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资金大进大出事出有因 市场利率水平将维持稳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 07:01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1月25日,央行没有如往常一样发布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公告,1月26日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能否按惯例进行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1月2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已经以数量招标方式进行了1183亿元的1
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达3.15%,高于此前市场预期数10个基点。该利率水平与央行短期再贷款利率水平非常接近。这一方面反映出目前金融机构资金需求的迫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央行意在“惩戒”部分流动性管理不佳的金融机构。

  央行巨量投放货币以解燃眉之急

  春节将至,市场资金需求大增。因此,央行在上周的公开市场操作中投放基础货币1050亿元,创下了公开市场操作有史以来的单周货币投放最高纪录。而本周二公开市场1183亿元的天量逆回购更是历年春节前逆回购操作中从未出现的交易量。数据显示,去年春节前央行也进行了3次逆回购操作,交易总量仅为380亿元,品种有21天期和14天期两种,但14天期的招标利率为2.97%,21天期的招标利率只有3.27%。2004年只做过一次逆回购,也是14天期,投放流动性只有400亿元。

  由于本周到期资金量为2215亿元,在没有央票发行和正回购操作的情况下,仅从周二1183亿元的逆回购推算,央行本周的净投放数量将近3400亿元。数额如此之高的净投放不禁令人感叹:市场环境今非昔比。的确,持续一年之久的资金充裕状况,已令人们面对资金面和利率的波动习以为常。

  资金大进大出事出有因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虽然从表面看,近期央行大规模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但仔细分析下来,该数额其实不足为奇。2004年年末,金融机构超额备付率是5.31%,2005年年末,超额备付率已降至4.17%。银行运用资金的效率提高了,资金大量囤积于

资本市场。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前期申购央票非常积极,导致资金占用较多,资金运用出现缺口是必然的。因此,央行才以数千亿元的净投放来维持市场流动性。另外,由于当前资金面较为紧张,逆回购利率超预期上升也在情理之中。当然,央行通过利率调控,也有警示机构注重资金流动性管理的意图。去年春节前,央行对个别机构进行的高利率专场逆回购不也是如此吗?

  节后资金面仍将宽松

  对于春节后资金面将要面临的超常宽松,市场应不必过分担心。首先,节后1183亿元的逆回购将到期,除货币回笼力度加大外,各种类型的债券也会大量涌入一级市场,而节前停发一周的短期融资券更是不可忽视的吸纳流动性之主力。

  当然,从央行公布的2006年货币政策预期调控目标可以看出,尽管金融调控目标与去年比较有些许变化,但总量调控的方式和幅度不会变化太大,今年依然将是“宽货币、紧信贷”格局。

  汇率改革仍需低利率环境配合

  此外,今年货币政策的“汇率色彩”将更为明显。1月11日,海关总署公布,2005年全年贸易顺差高达1018.8亿美元,12月份单月顺差达到110.1亿美元。而去年末,外汇储备已达到8189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显然,贸易顺差的强劲增长将推动我国外汇储备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这将强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有专家预测,同2005年一样,汇率政策仍然是2006年货币政策的主导。央行将继续围绕人民币升值预期实施配套措施。

  在2006年刺激内需的大背景下,利率与汇率杠杆将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汇率政策可能再次影响利率走向。央行为了保证深化汇改的顺利进行,今年的公开市场操作会更为主动灵活,并可能选择新的工具。所以,也不排除为减小“热钱”套利空间、避免汇率波动过于频繁,央行再次“牺牲”债券市场利率的可能,毕竟2005年的低利率环境担当了为汇改保驾护航重任。

  投资债券市场风险不容小觑

  目前,债券市场收益率在资金的推动下有大幅下降的趋势。上周除了超长期国债以外,其余债券品种的收益率已经降至2003年的底部区域。债券市场的利率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剧。

  毫无疑问,节后随着公开市场前期操作到期的资金和市场资金的大量回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将大幅提高。届时将有大量资金涌向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从而进一步压低市场的收益率水平。而收益率的进一步下降又将降低银行体系资金运作效率,引发未来的利率风险。

  此前相关报道:

  缓银行节前短需 央行抛出千亿元创下逆回购天量

  回购利率大幅上扬 银行间市场的成交也大幅缩水

  央行断然提价暗含惩罚意图 逆回购创1183亿天量

  央行投放资金1333亿 14天逆回购中标利率3.15%

  央行14天逆回购应对需要 节前千亿资金涌向市场

  逆回购重现市场 节后资金面有变央行可能有动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