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邢少文发自广州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北京同仁医疗产业集团(下称“同仁”)获悉,该集团正拟重组海南农垦局下属一家三级企业医院。与此同时,上海仁济医院管理公司(下称“仁济”)传出消息,其正与北京一家二级医院洽淡托管业务,有望成为该公司的第十家托管医院。“中间路线”
在市场化医改被否定的情况下,不进行产权改革这样伤筋动骨变动的托管形式便成为医改的一条“中间路线”。
“这对我们来说机会更多一些。”上海仁济医院管理公司副总裁顾伟民对记者说。仁济由上海仁济和信能投资公司共同组建,除了北京的这家二级医院,目前仁济还在和另外两到三家二级医院商谈托管事宜。
按顾伟民的理解,采取托管这样的“中间路线”的公司机会更多了。
目前在仁济托管的9家医院中,全部是二级医院,8家公立医院,1家民营医院。这部分医院由于医疗基建水平、服务水平和所处区域力量较弱,和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竞争处于弱势,在政府财政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便出现了生存艰难的局面。
“仁济模式”是指为托管医院建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在不改变公立医院产权归属的情况下,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仁济派出管理人才,政府派出相应的考核人员,对医院的日常管理和决策提出意见;与当地政府签订合同,对托管医院的学科发展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核算成本,制订每个科室的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员工考核制度等。实行商业化运营,企业化营销,现代化经营管理。“国有重组”
与仁济、瑞金等医院管理型公司相比,同仁则属于医院投融资型企业。记者从同仁常务副总裁熊振宁处了解到,集团除了将重组海南农垦局医院外,目前同仁分公司——同仁青岛、厦门、武汉、海南公司正在筹建之中。
“同仁模式”是指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革,主要是引进管理和资金,重组之后的医院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
熊振宁认为,企业医院的剥离是早几年就已经提出来的,企业医院的重组改制是为了改变“企业办社会”的境况,应该不违背现时的医改方向,这部分完全可以采取市场化操作的模式。而事实上,正由于是国有医院之间的重组,所以与民营医院的重组相比起来,反对的声音相对少了一些。
同仁的品牌扩张战略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2003年末,同仁医院在南京和昆明相继兴建以同仁命名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为了这一揽子改革计划,同仁医院成立了专门由医院控股的投资公司——同仁医疗产业集团。目前,同仁已扩张至南京、昆明、大连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