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叶莺:我在寻找一个完美风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新任柯达北亚区主席兼总裁

  如果遇上不可抗力,我们失败了,不是因为外界没有助我们一臂之力,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解救自己。这个羞耻和遗憾在我们自己,跟旁人没有任何关系

  本报记者 章轲 发自北京

  刚刚升任柯达公司北亚区主席兼总裁的叶莺说:“柯达现在的情况很困难。”

  美国东部时间10月19日,柯达发布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由于重组带来巨额支出及胶卷销量持续下滑,柯达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亏损。三季度净亏损10.3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2003年,柯达提出由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全面转型。不过,眼下外界普遍认为,柯达已经错过了转型的最佳时机。而柯达在传统影像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公司,早几年已经进军数码影像领域,在许多数码技术的应用和销售领域抢先走在了柯达的前头。

  昨天,柯达公司正式向全球宣布,叶莺担任柯达公司北亚区主席兼总裁。这位曾是美国政府中第一位女性公使衔商务参赞,终于靠自己的实力,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中职位最高的华裔女性。

  “叶莺对柯达公司在中国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她也大大推进了公司新业务在该地区的发展。”柯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说。

  然而,风雨之夜的叶莺,让人感到有些悲怆。

  柯达的日子不是很好过

  过去的100多年中,柯达一直号称“影像业的领导者”,没有任何一家传统影像企业可以与之匹敌,这使柯达在滚滚而来的数码浪潮中反应迟缓。

  抢占了中国传统影像市场近70%的份额后,柯达在2000年之后,业务竟然停顿了几年。据 CBIResearch 数据显示,中国数码相机市场的最新排名中,柯达已经排在佳能、

尼康、索尼之后。

  在传统影像竞争中败北的富士,在最快的时间内转向数码领域,早在2000年,富士就推出了“魔术手”数码冲印设备,提前占领市场,并打出比柯达更低的设备价格、优惠的加盟费以及促销方案。

  日益膨胀的数码影像市场,开始挤压柯达已经占有的市场份额。

  刚刚退休的柯达前任CEO邓凯达坦承:“我的失误在于对民用胶卷(或称胶片)业务的下降之快没有作出准确预期,导致柯达出现今年的(艰难)局面。”

  9月28日,柯达公司向投资者宣布其在数码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数码业务销售收入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传统业务的销售收入。

  “这只是上半句话。”叶莺说,“收入高了,并不代表利润高。数码业务的利润很低,有的人说‘像刮胡刀片那样薄’。”

  “我卖一部数码相机的净利润,只相当于卖2卷胶卷的净利润。”叶莺说,柯达现在面对的压力,就是怎样将数码业务的利润提高。

  2003年,柯达提出全面向数码影像转型之后,在经营策略上明确了三个目标:推动数码业务收入的增长;推动数码业务盈利的增长;增加现金流。

  在这“三个增加”的要求下,柯达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柯达要缩减、裁员,这就要钱;过去的两年当中,柯达花费近25亿美元全资收购5家图文影像公司,这是柯达走向数码影像的必由之路。这些新人进入柯达之后,柯达必须付工资,而这些人工成本比较贵。

  叶莺说,从资金上来看,首先要有首付款,之后每个月要还贷款的利息。这5家公司进入柯达的体系中,双方怎样磨合,如何对之培训,都需要钱。原有的传统影像的队伍,也需要培训,这也需要钱。向数码转型,必须要有新的数码形象推出来,告诉人家,柯达已经不再是一个“黄盒子”的公司,这也需要钱。

  柯达目前在所有的沿海城市开发已经做得很好。而在二、三线城市,仍要深耕、精耕和广耕,要走进农村,提高当地农民对摄影的兴趣。这些同样也需要钱。

  “说实在的,今天我们在华尔街还能立足,柯达的

股票还没有真正的‘落花流水’,这应该是我们自己引以为荣同时也聊以自慰的。”叶莺说。

  三根柱子和一砖一瓦

  说到柯达进入数码领域之后的主业发展,叶莺说,柯达的战略理念其实是非常清楚的:一座房子,有三根支柱。中间的这根,是民用产品,比如传统的胶卷、相纸和数码相机及数码相机里的存储卡等等;第二根柱子是医用的部分。“很清楚的一点是,在医用领域,从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转型的速度比民用的还要快,特别是在中国。很多边远的医院,已经开始应用数码技术,完全抛弃传统的技术。”叶莺说。

  第三根柱子,就是商用的部分。“在商业印刷领域,我们在过去两年花了很多的时间和资金收购业务,囊括了业内一系列最著名的品牌:柯达万印(Versamark),再加上柯达原有的文档扫描和缩微技术和产品,我们打造了一个柯达图文影像集团。”

  叶莺说,这三根柱子里面,都有数码和传统的技术。在一座房子下面,一定要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柯达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队伍。房顶就是柯达的品牌。

  这个房子有的时候还需要修理,需要添砖加瓦。“所以我们在这个房子的边上,有一块砖和一片瓦。”叶莺解释说。

  这个砖就是喷墨打印技术。将来,喷墨打印这条路,柯达是一定要走的。

  不过,面对已经被惠普、爱普生、佳能等打印机巨头分食的市场,柯达能否挑战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另外一片瓦,就是平板显示的技术。叶莺承认:“的确,在涂布技术上,在十多年前,柯达是走错了一步。当时,在业内其他公司开发

液晶显示屏里的隐藏膜业务的时候,柯达也可以走这条路。但当时柯达这个‘大爷’忙着做胶卷都来不及,懒得理那回事。”

  据记者了解,今天在液晶显示屏领域,将近80%是富士的,20%是柯尼卡的。“而柯达要进入这个领域,的的确确要去追赶这相差十年的路。”叶莺说:“现在我们整个战略目标压缩越紧、越清楚、范围越小,可能转型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柯达中国转型还没走到一半

  柯达的转型永无止境的,不可能说哪一天就结束转型了。柯达错就错在曾经觉得就如此。”叶莺说,所以从现在开始,柯达要不停地走,不停地变,不断地挑战自己。

  “可是,如果你问我,如果这条路是从1走到10,现在柯达走到何处了?我觉得,在中国目前柯达可能只走到4.8,一半都没有。”叶莺说,“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快步伐,你们很快就会再次看到有动作。”

  记者昨日获悉,柯达公司已经决定重组亚洲业务,将原亚太地区划分为北亚区和南亚区。

  分拆后的北亚和南亚区将直接向总部汇报。柯达北亚区包括中国和韩国,南亚区包括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

  叶莺说:“北亚地区因令人瞩目的中国市场,在全球业务中变得尤为重要。”

  我可能是那个浪漫的水手

  加盟柯达后,叶莺依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无数的荣耀。但随着柯达业务陷入困境,叶莺头上的光环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耀眼。

  “的确,有人说,你应该急流勇退。”叶莺说,“可是,我可能是那个非常浪漫的水手,我在寻找那么一个完美的风暴。此时,我正在风暴当中,我绝对不会弃船而逃。如果这艘船能够抵抗这个风暴,回想曾经共同打拼的日子,我会感到非常欣慰。我会再去找一个风暴。”

  “万一这艘船真的沉了怎么办?叶莺最近多次问过她的同事。她的答案是:我们也都是非常有体力而且是很有技能的游手,我们不但自己而且也可以帮助同船的人,共同地游向彼岸。

  “当然,天命不可违,如果遇上不可抗力,我们失败了,不是因为外界没有助我们一臂之力,而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解救自己。这个羞耻和遗憾在我们自己,跟旁人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个风雨之夜,不少员工离开柯达。前不久,由于经营状况不佳,柯达宣布扩大裁员计划,到2007年的裁员总人数增至2.25万至2.5万人左右,约占公司目前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数码领域的竞争比较激烈,柯达的这种温情的企业文化,是不是能够源远流长,我很怀疑。”叶莺说,现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与忠诚,已经有了不同的心理体验。以前的柯达人一进柯达就是一辈子。刚进入柯达的时候,就有一个员工告诉叶莺:“我们的公司是不炒鱿鱼的,你要是做得不好,公司就会培训你,安排到另外一个岗位做事。”

  “以前柯达的确是这样做的。但现在不同了,你一定要有一个终身被雇用的条件和能力。”叶莺说,“一个员工跳槽,我并不会觉得他(她)不忠诚,因为他(她)是忠诚自己。当他(她)觉得可以发挥更大的光和热,做最好的服务的时候,会留在那家公司,可是当他(她)觉得有另外一个环境,能让他(她)更加辉煌的时候,你就放他(她)走嘛。”

  前一阵子,柯达几个同事提出要走,叶莺他们开会研究后认为:“他回来,开门欢迎;他要走,开门欢送。好去好来,地球是圆的。”

  “也有人问我,怎么最近柯达一条龙的人都走掉了?”叶莺的解释是,这条龙,在今天数码的环境里,体积太大,已经不能存在,有些过去的思维和方法,不能再继续做。所以,当这条龙无法接受新的理念和新的工作方式的时候,必须放弃,让它找到一条更适合生长的环境。这是一件好事。

  “对于柯达,外界的关注和支持是我们需要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耐心。”叶莺说。

  特别声明:此稿件为第一财经日报授权新浪财经独家网络发布,如需转载请致电新浪财经,新浪财经保留此稿件的网络版权及法律追诉权,未经许可擅自转载者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8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