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质疑中国向全球输出通胀论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01:11 金融时报
中国向全球输出通胀? 记者 袁蓉君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价格稳定的重要力量,现在国内价格略有上涨不会对全球产生多么大的问题。 因国内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和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出口商品价格略有上涨,远远谈不上输出通胀。 作为在过去20年里向全球出口廉价制造业产品的基地之一,中国前几年曾经受到一些国家的指责,认为中国向全球输出了通缩。然而,最近因中国消费价格连续上涨,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价格也略有上涨,国外又出现了“中国正在输出通胀”的论调。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员方明和花旗集团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对此不以为然。方明23日向记者表示,其他国家通胀压力的加大主要不是中国引起的,中国资源价格和商品价格上涨仅仅是带动全球通胀的因素之一。沈明高则认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价格稳定的重要力量,现在国内价格略有上涨不会对全球产生多么大的问题。 通胀主要是由内部消费需求和外部消费需求引起的。如果中国的内部消费需求过于旺盛,如工业原材料需求、对其他国家消费商品和工业商品的需求过于旺盛,则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但是,方明指出,中国对于国际商品需求仍相对有限。对外部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原油在整个工业品出厂价格中所占的比例仍相对较小,这主要是国内工业产品尤其是原材料价格水平一直比较低,现在才刚刚开始进行资源价格税的改革。因此,中国通过原材料输出通胀的说法不能成立。“在进口需求不是特别强的情况下,尽管中国可能因为原材料和部分消费品的进口对全球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力,但不能说‘中国原材料需求是带动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期货价格)上升的主要力量’。”他说。 从出口来看,中国的表现一直很强劲。不过,方明表示,中国出口的都是质优价廉的产品,除非这些商品的价格大幅上涨,才有可能导致对中国出口产品依赖程度较高的其他国家的通胀上升。过去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低是因为价格改革不到位,而现在,资源价格改革、资源税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的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劳动力价格改革等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些都是推动商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方明表示,目前出口商品价格上升是中国把原来向外转移的福利部分地回收,这对中国来说是非常正常的。“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因国内劳动力价格的提高和人民币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出口商品价格略有上涨,远远谈不上输出通胀。” 过去,决策者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基本上不会考虑到海外因素的影响,但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他们正面临着超出其控制范围以外的压力,如贸易增加、资本流动加快、创纪录的商品价格等等,考虑的因素显然比以往更加复杂化。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曾经表示,全球化可能会使政策的制定变得更加复杂,更廉价的进口商品的好处至少被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抵消掉了。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固定收益专家菲尔斯也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在控制国内通胀方面可能不如过去那样强有力,这对中央银行家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尽管如此,全球化总体上来说对价格有一个向下拉动作用,因为它使国际分工更加有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计,在2000年到2005年,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加速增长、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全球化仍然使发达国家的通胀降低了多达0.2个百分点。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指出,全球化将继续刺激竞争,即使中国的价格出现上涨,企业也可以把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如越南、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进行,这将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 “最近几年全球经济都处在增长相对比较快、价格水平比较低的良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有一些波动,但并不足以抵消全球化所带来的价格下拉的影响。”沈明高说。他预计,只要贸易保护主义不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中国向全球提供廉价产品的时间还会很长,不会今年就终止了,明年价格就噌噌往上涨。“美国应该感谢中国。”他表示。 对中国政府而言,方明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上述价格改革应继续推进,这对调整中国在全球商品贸易中的福利地位很有必要。在一定的时候,如果进口价格或内部需求上升带来通胀,央行可以运用利率杠杆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他也呼吁国际社会充分理解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波动给全球通胀压力调节所带来的影响。他表示,有的国家单方面敦促人民币加快升值可能会带来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