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哈药重组风波 > 正文
 

麦克总裁精疲力竭闪电辞职 哈药收购可能生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05:46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郭艾琳 邢少文 发自 上海 广州

  用“说变就变”来形容重庆麦克集团目前的状况一点也不为过。

  几天前,还传出麦克集团将哈药集团收购其旗下贝诺制药厂作为救命稻草的消息,昨日,麦克集团总裁李启军突然闪电辞职,麦克集团今后的命运再次成为焦点。

  精疲力竭退出麦克

  “我从现在起已经正式不管这个集团了。”昨天,李启军在电话里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半年来,我参与集团的管理已经搞得筋疲力尽了,所以想休息一下。”

  李启军是7月4日正式提交辞职申请的,他对记者表示,自己如果继续留在麦克,对集团的发展也没有多大好处,“我是搞生产经营的,而目前麦克更需要那些能够应付危机的人选,我退出后,可以找些法律专家来处理危机。”

  而此前,麦克集团的多位高层已经相继辞职,李启军差不多是撑到最后的人。自2004年3月上任以来,他掌控着整个集团的大权,近半年多来,从公司决策到贯彻实施,一直到后期检查,全靠李启军一个人,但麦克集团的资金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他。不久前,重庆市经侦总队对麦克涉嫌诈骗立案后,重庆全发药房要求麦克马上偿还债务更是加大了他的压力。而现在,李启军也终于撑不下去,选择了退出。

  “甚至有人威胁我,给我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还有人怀疑是不是刘汉书董事长给我留下了一笔资产什么的我才这样做,”李启军显得有些委屈,“我觉得没有必要再承担这些负面责任。”

  “董事会已经召开过了,但谁接替我的位置我还不知道。重庆市政府已经答应全力挽救,接位的人可能由市政府来派。”李启军表示,辞职后他哪也不去,暂时休息调理一下身体,因为实在太累了。

  但李启军此次离开并不能真的与麦克集团一刀两断,他告诉记者,他去年13万元的年薪至今没有拿全,今年的30万年薪更是没看到影子。而他个人投入麦克药房的18万元现在也无法收回。“拖欠薪水的问题迟早要解决。”

  哈药收购生变?

  与李启军的闪电离职相比,最让人关心的还是麦克集团今后的命运。

  李启军曾说,在没有融资机会的情况下,麦克只有与大企业合作或者有大量资金进入才能“活过来”。“现在一些资产都已经拿去抵债了,手里可盘活的资产太少了。”李启军总结挽救麦克行动中最主要的困难。

  事实上,麦克集团目前手中可盘活的资产除了旗下三个通过GMP的药厂,其他资产已无足轻重。李启军向记者介绍,目前麦克集团1.76亿元的总债务已下降至1.34亿元。“这些欠款大部分都是银行债务。”

  之前,曾有三家债权银行对麦克集团提起诉讼,一审败诉的麦克一度面临分拆抵债的危险,但李启军说:“经协商,目前3家债权银行已经同意采取承债式还债的方式了。”

  “我真的不希望我的离开对哈药的收购带来影响。”李启军说。然而被一提再提的哈药收购麦克旗下四大药厂之一的贝诺制药厂一事,却像当初上药集团提出收购一样被一拖再拖。哈药方面曾表示7月5日在董事会上商议此事,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具体消息。而此前媒体上传言的7月7日前,双方将在收购协议上签字一说也被李启军否认。

  负责此次收购事宜的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经营厂长王丰则向记者表示:“(李启军)辞职不影响我们收购的事,还会按原来的计划进行,但到现在他们的评估报告还是没有出来。”王丰同时表示:“之前传出的6000万~8000万元的收购价格是误传。”

  截至目前,仍然没人知道重庆麦克什么时候才能抓住哈药这根“救命稻草”。

  然而,李启军却在这个节骨眼上走了。

  记者试图联系麦克集团副总裁刘波等其他董事会成员,但其手机均处于关机或转为秘书台状态。而刘波此前曾对重庆媒体表示,如果李启军走后没有人来接替工作,那与哈药集团的协议也将落空,麦克将陷入全面瘫痪。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麦克新闻 全部哈药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