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保险视点 > 正文
 

银保合作走向纵深 政策底线面临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09:14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卓尚进

  1月18日上午,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在南京正式开业,此举引来了包括外资保险公司在内的中国保险业的密切关注。一位银行保险专家评论,中银保险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的开业对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保险)这家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而言是“两年两大步”——以2005年1月获准改建为独资财产保险公司为契机开始在内地开展保险业务
,以2006年1月成立江苏分公司为契机开始向全国拓展保险业务;而对国内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而言,这一事件同时可能成为银行保险战略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松散联盟转向资本结盟

  传统的银行保险业务模式是采取一家保险公司与一家银行或多家银行合作、由银行代销保险产品的模式。这是一种松散的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联盟,尽管常常冠之以“战略联盟”等名义,但遇到保险业务增长而影响到银行存款指标下降等情况时银行就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了,这种合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近两三年来银行保险业务不好做,一些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业务呈现下降趋势,甚至影响其当年任务的完成。

  正是在此背景下,国内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在最近一二年内开始探索银行保险战略转型,即探讨以资本为纽带建立非常紧密的银保合作模式,表现形式有商业银行成立自己全资或控股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合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成立自己全资或控股的商业银行,如此实现银行保险的真正战略转型或制度创新。

  银行保险,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界银行业、保险业和

证券业等不断趋于混业经营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趋势,它是银行业与保险业融合的一种必然结果。在国际市场上,银行保险一般意义上就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具体的运作模式有:银行通过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直接销售保险产品,与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经营保险产品等。银行保险充分发挥了银行和保险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利益均享的特点,具有其他保险公司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

  银行保险模式在上个世纪的80和90年代得到长足发展,如今在欧洲、北美洲、香港等地区仍然发展势头迅猛。统计数据表明,欧洲几个银行保险发展较早的国家,银行保险业务为保险公司的做大做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到1998年,法国银行保险占其整个寿险市场的比率已高达70%,西班牙与意大利则分别为60%与50%。

  银行保险的特别优势使得专业银行保险公司得以迅速发展,甚至后来居上。1992年于香港成立的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正是基于其银行保险的专业优势,在最近几年挤进香港保险公司前两名。该公司执行总裁邵伟国向本报记者表示,该公司去年财产险保费收入的40%是通过银行保险取得的,而其寿险保费收入的100%是通过中银香港的银行保险渠道取得的。银行保险已成为该公司开拓业务的基本方式,成为其抢占市场、后发制人的“利器”和核心竞争力。

  成立于2005年年初的中银保险,其实是一家“外资保险公司”,尽管它是中国银行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但其全部资本是由中国银行集团下属机构、总部设在香港的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出资。中银保险去年在内地保险公司中第一家提出采取“银行保险”经营模式。中银保险董事长祁泽瑞向本报记者表示,中银保险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目标,依托中国银行的资源优势,借鉴母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的银行保险模式,致力于探索财产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模式。

  无独有偶,已经成功实现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平安集团在今年年初开始探索银行保险业务转型和合作新模式。1月19日,建行行长常振明与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出席了建行深圳分行与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保险

理财顾问(IC,insurance consultant)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该协议的签署,标志着IC这一国际流行的银保合作模式开始被引进中国市场,平安人寿成为建行在深圳地区的独家合作伙伴。IC模式的基本内容是:保险公司理财经理进驻银行网点,银行为其提供工作场地,并向其推荐客户,理财经理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可见,IC模式比此前银行代销保险的模式又有较大的改进,但与真正的靠资本链接而形成的银行保险模式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其实,平安集团与建设银行拟合资成立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的说法在业内早有传闻。只是在法律、政策上尚存在一些障碍,一时未取得突破。不过,建行和平安这两家不断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并率先实现海外上市的中国重量级金融机构,尝试通过资本联姻或资本结盟而推进中国银行保险模式战略转型的“梦想”,从现有的深化金融改革态势来看,不仅是令各方可以理解的,而且是有现实可能性的。

  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去年8月与高盛集团牵头、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参与的财团达成投资意向,从现有掌握的情况和信息来分析,安联集团与工行战略合作将来可能进行银行保险业务战略合作,这不仅为安联集团进入中国保险市场提供了一个巨型平台,而且为工行的保险业务起步提供“后发优势”。

  保险市场将重新划分格局

  已经搭建起银行保险平台的中银保险正如“猛虎下山”,欲分享国内保险市场的

美食;而正在搭建起银行保险平台的建行、工行、平安、太平等银行或保险公司,其意在长远。

  2005年1月5日注册登记的中银保险,尽管在全国没有分公司,但它凭借与中国银行的资本纽带,全年取得了6000多万元保费收入的不斐业绩。据了解,这6000多万元的总保费中,有60%以上是通过“银行保险”方式取得的,可见银行保险合作所带来的现实意义。谈到2006年公司的发展战略,中银保险总裁段求平向记者表示:“我们已由第一阶段做股东业务转向第二阶段为集团客户提供保险服务上来,中行有自己的品牌、网络、客户资源、财务实力,我们完全可以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发展保险业务。”这番话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中银保险未来的发展思路:利用与中行的亲密关系,创新银行保险模式,整合集团内部资源,把银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保险业务优势,实现银行服务与保险服务的融合,从而既为客户提供专业保险服务,又实现客户价值增值。

  中银保险今年进入江苏省(其保费收入已连续位居全国第一),在江苏分公司开业当天,中行江苏分行与中银保险就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中银保险今年进军江苏市场的成绩将为来年进军全国其他市场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因此,中银保险进入江苏市场,不仅是其重新划分江苏保险市场的开端,而且成为推动整个中国保险市场重新划分格局的新动力。

  来自各方的信息表明,银行保险的变革在全国各地市场都开始成为各家保险公司抢占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力武器。

  据广州保险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2005年当地9家合资公司保费收入增长47.12%,为近年来最低,但广州市场银行保险取得94.53%的增幅。擅长于银行保险业务的太平人寿,2004年以5.46亿元的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超过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之后,2005年又以8.37亿元缩短了与中国人寿的差距。

  在广州市场,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在银行保险业务上一直位居前列,但2005年两家分别与合作银行渐渐疏远,银保网点被迫撤销,如工行就解除了与新华人寿的网点合作关系,这无疑给其银行保险业务带来重要影响。据有关业内专家分析,这两家公司的尴尬局面,从表面上看是由于与合作银行的关系出现松动等问题,从实质上看是因为与合作银行没有资本联姻关系。与此同时,同在广州的安联大众,仅仅因为其母公司安联保险集团签署投资备忘录有意“入股”工行、可能与工行“结亲”,在2005年最后两个月就销售了2000多万元的银行保险产品,这一数字约占这家分公司全年保费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国内各地保险市场的动态趋势表明,过去保险与银行的松散联盟为银行保险业务增长提供的动力正在不断地减弱,而寻求银行与保险的资本联姻成为银行保险业务市场做大做强的根本途径。以资本关系为纽带推动银行保险战略转型,或许将成为保险公司下一步发展战略的重点,甚至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保险公司的未来成败。

  “三业并举”开启混业经营新路径

  银行保险战略转型,对于银行保险的重要角色商业银行而言亦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它意味着为商业银行向着综合经营、混业经营方向转变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新路径。

  翻开中行历年年报,可以看到,中银集团早已是一家全球化、综合经营的金融财团,在香港设立有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中银国际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一直在从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务。只是由于国内现行政策法规的限制,不得不绕道香港、以“外资公司”身份迂回进入内地市场,在内地市场开展潜力无限的保险业务和投行业务。

  不只是中行这样做,国内其他金融机构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等等,近年来一直在从事金融混业经营、金融控股集团的探索,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几家机构旗下都有保险业务,甚至是采取中外合资、集团关联企业参股等资本联姻的方式开拓银行保险市场。现在,建行、工行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开始跟踪效仿。

  不过业内专家分析说,由于受到国内《商业银行法》等法规政策的限制,国内金融机构还不能依法展开跨银行、证券和保险的金融混业经营,这无疑给志在长远的中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在国内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银行保险公司设置了樊篱,为此限制了银行保险模式在中国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专家建议,为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后,外资综合经营金融机构给中资金融机构带来的严峻挑战,当前迫切需要修改和完善现行的有关金融法规和政策,为国内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探索银行保险模式战略转型、加快专业银行保险市场的发展、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打开“绿色通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16,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