表态说,一定要问关于微信收费的话题,一是微信是不是该收费,二是怎么收费,还有个记者很搞笑,他想问的问题是,如果运营商花1000亿买微信,腾讯肯不肯卖。

  关于微信收费的问题,几方的利益诉求其实很简单,今天下午的口舌战也是个缩影。显而易见,消费者这方是最不愿意被收费的,无论这个费用是不是直接问消费者收取,但他们担心的是最终费用还是会转移到自己身上来。

  而但凡一谈到收费问题,消费者的情绪一般都会很激烈,自从工信部部长苗圩表态微信可能收费,不少人就在新浪微博上宣称“微信收费我就卸载”。

  而今天论坛上,主持人公布的针对3000多消费者的调查也可看出这部分人的态度:9.8%的人投票支持“只要不向消费者收费就行,支持运营商向腾讯收费”;71%的人反对收费,他们认为“就算微信对消费者免费也不应该向腾讯收费”;最后,认为“只要我自己不出钱,收不收钱跟我没关系”的人占据了19%!

  另一方,OTT服务提供者之一的腾讯也是很不愿意被收费的,论坛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强调说,他坚决相信微信作为一种基础服务是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的,原因就是用户已经在流量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了。

  “从狭义的角度,当越来越多的用户是转向3G和宽带移动应用的话,实际上他更愿意为流量付费。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整个无线互联网,其实它会让人的生活整个移植到无线互联网上,这样其实代表的就是产业链本身在不断扩大。”他说。

  而中泽嘉盟投资基金董事长吴鹰的话也代表了一种典型态度。他说,他个人因为微信、微博每个月增加了三五十块钱的流量费。他算了一笔账,中国共有7.5亿的用户,如果每个人每个月多花20块钱的流量费,那总体给运营商增加的收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是不是要反过来向运营商收钱呢?”

  作为运营商一方的代表,本来前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对此话题只字未提,但是因为提问环节记者不依不饶一定要指明让王建宙做个评论,王建宙略微有些崩溃,他说自从来到博鳌之后,每一个遇到的记者都会问他这个问题,并且只问这个问题,“微信该不该收费?”

  其实王建宙从中国移动[微博]董事长这个位置退休已经约一年了,退休以后他基本不在外面谈论中国移动的事情,他认为这是“一个基本的职业操守”。

  但是毕竟在这个行业干了将近40年,王建宙坦承,他对这个行业还是非常非常关心的。根据王建宙的看法,OTT服务确实造成了运营商网络负担的加重,而运营商从最终端用户那儿收来的流量费没有办法平衡网络的成本。而关于OTT服务提供商是否究竟应该来分担移动运营商的网络成本问题,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今年2月底我去巴塞罗那参加全球运营商大会,运营商都提到这个问题,就是OTT带来流量的增加,但是收取的流量费没有办法弥补这种支出。”他说,前不久,GSM的总干事还专门给他发了一个邮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事实上,微博、微信等产品的兴起确实正在不断促进手机用户群往宽带、数据上转,这对运营商和产业链带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是个负担,而由于中国移动社交网络发展之快出人意料,也使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和尖锐。

  其实,无线互联网为了更好利用无线资源,3GPP曾规定了一种“心跳”机制,这个心跳机制带给运营商网络巨大压力。对此,王建宙提出的解决办法是,这种问题要用多方共同的智慧来解决,比如把一些无效的心跳全部取消,大量减轻系统的负担,降低成本等。

  尽管几乎所有消费者反对收费,但从今天几方态度来看,我认为,既然激烈矛盾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大家必须坐下来商谈,OTT服务商向运营商支付代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王建宙的观点已是一目了然,而腾讯总裁刘炽平的表达很含蓄,他说“我们坚决相信微信作为我们现在提供的基础服务,(微信)是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的。”腾讯强调基础服务绝对不会向消费者收费,但是增值服务就说不定了,具体是怎么收费的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微信收费腾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