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加工贸易政策调整 贸易转型上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0:47 金融时报

  记者 周剑初

  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外贸顺差巨大而使国人日益关注的对外贸易再次迎来新政,商务部、海关总署于7月23日联合发布公告,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那么,如何认识我国的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为什么要转型升级?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贸易的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新政甫出之际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可以说,加工贸易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启动的。由于我国注意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8319亿美元,增长333倍。2007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4409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5%。

  不容置疑的是,加工贸易堪称

中国经济近年来高速成长的重要增长极。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GDP的19%,其顺差增量拉动我国GDP增长近1.5个百分点;为国内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渠道,使我国形成了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制造业平台,特别是国内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的深加工结转方式为跨国公司进行配套生产,使用外方提供的技术、营销渠道实现了“借船出海”;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从以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出口结构的转变;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和环保水平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加工贸易还扩大了劳动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目前,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3000万至4000万,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据估测,加工贸易相关配套产业就业人数5000万至6000万。加工贸易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熟练技术工人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技术、管理人才,缓解了国内就业压力,有助于社会稳定,这一点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不过,在肯定加工贸易促进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亟待解决:加工环节主要仍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环节上多数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控制,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国内价值链有待进一步延伸;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2006年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出口额仅占全国的2.6%,而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部分加工贸易产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转移,但中西部地区受产业配套、运输成本、物流效率、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具备承接转移的条件,因而难以形成东、中、西地区之间有效的传递和转移机制;我国加工贸易目前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龙头企业的投资带动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内资企业融入比较困难,参与程度不高,大多数国有和民营企业不熟悉国际市场运作,不熟悉加工贸易方式,利用加工贸易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不足。

  从我国现行加工贸易准入政策看,门槛偏低。首先是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亟待完善,目前除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外,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涉及商品门类较少,且仅以“两高一资”和海关难以监管产品为主。其次是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有待加强,目前的加工贸易企业分类管理是按照海关监管情况进行分类,尚未引入环保、安全、社会保障等企业责任判定标准。

  因此,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就指出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此次最新调整政策出台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二是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三是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具体来说,运用政策手段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商务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完善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管理办法,建立产业和产品准入目录的动态调整制度,根据进出口税则目录调整情况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定期发布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注重运用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引导和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环保、社会保障等政策要求,加强加工贸易企业准入审核,从企业的环保水平、工人最低工资、社会保险、生产设备水平等几方面完善企业准入管理。

  应该强调的是,调整政策不是要取消加工贸易,而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加工贸易。正如商务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的,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外贸顺差矛盾的缓解,将有助于减轻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一点,可视为贸易新政的“金融意义”。

  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既是压力,也是机遇。企业应抓住新的机遇,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和

自主品牌发展,从而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