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大会一

孔祥威: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存底层资产不透明等问题
孔祥威: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存底层资产不透明等问题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17:57
左春:精准保险体现保险业现在 预示保险业未来
左春:精准保险体现保险业现在 预示保险业未来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19日  20:14
陈继东:到2022年大概60%GDP会数字化
陈继东:到2022年大概60%GDP会数字化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3日  12:49

圆桌论坛二

杨帆:保险科技风控水平 在整个金融行业相对滞后
杨帆:保险科技风控水平 在整个金融行业相对滞后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23
刘伟:技术变革正从前端向后端转移
刘伟:技术变革正从前端向后端转移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26
黄坤:不能只卖保险 要提供完整的生态
黄坤:不能只卖保险 要提供完整的生态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29
戴龙光:保险产品开发定价与资金应用相脱离
戴龙光:保险产品开发定价与资金应用相脱离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29

全体大会四

严飞:以非凡科技创造金融价值
严飞:以非凡科技创造金融价值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1:18
陈钟:中关村吸引500家金融科技企业 投融资活跃
陈钟:中关村吸引500家金融科技企业 投融资活跃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1日  16:43
李波:新型金融科技机构创建于个人转型
李波:新型金融科技机构创建于个人转型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11:21

圆桌论坛三

曹岗:金融科技首先应该合规 其次应做新模式新产品
曹岗:金融科技首先应该合规 其次应做新模式新产品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48
朱雅蕾:金融科技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学生
朱雅蕾:金融科技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学生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49
陈文光:设立科技金融本科专业或有些困难
陈文光:设立科技金融本科专业或有些困难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49
唐宪生:金融科技应用可以融在一起
唐宪生:金融科技应用可以融在一起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4日  14:48

全体大会五

陈钟:区块链在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陈钟:区块链在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浪财经|2019年12月20日  09:51

日程安排

  • 上午

  • 下午

  • 09:00-09:05

    主持人开场

    09:05-09:30

    致辞领导:
    杨富玉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
    陈文奇 中关村管委会副巡视员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领导

    全体大会一:中关村构筑核心技术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科技创新高地

    09:30-09:45

    榜单发布——中关村金融科技30强榜单
    发布嘉宾:
    刘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

    09:45-10:20

    中关村企业代表发言
    左春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演讲主题:精准保险是提供差异化健康与养老保险的新模式
    陈继东 蚂蚁佐罗ZOLOZ亚洲区总经理
    演讲主题:蚂蚁数字身份识别技术在海外的实践
    孔祥威 京东数科资管事业部资管科技研发总经理
    演讲主题:技术创新助力资管

    全体大会二: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无界开放银行的构建

    10:20-11:25

    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
    张志军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信息安全架构师
    演讲主题:开放金融的技术架构成分
    高峰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
    演讲主题: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处理好十个关系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演讲主题:金融科技:理论、共识与人才
    赵卫星 新网银行行长
    演讲主题:银行如何借助金融科技践行数字普惠金融?
    傅诚刚 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务监管局中国区首席代表
    演讲主题:数字银行发展与监管:阿布扎比经验和视角
    蒲克强 百融云创副总裁
    演讲主题:科技+金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11:25-12:20

    圆桌对话
    主持人:
    董希淼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对话嘉宾:
    陈蓓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
    伊劲松 民生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
    杜明洁 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
    姚辉亚 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
    余锋 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

  • 全体大会三:保险科技创新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13:30-13:35

    主持人开场

    13:35-13:50

    领导致辞:
    杜增良 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领导

    13:50-14:30

    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
    周延礼 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
    演讲主题:保险+科技融合发展与展望
    容淳铭 挪威工程院院士、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委员会主席
    演讲主题: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资源生态系统
    杨 帆 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创始人、董事长
    演讲主题:数字科技开创保险转型新路径
    谢邦杰 腾讯微保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
    演讲主题:社会需求与商业模式的反思

    14:30-15:20

    圆桌对话
    主持人:
    王冠 深圳金融科技协会副秘书长
    对话嘉宾:
    刘绪光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业务二部主任助理
    杨帆 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原法律总监
    黄坤 安心财产保险原总助兼首席信息官
    刘伟 爱保科技CEO
    林常乐 财富引擎科技创始人兼CEO、清华大学智能金融科技中心兼职教授

    15:20-15:35

    报告发布——《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
    发布嘉宾:
    刘勇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

    15:35-15:50

    构建数字安全生态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安全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联合倡议
    嘉宾代表发言:
    杜宁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华控清交总裁

    全体大会四: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15:50-16:10

    “金融科技英才培养计划”发布暨启动仪式
    发布嘉宾:
    陈钟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金融科技人才专委会主任

    16:10-16:30

    主题演讲
    演讲嘉:
    严飞 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演讲主题:以非凡科技创造金融价值
    李 波 明世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CTO
    演讲主题:新型金融科技机构创建与个人转型

    16:30-17:30

    圆桌对话
    主持人:
    张峰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对话嘉宾:
    曹岗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唐凌 拉卡拉集团党委书记
    陈文光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唐憲生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
    朱雅蕾 台湾铭传大学金融科技学院助理教授
    郭金录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6:30-17:10

    平行会议: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

    全体大会五: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

    17:30-17:40

    主题演讲 演讲嘉宾:
    陈 钟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金融科技人才专委会主任
    演讲主题:区块链与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

    17:40-18:30

    圆桌对话
    主持人:
    吴志峰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战略研究处处长
    对话嘉宾:
    魏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
    李丰 度小满区块链负责人
    吴锋海 联动优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严挺 众享比特CEO
    李青山 博雅正链CEO

    18:30-18:40

    颁发奖项

最新新闻

余锋:数字化转型或互联网金融做的是规模
余锋:数字化转型或互联网金融做的是规模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余锋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余锋:我们跟微众都是互联网银行,市场规模非常大。你看我的Tittle是首席架构师,我们没有数字金融部这样一个部门,在我们来看我们跟其他银行最大的不同是说金融科技是我们的立行之本,金融科技是日常的常态,我们在业务里面是不停的去找到业务场景,然后把最新的科技用到业务里面去。我们相信这轮数字化的浪潮,整个世界科技应用水平是在不停提升的,我们也要适应这个大的趋势。很认同刚才姚总的观点,你不要变成你自己一个人在玩科技,在玩数字化,其他人都玩别的,这样你是被孤立掉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金融科技是这么想的,网商银行是非常专注,它专门服务小微企业,所以我们在这个场景下,我们实际上能够探索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业务场景会不停的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里面有很多科技、很多新的体验,我们都可以拿去做试点,去探索,这是第一点。 第二,其实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金融科技应用的考量,我们觉得数字化转型或者说互联网金融做的是规模。规模大了肯定会给技术带来大的挑战。另外规模越大服务小微在成本上或者效率上是有优势。所以基于这两点预设,我们发展金融科技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有定力,我们不管技术方向怎么变,我们只抓住这两个点,我们就是要做大规模,我们立行的时候就把核心系统建立在云计算上,因为云计算天生就是要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要解决规模的问题,要解决扩展的问题,要解决可靠性的问题。我们基于这思路,比如阿里云、蚂蚁他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多是共性的问题,我们就不需要再去造轮子,我们骑在上面就好了。 第三,最重要的,比如说我们银行特有的场景下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因为今天解决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的,需要高端人才,我们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去培养人才,让整个做这件事情的成本降的很低,效率很高,所以这是我们去做数字银行科技很重要的一个考量。[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32
姚辉亚: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都要“以人为本”
姚辉亚: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都要“以人为本”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姚辉亚: 怎么理解“数字化转型”,什么叫数字化?我记得当年刚有电子银行部的时候,行业里有句话,叫“电子银行部的任务是要消灭电子银行部”。不知道大家听到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要自己消灭自己?这句话当时的意思是,如果只有这个部门专门在做电子银行这件事,那么这个战略就没有融入整个组织。到了今天,网络金融部、数字金融部等部门的设置也是一样的逻辑,体现的是一个“转型过程中”的思路。当然,这些部门名字的变化,还是体现了我们银行业内部积极推动实现数字化的愿景,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自然而然地用数字原生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些部门就真的不存在了,可能就是转型后的状态了。 刚才董老师说了我们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所谓的互联网银行放在今天的会议背景下来讲也可以叫“数字原生”银行,尽管我们不存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但是每天也在演进。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在部门设置上并没有独立的网络金融部,而是从用户各类生活场景角度设置了各类部门,各部门都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去思考怎么样解决用户的各种痛点,从我们的实践来讲,我理解数字化就是要实现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态化。 不管是数字化转型还是开放银行,其实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意思是你要追逐“用户的视角”,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需要什么。数字化的目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去服务好他,你最后实现的不管是数据化、智能化还是平台化、生态化,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31
杜明洁:数字银行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给自己做没了
杜明洁:数字银行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给自己做没了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杜明洁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杜明洁:我从业务的角度来讲讲我自己的感受,我们今年六月份从电子银行改的数字金融,我们之前自己对自己讲,我们干电子银行也好数字银行也好,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把自己给自己做没了,这是我们理想的终极目标。 主持人:部门没了,人还在。 杜明洁:对,在这里面我们向其他部门输出人才就是整个银行在做数字化转型中间的胜利,其实我们自己目前在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间我们有非常大的职能,就像刚才董老师讲的我们要做一个牵头,大中型银行需要有这么一个,因为它大嘛,转身转型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一个是牵头,第二我们会去赋能这些传统的板块他来做改变,这个是我们现在,我们一个数字金融部我们金融科技板块在整个行业里面所起到的角色。 从具体的业务层面上,我们现在在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我们的一个柔性团队,以前我在分行做类似的业务,就是跟蚂蚁在做业务合作的时候,做单个项目,其实我们自己玩是玩不起来的,因为我会涉及到我所有的中后台,包括财会、包括科技、包括运营、包括法律合规,其实我们就是以柔性团队的形式,把所有的力量都柔和在一起,同时也是带着大家一起往数字化的路上在走。应该这样讲,方式方法有很多,各家行我们还是在找一个适合我们自己行特色的,或者结合自己行实际情况的方式,我们再往前淌路。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31
陈蓓:一个银行除了战略之外应还要有企业架构
陈蓓:一个银行除了战略之外应还要有企业架构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陈蓓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蓓:我从技术角度看到的问题是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非常旺盛,他们非常急迫的想做更多的产品创新,重构业务流程,拓展开放的银行去触达更多的客户,使银行服务场景化,带来金融和非金融相互赋能的价值,这些需求非常多。但是一份需求有时涉及很多部门,除了不同条线的业务部门,还有财务、核算、风控、内审等部门,往往出现需求碎片化现象,需求提到技术部门,就需要我们对需求进行补充和整合,很多业务也会涉及电子银行部。谁来整合需求对需求做最终的判断,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的痛点。 我个人比较崇尚企业架构,一个银行除了战略之外应该还要有企业架构,才知道战略往什么方向落地。企业架构里最重要的是业务架构,也就是业务蓝图。知道我们的业务蓝图在哪里,就能按图索骥,拓展业务,解决痛点,明确发力的方向,再不断对蓝图做演进。中国航空工业,在企业架构方面做的非常好,他们叫做复杂组织体设计,对我们银行来说就是企业架构设计,Enterprise Architecture。我觉得架构非常重要,用于指导战略落地,业务架构实际上是把整个企业的业务领域、业务方向、业务能力和业务组件定义清楚,然后再进行数字化转型,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方法。[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30
严挺:从创业者角度 区块链是很诱人的
严挺:从创业者角度 区块链是很诱人的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众享比特CEO严挺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严挺:第一,从我们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区块链是很诱人的,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在IT行业中用时间这个绝对维度去定义一种计算模式的技术。大家要明白,至今为止我们人类并不能改变时间这个属性,这是区块链技术最本原的特性。 第二,2016年以前区块链行业几乎没有学术论文,这给了我们一个天然的优势。我们现在(尤其在中国)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先行者干了很长时间,突然出现一堆专家,都说这个事情他干的比先行者好。区块链是五六种技术组合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很高的复杂性,现在没有一个专家院士能说他搞得比我明白。这是区块链技术的好处,因为发展到现在,新的创业者,包括BAT,已经基本上没有机会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区块链最有意思的地方。 第三,我们初涉行业时并未做过多预判。2014年,并没有区块链行业。我们没有考虑到2016年区块链会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没有想到今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集体学习区块链,习近平总书记会就区块链技术做专门的学习讲话。当时,我们没有做预判,我们只是觉得这个方向应该有很多的用户,在这个时间这个时代应该有这样的技术出现。不管是从比特币还是从现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来说,区块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以前,此技术在中国甚至是被敌视的,在密码行业,从业者都不觉得比特币和区块链会有多大用途。而现在却不好说,这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再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究竟解决问题了吗?在某些方面,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否则众享比特一两百个项目也不可能真正去用。那区块链技术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呢?它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难搞透的——“领导说了算”的问题。什么叫“领导说了算”?就是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领导拍板决定。而区块链就是要通过合约、多方协作以及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式来解决中国社会尤其突出的不客观判断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会对区块链技术有这么高的希望。中国五千年历史条块分割,县里的事情县长知道吗?县长不知道。省里的事情中央知道吗?中央不知道。这是我们文化中最具劣根性的地方。所以,对于从业者来说,我们是怀着崇高的信仰去解决问题的,区块链能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好。技术层面,众享比特一直是奋斗在一线的公司。技术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颠覆从来不会在一夜之间迅速产生。我大学刚毕业时,流传说自由软件Linux如何有用,但只有在安卓手机普及的时候,才真正知道Linux操作系统如何,到现在几十亿人在使用。有时,媒体和同行问区块链究竟有什么用,是否有颠覆性和杀手级应用,我只能说提问者太年轻了,没有考虑到很多事情是靠时间力量去完成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07
李青山:区块链不仅是一个技术 还是一种思想
李青山:区块链不仅是一个技术 还是一种思想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博雅正链CEO李青山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第一,讲讲我们是做什么的。博雅正链定位于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做监管科技,先做一个解释,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监管机构的监管和金融机构的合规都会随着新的业态和技术的引入,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管控金融风险,监管和合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以及降低合规成本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监管科技了。监管科技是为更加有效和高效地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而使用的新技术。 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区块链技术呢?因为区块链是公开、透明的分布式账本,参与成员节点必须要通过广播的方式把自己的记账数据让全网层面知道,为了实现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节点协作效率,我们采用联盟链的架构,联盟内的用户会经过严格的准入审查和过滤,多个利益相关方会根据各种智能合约对各类数据交叉进行按需、实时的验证和监督,可以做到上链信息不可抵赖,对多个监管机构和多个金融机构之间交换信息的一致性和及时性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第二,区块链本身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有很多人把区块链当做一个思想,我也很认同。以前我们做网络安全也好,或者做数据挖掘,从目标上看比较确定,也比较局部,没有太多的协作属性。以我们国家为例,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人,每个主管部门都有不同人群的相关的业务数据,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很多大的系统都比较成熟,因为系统是自己做的,在不需要跟别的部门沟通的时候你自主按需提升效率,有的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局部最优;但在突然面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有时大家必须一起协作才能干这个事情。部门之间如何发挥各自的数据和业务优势进行快速和有效协同,追求全局最优?区块链恰恰在信息社会的这个发展阶段中,以分布式透明记账、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数据确权等技术特点迎合了个人、政府部门、商业机构之间多对多进行数据协作的需求,我认为,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区块链技术的出现 ,也还是需要一个别的技术来作为支撑,来解决社会治理这个大问题的。区块链天然是开放式的协作式的方法论,确实非常适合,这是我的理解。 第三,我们回到信息化的角度,还是把区块链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来看,从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生态方面谈一下看法。 首先,我觉得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区块链”的阶段,要证明区块链技术的增加信任的价值。通过在技术上的开发应用和工程上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要证明原先的系统用了区块链技术以后确实增信了。那么增信的可量化的KPI指标是什么?比如说智能合约写完了,谁来写?写出来的合约是不是如实反映了合约约定的业务目标?合约是否有安全漏洞?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公链项目代表以太坊的合约也出现了很多漏洞。我们在一些涉及到国计民生领域应用区块链的时候,我们的合约是不是不会有一些二义性?如何设计一个不存在安全漏洞的合约语言?这是我觉得在技术层面切实需要解决的。大家对当前的应用场景加区块链可以增信,和以区块链为基础设施的“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有很多的想象空间,个人认为在技术上的支撑点主要落在 “智能合约”这四个字上,把大家用自然语言描述的不太顺的容易理解有偏差的内容,用计算机代码来实现,减少沟通歧义,让机器节点来交互,提高交互效率。从这个方面看,区块链不仅仅是重构生产关系的技术,也是通过提高沟通协作效率而提高生产力的技术。 另外,从研究的角度看,因为区块链用到了分布式网络、密码技术、可信计算等多领域的多种技术,还是需要注意跟踪多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这两年投区块链相关的论文时候,遇到的问题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的区块链方向上的学术性顶级期刊或者会议,所以我们主要的区块链论文投在软件工程领域,像ICSE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领域,我们有机会走在世界前列。 最后,从技术生态的角度看,区块链比较侧重智能合约,我们愿意开放,通过数据确权,愿意交换和共享数据,那么需要写智能合约来实现,但是智能合约的上线和运行,非常依赖既有的业务系统以及硬件和操作系统,所以,我认为区块链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要软硬件生态一起来做。 第一,与用户方和用户业务系统的开发厂商协作,先把业务需求合约化,之后与合约相关方确认。这个生态需要在多个相关部门之间形成共识,我们的RegLang语言可以提供简便的可视化的合约开发IDE环境来做。第二,在我们自己国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中,如何提供适合智能合约运行的可信执行环境,我们也在和国内的主要的通用CPU开发厂商和操作系统开发厂商在沟通,在区块链TEE方向上进行联合研发。未来联盟链会不会超过一千个节点?在哪个行业里最先出现?我们拭目以待。我相信按照中国的市场规模一定会出现超过一千个以上节点的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也相信这类场景一定会是区块链生态软硬协同一起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这是我在这个环节的理解,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07
李丰:虚拟化数字化资产有一个天然劣势是无法感知
李丰:虚拟化数字化资产有一个天然劣势是无法感知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度小满区块链负责人李丰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丰:我们从2016年开始做的,我们是金融科技公司,但一开始也做了很多非金融领域区块链的探索。我们聚焦探索了很多案例,甚至做了很多落地,结果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区块链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达到什么样的产能很难量化。因此我们后面不断的摸索进行反思,我们认为当前区块链的技术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本身的技术不成熟。2019年说是区块链商用的元年,但底层技术在整个2019年没有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智能合约技术还是底层区块链技术都没有很大的变化,证明我们这个技术发展还需要时间。当前区块链在习主席的讲话以后,明年会释放出大批量的To B、To G的需求和项目,为整个行业后续健康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一些公司能够通过资金活下去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 短期内的应用,比如说涉及到参与方不多的应用,我们通过区块链的形式来打通数据,来做流程的协作,甚至探索更高层的涉及到金融行为的一些东西,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会成为一个主流。我们同时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未来区块链更大的市场是在数字化,我们叫数字化时代也好数字化资产时代也好。我们知道区块链脱胎于比特币,它天然的适合于虚拟场景。使用技术来保证资产的所有权也好、流通也好、价值放大也好,区块链都能做的很好。但是现有的数字化水平并没有那么高,我们看到很多领域在尝试数字化演进。比如说现在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形式还不能支持区块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未来,甚至是你的房产不是依据你手里的房产本作为依据,而是通过区块链上的登记为依据。区块链发展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正好是物联网的发展,5G技术的发展,所有这两者契合之后,真正区块链的广阔应用才会来到。这块数字化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现阶段把传统的一些线下的业务进行数字化、链上化,可能是过度的一个方式,这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谢谢! 我们2019年在区块链上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跟现有的业务产生连接,我们尝试做一些落地上的应用,但是这里主要是偏联盟链方面的应用,跟我们业务合作伙伴之间通过区块链来打通数据、业务流程的传统,间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我们认为是当前阶段区块链落地的地方。2019 年我们将很大部分精力放在分布式金融上面,这里分布式金融跟当前所谓的以太坊或类似方案上的DeFi是不同的,传统DeFi是基于数字货币一些金融行为;而我们关注的分布式金融是用分布式技术、去中心化技术来做金融。当然这个金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现有的金融业务,换一个技术或方式,用区块链来做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另一个是数字化,我们认为未来数字化资产的时代,这里数字化是包括数字图片、视频等在内的广义数字化资产,一切有价值的、数字化形式的数据,都是数字化资产。比如有的人是自媒体,他最值钱的就是微信公众号这个数字化资产。微信公众号对他非常值钱,那是他核心的资产。对于这种类型的虚拟化、数字化资产未来有没有方法对他进行更好的保管、管理、授权,甚至让他产生价值,这可能是全新的领域。我们尝试着研究去中心化技术在这领域会不会有更好的应用。虚拟化的数字化资产有一个天然的劣势,或者普通人觉得他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他无法感知。你的房子资产能摸到,但这种资产本身就是产生于虚无的网络中,这种资产怎么保证真正的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区块链基于数学密码学,基于密钥的机制,能够更好的去做一件事情。 当然在做的过程中,如果你的场景发展起来,底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非常丰富的,或者说非常多的解决方案。我们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可能未来需要关注的地方在数字资产领域,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化资产正在爆发当中。如果你是知名的摄影师,那些照片就是你核心的资产,你怎么让它产生的价值真正为你所有。这些数字化资产方面的金融行为需要新的金融设施,因为资产的数量是爆发式增长,比我们现有的资产大很多,我们现有的金融流程或者说金融的设施可能支撑不了。换一个角度,我们在物联网时代,假设十年后在座的各位每个人身上有一百个设备,这些设备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有价值,这些价值你怎么来管理,会不会沉淀出一套新型的金融设施,它自动帮你管理资产?所以今年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我们会在下周发布分布式金融的白皮书,里面对这方面的前沿探索做了一个总结,大家到时候关注。[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07
吴锋海:区块链相面临挑战 所有技术都很难完全成熟
吴锋海:区块链相面临挑战 所有技术都很难完全成熟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联动优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锋海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锋海:在座的各位也看到,区块链这个概念诞生时间很久,但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区块链产品我们能看到的并不多。但是我们回想一下,苹果第一代产品可能在座没有哪位看到过,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三代以后的苹果。新的技术出现,到新的产业形成,必然需要一个周期。社会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了效率,复杂的事通过数字化变得更简单,需要交互的内容通过数字化变得快速可达,所有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区块链在不改变原有业务本质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了可信度。这也是不管政府还是企业都在探索和尝试区块链应用的原因。我们在持续探索,我们自己做的业务能不能在区块链上跑起来,能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能不能减少没有必要的麻烦。当然,我们必须遵循一些底线和规则,比如信息安全等。 对于技术成熟,我有一点不同的观点。我觉得技术是很难完全成熟的,技术总是处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就像我们说的CPU处理能力,永远在提升。区块链相应的挑战,包括隐私保护、量子计算这些技术在出现,我们也在面临不同的问题。我认为在当前时间点,刚好是区块链具备商用条件的一个时间点。这也是在座的几位大咖为什么要不断探索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的业务能在区块链上能跑起来,能够真正的转起来。[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07
魏凯: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 还为时过早
魏凯: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 还为时过早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魏凯:现在谈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我觉得还在路上。作出这个判断,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还很年轻,需要真正禁得起大规模应用的考验,能够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所信任,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监管和法律,可能要逐步的接纳区块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合。只有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理想才能变成现实。现在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我觉得还为时过早。我觉得目前还处在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用区块链把数据能够共享起来,形成一个可信的数据交换网络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就给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了。 魏凯:讲到区块链标准,我觉得还是要回顾一下到底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一种对创新的固化,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创新,让后面的人再创新的时候,少走弯路,也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我觉得这就是标准意义。 我认为,在IT领域,其实“标准”有两种,区块链这个行业当然也一样。一种标准是自然语言写的,就是我们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这都是基于文本的。但今天,开源成为主导软件世界的模式,我们还要关注另外一种标准,就是用用代码写的,也就是开源软件,这类标准越来越多了。这两类标准都很重要,我们对于这两类标准要有不同的策略,而且相互之间需要“兼容”。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是固化太早,就会限制大家的创新,影响大家的效率。所以,我们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要思考用文字写标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我认为,当前最急迫的是那些能够帮助用户认识区块链特性,让区块链的黑盒透明化,提高用户、监管者和社会公众的鉴别能力,这些标准是非常有作用的。 开源,也是标准,这个趋势很明显,我们要高度重视。国内很多公司都能独立开发自己的系统,很多虽然也开源,但就是无法形成大生态,没办法成为事实标准。区块链未来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生态之争,如何能赢得这方面的竞争,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在生态竞争中最终胜出的,才有机会再把代码转成文字,成为标准,TCP/IP就是沿着这条路径成为标准的。[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6:07
朱雅蕾:金融科技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学生
朱雅蕾:金融科技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学生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台湾铭传大学金融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朱雅蕾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雅蕾:我在香港美林美国银行担任投资部董事投资超过九年了,非常了解金融业的痛点。现在进入到金融科技,我可以就我之前的行业经验,在学界做一个融合。其实金融业就是要将成本降低,将利润冲高,这是金融业每一天兢兢业业在算的数字,可是我们每个人在为这样的目标努力的时候,可能会牺牲掉客户的利益,或者让公司冒不必要的风险。所以行业在做金融科技的时候,我觉得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降低风险,不要让公司的员工为了追求个人的业绩,拿客户的资产随意的去做买卖,让客户接受超过他可以承受风险的损失。其实这个问题类似于最近我们在讨论的无人车问题,当无人车行驶时,对面有一个小孩子从旁边跑过来,他应该撞上那个小孩子还是要撞在旁边的墙?我认为我们在高速追求科技发展的时候,金融业要考虑的一点,就是科技只强求产能跟效率,可是我们要防止AI协助的金融科技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把有道德风险的资料也纳入在演算里头,比如说他为了追求投资的效益,把一些非常不具常态的数字也包括在这个里头,当成他投资的一个数据。所以必须要有一个AI伦理专家帮助客户来控制风险部分。 第二个部分就是说我们在追求金融科技的同时,但是科技毕竟还是始于人性的,所以我们现在银行业大幅的去把学金融的人才坎掉,加入了学电子计算的人才,我们还是需要有纳入社会人文科学这样的学生。因为如果我们做出的产品全部都是理工科设计的,我们就会缺乏暖心关怀,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还有服务的流程是对客户没有温度的。虽然我们现在追求金融科技,我们还是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以前人文学系的学生他们是找不到工作的。现在,我们开发科技金融,我们需要人文学系、人类学家去解析人类的语言、手势、情绪、表情,这些都可以使用在人机界面。所以在解决金融痛点的同时,要加一些社会人文科的学生,让整体金融科技的产品增添温度,而且更贴近使用者。 第三个我觉得金融业者的痛点,在大力加强开发金融科技的同时,金融业本身是一个控管联合,金融法规很严格的,所以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台湾,在香港,很容易就处罚了,所以我们就很需要像监管沙箱这样的机器,让银行业在开发新的产品的时候,可以透过监管沙箱做一些实验,避免在开放的环境下触犯到法律。这些我觉得是金融业的痛点,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培训,或者是纳入人才方面,还有包括沙箱方面的研究来帮助金融业者更加理解金融科技。[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2月24日 14:49
余锋:数字化转型或互联网金融做的是规模
余锋:数字化转型或互联网金融做的是规模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网商银行首席架构师余锋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余锋:我们跟微众都是互联网银行,市场规模非常大。你看我的Tittle是首席架构师,我们没有数字金融部这样一个部门,在我们来看我们跟其他银行最大的不同是说金融科技是我们的立行之本,金融科技是日常的常态,我们在业务里面是不停的去找到业务场景,然后把最新的科技用到业务里面去。我们相信这轮数字化的浪潮,整个世界科技应用水平是在不停提升的,我们也要适应这个大的趋势。很认同刚才姚总的观点,你不要变成你自己一个人在玩科技,在玩数字化,其他人都玩别的,这样你是被孤立掉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金融科技是这么想的,网商银行是非常专注,它专门服务小微企业,所以我们在这个场景下,我们实际上能够探索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业务场景会不停的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里面有很多科技、很多新的体验,我们都可以拿去做试点,去探索,这是第一点。 第二,其实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金融科技应用的考量,我们觉得数字化转型或者说互联网金融做的是规模。规模大了肯定会给技术带来大的挑战。另外规模越大服务小微在成本上或者效率上是有优势。所以基于这两点预设,我们发展金融科技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有定力,我们不管技术方向怎么变,我们只抓住这两个点,我们就是要做大规模,我们立行的时候就把核心系统建立在云计算上,因为云计算天生就是要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要解决规模的问题,要解决扩展的问题,要解决可靠性的问题。我们基于这思路,比如阿里云、蚂蚁他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很多是共性的问题,我们就不需要再去造轮子,我们骑在上面就好了。 第三,最重要的,比如说我们银行特有的场景下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因为今天解决问题很多是跨学科的,需要高端人才,我们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去积累经验,去培养人才,让整个做这件事情的成本降的很低,效率很高,所以这是我们去做数字银行科技很重要的一个考量。[详情]

姚辉亚: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都要“以人为本”
姚辉亚: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都要“以人为本”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微众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姚辉亚: 怎么理解“数字化转型”,什么叫数字化?我记得当年刚有电子银行部的时候,行业里有句话,叫“电子银行部的任务是要消灭电子银行部”。不知道大家听到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要自己消灭自己?这句话当时的意思是,如果只有这个部门专门在做电子银行这件事,那么这个战略就没有融入整个组织。到了今天,网络金融部、数字金融部等部门的设置也是一样的逻辑,体现的是一个“转型过程中”的思路。当然,这些部门名字的变化,还是体现了我们银行业内部积极推动实现数字化的愿景,有着积极的意义。最后,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自然而然地用数字原生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些部门就真的不存在了,可能就是转型后的状态了。 刚才董老师说了我们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银行,所谓的互联网银行放在今天的会议背景下来讲也可以叫“数字原生”银行,尽管我们不存在数字化转型的问题,但是每天也在演进。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数字银行,微众银行在部门设置上并没有独立的网络金融部,而是从用户各类生活场景角度设置了各类部门,各部门都要用数字化的方式去思考怎么样解决用户的各种痛点,从我们的实践来讲,我理解数字化就是要实现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态化。 不管是数字化转型还是开放银行,其实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意思是你要追逐“用户的视角”,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他需要什么。数字化的目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去服务好他,你最后实现的不管是数据化、智能化还是平台化、生态化,要能够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价值。[详情]

杜明洁:数字银行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给自己做没了
杜明洁:数字银行最终目标是把自己给自己做没了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光大银行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杜明洁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杜明洁:我从业务的角度来讲讲我自己的感受,我们今年六月份从电子银行改的数字金融,我们之前自己对自己讲,我们干电子银行也好数字银行也好,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把自己给自己做没了,这是我们理想的终极目标。 主持人:部门没了,人还在。 杜明洁:对,在这里面我们向其他部门输出人才就是整个银行在做数字化转型中间的胜利,其实我们自己目前在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间我们有非常大的职能,就像刚才董老师讲的我们要做一个牵头,大中型银行需要有这么一个,因为它大嘛,转身转型需要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一个是牵头,第二我们会去赋能这些传统的板块他来做改变,这个是我们现在,我们一个数字金融部我们金融科技板块在整个行业里面所起到的角色。 从具体的业务层面上,我们现在在做的是什么呢?我们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我们的一个柔性团队,以前我在分行做类似的业务,就是跟蚂蚁在做业务合作的时候,做单个项目,其实我们自己玩是玩不起来的,因为我会涉及到我所有的中后台,包括财会、包括科技、包括运营、包括法律合规,其实我们就是以柔性团队的形式,把所有的力量都柔和在一起,同时也是带着大家一起往数字化的路上在走。应该这样讲,方式方法有很多,各家行我们还是在找一个适合我们自己行特色的,或者结合自己行实际情况的方式,我们再往前淌路。谢谢![详情]

陈蓓:一个银行除了战略之外应还要有企业架构
陈蓓:一个银行除了战略之外应还要有企业架构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陈蓓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蓓:我从技术角度看到的问题是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非常旺盛,他们非常急迫的想做更多的产品创新,重构业务流程,拓展开放的银行去触达更多的客户,使银行服务场景化,带来金融和非金融相互赋能的价值,这些需求非常多。但是一份需求有时涉及很多部门,除了不同条线的业务部门,还有财务、核算、风控、内审等部门,往往出现需求碎片化现象,需求提到技术部门,就需要我们对需求进行补充和整合,很多业务也会涉及电子银行部。谁来整合需求对需求做最终的判断,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的痛点。 我个人比较崇尚企业架构,一个银行除了战略之外应该还要有企业架构,才知道战略往什么方向落地。企业架构里最重要的是业务架构,也就是业务蓝图。知道我们的业务蓝图在哪里,就能按图索骥,拓展业务,解决痛点,明确发力的方向,再不断对蓝图做演进。中国航空工业,在企业架构方面做的非常好,他们叫做复杂组织体设计,对我们银行来说就是企业架构设计,Enterprise Architecture。我觉得架构非常重要,用于指导战略落地,业务架构实际上是把整个企业的业务领域、业务方向、业务能力和业务组件定义清楚,然后再进行数字化转型,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方法。[详情]

严挺:从创业者角度 区块链是很诱人的
严挺:从创业者角度 区块链是很诱人的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众享比特CEO严挺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严挺:第一,从我们创业者的角度来说,区块链是很诱人的,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在IT行业中用时间这个绝对维度去定义一种计算模式的技术。大家要明白,至今为止我们人类并不能改变时间这个属性,这是区块链技术最本原的特性。 第二,2016年以前区块链行业几乎没有学术论文,这给了我们一个天然的优势。我们现在(尤其在中国)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先行者干了很长时间,突然出现一堆专家,都说这个事情他干的比先行者好。区块链是五六种技术组合在一起的技术,具有很高的复杂性,现在没有一个专家院士能说他搞得比我明白。这是区块链技术的好处,因为发展到现在,新的创业者,包括BAT,已经基本上没有机会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区块链最有意思的地方。 第三,我们初涉行业时并未做过多预判。2014年,并没有区块链行业。我们没有考虑到2016年区块链会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也没有想到今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集体学习区块链,习近平总书记会就区块链技术做专门的学习讲话。当时,我们没有做预判,我们只是觉得这个方向应该有很多的用户,在这个时间这个时代应该有这样的技术出现。不管是从比特币还是从现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来说,区块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以前,此技术在中国甚至是被敌视的,在密码行业,从业者都不觉得比特币和区块链会有多大用途。而现在却不好说,这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再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究竟解决问题了吗?在某些方面,区块链技术解决了很多问题,否则众享比特一两百个项目也不可能真正去用。那区块链技术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呢?它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难搞透的——“领导说了算”的问题。什么叫“领导说了算”?就是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领导拍板决定。而区块链就是要通过合约、多方协作以及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式来解决中国社会尤其突出的不客观判断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两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会对区块链技术有这么高的希望。中国五千年历史条块分割,县里的事情县长知道吗?县长不知道。省里的事情中央知道吗?中央不知道。这是我们文化中最具劣根性的地方。所以,对于从业者来说,我们是怀着崇高的信仰去解决问题的,区块链能使中国社会变得更好。技术层面,众享比特一直是奋斗在一线的公司。技术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颠覆从来不会在一夜之间迅速产生。我大学刚毕业时,流传说自由软件Linux如何有用,但只有在安卓手机普及的时候,才真正知道Linux操作系统如何,到现在几十亿人在使用。有时,媒体和同行问区块链究竟有什么用,是否有颠覆性和杀手级应用,我只能说提问者太年轻了,没有考虑到很多事情是靠时间力量去完成的。[详情]

李青山:区块链不仅是一个技术 还是一种思想
李青山:区块链不仅是一个技术 还是一种思想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博雅正链CEO李青山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第一,讲讲我们是做什么的。博雅正链定位于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做监管科技,先做一个解释,金融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监管机构的监管和金融机构的合规都会随着新的业态和技术的引入,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管控金融风险,监管和合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以及降低合规成本呢?这就需要我们来研究监管科技了。监管科技是为更加有效和高效地解决监管与合规要求而使用的新技术。 那么我们为什么选择区块链技术呢?因为区块链是公开、透明的分布式账本,参与成员节点必须要通过广播的方式把自己的记账数据让全网层面知道,为了实现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节点协作效率,我们采用联盟链的架构,联盟内的用户会经过严格的准入审查和过滤,多个利益相关方会根据各种智能合约对各类数据交叉进行按需、实时的验证和监督,可以做到上链信息不可抵赖,对多个监管机构和多个金融机构之间交换信息的一致性和及时性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第二,区块链本身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有很多人把区块链当做一个思想,我也很认同。以前我们做网络安全也好,或者做数据挖掘,从目标上看比较确定,也比较局部,没有太多的协作属性。以我们国家为例,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人,每个主管部门都有不同人群的相关的业务数据,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很多大的系统都比较成熟,因为系统是自己做的,在不需要跟别的部门沟通的时候你自主按需提升效率,有的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局部最优;但在突然面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这个时候有时大家必须一起协作才能干这个事情。部门之间如何发挥各自的数据和业务优势进行快速和有效协同,追求全局最优?区块链恰恰在信息社会的这个发展阶段中,以分布式透明记账、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数据确权等技术特点迎合了个人、政府部门、商业机构之间多对多进行数据协作的需求,我认为,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区块链技术的出现 ,也还是需要一个别的技术来作为支撑,来解决社会治理这个大问题的。区块链天然是开放式的协作式的方法论,确实非常适合,这是我的理解。 第三,我们回到信息化的角度,还是把区块链作为一个新的技术来看,从技术的应用、研究和生态方面谈一下看法。 首先,我觉得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区块链”的阶段,要证明区块链技术的增加信任的价值。通过在技术上的开发应用和工程上与业务的深度融合,要证明原先的系统用了区块链技术以后确实增信了。那么增信的可量化的KPI指标是什么?比如说智能合约写完了,谁来写?写出来的合约是不是如实反映了合约约定的业务目标?合约是否有安全漏洞?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公链项目代表以太坊的合约也出现了很多漏洞。我们在一些涉及到国计民生领域应用区块链的时候,我们的合约是不是不会有一些二义性?如何设计一个不存在安全漏洞的合约语言?这是我觉得在技术层面切实需要解决的。大家对当前的应用场景加区块链可以增信,和以区块链为基础设施的“区块链+”的未来发展有很多的想象空间,个人认为在技术上的支撑点主要落在 “智能合约”这四个字上,把大家用自然语言描述的不太顺的容易理解有偏差的内容,用计算机代码来实现,减少沟通歧义,让机器节点来交互,提高交互效率。从这个方面看,区块链不仅仅是重构生产关系的技术,也是通过提高沟通协作效率而提高生产力的技术。 另外,从研究的角度看,因为区块链用到了分布式网络、密码技术、可信计算等多领域的多种技术,还是需要注意跟踪多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我们这两年投区块链相关的论文时候,遇到的问题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的区块链方向上的学术性顶级期刊或者会议,所以我们主要的区块链论文投在软件工程领域,像ICSE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在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领域,我们有机会走在世界前列。 最后,从技术生态的角度看,区块链比较侧重智能合约,我们愿意开放,通过数据确权,愿意交换和共享数据,那么需要写智能合约来实现,但是智能合约的上线和运行,非常依赖既有的业务系统以及硬件和操作系统,所以,我认为区块链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要软硬件生态一起来做。 第一,与用户方和用户业务系统的开发厂商协作,先把业务需求合约化,之后与合约相关方确认。这个生态需要在多个相关部门之间形成共识,我们的RegLang语言可以提供简便的可视化的合约开发IDE环境来做。第二,在我们自己国产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中,如何提供适合智能合约运行的可信执行环境,我们也在和国内的主要的通用CPU开发厂商和操作系统开发厂商在沟通,在区块链TEE方向上进行联合研发。未来联盟链会不会超过一千个节点?在哪个行业里最先出现?我们拭目以待。我相信按照中国的市场规模一定会出现超过一千个以上节点的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也相信这类场景一定会是区块链生态软硬协同一起发展的成果,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这是我在这个环节的理解,谢谢![详情]

李丰:虚拟化数字化资产有一个天然劣势是无法感知
李丰:虚拟化数字化资产有一个天然劣势是无法感知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度小满区块链负责人李丰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丰:我们从2016年开始做的,我们是金融科技公司,但一开始也做了很多非金融领域区块链的探索。我们聚焦探索了很多案例,甚至做了很多落地,结果效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区块链带来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达到什么样的产能很难量化。因此我们后面不断的摸索进行反思,我们认为当前区块链的技术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本身的技术不成熟。2019年说是区块链商用的元年,但底层技术在整个2019年没有很大的变化,不管是智能合约技术还是底层区块链技术都没有很大的变化,证明我们这个技术发展还需要时间。当前区块链在习主席的讲话以后,明年会释放出大批量的To B、To G的需求和项目,为整个行业后续健康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一些公司能够通过资金活下去了,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 短期内的应用,比如说涉及到参与方不多的应用,我们通过区块链的形式来打通数据,来做流程的协作,甚至探索更高层的涉及到金融行为的一些东西,可能在未来一两年会成为一个主流。我们同时思考另外一个问题,未来区块链更大的市场是在数字化,我们叫数字化时代也好数字化资产时代也好。我们知道区块链脱胎于比特币,它天然的适合于虚拟场景。使用技术来保证资产的所有权也好、流通也好、价值放大也好,区块链都能做的很好。但是现有的数字化水平并没有那么高,我们看到很多领域在尝试数字化演进。比如说现在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形式还不能支持区块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未来,甚至是你的房产不是依据你手里的房产本作为依据,而是通过区块链上的登记为依据。区块链发展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正好是物联网的发展,5G技术的发展,所有这两者契合之后,真正区块链的广阔应用才会来到。这块数字化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现阶段把传统的一些线下的业务进行数字化、链上化,可能是过度的一个方式,这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谢谢! 我们2019年在区块链上主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跟现有的业务产生连接,我们尝试做一些落地上的应用,但是这里主要是偏联盟链方面的应用,跟我们业务合作伙伴之间通过区块链来打通数据、业务流程的传统,间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我们认为是当前阶段区块链落地的地方。2019 年我们将很大部分精力放在分布式金融上面,这里分布式金融跟当前所谓的以太坊或类似方案上的DeFi是不同的,传统DeFi是基于数字货币一些金融行为;而我们关注的分布式金融是用分布式技术、去中心化技术来做金融。当然这个金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现有的金融业务,换一个技术或方式,用区块链来做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另一个是数字化,我们认为未来数字化资产的时代,这里数字化是包括数字图片、视频等在内的广义数字化资产,一切有价值的、数字化形式的数据,都是数字化资产。比如有的人是自媒体,他最值钱的就是微信公众号这个数字化资产。微信公众号对他非常值钱,那是他核心的资产。对于这种类型的虚拟化、数字化资产未来有没有方法对他进行更好的保管、管理、授权,甚至让他产生价值,这可能是全新的领域。我们尝试着研究去中心化技术在这领域会不会有更好的应用。虚拟化的数字化资产有一个天然的劣势,或者普通人觉得他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他无法感知。你的房子资产能摸到,但这种资产本身就是产生于虚无的网络中,这种资产怎么保证真正的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区块链基于数学密码学,基于密钥的机制,能够更好的去做一件事情。 当然在做的过程中,如果你的场景发展起来,底层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非常丰富的,或者说非常多的解决方案。我们作为金融科技公司可能未来需要关注的地方在数字资产领域,因为我们已经看到数字化资产正在爆发当中。如果你是知名的摄影师,那些照片就是你核心的资产,你怎么让它产生的价值真正为你所有。这些数字化资产方面的金融行为需要新的金融设施,因为资产的数量是爆发式增长,比我们现有的资产大很多,我们现有的金融流程或者说金融的设施可能支撑不了。换一个角度,我们在物联网时代,假设十年后在座的各位每个人身上有一百个设备,这些设备会产生数据,这些数据有价值,这些价值你怎么来管理,会不会沉淀出一套新型的金融设施,它自动帮你管理资产?所以今年我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我们会在下周发布分布式金融的白皮书,里面对这方面的前沿探索做了一个总结,大家到时候关注。[详情]

吴锋海:区块链相面临挑战 所有技术都很难完全成熟
吴锋海:区块链相面临挑战 所有技术都很难完全成熟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联动优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锋海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吴锋海:在座的各位也看到,区块链这个概念诞生时间很久,但是改变我们生活的区块链产品我们能看到的并不多。但是我们回想一下,苹果第一代产品可能在座没有哪位看到过,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都是三代以后的苹果。新的技术出现,到新的产业形成,必然需要一个周期。社会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提升了效率,复杂的事通过数字化变得更简单,需要交互的内容通过数字化变得快速可达,所有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区块链在不改变原有业务本质的情况下,极大的提升了可信度。这也是不管政府还是企业都在探索和尝试区块链应用的原因。我们在持续探索,我们自己做的业务能不能在区块链上跑起来,能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能不能减少没有必要的麻烦。当然,我们必须遵循一些底线和规则,比如信息安全等。 对于技术成熟,我有一点不同的观点。我觉得技术是很难完全成熟的,技术总是处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就像我们说的CPU处理能力,永远在提升。区块链相应的挑战,包括隐私保护、量子计算这些技术在出现,我们也在面临不同的问题。我认为在当前时间点,刚好是区块链具备商用条件的一个时间点。这也是在座的几位大咖为什么要不断探索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我们的业务能在区块链上能跑起来,能够真正的转起来。[详情]

魏凯: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 还为时过早
魏凯: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 还为时过早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魏凯:现在谈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我觉得还在路上。作出这个判断,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还很年轻,需要真正禁得起大规模应用的考验,能够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所信任,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包括政策、监管和法律,可能要逐步的接纳区块链,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磨合。只有技术和管理两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理想才能变成现实。现在大家都说区块链是价值互联网,我觉得还为时过早。我觉得目前还处在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用区块链把数据能够共享起来,形成一个可信的数据交换网络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这就给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了。 魏凯:讲到区块链标准,我觉得还是要回顾一下到底标准是什么。标准是一种对创新的固化,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创新,让后面的人再创新的时候,少走弯路,也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我觉得这就是标准意义。 我认为,在IT领域,其实“标准”有两种,区块链这个行业当然也一样。一种标准是自然语言写的,就是我们的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这都是基于文本的。但今天,开源成为主导软件世界的模式,我们还要关注另外一种标准,就是用用代码写的,也就是开源软件,这类标准越来越多了。这两类标准都很重要,我们对于这两类标准要有不同的策略,而且相互之间需要“兼容”。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是固化太早,就会限制大家的创新,影响大家的效率。所以,我们在现在这个时间点要思考用文字写标准,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我认为,当前最急迫的是那些能够帮助用户认识区块链特性,让区块链的黑盒透明化,提高用户、监管者和社会公众的鉴别能力,这些标准是非常有作用的。 开源,也是标准,这个趋势很明显,我们要高度重视。国内很多公司都能独立开发自己的系统,很多虽然也开源,但就是无法形成大生态,没办法成为事实标准。区块链未来的竞争,是国际化的生态之争,如何能赢得这方面的竞争,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在生态竞争中最终胜出的,才有机会再把代码转成文字,成为标准,TCP/IP就是沿着这条路径成为标准的。[详情]

朱雅蕾:金融科技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学生
朱雅蕾:金融科技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学生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台湾铭传大学金融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朱雅蕾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雅蕾:我在香港美林美国银行担任投资部董事投资超过九年了,非常了解金融业的痛点。现在进入到金融科技,我可以就我之前的行业经验,在学界做一个融合。其实金融业就是要将成本降低,将利润冲高,这是金融业每一天兢兢业业在算的数字,可是我们每个人在为这样的目标努力的时候,可能会牺牲掉客户的利益,或者让公司冒不必要的风险。所以行业在做金融科技的时候,我觉得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追求利润的同时降低风险,不要让公司的员工为了追求个人的业绩,拿客户的资产随意的去做买卖,让客户接受超过他可以承受风险的损失。其实这个问题类似于最近我们在讨论的无人车问题,当无人车行驶时,对面有一个小孩子从旁边跑过来,他应该撞上那个小孩子还是要撞在旁边的墙?我认为我们在高速追求科技发展的时候,金融业要考虑的一点,就是科技只强求产能跟效率,可是我们要防止AI协助的金融科技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把有道德风险的资料也纳入在演算里头,比如说他为了追求投资的效益,把一些非常不具常态的数字也包括在这个里头,当成他投资的一个数据。所以必须要有一个AI伦理专家帮助客户来控制风险部分。 第二个部分就是说我们在追求金融科技的同时,但是科技毕竟还是始于人性的,所以我们现在银行业大幅的去把学金融的人才坎掉,加入了学电子计算的人才,我们还是需要有纳入社会人文科学这样的学生。因为如果我们做出的产品全部都是理工科设计的,我们就会缺乏暖心关怀,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还有服务的流程是对客户没有温度的。虽然我们现在追求金融科技,我们还是需要纳入社会人文科学,以前人文学系的学生他们是找不到工作的。现在,我们开发科技金融,我们需要人文学系、人类学家去解析人类的语言、手势、情绪、表情,这些都可以使用在人机界面。所以在解决金融痛点的同时,要加一些社会人文科的学生,让整体金融科技的产品增添温度,而且更贴近使用者。 第三个我觉得金融业者的痛点,在大力加强开发金融科技的同时,金融业本身是一个控管联合,金融法规很严格的,所以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台湾,在香港,很容易就处罚了,所以我们就很需要像监管沙箱这样的机器,让银行业在开发新的产品的时候,可以透过监管沙箱做一些实验,避免在开放的环境下触犯到法律。这些我觉得是金融业的痛点,我们可以通过在学校培训,或者是纳入人才方面,还有包括沙箱方面的研究来帮助金融业者更加理解金融科技。[详情]

陈文光:设立科技金融本科专业或有些困难
陈文光:设立科技金融本科专业或有些困难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文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文光:我先说一下清华在这个方面的现状。我们是这样的:计算机系是有辅修学位的,学经济金融的可以在本科期间辅修学计算机的学位。当然辅修学科非常难,我给他们上过计算机原理的课,想顺利拿到辅修学位不是那么容易的。另一个方向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可以去去学习金融双学位。我们的经管有双学位,经管学院毕业主要是在金融方面的工作。我有一个学生学了双学位以后去经管学院读了金融方向的博士,现在在人大当老师。所以说从教育的机制上来讲,我认为一个大学已经有相对来说比较强的金融学科和比较强的计算机相关的学科,包括电子系、自动化,有相对比较强的信息学科的背景,有相对比较强的金融专业。两个专业都有的话,我觉得在本科期间完成这种交叉,可以比较系统性的学习两个学科的知识,这个我觉得应该是首选。 实际上,我这几年也在参与北京的一些招生工作,所以大概知道大家选专业的喜好。五年前经管热,来了很多状元;这几年计算机开始热起来,经管大概排第二位。所以经管的老师和我们还商量说,我们要不要干脆设一个科技金融的本科专业。但是这个事情在讨论之中还没有真正实施。我直观的觉得可能还是有些困难,因为这两个学科的思维方式以及需要的基础知识还相差挺多的,如果能够在一个本科的项目里面把他很好的集成起来,我们心里还没底,所以这只是在提议中的事项。目前我们还是给那些同学,就是愿意学双学位或者辅修学位的学生来提供这样的机会。另外在学校里面,我想唐老师他在理工大学做的科技金融硕士项目,这个清华好像还没有,我就把机会留给唐老师来介绍,我主要讲一讲清华本科期间金融和科技交叉的一些实践和一些想法,谢谢![详情]

唐宪生:金融科技应用可以融在一起
唐宪生:金融科技应用可以融在一起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香港理工大学金融学教授唐宪生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唐宪生:我们的金融科技重心是放在理工大学商学院里面,所以我们是比较复合。以前讲FinTech还是TechFin,历史上是金融方面怎么应用科技,但是内地的情况主要是进入金融方面。虽然我们这方面不讲痛点,但是我提其中的痛点:金融的人不知道科技怎么样,科技的人不知道金融的应用怎么样,这两者是怎么可以融在一起的。 我们这个中心培训跟一般的培训不太一样,就是说我们培训不是着力在技术方面,实际上陈老师讲到,我们是有硕士,我们是计算机系里面的,我们硕士班是有金融课的,但是我们这个中心搞博士方面的金融科技,对象不太一样。我们目的不是要培训技术方面的人才,而是反过来。可能是香港的情况跟内地不太一样,内地在科技方面发展很快,香港的金融中心发展那么多年,比较保守。 比如讲,香港的中小企业的老板听说过金融科技怎么样,数字金融怎么样,数字科技怎么样,但是不认识。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或者是智慧经济是要企业发展出来的,企业怎么发展,是企业方面的领导人,是老总他们明白金融科技,明白数字科技的内容。怎么可以用在他们企业里面,他们比我们更清楚。所以我们搞培训监督的金融科技博士项目,就是面对很多企业的老总高层,让他们能够比较深入浅出的理解金融科技的事情,明白重要性,然后去他们的企业里面教会怎么应用。他们带着问题进来,我们老师帮他们一起研究,变成了可以很实在的把我们金融科技的东西应用在他们手里面。[详情]

曹岗:金融科技首先应该合规 其次应做新模式新产品
曹岗:金融科技首先应该合规 其次应做新模式新产品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曹岗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曹岗:我理解金融科技首先是合规,第二个应该就是做一些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所说的复合型应该就是“+”的概念,就是金融+科技或者科技+金融,科技的人往金融圈走,金融圈的人往科技圈走,加完之后应该是二合一的过程,要融合在一起。 从国家层面讲,中央提到了核心的几个词:2017年讲的大数据,2018年讲的是人工智能,今年讲的是区块链。这些信息技术在整个科技里面,在金融里面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形态。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讲,各个高校都有新的学科出现,出现了金融科技相关的学科,或者在计算机系相关的专业里面加入经济学的课程,在经济学里面也逐渐出现信息应用的学科,在这些方面经过融合之后,社会上会有大量的经过专业化培训的人走到市场上来。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存量的人力资源,已经在行业里面的这些从业人员。像刚才陈钟老师讲到的通过创业训练营,或者通过培训,能够把比较好的已经在金融行业遇到的案例,做的比较好的科技技术,在金融行业里面的典型应用场景的一些案例,在更大范围之内进行推广,让真正的传统金融行业的决策者能看到科技到底能为这个行当带来什么新的影响,特别是产生什么样新的价值。只有当这样的决策者认识到了金融科技对他的意义和价值之后,才能够把这些新的技术用起来,所以像刚才陈老师包括其他几位讲者讲到的培训或者训练营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详情]

戴龙光:保险产品开发定价与资金应用相脱离
戴龙光:保险产品开发定价与资金应用相脱离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财富引擎科技副总裁戴龙光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戴龙光: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具体落地,我今天只谈一下资产负债管理这个领域。我想从现状、挑战、监管要求和科技赋能四个角度讲为啥要做资产负债管理的价值。 第一,现状,两张皮。对于行业大多数公司来讲,资产端和负债端基本上都是分开的,也没有联动。首先,第一个表现形式是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职能简单,沟通较少,风险偏好、产品营销策略不能及时传导到投资端。第二是负债管理模式上以外资寿险,部分财险为代表,负债增长是制约公司发展的盈利因素。还有一种投资集中在权益投资和另类投资等高风险上。 第二,挑战。第一个是保险产品开发定价都与资金应用相脱离,矛盾比较突出。第二是资产负债的错配,带来期限结构错配,利差损失风险、流动性风险的隐患,基于监管上包括再生办法的规定,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基线结构与匹配的管理,成本收益风险的匹配管理,现金流的匹配管理,这三个匹配,我们认为是可以通过科技进行赋能的,赋能具体的场景,我们开发了以下的系统,包括市场情景的模拟、监管的报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战略支持配置、产品优选系统。对于保险公司整体经营决策的过程,同时要考虑投资收益、偿负能力、流动性、股东利益、公司价值等多方面的目标,基于这个多目标是需要做多目标的优化,优化的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比如,基于决策的优化,同时产生上万条资产端、负债端的随机情景,并将保险公司的投资清算、财务等各个部门的指标进行决策,放到路径中进行测试。第二条是有一套多路段优化的算法系统,允许企业根据不同阶段,自身经营的目标、优先级别给出不同的最优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这块我们在太平人寿和过寿财险做了寿险和财险端的案例,这个案例对于我们来讲,我觉得是可以借鉴到其他的保险公司。[详情]

黄坤:不能只卖保险 要提供完整的生态
黄坤:不能只卖保险 要提供完整的生态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安心财产保险原总助兼首席信息官黄坤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坤:我今天用比较简短的汇报把这个事情讲清楚,我先讲第一个,怎么样用技术把这个产品设计层面,包括我们曾经提的三个面向,我们不是作为一个口号。安心无论是保险科技也好,金融科技也好,我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第一,作为一家保险公司,首先是我的系统,我的IT。第一个要面临客户,跟我们这个题目特别契合,怎么更好的服务客户。第二,面临业务,我是一家金融公司,我的业务不能乱设计,我开发任何流程要根据银保监会、各地协会、国家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来开发,这是跟互联网公司完全不一样的。第三点,面向未来,面向云计算这个领域,保险公司、金融公司怎么设计,毫无疑问,我们要拥抱网络。我们当时提出来的初心跟我们这个主题很吻合。 下面我想回答第一个问题,从科技怎么样应用于我们保险产品的设计? 第一点,我先以财险公司来讲,我们的数据来源还是很有限的,做各相关产品设计的时候,其实我们能参考的数据是极其有限的,如果能更好的应用好大数据,包括各个方面的数据源,能为我们产品设计带来极好的基础设施;第二点,前几位嘉宾也都讲到了很多观点跟我们极其类似,互联网金融的好,我们让客户参与到产品设计中,也不至于这个产品设计高高在上,有一些现在很好的产品,它的参与感很强;第三点,很多产品在快速迭代方面是很好的,我可能第一款产品上线之后没关系,如果有些瑕疵我可以很快的进行迭代,让客户更加能看的懂白;第四点,我们还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开发,这和传统的产品开发是不相像的,传统产品开发周期是很长的,你想做定制化是非常难的,用新的技术手段做定制化产品是可能的;第五点,更是改变产品研发和推介的模式,新的技术应用尤其目前自动化对接,我们原来对接的模式从两个月一个月改为自动化对接,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最后一点,我想强调新的产品用新的技术方式,我们能够构建一个生态,这个生态有利于整个保险与客户进行互动,改变我们是低频的变成高频的,比如说我们开放的健康险,我们只是卖一个产品,我们搭建完整的健康险全生命周期管理,我的车险不能只卖一个车险,我要把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我要管理起来,这是跟我们产品紧密配合的,这是我想谈的这几点。 第二个问题,客户服务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改变原来的重销售不重服务的理念。保险是特别明显的,我们既是一家金融属性的,更多的我们是服务属性的,也可以讲我们是双重属性的,除了是一家金融机构,我们还是一家服务机构。服务机构在这块各个方面要关注客户体验,我想第一个方面刚才讲的产品设计尤其要关注客户体验,让大家能看的懂,看的明白,购买的方便,理赔的方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在我们获取客户的时候,我们要改变原来很多的战术,比如人海战术,比如说电话不断的打的战术,我们要对客户更加友好,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在核保方式上我们更注重技术手段来获取一些行业跟方方面面的信息,让客户在核保领域更加友好。这里面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很多车险很多还是自动核保,客户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出单。我们能不能用技术的方式把这块做的更友好一些?这是管理可以做到的。 第四,在匹配这个角度,理赔重点以健康险来讲,这个跟客户服务直接相关的,我们在健康险领域的时候,我们提供一些提前的垫款,提供一些更友好快速的服务,每一个环节离不开我们技术水平的应用。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反欺诈领域,很多地方,像甲状腺癌一般病人在两万五,如果客户报销的时候在两万五以内,我们很快就判定,让他尽快的过,如果超过这之外我们再派人去调查等等的,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了。从技术角度,从理赔这个方面我们是大有可为的。最后一点还是客户服务,我们不能只卖保险,我们要提供完整的生态,构建良好的服务体系。[详情]

刘伟:技术变革正从前端向后端转移
刘伟:技术变革正从前端向后端转移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爱保科技CEO刘伟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伟:应该说科技如何来赋能保险产业,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讨论。今天会议,很多嘉宾讲到了技术对产业赋能的内容,其实我们都知道目前行业正处于一个什么状态。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者说整个互联网的下半场,我们都相信主导这次变革的,一定是传统产业处于主导地位。虽然今天我想传递的几个内容: 一是关于两个视角,我想从两个视角来看待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第一个视角就是企业或者行业的视角,从企业角度来讲技术起哪些作用?我觉得有九个字可以概括,第一个促发展,第二个降成本,第三个提效率。技术怎么促发展?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我自己是财险出身,所以我从熟悉的行业来给大家分享,拿车险举例子。现在新的技术,包括前装后装等智能硬件技术,未来可能会产生一种新保险叫UBI,这种产品创新本身需要技术做支持,但对保险行业发展来讲,特别对于私家车来讲应该说面临一定的压力,他对业务发展产生影响。那么技术怎么增长怎么促发展呢?对商用车来讲就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因为传统商用车的保险,永远是保险公司承保和核保处于主动地位,我们过去几年从业务选择的角度去掉了很多高风险的业务,为什么要去掉这些业务呢?是因为我们很难控制商用车的风险。当前整个行业对商用车的管理在引入新的技术,包括一些硬件设施Adas等等辅助驾驶系统,可以用技术和数据来控制商业车的风险,来降赔,如果我们把赔付控制在一定范围,就可以增长商用车的承保,对业务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当然降成本和提效率也是一样的逻辑,不细说了。这是保险公司的视角。第二个视角从用户的视角,可以概括为三个词:第一个叫方便快捷,就是要买的方便快捷,赔的方便快捷,服务提供方便快捷,这是用户很在意的地方。第二个词叫做精准推送,今天上午很多领导都讲到这个问题,未来要思考怎样把最适合的产品推送到最适合的人员,什么样的产品适合什么样的用户,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正在积极探索,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内容,需要数据挖掘,用户画像、知识图谱、搜索算法等等。我们认为未来保险业态一定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就是要在用户最需要的,候,精准无感的给他想要的产品。第三个关键词叫做超越预期,未来的技术变革能够让用户对保险的体验达到一个极致的状态,与过去相比带来的体验完全不一样,我们的服务要超过用户自身的预期,让他有惊喜。我想这三个词可以从用户视角来看待技术问题。 第二,我想讲四个小的趋势。从技术赋能行业来看,我觉得第一个趋势是从所谓的颠覆到赋能,这个不再细说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过去很多互联网企业一直想着该怎么去颠覆保险,后来发现保险产业里面有很多长链条的事情,很多线上线下资源要融合,包括受监管的影响。因此,大家后来大家就明白了,主导产业变革的还是在保险公司这一端,需要技术更好的融入保险环节,所以技术只能赋能,这是第一个趋势。第二个趋势,技术变革正从前端向后端的转移。过去技术创新更多是在产品设计、渠道变革、流量收割等方面。但当前我们看到技术逐渐从前端的产品设计、渠道的变革向中端的风险控制、风险识别以及后端的理赔及服务发生转移,所以这是第二个趋势。第三个趋势,创新从单点创新向全流程的转移。过去的技术创新可能聚焦在某一个点上,大家去小试牛刀,去做单点突破创新,现在可以看到保险技术在全流程当中发生更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是爱保科技做的尝试和探索。第四个趋势,整个技术对行业影响是从过去的封闭走向连接,或者叫走向开放。过去很多保险公司也好、中介公司也好、还是技术公司也好,都想主导某个技术,但是后来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技术变化和更新的速度太快,当你依靠自身力量去完成这项技术的时候,已经有一种新的技术给你迭代掉了,所以搞技术就是和时间赛跑,这种环境下怎么取得技术和商业的同频共振,就需要大家形成一种合力,合作才能共赢,我们叫开放、连接、共赢,就是从封闭走向连接。 第三,对于技术创新,我觉得有三个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我们在讲技术的时候,一定要讲真技术不能讲假技术,想想这个技术到底能够为产业带来什么问题,技术能为创造什么价值,技术成熟没有。二是技术不能一直在实验室探索,而是要运用到生产环节。比如前面周主席讲到的智能理赔产品,通过图片识别技术快速的对车险进行定损,真正要从实验室阶段到达生产运用的环节,还是需要很多技术突破的,这不仅仅有技术本身的问题,还要有产业协同的问题,这也是爱保正在努力的方向。第三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技术要唯用户论而不能唯技术论。我们不能一味的强调技术本身,技术对用户来讲其实是无感的。对用户来讲,只有体验才是超越一切的东西,也只有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才是保险行业在未来技术变革过程当中永远需要保持的那颗初心。 以上是我简单的分享,谢谢主持人。[详情]

杨帆:保险科技风控水平 在整个金融行业相对滞后
杨帆:保险科技风控水平 在整个金融行业相对滞后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国人寿集团公司原法律总监杨帆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一个基本点是,不论什么金融风险管理,都有三大核心要素,第一个是能不能正确识别风险。第二个恰当的风险与效益的均衡或精算。第三个是有效的风险控制流程以及风险产品组合,实现有效控制风险的手段,保险就是正确地经营管理风险,更依赖这三大要素。 不管是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什么样的保险,什么样的金融,尤其是要注重风险控制三大要素在科技发展推动风险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 对于保险目前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的风险控制,我只用一句话来概述过去和现在,保险科技在风控方面的水平和状态,到现在为止在整个金融行业里面还是相对滞后的。保险行业科技风控的水平在整个金融行业里面还是比较相对滞后的。 非常欣喜,上午很多领导、专家与企业高管,在保险风控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从监管、自律与企业形成风控三个层次架构,也是过去、现在保险经营科技赋能的发展方向。但现在这种科技赋能包括科技创新赋能状态下的有效风控吗?不见得。因为仅按照现在的思路,无论你做到什么程度,就像今天中午我跟一个国内非常著名的人工智能的IT公司的老总就谈这个问题,比如人脸识别无论内控、监管与法律,都存在空白与巨大争议。他一开始对我谈的不理解,后面谈完了以后觉得很振奋,他觉得现在在做人工智能保险赋能、金融赋能方面有不少困难。我总结出大家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状态。正是这个状态驱使整个高科技赋能金融保险发展过程当中,处于一个被动局面,或者从风控的角度来说,很难说它非常有效。为什么我说很难有效?我将在第二个阶段具体说明。 风控针对高科技的发展,包括保险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是个什么状态呢?我大概一个月前,在上海保险报组织的培训班上给他们讲过两句话:未来财险在科技的推动下可能会出现寿险化趋势。未来寿险也可能出现财险化趋势,我对这两个问题暂时还不能下结论,但用两个例子说明一下,可能有助于大家对经营风险的深入理解。 刚才刘伟总讲了一个问题,车险,我记得有两家公司,一家是华为跟大众,号称要在2020年底自由将无人驾驶技术L4级推向市场。今天奔驰将联手博世集团于今年底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开展L4级别的无人驾驶测试。在德国本土,奔驰已经获得斯图加特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在有安全保障司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无人驾驶路试,也说要2022年推向市场。在座各位如果做车险的,我就不解释L4是什么。但这意味着是什么呢?它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走向市场为时不远了。最高L5级,从2020开始,不管是2021年、2022年、还是2025年,哪怕十年时间2030年,又离我们还有多长时间呢?人生刹那间就是十年,公司经营更要把握科技发展的主流。我回到保险时才30岁,现在一晃就60岁。非常快。我讲这个故事,意味着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奖意味着我们专门经营财产险的保险人、被保险人、保险标的、保险流程、保险风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到了L5级,无人驾驶汽车是不是我们每个人还要买家轿,是不是每个单位都还要买汽车?未来汽车的所有者应该是谁?可能是保险公司,也有可能是银行,也有可能是租车公司,甚至就是汽车制造厂。但肯定不是现在这么普遍性拥有的状态。问题是占我们市场保费利润的60-70%的家轿,占保险规模70%的营运车辆保费。未来经营的目标及风险将如何改变?我们保险人不得不未雨绸缪。未来的保险标的当然还是车,但保险标的是车,是否有可能细分、分层。刚才刘伟总讲其公司做得非常好,爱保科技已经进入Adas。问题是未来的风控、保险公司与科技待敌如何有机融合解决成本与效益问题。很多科技公司都想跟我们保险公司合作。都想保险公司帮我代卖这个产品、那个产品。但所有人应该明白要遵守市场营销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要我帮你代卖产品,那么你带给我的利益必须大于我带给你的利益。很多人不理解这个最基本的原理。这也是互联网保险没有谁真正做起来的根源之一。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正在积极推动一个“汽车安全出行方案”。方案期望把全球最好、最先进的智能辅助刹车系统、汽车过载控制系统、汽车防滑装置,汽车节能减排产品等所有所有有关汽车安全出行的产品,组合成为一个“安全出行保障方案”,以此方案再叠加我们保险保障、金融保障产品,组成一个全方位安全出行保障保障方案,这才是真正的科技赋能,最好的现代出行安全风控方式,一定是未来保险发展与风险保障必然发展的方向。这个例子说明,到无人驾驶时代,所有的人不再买车了,风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个时候车险对驾驶员而言是不是就可能变成了更加昂贵的人身险,或者说更侧重于人身险,因为人的价值越来越高;对寿险来说,讲另一个例子说明寿险可能产险化。现在寿险分生死两大品种。但是随着智能机器人的不断发展,曹德旺的美国工厂只有几十个工人,管理着几千个机器人。这个时候没什么工人了,对这些高科技的工人,我们的寿险设计不可能像现在的寿险一样。更多是针对这些机器人来设计保险,是不是寿险产险化现象也会形成。如今利用高科技对寿险公司的保险标的,被保险人,特别是保险精算都有巨大改变。现在有很多领导,包括保险业的人员探讨精算是仍然都在说保险大数据与精算法则的改变。对保险精算法则讲的头头是道,但对我们的精算原则真正改变的是什么具体内容,却没有深入。过去精算法则基于死亡率、赔付率的大数据。但现在我们可能完全不是这样做了,你到京东去,看看他们基于行为数据设计赔付,互联网金融公司基于人与人的关系,精算坏账率。用人与人的关系来驱动金融风控,所以科技对风控将方式巨大改变。[详情]

谢邦杰:健康险只能卖给健康的人 解决问题能力薄弱
谢邦杰:健康险只能卖给健康的人 解决问题能力薄弱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腾讯微保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谢邦杰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在腾讯里面做保险做了两年,在这两年中,我们借助科技、借助流量、借助我们所提到的各种炫目技术与保险相结合,所以,我们在两年之内,让两千多个家庭成功安排保险。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享受科技带来的红利和好处。另一方面,我们很慌张,因为我们不确定是不是做了这个事情真的有把用户的需求给解决掉。今天,我分三部分内容与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先打开“潘多拉盒子”来谈一些事实。过去两三年,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保险,其实最热门的领域是健康险。健康险显然是要回应我们这个社会大众对于健康的需求。量化的说,以去年一年为例,全国一年的支出大约5.8万亿,其中政府出钱、医保出钱,自费的部分达到快两万亿。我为什么提这个呢?在咱们国家多层次医疗里面,自己花钱看病吃药的金额是1.7万亿,今年应该会超过2万亿。因为自费就是所谓的损失,损失就会用保险来补偿,这也说明商业健康险发展空间非常大,当然,这是多方制服的过程。整个医药的支出,底下是社医保,因为社区医保要照顾所有人,是广覆盖、低水平的架构,所以高价格的药都需要自费。举例来说,像癌症、肿瘤的药,去年花了1447亿,非常贵。这个大家通过电影都晓得了,药价太贵了,自费部分超过千亿元,在1.7万亿的自费里面,有相当大部分的肿瘤药品是需要自费的,列举的药品都非常大。比如可瑞达成功的把美国前总统卡特的肿瘤给彻底治好了,可是有多少人一个月有五万块来吃这个药? 另外一个领域是器械。简单的器械,通过医保能支付,但是如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比较高价的医疗器械,医保就没办法支付了,这部分就需要自费。这部分的总金额是五千亿,医保大概承担了一千亿。我讲这个是想跟各位说,其实很大一部分的健康需求约有1.7万亿。其中,有肿瘤的药品、高价的器械等等,它们的价格非常高,需要有一些机制来共担,万一发生疾病时,这显然是我们商业健康险应该要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讲讲我们的商业健康险。不管是互联网或非互联网,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这里写了一个我们看到的现象,现在产品包装非常华丽,以所有公司都在卖的百万医疗的产品为例。在2016年卖了60万份,2017年卖了600万份,2018年卖了3600万份,我觉得今年有可能要卖到七八万份。所以,我估计只要两到三年就可以让五到六亿人参保。在科技的推动下能够让这样的产品很快的普及到每一个老百姓。但是这个产品的内核是什么?比如说有一个有名的百万医疗写了一句话,几乎所有人都看不懂,就是说“体外植入的东西是免责事项”,什么意思呢?只要从外面装进的东西,不是我们保险理赔的范围。又比如说,未经医生处方直接购买的药品不用赔付。我们医院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只会进医保的药,不在医保内的药都不会购买,所以很多肿瘤药医院是没有的,需要在外面买,但是保险就不支持了。这里,我想表达什么?在1.7万亿的自费需求里面,去年的保险卖了5500万健康险,5500亿跟1.7万亿相比,好像不是很悬殊,可是各位5500亿保费不是赔款,赔款才是真正的医药支出,赔款只赔了1700亿,如果扣掉里面的政府支出,商业保险在去年支付了1200亿,相比于1.7万亿,就是个零头。我们今天这个主题在谈科技跟保险的结合,在谈许多令人兴奋的发现。但如果站在老百姓、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看,他会觉得保险不管是传统保险还是互联网保险,单从数字来看,对医药是没有太大用处的。 我们把这个东西打开来看,就发现现在的保险卖给谁?是卖给现在健康的人,现在生命听起来很公平,但是健康的人在一年之内要得了重病得到赔付的概率是很低的,反过来说,现在生病的人是不能买保险的,听起来是公平的设计,但实际反映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我们看到一个数字,健康险的保费每年30%在增长,可是对于医药的支出,刚才1.7万亿跟一千多亿数字的悬殊,这个矛盾越来越放大。所以,不管是传统保险也好,互联网保险也好,我们还是要严肃的来反思我们的价值在哪里。 对比来看,国外是怎么做的?比如说英国、新加坡、台湾这个地方是以公费医疗为主,在这样的地方是没有健康保险的需求,因为政府解决了一切,更没有互联网保险的需求,在健康领域上,这是第一个例子。反过来说,美国就是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案。我在工作的时候,企业把我从头到尾管起来,而美国的医保只管老人和小孩。我没有工作的时候,老人、小孩是走不通的方案。我是企业的从业人员,公司替我买保险,是不会管我生不生病的,只要公司用我,这个保险必须成立,它是按照年龄来定价,不按照是否有生病来定价。而美国这样的模式支撑了整个美国医药行业很大的成长,所以美国前几大的行业都是医药行业。这是我们看到的例子。回看一下国内,我们国内是广覆盖低水平的例子,我们医保现在非常辛苦,捉襟见肘。商业保险大家都知道,健康的人、患病的人怎么办?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众筹、互助的形态来出现,这样的形态不完全是体制内的筹资的方案,却成为了一个相当主流的一个解决方案。各位知道吗?最近有许多新闻在讨论众筹,有看到很多负面,我个人是非常正面的来看这件事情,他筹了200多亿,在1.7万亿的需求里面,它解决了两百多亿的筹资,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这个问题没有被体制化解决,需求在那里就会有供给,只是用善良还是用不善良的方式来满足。 我跟各位说的这些是在过去两年做互联网过程中做的反思,一方面很庆幸,赶上了健康险、赶上了互联网的列车,很多客户相信我们,在这里投稿。包括我们以及整个社会似乎没有社会很大的需求,所以我们在继续做业务的同时,我们也试着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我们也发现,我们非常的渺小,所以我们解决问题不能太大,所以我们先解决一个大家都听的懂的问题——癌症。 给各位示范我们是怎么看待问题的?每个人都知道癌症很恐怖,这个不多说了。癌症的发生跟年龄是有关系的。有个关于癌症的数据,我们国家的癌症发病率在全世界不是最高的,排第74位,略低于平均,但是我们死亡排在第29位,所以我们发病率不是特别高,但是我们死亡率非常高,晚期发现、治疗错误为最多发现。晚期发现很常见,因为大家不经常去检查身体,晚期发现就不是很好治。错误诊断,比如说一个孩子的食道癌,一个小孩子需要五次才能确诊,所以错误诊断是一个问题。第三个是治疗方案,很简单,治疗方案是谁定的?是医生定的还是支付能力定的?为什么先开刀再化疗再买靶向药?因为靶向药最贵。一方面跟大家一样的事情,在卖保险的过程里面我们也试着把问题辨识清楚,比如说我们在一个月以前发现,如果我要解决肿瘤,我买一个癌症险给用户,用户确定得癌症去医院看了病,太晚了,及早发现才是关键,而癌症的筛查其实靠验血验尿、血常规、尿常规是没用的,就是要靠重装备。我们癌症就几大种,肺癌、女性的乳腺癌,我们跟我们的伙伴,可以让我们的癌众免费使用这些重装备的体检。 第二个事情,我们发现许多保险,任何药都是不赔的,所以我们在四月份的时候推出了一款“药神保”的产品,我们在百万医疗里面也强化了这个责任,去讲清楚怎么样买了微保的产品,再贵的药品我们都会配送到家。 第三个,来找我们的人是谁?是已经得了癌症的人。过去的保险,整个行业都在卖给健康的人,患者怎么办?对于患者的痛点,我们的方案是不是最佳的?所以我们结合了几个美国最有名的医院MIT、哈佛医学院等等。我们提供了1500例免费治疗,不要钱,这个福利是请国内和国外的医生在两个月之内帮你检查一下你的诊断,你的治疗方案是不是最佳?在你抗癌路程里,我们帮你确认,因为误诊是常见的问题。我们在今年9月、10月做了一个金融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大家都觉得房子很贵,但为什么每个人都买房?因为有分期付款?为什么癌症药品很贵?为什么每个人都吃不起?因为没有适配的金融解决方案,所以我们结合金融方案、保险方案让大家来解决问题。如果吃到八个月,疾病继续进展,最终还是不幸死亡了,那就由保险来赔付。 时间有限,我来做个小结。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技术的门槛不是那么好,但是以健康险为例,健康损失的不是很了不起的区块链或者各种技术,而是明明它是驱动医药行业的方案,但现在我们只能卖给健康的人,所以是解决问题能力薄弱。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所以老百姓心里没底,所以现在的健康险赔付率可能不是很高,但医疗险费用很高。长此以往,就使得一个行业很有可能在科技的推波助澜下,加速地弱化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还是会被消费者破解。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清楚地辨识问题,解决问题,科技力量会让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无限放大,让我们的保费能够进入社会,我们的存在也才更有意义。[详情]

陈继东:到2022年大概60%GDP会数字化
陈继东:到2022年大概60%GDP会数字化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蚂蚁佐罗ZOLOZ亚洲区总经理陈继东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知道对于金融来说,数字身份是它的一个核心基础,特别是不管对银行还是支付机构在做数字化的时候。所以,从最早的支付宝到我们的网商银行,再到更多的银行和支付机构,真正在线化的过程中如何来实现他的身份数字化,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所以,其实我们是从支付宝早期做起,大概四五年前,把一些AI的技术、人脸识别的技术应用到支付宝的实名认证,然后再进而应用到支付,包括现在大家在线下很多的商场、超市看到的刷脸支付的场景,都是我们一步一步做起来的。从国内到国际,我们也是从去年早期开始,开始迈向把我们原创的中国的技术能够带到国外,特别是亚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数字身份这个领域怎么把我们原创的中国的技术带到海外,给很多海外在经济和金融不发达地区带来更多的便利。 首先,我想介绍一下对于全球来说在数字身份这个领域到底面临什么问题。第一,可以看到在全球众多的人口里面其实还有十亿的用户是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什么意思呢?特别是在亚洲、南亚以及在非洲的一些地区,很多人都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所以不管是享受政府的津贴,甚至是很多国家的赞助和捐赠,是没有身份去领取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另外,即使有34亿人有合法的身份,但是没有数字化,所以我们也不能知道他的一些行为,当这些人在享受数字服务的时候,其实是有一定障碍和门槛的。还有32亿的人有ID,也有一些数字的行为,这些是比较容易获取到,像移动支付、社交网络这种服务。所以,对于这种数字平台来说,一个验证过的可信的身份是这个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对于一些金融平台来说。有一个数字,全球仍然有17亿的用户,由于没有更方便有效的方式来验证他的身份,使得他们不能获得金融的服务,比如说,他们不能使用支付,不能到银行开帐号,不能借款,所以有了数字身份之后,如果能用一些技术的方式,能实现更方便、更安全的一个数字身份的识别,能够大大地解决像刚才提到的普式的金融服务,以及更多的人能够带来人工的KYC成本的降低,以及欺诈的减少。 对于ID,最重要的场景是所谓的KYC,对于银行、支付、保险来说,理财所有的金融帐号都要满足KYC的要求,实际上在国内就是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一方面是监管对于反洗钱恐怖融资的要求,同时,对于金融机构也是一个减少身份欺诈方式之一。怎么把原来需要面对面去做KYC的方式,在银行和支付做数字化之后能够在线化、实时化和自动化?不管对于电子银行、数字银行还是对于移动支付,以及申请SIM的移动电信运营商,包括在线的贷款申请,eKYC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拿一个具体的案例讲一下,就是我们如何把基于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的中国原创技术产生的一个eKYC的方案运用到东南亚的国家,特别是像孟加拉这种比较贫穷的地方。大家知道,蚂蚁金服从四年之前就开始在拓展我们的全球业务,其中有一个除了让中国人能够在海外更方便地使用支付宝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让本地人也能够享受到金融的服务,所以我们在东南亚投资了九个海外的移动支付的钱包,希望他们也成为当地的支付宝。其中,在孟加拉投资的bkash,是当地最大的钱包,但跟中国不同的是,在孟加拉有很多的用户,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有1.62亿人口,以年轻人为主,70%都是35岁以下,整个国家的金融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有83%的人没有享受到银行服务。所以,bkash这个钱包,这个移动支付的起源是帮助孟加拉国内很多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人做汇款。 那怎么做的呢?有点像传统零售的分销方案,他在全国布了很多代理点,这些代理点的主要目的就是运现金,批量的运现金,用户去这些代理点付钱,接收方在另外一个代理点拿到现金,通过手机发短信的方式,在中国十年前使用功能机诺基亚手机的方式来做汇款,而代理通过每天运输大量的现今、钞票来帮助普通人做汇款的业务。可以看到为什么会有这样呢?是因为当地的移动支付机构、银行覆盖非常低,而且效率也很低,你去代理点申请一个帐号需要提交一堆资料,全是手写的资料,填很多申请表,上传很多资料,这些资料运送到数据处理中心,由人工一个个进行审核,所以每一个交易的成本,汇款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其中KYC的成本是更高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就是把现在这些所有的纸质的流程首先做数字化,让代理点有一个智能手机或者Pad装上应用,上面通过全部流程化、自动化的方式,让这个代理人帮用户去拍一个照片,然后填一些必要的信息,所有信息都是自动化处理,然后拍照,包括人脸的比对,以及跟政府的数据库做一个对比。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他有一些自助的方式,有一些智能手机的用户可以通过APP完成自助的流程。所以原来通过七天要完成的注册过程,现在可能3分钟就能完成。同时我们也覆盖了20万代理点,不仅是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用户能够通过代理点帮他完成实时的注册,而且对于智能手机的用户也能够三分钟之内自助的完成。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案例,大家可能想象不到在海外很多人没有智能手机特别功能机,但智能化的速度也是加速,特别是在一些海外的地区,在一些平常的地区,他们可能通过智能手机跟中国一样,直接迈向移动支付或者是数字的时代,所以我们提供的不仅是eKYC的方案,同时还有刷脸支付,以及通过人脸识别做身份验证的方案。东南亚的很多地区用我们的技术来解决当地金融普惠。因为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是其中最重要一块,所以我们也拿了很多国际认证,同时也如刚才科技司的领导讲到的,我们也参与了ISO金融认证的标准制订,包括ISO/TC68,我们也通过中国本身参与到研究组的创建以及整个标准的制订过程中,我们希望一方面在这些国家产生一个事实的标准,让这些国家整个的eKYC其实都可以通过我们新的技术来使用,产生适配标准。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推进整个 ISO/TC68的标准。所以过去一年半,我们已经服务了东南亚大概九个国家,而且现在正进一步开拓非洲。其实在海外,特别是非洲、亚洲这些国家,他们更需要技术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金融的普惠。 我们可以预料到,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数字身份的调查报告,到2022年,大概60%的GDP会数字化。数字身份能够带来GDP的增长,可能会占到3%-13%之间,根据国家的水平不同,所以我们也是希望中国的原创技术更多的能够在数字身份以及更多金融科技的领域带给世界更多美好的变化。[详情]

陈钟:中关村吸引500家金融科技企业 投融资活跃
陈钟:中关村吸引500家金融科技企业 投融资活跃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金融科技人才专委会主任陈钟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接下来,我将代表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金融科技人才专业委员会,发布“金融科技英才培养计划”。 首先我介绍一下第一部分:背景情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于2019年10月24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造就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专业人才,优化金融业人员结构。 2018年10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关于首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全面实施金融科技人才聚集工程,建设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专业化金融科技人才。同月,人社部印发《关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 下面介绍中关村的金融科技创新优势。中关村的金融科技创新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关村综合实力领先。 中关村吸引聚集了约500家金融科技企业,已成为全国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二是中关村投融资活跃。 2019年1-9月北京金融科技融资金额达376.64亿元,占比全国最高。 三是中关村创新优势明显。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 四是中关村人才资源密集。 截至2019年10月底,北京地区两院院士达到778人,占全国比重47.8%;拥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近41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近67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区15个。 接下来我介绍第二部分: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金融科技人才专业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家金融科技及人才培养相关政策,夯实金融科技发展的人才基础,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服务和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的作用,推动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和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建设,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以及金山云、神州数码、中海外金控、中关村银行、中科软、度小满、旷视科技、百融云创等会员、理事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金融科技人才专委会。 人才专委会基于中关村金融科技头部企业以及拉卡拉、网联清算、中互金投资、明世数据、旷视科技、启迪科技、联动优势、科大讯飞、华控清交、博雅正链、众享比特、财富引擎等六十多家联盟企业的技术标准、用人标准,建立系统性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推出“金融科技英才培养计划”, 缓解金融科技人才紧缺现状,促进中关村、北京市乃至全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健康发展。 “金融科技英才培养计划”由“金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营”、“金融科技师应用能力认证”三个项目组成。 接下来介绍各项目的详细内容。 首先是“金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为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围绕金融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实际需要,造就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计划于2020年推出“金融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从洞察“金融+科技”在全球发展趋势角度,将汇集凝聚国内外优秀的金融科技企业案例实践,旨在挖掘并激发金融科技人才的管理与领导潜能,打造领军级交流平台,构建资源共享和终身学习的平台。核心内容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银行数字化转型、开放银行、物联网和5G等新技术、科技领导力等多个方面。 第二是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营项目。 “番钛客”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报名参赛的企业累计超过1000+家,已成为金融科技行业内顶级的创新创业赛事。今年在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局、中互金协会、海淀区、西城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通州区有关政府的指导下,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主办的中关村“番钛客”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来自华控清交、博雅正链、中科软等百余家企业报名参赛,其中不乏独角兽、中关村30强等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基于前三届大赛的丰硕成果,为充分展示中关村金融科技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贯彻落实央行及北京市《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20金融科技创新大赛将为通过大赛初审的企业举办中关村“番钛客”2020金融科技训练营。 训练营旨在中关村管委会等单位指导下,充分利用联盟、研究院、清华、北大、人大、中财等教育研究、校友、政商资源,邀请知名学者、创业家、投资机构、金融机构、监管机构负责人推出创业导师计划,同时引入早期创投基金,综合扶持、孵化项目。 训练营课程体系将由宏观经济、经营管理、商业模式创新等模块组成,为训练营企业量身定制课程。 最后重点介绍“金融科技师应用能力”认证项目。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将发挥中关村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引领作用,借助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推出“金融科技师应用能力”认证标准。 “金融科技师应用能力”认证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底层技术,将遴选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优秀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并深度解析金融科技监管动向及行业趋势。同时采用浸入式教学模式,深入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实地考察,结合金融科技的实际应用场景深入剖析技术应用原理和方法。 “金融科技师应用能力认证”项目将建立“学、评、练、考”的学习+认证的应用实训平台,由学习系统、评估系统、实训系统、考试认证系统四部分组成。建立应用型实训平台的目标是让学员在掌握IT技术和金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平台建立模拟的编程环境,进行金融场景的案列操作训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通过实训平台帮助高校解决学生就业、帮助企业进入高校市场。 以上就是“金融科技英才培养计划”的全部内容。[详情]

容淳铭:把数字资产价值带动起来需要区块链
容淳铭:把数字资产价值带动起来需要区块链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挪威工程院院士、IEEE计算机协会区块链委员会主席容淳铭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要解决“保险+”里面的一些痛点,或者一些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了跨地区、跨公司、跨行业之间的数据如何共享里面的一些机制,我们觉得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现在有很多数据,但是数据共享是很难做成一个事情。主要是要跨实体的共享,在一个实体之内很好做,但是如果你让所有数据给某一个公司掌握,比如建立很大的数据库或者数据池的时候,你会碰到另外一些问题,就是这些数据会不会被用到别的不一样用的地方。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很多时候比如说那如何办呢?有一些办法,即拟定化的去这些数据,然后再去分享,但是这些都是很被动的一些方法,因为你没有主动权了。 当然还有一部分解决方法,我知道国内经常使用的叫做前置机的方法,比如我要问某些数据的时候,就把我的机器和对方达成一致,把机器放到对方那里,然后我通过去对方数据库那里,在他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计算。这样的方法其实还是比较没有柔韧性。我们现在有了5G,有了AI,中国在这方面走的很前的,应该如何和区块链结合起来,打造我们自己新的一个生态,打造一个新的完全的产业,包括如何共享数据。大家知道在中国我们拿着手机很方便,它替代了钱包。有一个东西,我们认为十年之内我们要做的,要让数据共享,又要把这些技术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它可以替代我们的,比如说手提电脑。手提电脑来说,我们现在说计算,云计算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今天基本上云计算要不就是存储,云存储,要不就是在某一个实体下,比如说你去亚马逊,或者去阿里云下面做,他只能够算到我自己的数据,如果你要共享数据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把存储和计算都可以结合起来,打造一个网络计算机。做计算机的人都知道,20多年前30多年前已经提出网络四个阶段,网络可以做计算机当然没问题,但是他在一个共同的计算环境之下还没能做到我的资源是由我来控制,所以如果我们达到下一步,就是说网络就是我的计算机,我可以把我的资源放到网上的时候,那么新的平台,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生态,新的产业就可以产生了。 所以,我们认为5G和人工智能结合起区块链我们完完全全可以打造出一个很全新的生态,很多人很着急区块链能落地到哪里,我说区块链能落地的东西可能你现在还没想到。就跟20多年前互联网刚刚启动的时候,谁能想到我们的钱包可以直接用手机替代呢,谁能想到大家一定要用微信呢,所以这些东西都是有一个过程的,回头看看这是欧盟的白皮书对区块链的白皮书,去年7月1号出来的,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很熟悉的,信息产业如何通过分布式的新的格局重新设计他们,也是基于这个我们正在做,其中一个保险里面很多数据如何共享起来,如何使用起来,如果要把你的数据拿给对方的话是不愿意或者不敢的。 还有一个当时不会可以学,现在是把很多数据锁死在里面,数据带动不起来,我们现在就是要把数据带动起来,我们做了很大量的工作。我们认为其中一些概念,比如说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见,或者可见不可取。当然还有金融里面的一些数据上面的不可重复使用,今天时间有限就不多讲了。 更重要的,一旦打通了数据共享的渠道之后,里面可以产生的价值是很大的。比如说供应链,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多讲了,我们就给大家讲讲我们已经做的,包括了我们的项目为什么会开始研究区块链,就是因为我们和SAP和惠普一起做了如何进行监管数字资产流动项目,然后对数字生命周期的管理很严格的分析,他里面的团队包括了欧盟GDPR隐私保护法的律师团队,我们提出来了通过这套系统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也做出了原形,就是要演示,我们如何去打造一个全新的社交媒体,这个社交媒体会和你们现在所用的微信完全不一样,我们是通过分布式的结合起来。然后你可以共享追踪和管理你的数据,包括这些数据来说,共享之下你就可以进行一个虚拟的集成,也就是说你把算法带到数据那里,你可以算,你可以问我问题,我可以回答,但是我不需要把我的原始数据都完全交给你。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做很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刚刚启动了,比如说居里夫人计划,刚刚一个月前启动的。我们在西班牙有一个医院,我们研究的是皮肤癌的图片,三个国家西班牙、荷兰和挪威,就我们本地的三个大的数据库,每个国家里面他对这个数据的管理有不同的解读,虽然都在欧盟下面,但是他还有地方的管理方法。所以我们不能够简单粗暴的说把数据融到一个大的数据池里进行一个算法,那当然简单了,但是我们现在采取的方法,就是把算法带到数据库里,根据他允许的范围之内能够算出的结果进行一个虚拟集成。现在也有一个学术词,叫做联邦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通过联邦学习和区块链,把数据库的资源真正的能够调动起来,把你的数据也共享出来,然后你分享的时候是一个动态的分享,是一个分层的分享,也就是说你是从始至终都是你做数据的主任,你决定这个数据是该如何分享的,如果这个数据你原来分享出去你觉得不好,你还可以把它收回来。 所以,不像现在,现在很多时候不敢不愿意,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出去的数据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所以我们还做了另外一个场景,我们没有共享单车,我们是共享电池,在一个小区之内如何能共享电池,太阳能产生的电以后一般会充到一个电池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阳光充足的地方也是非常有用的,即使在城市里面我们说先也会非常有用的。昨天在华为和他们战略总部的人商量,他们说这个也是很好的方向,为什么呢?因为里面有不同的数据,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用户。所以如何把这个数据带动起来,真正把他的价值,就是说大数据不只是单元的数据,单元的数据很多时候比较好做大数据,多元的数据现在是下一个要做的方向,如何把多元的数据带动起来,就离不开我们区块链,因为这些数据,我们数字资产,要把我们数字资产价值带动起来就需要区块链。[详情]

傅诚刚:数字银行的发展背后一定有产业和财富基础
傅诚刚:数字银行的发展背后一定有产业和财富基础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务监管局中国区首席代表傅诚刚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阿拉伯世界有22个国家,它分布在亚洲、中东和西亚。中东地区特别是海湾合作委员会几个国家因为石油经济积累了大量财富,都有迫切的希望进行经济转型,多元化经济,尤其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等这些领域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 金融科技特别是数字银行的发展背后一定是有产业和财富基础。在这个区域中东北非地区私人财富增长速度非常快,在这个地区超高净值人口占到全球7%的比重。这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依然非常强劲。阿联酋在这个区域的国家里占到了30%多的GDP。阿联酋阿布扎比的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积极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海湾国家海外几万亿的可投资财富如果都回到这个地区,就需要资产管理机构来管理这些资产。如何吸引他们来?我们国际金融中心做出了开拓性的尝试。比如说:在法律架构上直接采用普通法,不用传统的伊斯兰教义,这就确保了在这里从事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不管是银行还是金融管理公司还是保险公司,他是用全球最为通行的普通法,在基础设施制度上是这么一个设计。另外允许外资百分之百持股。还有机构和个人零税。可以完全雇佣外籍员工,可以以任何币种发行产品。比如说人民币国际化来到中东北非地区,如果想扩大人民币的使用,一定要有人民币计价的产品。 国际金融中心能够给大家带来在这里开展业务所需要的世界级营商环境,接下来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讲为什么对金融科技和数字银行有帮助? 简单看一下,从监管角度来说我们采取行为监管模式和混业监管的模式。在过去三到五年里面他每年都被评中东北非地区成长最好、最快的国际金融中心。政策红利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持续通过这些产业监管政策方面的创新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从我们行业发展和监管经验来看,我们监管当局第一强调的是风控,他对资本金要求并不那么高,一千万美元就可以,你就可以发放贷款。我们的监管架构指引里有超过24个维度,涉及到开业机构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反洗钱合规、财务合规与风控合规等。 谈到数字银行的监管,首先你要促进机构和行业发展,然后才是严格和系统化标准之上的监管。我们监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监管科技,比如说联合阿联酋的央行、证监会、海关、主权基金打造贸易金融监管和资本市场监管联合生态等等。 第二就是跨平台合作推动全球监管合作。我们自己的经验看来,首先确保好的营商环境,让这个行业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充分借鉴其他区域其他监管主体做出来的比较好的尝试,特别是中国,然后充分借力科技发展,保持着监管机构对这个监管科技的运用和持续尝试。[详情]

周延礼:保险+科技融合发展与展望
周延礼:保险+科技融合发展与展望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出席并演讲。 周延礼在演讲中表示,近年来科技和互联网巨头进入保险业,现在看来,保险业相对被动,科技公司相对比较主动。 “保险业受科技赋能后,要重点考虑两大技术,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保险科技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渗入,提升了保险业务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变了产品的形态与服务的交互方式,新的商业模式和保险生态随之产生。保险+科技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实现了保险科技从1.0阶段的电子化,到2.0阶段的信息化,再到3.0阶段智能化的跨越,将来到4.0阶段是数字保险的发展阶段。”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下午大会的第三个分论坛要谈的内容与保险业有关。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立足于科技赋能,保险科技是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今天这个题目切中了当前保险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今天,我想就“保险+科技”如何融合发展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想给大家宏观的介绍一下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情况,特别是保险科技发展情况。 近年来科技和互联网巨头进入保险业,现在看来,保险业相对被动,科技公司相对比较主动。保险业受科技赋能后,要重点考虑两大技术,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保险科技的主要驱动力。包括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渗入,提升了保险业务经营管理的效率,改变了产品的形态与服务的交互方式,新的商业模式和保险生态随之产生。保险+科技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实现了保险科技从1.0阶段的电子化,到2.0阶段的信息化,再到3.0阶段智能化的跨越,将来到4.0阶段是数字保险的发展阶段。 所以,在大力发展保险科技的过程中,需要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约束,更需要监管部门大力支持和严格监管。前一段在网络空间出现的一些事件,就是缺乏规矩的体现,虽然有一定的法律规范,大多数出现的问题都和一些实操过程中道德缺失有很大关系。保险科技的应用也同样需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监管,使保险业能够实现规范的、高质量的发展。 监管科技、监管法规、市场的规则共同组成了信息技术应用、保险科技应用的基础设施,只有将科技、监管、市场规则三者形成新保险体系运行基础,才能支撑“新保险”的健康运行。 下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保险+科技”的融合发展历程。 回顾保险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我总结了四个方面内容跟大家分享,也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我认为可以体现保险科技发展历程大的框架。 一是保险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突破并推动了行业生态升级。只有保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位,才能够推动行业生态的升级。我需要特别强调,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资产应该是第一资产。国家已经把数字资产与土地、资源、资本、人才等一起并列为生产要素。这点来讲,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造的数字资产的价值被纳入到国家对生产要素的定位当中,是非常难得的。 数字是第一资产,在数字信息基础建设上,我们要下功夫,多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还需要加大投入,推动数字资产在银行保险业生态转型、动能转换中发挥作用。 讲到数字资产功能,在原保监会大力推动下,经批准,2013年保险业专门成立了一家负责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运营公司。现在这个公司更名了,原来叫保险信息技术公司,现在叫银行保险信息技术公司。这个公司在哪呢?在西松区长管辖范围之内,在石景山银行保险产业园区。银行保险产业园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产业园,落户在石景山,现在产业园当中最大的一家企业就是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公司。现在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公司已经搭建了九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新一代车险信息公司。 第二个平台是农业保险信息平台,农业保险现在是财产保险领域中第二大险种,信息平台数据非常重要。最近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门讨论了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问题,保险业作为单独一个险种拿到中央层面去讨论,这种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并且,七个部委联合发文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可见党和国家对农业保险的重视。同样,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公司建立一个平台,通过信息的交互,全面掌握农业保险发展的情况。 第三个平台是税优型健康险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服务于全国的劳动人口,由银行信息技术公司负责管理。 第四个平台是保单登记管理信息平台,所有的保单信息都可以看到。 第五个平台是行业增值税管理平台。 第六个是车险反欺诈系统,现在保险业每年受到保险欺诈的影响损失是巨大的,达数亿元,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来遏止欺诈行为,至关重要。 第七个平台是保险公司服务评价和保险销售行为管理系统,能够定期对一些保险公司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进行信息管理和评价。 第八个平台,也是正在推动建设的保险中介云平台。 第九个平台是保险信用信息系统,将来会利用区块链技术把保险信用信息平台建设起来。这些平台服务对象涵盖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监管机构、保险消费者和相关社会公共部门,汇集的险种包括人身险、财产险等多个领域。银保监会合并之后,银行和保险的信息都要汇总在这儿。银行的信息平台还正在建设中。将来银行保险信息技术公司将承担监管科技的职责,实现各类数据跨公司、跨银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共享和应用。这是保险信息技术建设的一些情况,保险信息技术建设实现了这样一个跨越,推动了银行保险业生态的升级,很不容易。这些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了,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专利权,还有一些著作权。有些技术应用属于世界领先地位。下一步,我们要深入的挖掘,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到来的时候,把数字银行、数字保险等方面做好。 二是保险产品与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趋势明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积极开展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创新应用,在大数据风控、反欺诈、精准营销和智能客户等方面发力。在保险产品设计环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辅助进行新保险产品消费场景、保障范围与形式、定价方式等的设定,强化对新产品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的能力,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并实现企业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最大化也要靠科技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 在保险产品投放环节,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并将产品灵活投放到各个环节,主要采取APP、微信、微博,还有第三方机构等多种渠道,使消费者对新保险产品触手可得,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在保险产品运营环节,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特别是在客户服务这方面,通过智能客服持续响应客户问题,效果是非常好的;关注客户行为,及时反馈客户的关注,不断进行迭代优化保险产品,推动保险服务上台阶、上水平。另外在核保、承保、理赔等核心环节,通过数字化整合与流程的优化再造,打通端到端的作业流程,提高运营的效率和流程标准化水平,实现运营服务质的提升。 三是保险数据资源价值凸显并且不断释放。银行、保险业要把数字资产作为最重要的资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管理最重要的工具。数据库是行业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储备,保险业正在持续的推进,夯实这个基础,在统一安全的数据基础上,用新技术创作新的商业价值,助力商业模式的转换以及盈利模式的创新。借助海量数据,保险业的产品创新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针对客户需求的分析分类,使得个性化的产品定制成为可能,对信用数据的全面使用极大的开拓了普惠金融市场。这次论坛主要有两个内容,一个是金融科技,另外一个是普惠金融。前一段到基层调研,在陕西了解到,在解决无抵押无担保的问题上,有些商业银行探索开展科技赋能,直接在线提供小额贷款,对一些老客户进行上线服务,解决还款续贷问题,真正做到普惠金融。另外现在还有一些网络银行,比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蚂蚁金服,还有支付宝的服务、微信的金融服务都做的非常好,这些都是通过科技赋能实现普惠金融,老百姓也是非常满意。我还专门走访了一些客户,了解到,一些无人服务的咖啡馆、无人服务的餐厅,没有科技赋能是难以做到的,这样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将提高保险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对风险的精准度量有效提升了保险产品创新成功的概率与效率。另外反欺诈是保险风控的重中之重,通过运用建模技术,将数据多层关联,建立起“风险知识图谱”,能精准预测识别行业中的欺诈行为。 四是保险业的信息安全可控势在必行。金融行业是国家经济运行的中枢,金融业务高度依赖金融网络和信息系统。因此,网络和信息安全是保险业实现发展的生命线与基石,保险行业要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安全事件的底线。同时,保险行业主体业务的开展与运营依赖于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信息系统背后多元化的逻辑和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这些高技术、核心技术需要各公司能够自主掌握,才可从根本上提升保险行业信息技术安全可控水平。 二、“保险+科技”要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保险科技是“保险+科技”的深度融合,也是驱动现代保险业转型升级换代的重要引擎,保险科技已经成为保险业发展动能转换的主要驱动力,产业升级的重要来源,要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是积极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中央政治局专门进行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不单是解决金融行业、科技行业的问题,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决社会民生的问题,包括信用管理问题,甚至社会管理问题。从当前区块链技术与保险业“牵手”的程度来看,引入这一新技术后,利用其对所存储的共享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的作用,保险业在防范保险欺诈、追踪医疗记录等方面已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区块链技术可以进一步防范信息不对称和信任的风险,无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消费者来说,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保障,提升保险业服务整体质量。基于区块链核心技术的特征,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保险公司提供解决痛点和难点的方法,区块链在智能合约、个性化定制的保险业务,在财产险、再保险、意外伤害险等领域均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仍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二是服务升级中实施“科技+”的战略。科技赋能是保险业、银行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力。以保险科技领域中的“智能闪赔”为例,通过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做到无需人工鉴别的情况下完成全流程赔付。拍照服务极大的方便了消费者,同时也对解决城市的畅通工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都是经过科技创新实现“科技+”的效果体现。“智慧客服”通过“智能+”体现出来,通过运用生物认证、大数据、远程视频、人机交互等AI技术,构建业务甄别、风险定位、在线自助、空中门店等核心能力,客户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享受一站式的保单业务办理。 三是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定制保险。区块链、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保险产品设计提供较为精准的场景识别,为保险公司基于特定风险场景开发创新产品提供支持,也使更具个性的定制化保险产品成为现实,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多主动风险管理的机会。在人身险中,也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允许被保险人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调整保险方案,如被保险人从事风险较大的体育运动时,可临时扩大保险合同保障范围。2022年冬奥会临近,很多人趁着冬季从事滑雪运动,新技术可以为滑雪带来的风险提供解决方案,尤其是经济补偿、医疗等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 四是强化科技监管,依法推进保险科技的发展。在科技浪潮推动下,保险市场结构不断演化,主体日趋多样,保险业务更加多元,保险逻辑更加科技化,保险业务操作流程也愈加复杂,业务的相关数据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监控难度加大,对行业的监管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当下监管也要应用科技,打造监管科技的重点发展方向。要加强科技与监管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全面动态、高效、智能、低成本的监管体系,响应新经济、新保险、新金融发展的监管需要,促进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同时加强国际监管合作交流,维护金融稳定和保险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详情]

李波:新型金融科技机构创建于个人转型
李波:新型金融科技机构创建于个人转型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明世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CTO李波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作为一家创业型金融企业的代表,给大家汇报我们关于金融和科技融合的思考,还有在跨界创业过程中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公司创始人齐亮先生从上世纪90年代初投身中国资本市场至今,在2012年到2018年,担任中信建投证券总裁,2018年年中同时创办了明世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和明世伙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探索金融和科技的协同发展,力图打造创新性的金融机构。而我自己之前一直是在互联网行业从事研发工作,出于对金融领域的好奇,以及对金融与科技融合前景的看好,加入到齐总团队,负责技术方面的整体工作。 我们创业的核心思路就是金融+科技双轮驱动,同时发展,互相推动,这是我们同时设立数据技术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初衷。业务早期,金融业务可以提供经营性现金流,科技业务可以提供IT支持。业务中期,金融业务可以提供实际需求和场景,科技业务可以打造真正好用的金融科技产品。而在业务成熟期,金融业务本身就会具备强大的盈利能力,还能作为科技产品的变现渠道,科技业务除了对内支持,还能对外输出,帮助金融业务更好的获取和服务客户。 我们目前金融与科技的主要结合点,就是贯彻落实数据投资理念,我们认为资产的价格,比如股票的价格,核心由两个因素决定,信息和市场投资者对于信息的解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三条:第一,逻辑规则化,将投资经理的价值投资逻辑拆解成一条条可执行规则。第二,策略数据化,用数据把投资策略的指标表征出来,再用大数据分析论证它的成立,并持续跟踪、反馈、调整。第三,过程线上化,我们自主开发了投研系统,支持数据投资的全过程。 数据投资的需求同时也在牵引着公司数据能力的建设,我们通过抓取、购买、互换、合作多种方式,逐渐完善我们最底层的基础数据和原始资讯,根据投研业务的需要,优先特定类别的信息获取。原始信息根据投资策略生产加工得到指标库和标签库,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后我们还尝试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投资和市场行为与数据的长期关联关系进行研究,对投资逻辑和数据正确性进行验证。 另外,我们还聚焦基金公司的业务场景,进行了传统业务流程的全面信息化改造,以客户为中心,帮客户赚钱是财富管理的最高宗旨。三个主要业务模块,销售客服、投资研究、运营风控各有侧重。公司研发了办公OA与客户管理合二为一的移动办公软件,固化与追踪客户开发与维护流程;围绕投资标的和投资流程研发了投资决策支持系统;围绕基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了运营系统。这些IT系统都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今年我们基本实现了基金公司的IT系统架构,管理资产10个亿。计划在明年利用信息系统全面落实数据投资理念,用投资业绩的提升证明科技的效能,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0个亿。到2021年,我们尝试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不断提升投资的自动化程度,并因此具备技术的先进性,资产规模达到百亿。到2022年把之前的技术积累进行产品化的包装,服务外部客户,形成品牌与规模,资产管理规模继续增长,能够跻身国内一线私募行列。 为了支撑“金融+科技”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团队建设上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寻找具备复合背景的成员,比如投研人员绝大多数具备理工科学历,大家工作经历也多种多样,除了来自传统的证券基金银行的等金融机构,也主动寻找来自新经济和创业型企业的伙伴,另外在人员分工岗位设置上也不断尝试,比如让投研人员担当产品经理,让程序员担任证券交易员。最关键的是持续的学习成长,比如投研人员都学习python程序开发,程序员也参加金融类资格证书考试。 而我个人从互联网行业来到金融行业,首先感觉到的是在思维习惯和做事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互联网产品主要面向大众消费者,更注意用户体验和娱乐趣味性,而金融产品主要面向机构客户,更关注功能完整性和实际价值。互联网行业推崇颠覆式创新,而金融行业则有严格的风控和监管要求。互联网习惯免费产品,病毒式营销,容易出现爆款产品,而金融产品客户决策谨慎,直接向客户收费需要长期信用积累的支持。这两种思维结合往往能爆发出巨大的能力,比如余额宝、佣金宝都是很好的例子。 我自己加入到金融行业以来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来到专业机构才了解到投资决策也需要精确的计算,还要配合严格的风控措施和操作纪律,之前我也看过一些投资的畅销书,现在才知道大师的理念也是要和不同时代不同市场相适应,同时专业基础知识和实操经验必不可少。而现在网络信息爆炸,各种观点解读层出不穷,但是,在一个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中,每天耳濡目染才是提高最快的方式。在我们公司实际研发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初期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话语体系的各种碰撞,通过快速迭代磨合,系统研发才逐渐走上正轨,在这个过程中,研发人员必须走出埋头开发的舒适区,主动的思考和设计,驱动团队前进。 最后结合我个人的经历,以及各种渠道接触到的情况,给有志于进入金融领域的科技背景的青年朋友一点建议,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能帮忙创造更好的条件。首先,学习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尝试,了解货币,了解证券,了解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等等,这不仅关系到就业择业,更是能够受益终身,提高财商的知识;再就是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严格推理论证,分辨论点论据,理解多方博弈,这同样是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运用的理性方法;最后,就是接触跨界实习实践的机会,了解多种工作的实际内容,了解不同的职业上升发展路径,在这个过程中还能结识到更多的良师益友,开拓眼界。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情]

严飞:以非凡科技创造金融价值
严飞:以非凡科技创造金融价值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严飞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首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非常荣幸有机会在金融科技论坛就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专题,向大家汇报旷视科技在以非凡科技创造金融价值的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学习体会。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经济从高速增长发展到高质量增长阶段,全要素生产率的成长,尤其是提高人力资源在发展过程中的成长和配置变得非常重要。金融发展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领域,都在从原来的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形成了非常重要的推动的力。以风控为例,金融业务需要防控和化解风险,守住金融的基石,金融科技尤其是金融智能化成为重要的新的引擎。 旷视科技致力于计算机视觉应用于金融科技。这张图大家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已经从原来在泡沫期过度到低谷期,泡沫逐渐散去为未来复苏进入成熟期养精蓄锐。视觉技术不管是跟金融,还是跟传统制造相结合,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人的沟通过程中,有83%的信息不是通过语言来传递而是通过视觉来传递。基于此在这张图右边,我们会发现计算机视觉在众多场景里面已经深入到场景的方方面面,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说金融科技领域中我们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合”——跟行业的融合,第二个关键词就是 “聚焦”,要聚焦在一些场景。在场景中能够落地,能够产生商业价值。这张图尝试用波特的价值链框架串联金融科技和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结合的场景。第一个场景介绍的是典型的身份核验的场景,我们通过用摄像头加后面人工智能的能力去完成“是真人、是本人”的验证,防范攻击,实现在线身份的验证。从而实现从过去的完全依赖于人工审核,到线上双向视频审核,到未来完全实现基于人工智能的在线审核。第二个场景是VIP到店,应用于重点客户到店服务,能够保证客户到店之后能够得到专属的服务或实现比较精准的营销。第三个场景是刷脸支付场景,可以在支付和取款过程中取代原来的二维码,实现基于生物的识别。最后一个场景OCR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尤其在金融场景里面可以实现对于卡证文件非常精准的扫描,提高办事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今天讲到的场景,我们需要大量人工智能的专家努力,也需要与不同的领域的专家合作。中国深度学习人才稀缺,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今年年中统计,中国一共缺少500万人工智能的人才。我们在做行业结合的时候发现更缺乏的是既懂技术,又懂落地的复合人才。怎样解决人才的缺口是大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解决之道是一方面从市场上找人才,一方面是在工作中培养人才。我们在与产业相结合过程中向产业学习,向金融专家学习。旷视科技在深度学习的领域有核心优势,至今为止我们所有的深度学习算法都是基于深度学习框架Brain++做出来的。这样一个高效的深度学习框架可以帮助我们在内部降低人才培养门槛。不久前,在今年受科技部委托,承担建立“图像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重要使命。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借助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一方面服务于行业,服务于市场,另一方面跟合作伙伴共同为人才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人工智能以算力,算据,算法为核心。人工智能和行业闭环责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和根本。只有人才能设计算法,运用行业数据,产生最终的商业价值。最后,希望跟在座的同行能够携手,以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国金融行业赋能。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在未来有机会跟大家合作。[详情]

周西松:石景山区由传统重工业区向转型示范区转型
周西松:石景山区由传统重工业区向转型示范区转型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西松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提到石景山,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关键词是“百年钢城”,而随着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前夕为“还首都一片蓝天”启动涉钢产业搬迁,石景山进入战略转型机遇期。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和冬奥会滑雪大跳台入驻,迎来了石景山的第二个关键词“双奥之城”。经过10年的努力奋斗,石景山区各项事业全面开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市品质大幅提高,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石景山区正在由传统重工业区向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转型。 当下,全球金融科技融合快速发展,各国政府与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冲击与影响,在加强风险防范与安全约束同时,通常对前沿领域创新探索给予适度空间。而我国金融科技已成为国家金融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北京作为国家金融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依托丰富的首都经济金融功能,理应成为新技术、新金融转型探索的“排头兵”。在这种发展背景下,石景山区作为北京中心城区之一,站在产业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以“长安金轴”为未来金融产业发展的主轴线,以现代金融业和金融科技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动力引擎,也是顺势而为、势必而为。 2019年2月,国务院在《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中,特别提出:石景山区以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不仅坚定了石景山区发展金融的信心与决心,更进一步明确了石景山区作为首都发展金融产业的重要战略布局,在北京金融版图上的发展定位与目标。2018年10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关于首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均提出,“支持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发展银行保险科技,拓宽金融科技应用与实践”,银保产业园与其他金融功能区错位发展,将为银行保险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突破口”和“试验田”,全力打造长安街上的“金融硅谷”。 目前,现代金融及保险科技产业已成为石景山区的“第一支柱产业”,而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就是推动现代金融及保险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是由中国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联手打造的国家级金融创新示范区,现已有专业保险机构、金融投资机构、互联网科技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等多家行业组织成功入驻。产业园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突破多项重大政策创新与试点,推动保险改革重点领域的创新发展,更助推中国保险科技行业接轨世界经济。 今后,石景山区将充分用好用足国务院赋予的“建设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发展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创新先行、国际标准、全球视野。2019年10月在2019(第二届)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上,北京保险科技加速器正式揭牌。加速器的建设是为贯彻落实首都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将来加速器运营将有石景山区政府联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共同运营。加速器将以“创业投资+产业加速”二级专业服务为手段,主要吸引保险科技企业入驻,打造“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业态模式。以成长期和扩张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为服务对象;以企业成长生命周期为标准,为企业分别提供基础层面、提高层面和发展层面服务,建设集加速、培训、科研和投资为一体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保险科技加速器”,力争未来三年培育三到五家保险科技独角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石景山区将加大力度扶持保险科技加速器的发展,并为进入保险科技加速器发展的企业提供房租减免、税收优惠、人才引进、住房公寓等有关扶持政策。 将来,我们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推进石景山区、银保产业园及保险科技加速器建设,真正为优秀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提供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和包容开放的发展环境,诚挚地欢迎全球金融家、创业者,携手大道同行、共享改革红利,共建国家级金融产业示范区,着力打造北京金融新地标。[详情]

陈钟:区块链在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陈钟:区块链在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金融科技人才专委会主任陈钟出席并演讲。 陈钟在演讲中表示,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就是区块链在监管方面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其他前沿信息技术和业务系统能够很好的融合,区块链在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将发挥他的重要作用。 “我们也预期发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作用,去变革调控机制和媒介,来促使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他说道。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都知道,习总书记在10月24日第十八次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对区块链做出重要的指示,提出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特别提到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 围绕这个主题,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分享。一个是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区块链融合发展提出的新需求。二是对区块链的理解和认识、如何把技术维度和社会治理的维度映射在一起。再有就是,我们关注一下国际上共同关注的区块链融合发展的一些技术方向。 首先,我们注意到习总书记讲到,我们处在一个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奔腾而至,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并且指明了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我们需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和主动求变, 实际上,我们看到信息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个代表,它使得我们整个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信息社会的时代,这个信息时代也被称作硅石时代,因为硅作为半导体材料奠定了现在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为什么是开始于1968年这个时间?因为从这一年起,关于硅(半导体)的科技论文超过了钢铁。尼戈洛庞帝在其1997年《数字化生生存》一书里面讲: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是势不可挡、无法逆转的。我们看到人类生存的世界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灵世界这三个主要部分,无论是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是到了今天的信息社会,人类生存的这三个世界早已存在。我们今天认识到: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活动都产生信息,然而,我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手段,只是在近几十年来发明了电子计算机之后,才产生了飞跃。利用信息仅仅是开始。我们认识到,信息与材料和能源不同,它有广泛性、不间断性,可反复利用和复制不被耗损的特点,可以与载体分离并能广泛、远距离的传播,可以介入到各种载体当中,从而达到高效、智能和增值的一种“倍增器”。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生存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Internet的诞生和发展,让我们拥有一个网络连接的赛博世界,互联网把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灵世界联系在一起,就是今天我们所处在的这样一个网络化的世界。但是,我们现在正进入或者说即将进入更加赛博化融合的新世界,赛博物理、赛博社会、赛博心灵,赛博与物理-社会-心灵的融合,使得我们从常规的世界变成网络连接的世界到了一个赛博化的世界。 举几个例子,我们今天有很多系统都会变成人机物融合的系统。比方说,刚才几位专家也提到了自动驾驶,自动驾驶本身就是一个人和车混合的系统。我们用这张图看起来可能会非常的清晰,所以我们看到自动驾驶到Level5是最理想的,我们可以蒙上眼睛睡觉而不用在乎任何事情,这个车完全可以自动决策。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Level4是非常致命的、难以逾越的,因为这一级别的车99.99%都可以自动决策,但是一旦出现例外的状态,需要人工去接管它,而这个接管可能只有0.6秒钟,所以对人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即便是L5的自动驾驶级别,刚才我注意到朱雅蕾女士也讲到了自动驾驶车真的要撞人的时候怎么办?这个算法谁来设计?所以,我们看到在欧洲有世界各国人民评选出无人驾驶车“饶命的顺序”,应该怎么饶命?大家想想第一个是什么?是婴儿车,这好像是一个普世价值观,要保护婴儿。然后是女孩,然后是男孩,然后是孕妇,后面还有很多,像胖男人就排的比较靠后,狗会排在罪犯的前面。所以,这些是投票排名出来的结果。即便是如此,我们把这样一个算法交给自动驾驶的车,我们就能够解决相应的法律与社会问题吗? 再有一个例子,CyBer-Health。自然的人有心脏和大脑,机器人没有心脏和大脑,他只有AI程序;但是,混合人一半是人一半是机器是怎么样呢?人的胳膊坏掉了可以换一个钛合金的胳膊,至少有两百年的寿命,腿坏了也可以换腿,心脏坏了可以换心脏,大脑换不了。这种情况下,人和机器的混合,CyBer-Health重新定义人的寿命,特别地,现在还有克隆人的出现,克隆人的身体、和心灵,所以我们看到谷歌首席未来科学家曾经讲到,2030年后人类将逐渐永生,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看到数字的克隆人,虽然作为自然人的身体已经去世了,但是你给他发微信他还能回你,他回你的感觉你没有任何其他的异样,这种世界会是什么样? 还有一个例子是关于对话机器人的,这里面涉及到了伦理、道德和法律,我们看到2016年的时候,微软推出对话机器人tayc,仅开放一天之后就关闭了,为什么呢?因为好人可以教它学好,坏人可以教它学坏。因此,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是:要做一个对话机器人至少要做到它具备一个18岁世界观形成以后的“常识”,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交给人类去对话,让它发挥它的作用。所有这样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科学推动信息-物理-社会系统的融合,逐渐形成赛博科学与技术新学科,“人-机-物”的新型赛博化融合,将进一步影响心理学、社会学、法学、人文与社科的学科发展,无人驾驶、智能合约、人工器官、陪伴机器人、数字克隆人等新型社会服务功能既给人类带来便利和享受,同时也带来新的法律与社会关系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答案是是Cybermatics+Blockchain。 第二个方面,我们看对区块链的理解和认知,我们看到区块链的技术内涵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实现共享的、分布式账本。也就是说从技术上看,它是以区块为单位的链式的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结点共识的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方式来保证数据的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但是所有这些技术内涵需要映射到社会治理的意义上,就是怎么样去表现数字经济当中的记录事实,加可编程加激励新的一些机制。因此我们看到区块链的应用特色是多方参与、分布抗毁,能够全网溯源,能够利用智能合约去触发机器自动执行,所有这些特色去转化为数字经济的可编程加激励、价值的存储和传递,多方协同、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降低成本,以及用智能合约去实现社会治理规则的自动化,数据资产化和确权。2009-2019,经过十年的实践,分布式账本开源项目形成了以比特币系统为代表的非许可的公有链,和进而演变出来的“以太坊”所代表的公有链也是一种非许可的链,它实现了平台化,可以支持多个应用项目。 联盟链的部分,以超级账本为代表。我们看到公有链形成的数以千万计的加密数字货币应用,这些应用很快在社会治理上就形成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监管政策。“以太坊”形成了数以千种的不同的应用,可以在这上面去做实验。但是,我们看到真正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是Libra提出的建立一套简单的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习总书记提出来的区块链应用诸多的方面,而所有这些他们都是在基于联盟链技术,包括Libra也是基于联盟链。通过联盟共同创新和创造,去解决监管合规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北京大学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在去年成立的区块链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方面瞄准如何去解决联盟链支持类Libra应用的数十亿用户的支撑,以及支持政务服务和监管科技区块链的底层技术。 今天,我们看到博雅正链已经开始发布和应用、能够把监管层作为联盟链当中的一个组成的部分,把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的行业应用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另外,还通过定义监管语言,来实现监管规则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我们看到国际上共同关注的区块链的融合发展也在进一步的推进,其中包括了新型的计算体系架构、数据的资产化、数据治理中的数据权属问题、以及增强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区块链新经济的模式。这中间包括了Blockchain+AI,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AI的应用,以及跟区块链的结合。Blockchain+IoT把分布式账本和物联网进行融合的方案,以及“区块链+”在医疗健康服务的新业态,既引入了AI,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同时利用区块链实现电子医疗病历的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像打造智慧农业管理的新生态,这中间用区块链融合了IoT和AI来形成新的智慧农业形态。 总结一下,我们看到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就是区块链在监管方面的作用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其他前沿信息技术和业务系统能够很好的融合,区块链在重构生产关系方面将发挥他的重要作用,我们也预期发挥区块链基础设施的作用,去变革调控机制和媒介,来促使中国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我们预期未来十年,我们的政务系统、企业信息化会经历过去的上网、今天的上云,到达未来的上链,也衷心祝愿中国的区块链政务服务和监管科技能够走在世界的前列。[详情]

杨帆:保险行业一直有营销文化 大家诟病较多
杨帆:保险行业一直有营销文化 大家诟病较多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创始人、董事长杨帆出席并演讲。 杨帆在演讲中表示,保险行业这么多年,一直有营销的文化,所以大家对保险行业诟病比较多,千万的营销大军、银行渠道的理财。 “在互联网金融转型当中,其实观念上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90后、80后我们在线下我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看到这个组织是能够尊重我的,值得信任的。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简单的、快捷的,文字上是要简练,让我们有一个参与感,而且需要你所有的内容服务体系要透明的,而且视觉要产生冲击力。”他说道。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谈到互联网保险,谈到保险科技,我们离不开大的互联网科技创业的环境,大家看到的过去的几天当中,真正成功的这些独角兽和大型BAT这样的企业,从保险行业视角来看,我们做了一点小结,感觉核心他们都是融入了社会当中的核心场景,从美团、头条到第二梯队的微博、知乎都取得了比较大的场景。保险这种场景在互联网当中的应用几年下来没有找到特别好的办法,除了在淘宝上的退运费险等等小的险种之外,主流的险种一直面临一个挑战,如何走进生活走进生活场景。 另外一条,保险行业这么多年,一直有营销的文化,所以大家对保险行业诟病比较多,千万的营销大军、银行渠道的理财。在互联网金融转型当中,其实观念上面临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90后、80后我们在线下我们最需要什么,我们希望的是我们看到这个组织是能够尊重我的,值得信任的。你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简单的、快捷的,文字上是要简练,让我们有一个参与感,而且需要你所有的内容服务体系要透明的,而且视觉要产生冲击力。 如何在保险行业做转型的破局呢?大家看到前段时间,也就上周,中国银保监会下发了一个《互联网业务监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引起很大轰动,因为保险行业期待这个文件有两年的时间了,大量创新期待的文件来支持和保护。我们看到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个重大的条件需要行业思考的,第一个首先是企业基因的改变,从销售第一的思维,以前叫渠道为王,今天对不起了,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用户为王,用户第一的思维和科技融合的理念,这条我觉得对保险行业挑战最大。 第二条是组织形态的改变。庞大的组织体系,数以千计万计的分支机构,还有庞大的金字塔式的销售团队,在互联网时代不转型是不行的,应该把他转成什么样的企业呢?像科技公司一样,扁平化的非常灵活机动的。技术架构的改变,也面临很大的挑战,长此以往,过去30保险公司的架构很多是老的架构,在互联网时代以云为核心的架构,包括这些新技术的应用都带来很大的挑战。对大的公司把你庞大的系统如何进行改造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另外一条非常关键,就是数据的中台是以往行业所缺失的,建立一个大数据的中台来支撑各种各样业务场景的渠道,这种转变是刻骨铭心的。还有运营方式的转变,从线下人跟人之间的交互走上线上人机之间的交互,到云智能的应用。以信美为例,信美服务的用户超过两千万,我们的客服只有十个人来接电话。80%以上的客服靠什么支撑?靠的是人工智能,是智能客服通过机器学习、通过知识图谱不断的完善。大量的服务通过线上来进行解决,毫无疑问节省了大量的成本,让公司的知识库和知识图谱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 还有就是交互路径的改变。今天在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体,从微博到今日头条到抖音,正在成为新一代创业者和科技组织所不得不考虑的新的沟通方式。 最后一条就是产品,从小产品到大产品的转型,除了科技注入到产品之外还有其他的资源,其实你说医学技术不是科技吗?从广义讲也是,如何把这些互联网的数据、大数据的技术、医疗的技术、基因的技术融入到产品当中去,对行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不再是一张简简单单的保单,这个转化也是非常急迫的。 谈点最后的观点,未来提到整个行业面临着从小的狭义的保险条款这样一个保险产品,转成把科技注入到产品的设计当中去,通过智能手机设备、穿戴设备、机器人、高速视频,包括各种各样的医学服务和医疗技术,融到你的产品设计当中去,去报备产品去提供服务。 刚才我第一页讲到的,把一个低频的场景通过这种交互变成高频的场景,另外把企业产生有价值的大数据变成让用户受益的小数据。我把数据告诉你,你怎么生活怎么控制,怎么控制血压,怎么能让你更加健康的生活,能影响你的寿命,这都是需要借助信用审核,健康综合服务也成为未来保险机构新的增长点、新的模式。靠销售、靠利差具有一定的盈利方式,也许未来会靠服务来替换和转型。面对保险机构的挑战,以前保险公司都是巨无霸,寿险公司都很大,很多产品都是自己来做,自己来买医院自己做科技自己做什么,未来我们需要打开视野,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科技公司、创业企业他们的能力融到保险机构的服务体系和产品创新当中去,把大家整合在一起,实现什么呢?把分段式的各种各样的服务能力整合成为金融级的健康管理服务,这是未来2020年我们看的到的最大的创新。在美国很多很大的创新企业都是在这个领域跑的最前的,网上可以搜一下,把数字科技智能设备,移动设备跟保险服务能力做深度的融合,跟客户进行高频的交互、定价。[详情]

李俊岭:保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指引
李俊岭:保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指引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国银行保险报》执行总编辑李俊岭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国银行保险报》与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有很多共同关注的领域,也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在今年10月“2019中国银行保险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朱进元发布了由《中国银行保险报》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共同撰写的《中国保险科技发展白皮书(2019)》,为我国保险科技应用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今天,我们在这里再次探讨“保险科技创新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可见行业对于保险科技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以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金融业掀起一场技术革命。一边是以管理风险、分散风险为天职,力求守住风险底线的传统保险业,一边是来势迅猛,涌动着创新颠覆力量的新兴科技,两者不断碰撞、融合,为保险行业的变革与进步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系列创新性的保险科技应用,正改变着行业生态,使保险行业在销售、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保险科技的带动下,保险业呈现出几大特征,第一,保险线上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传统险企、保险中介机构加速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消费者,尤其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对于在线购买保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第二,保险科技创新平台越来越多,互联网流量巨头大量涌入,保险科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目前来看,既有的保险科技模式有几类:一类是针对健康险创新平台,这类平台这几年特别火,大多看到了健康险这个风口;一类是相互保险的创新加入,为行业带来了更多互联网保险的运营模式;还有就是与车相关的创新,包括车辆驾驶行为鼓励、事故代步车服务、针对货车的UBI保险,等等。第三,保险科技大额融资越来越多。截至2019年上半年,保险科技公司已达238家,保险公司对于科技的投入也在加强。在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保险科技投融资交易数创下最高纪录,B轮和C轮融资额达历史新高。 保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监管政策的指引。12月13日,由银保监会中介监管部牵头起草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业内征求意见。对互联网保险经营规则、产品销售范围、监管处罚等事项做了明确且细致的规定,为互联网保险行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望未来,保险科技市场将迎来几大变革:第一,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在保险业的应用会更加普遍,这些技术将成为保险行业乃至金融业的“标配”,这将加速行业数字化布局;第二,保险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剧,边界效应越来越模糊,通过保险来实现生态圈建设将成为“常态”,企业从之前单一经营逐渐走向合作共赢;第三,平台经济效应凸显。未来随着保险科技的门槛逐步提高,中介平台和第三方网络技术平台将发挥巨大效用,推动传统保险业走向繁荣。 今年10月11日,有着25年发展历史的《中国保险报》更名为《中国银行保险报》。目前,《中国银行保险报》是中国银保监会主管的唯一一张报纸,每周一到周五出版。作为服务监管、服务行业、服务百姓的行业媒体,《中国银行保险报》多年来密切关注保险科技对行业变革的影响。一是通过报、网、微、端等多元化融媒体平台,持续报道保险科技方面的创新实践;二是连续多年举办保险业信息化、互联网保险等相关论坛,搭建跨界交流的平台,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三是组织保险科技相关的热点对话,帮助行业了解科技领域最新的思想变化、业态进步,促进各方达成共识;四是带领保险家走进头部科技企业。2019年《中国银行保险报》带领百余位保险家走进了阿里巴巴、中国平安、华为、腾讯等企业,切身领略科技领域的新变化,思考技术革命对行业的深刻影响;五是组织保险科技相关的培训,解读监管政策,把脉未来趋势。 作为媒体,《中国银行保险报》自身也顺应趋势,敞开怀抱迎接新兴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借助各类平台丰富我们报道形式的同时,也正在和相关企业合作,为行业开发标准化和定制化兼备的信息资讯产品。此外,我们还希望在保险产品分析评价,服务指数评价等方面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为行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当然,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一个媒体平台,在新时代致力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初心使然。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技术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握住时代赋予的机遇,深刻认知技术的力量,在技术浪潮中做一个自我革新、自我颠覆、自我赋能的弄潮儿,与时代共舞。[详情]

杜宁:做公司战略要和国家的战略高度一致
杜宁:做公司战略要和国家的战略高度一致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华控清交总裁杜宁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当我们联合倡议,我们在倡议什么?我讲三点。 首先,要顺势而为,我们做公司战略要和国家的战略高度一致,公司的发展要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当中来。比如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要素,但是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如何把数据的使用权、所有权和受益权分离,这里面不仅仅要匹配法律体系、管理机制,更要有技术的支撑。从这点来讲,其实我们倡议的是我们要有效、合理、合法、安全的使用数据,而不是合法、安全的不使用数据。 再比如区块链,到今天还有人强调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我觉得这个跟我们当前推广区块链的思路是背道而驰的。举个例子,上个世纪末我们做银行卡联网通用的时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十八个城市做有中心的模式,建立一个城市中心,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分行,还有地方性商业银行都直接和这个中心连接进行数据交换,我们称之为有中心的联网。还有一种是各商业银行两两互连实现联合的无中心的模式。无中心不是为了去中心化,而是建立一种新型的治理和联合的方式。 第二,讲之前我先给大家秀一个我最近创造的数据规律探索四象限理论,可以称之为“阿杜四象限”。左下角的象限是“知道自己知道”,是指大家在已有的带标识的数据中去寻找新的规律,利用机器学习帮我们算的更快、更准。这件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著名的AI,不管我们让机器去认苹果还是去认梨,如果不事先教它,机器认不出来,我们要先在画片上标识好这个是苹果,这个是梨,一百万张图片认过之后,OK,第一百万零一张图片机器能认出来是苹果还是梨。第二个象限是“不知道自己知道”。有海量的数据,但是还没有摸到数据的规律,这时我们用什么办法能从中探索出新的规律呢?这是我们现在炙手可热的另外一种技术——大数据,有很多数据科学家从不同角度,用各种算法和脑力去研究数据,寻求新的规律。第三个象限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比方说我有了更多的数据,我就能知道更多的规律,但是这些数据由于隐私、秘密或安全、责任等考虑,我是得不到的。这个时候我们有什么技术方法呢?要靠以MPC(多方安全计算)为代表的数据融合,虽然今天MPC可能是一个崭新的名词,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应该是一个新的炙手可热的方向和领域。最后一个象限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个象限能靠哪种技术来解决呢?就是靠人。所以刚才有一位发言者我觉得讲的特别好,我们一切的技术方式和手段其实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今天会有这么多人站在台上一起去读这个联合的倡议。 第三,我们在这儿读倡议首先表达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但是光有意愿没有用,我们还要有能力。我们想要守正创新,但是如果我们如果没有守正创新的能力,就会制约我们的发展。但是很高兴的看到今天联合倡议的企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比如说我就职的华控清交公司的核心技术就是MPC,能够让数据可用不可见,还可以规定数据的用途。比如博雅正链公司,把监管科技的理念从价值观的层面植入到区块链当中,做了双链的结构,并且智能合约都是用专属的Reg language写的。比如中科软的明镵系统,可以有效的提升保险风控水平,改善保险生态。  [详情]

薛婧:银行转型时应关注优质人群 提供个性化服务
薛婧:银行转型时应关注优质人群 提供个性化服务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百融云创副总裁、百融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薛婧出席并演讲。 薛婧在演讲中表示,对于银行来讲,在整体转型的时候应该关注的就是优质的人群,为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个人端,个人负债是逐年上升的,所以我们讲整个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是有时间期限的,我们预见会在未来的3-5年,这个行业会出现红利见顶。另外商业银行在进行转型的时候,实际上也应该借助科技的手段更全面的掌握一些全局的信息,同时知道如何进退。实际上,我们积极鼓励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来进行更好的智能化转型。”她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讲整个的行业发展,可以把它分成上半场和下半场,也就是浅水区和深水区,在上半场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流量如何获取,以及如何进行互联网化。在这个环节,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产品是第三方支付、线上理财以及高息的消费信贷。随着一些风险事件的爆发,我们会发现行业监管趋严,需要持牌经营,一些不合规的机构需要出清。现在整个行业已经进入到下半场,我们讲就是深水区。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们会谈到,刚才其实在上一位嘉宾他在演讲的时候也会反复强调,实际上金融更核心的东西是风控,所以在下半场我们会发现除了流量以外,我们更增加了对于风控本身的关注,同时我们会讲金融和科技,对于整个行业的嵌入以及结合更加深入。所以,我们看到在整个下半场的区间段会有更多低息的合规的消费金融产品,同时会关注普惠金融以及科技带给整个行业的推动力。 今天我会用短短的时间给大家分享两个层面,就是我们讲的大零售,一个是C端的消费金融,再一个是B端我们讲的普惠小微金融。首先我们看一下消费金融,这是我们汇总到目前为止消费金融客群的一个简单分类,我们讲整个消费金融其实潜在客户群体量是非常大的,这一波我们讲我们是互联网也好,还是整个行业的崛起也好,他实际上真正把长尾客户对于金融的需求这是一个刚需给激发出来了,整个潜在的消费金融客群实际上整体的群体大概在10.2亿左右,这是非常庞大的群体。从客群分类上我们简单分为三个大的类别,第一个是超优质以及优质客群,这就是我们讲的VIP客户,客群数量在3.5亿左右,实际我们为他们提供的金融产品利率较低。第二类是准优质客群,这类客群整体客群量在6.2亿人左右,非常庞大,为他提供金融产品实际利率会高一些,最下层就是次级和深度次级,五千万的客户,对他们提供的金融产品利率更高。 从未来几年整个金融格局来看,我们主要讲三个层面,第一个是主流市场,第二个是灰色甚至黑色的市场,第三个是逐渐萎缩的,甚至会消失的P2P市场。对主流市场来讲,我们讲参与者主要就是持牌机构,合规的科技公司,同时有保险、信托等等参与。刚才我们讲的客群分类里面,优质的人群我们实际为他的提供产品利率比较低,3.5亿人,这些人被国有行、头部以及BAT这样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所把控。对于众多的商业银行城商行来讲,我们其实应该抓住的是我们下面准优质的这部分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是非常庞大的,有差不多6.2个亿,这是中小银行在进行转型的时候应该重点关注的客群,但目前为止这部分客群真正的需求并没有被真正的激发出来,所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产品的额度来看,在于数千至数万,因为我们指的是C端客户。 第二类市场就是灰色甚至是黑色的市场,这里面主要讲的是超利贷,金额是非常低的,几百到一千左右,这样的客户就是次级和深度次级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实际上风险是非常高的,原来是由超利贷或者套路贷机构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但你们会发现暴露了非常多的风险。这是此次行业整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讲从2017年12月份开始,141号文出台实际上就是打击现金贷,到目前为止,这个余波并没有结束,之前也会有很多客户或者行业内的领导跟我们说,对于大数据行业目前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实际上我们讲这次对于整个行业的波动,主要针对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叫做打击现金贷,他实际上是从整个现金贷一整套的链条进行层层的打击,前端打击营销,接着打击系统服务,同时打击为现金贷提供风控服务的大数据风控服务商,同时打击三方支付,最后打击暴利催收,它是围绕现金贷链条进行全面打击。另外一个关键词就是“爬虫”,我们讲爬虫服务本身是中性的,你前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获取了信息后端如何应用,这些才是真正会产生风险的地方,这是整个大数据行业在进行合规升级的时候在做的一些事情,这是第二个灰色甚至黑色的市场。 第三个是我们讲正在逐渐萎缩甚至最终会消失的P2P的市场,所以这是未来几年消费金融的整体格局,对于银行来讲,我们在整体转型的时候应该关注的就是优质的人群,为他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个人端,个人负债是逐年上升的,所以我们讲整个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是有时间期限的,我们预见会在未来的3-5年,这个行业会出现红利见顶。另外商业银行在进行转型的时候,实际上也应该借助科技的手段更全面的掌握一些全局的信息,同时知道如何进退。实际上,我们积极鼓励商业银行能够运用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来进行更好的智能化转型。 刚才赵行长已经讲到了整个金融科技对于行业的颠覆性是说对于零售消费信贷来讲,什么样的业务模式才能够继续生存,实际上是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尽量减少人工的参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提升效果,这个实际上是科技可以带给大家正向的赋能。大家可以看到说,原来我们可能只讲单点,现在我们讲的是从前面的获客到准入到经营到客户逾期我应该提供哪些智能化的工具,帮助银行更好的应对整个链条上的一些服务。原来银行是物理网点,现在是基于客户进行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所以,整个金融科技发展来看,原来我可能只是需要输出一个评分,我可能只需要输出一个规则,但现在我也要基于客户本身的生命周期为银行提供全面的服务,所以这个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这个细节我就不讲了,所以前面主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对于消费金融市场我们的一些观察。 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小微企业,我们讲普惠金融业务,其实在普惠金融这个条线上,中小银行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去打翻身仗。我们具体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个在流量层面,在流量层面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并没有掌握真正的绝大部分的企业流量,即使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大型的互联网平台,在平台上自生态里面生存的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实际上跟全国的中小微企业数量来比,实际上也并不多,所以现在大家会看到很多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在积极的进军产业互联网。这个是在流量层面,实际上如果我们讲商业银行能够抓住自有在区域内的优势,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个是在流量。接着是在风控,实际上整个的智能风控发展是从互联网公司开始的,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大家在前期更多的是接受跟观察,我先看这样的技术是不是能够真正被应用?是不是有效?有没有存在风险?但实际上,近期我们就看到北京银保监局八月份和十月份出的两个文件,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监管层面对于大数据以及金融科技实际上是认同的,这个时候在整个风控体系内银行已经认识到我需要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来开展整体的大零售业务。所以整个传统银行已经开始逐渐掌握了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甚至是区块链的技术,在不断的拓展和尝试这些科技应用的边界,并且进行落地的实践。相对于消费金融来讲,我们讲小微他其实更加注重场景化,很难去一概而论说标准化的,所以这是为什么在小微这块,商业银行是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最后简单来说一下未来的中小微信贷可能的发展趋势,给大家一些借鉴,因为我们都在不断的探索。第一,可能是由核心的企业,央企为核心的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可以穿透到N级的;第二,B2B的电商,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小微金融;第三,以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为核心的小微金融;第四,政府中小企业数据和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小微金融;实际上这些领域都是我们可以去持续探索的。[详情]

左春:精准保险体现保险业现在 预示保险业未来
左春:精准保险体现保险业现在 预示保险业未来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左春出席并演讲。 左春在演讲中表示,精准保险这一概念是对保险在金融科技整体发展状况下的态势聚焦。 “它不仅体现了保险业的现在,还预示了保险业的未来。精准保险道出了保险科技的精髓,它的关键就是精准,即强调客户需求和保险产品之间的精准匹配。”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想介绍一下精准保险。在此之前,我先简要概括一下保险业在国内的发展情况。近30多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得非常快,国内从最初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发展到现在接近两百家保险公司。中国在加入WTO以后,保险市场比较开放,很多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在他们刚进入时,国内有一种思维倾向,认为保险行业应用软件由外资保险公司携带而至,也会像数据库等系统软件一样,在国内形成垄断。然而在经历了几十年后,我们发现,国内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能力,即使最初一些国际化公司(像美国的CSC),在全世界金融信息化领域、乃至金融核心软件领域相对垄断,但随着对核心业务系统理解和实践的不断加深,我们国内厂商也已经彻底改变这个局面。 准保险这一概念是对保险在金融科技整体发展状况下的态势聚焦。它不仅体现了保险业的现在,还预示了保险业的未来。精准保险道出了保险科技的精髓,它的关键就是精准,即强调客户需求和保险产品之间的精准匹配。此外,精准保险还具备高频化、场景嵌入化、主动式保障等特征。 高频是指加大交互频度。保险机构需要基于新技术手段,实现保险产品在网络交易情况下的高速、高频嵌入。传统的保险产品使保险机构与客户之间的交互频度很低,但在未来,交互的频度会加大,这是竞争的要点。频度越高,表示产品方、企业方对客户的控制力越强,客户黏性也就越大。 场景嵌入是指在具体场景中嵌入保险产品。客户在网购、买机票/火车票等日常生活场景中,会购买一些保险产品(运费险、飞机延误险等),这些保险产品具备碎片化、快速理赔的特点,在理赔流程设计层面省却了很多手续上的麻烦。 主动式保障强调预防。传统的保险产品是通过保险大数据精算得出,大量聚焦于事后弥补;精准保险强调预防,变被动为主动。这与传统保险的“防灾减损”和“健康维护”特征很相近:比如医疗健康保险,只要满足了某种健康要求,其相应的保障范围就扩大了;另一个例子是某类建筑物保险,虽然保费相对来讲比较低,但是有大量的专业顾问帮助客户去做风险控制,通过风险顾问来减少建筑物遭受风险的几率。保险公司把“要赔的钱”基本上都用于“防灾减损”工作了,这些都是主动式保障。主动式保障是未来保险发展的趋势。 精准保险要渗透到各行各业。从目前来看,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变革都要配套金融服务,保险在金融服务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金融科技公司的竞争力体现在实现金融信息化变革的能力,而能力的实现需要通过两个主要的渠道。一个渠道是从事保险机构或金融机构内部核心业务系统等软件的开发,在此过程中积累领域知识,实现技术积累和领域积累双管齐下。各行各业都有自身的软件系统,即管理系统,其中与业务关联度高的叫核心业务系统。这些系统也是分层的,越底层越通用,越上层越面向应用,中间是一些组件。未来行业的交叉,实际上是系统的相互嵌入。所以,如果想进入金融科技的场景,你不但要熟悉技术,你还要熟悉金融场景和现实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融合。大家都在拼低成本高效率,因此,有“存量”业务能力的团队占有优势。 另一个渠道是与新生态公司及大的数据公司进行适度合作,其中,新生态公司聚焦业务变革中的新IT平台,大的数据公司聚焦业务数据,从而打破传统保险的定价和设计问题。但在未来,保险机构仍然需要与大的电商平台竞争话语权,这要求保险机构形成差异化保险产品,根据客户特征做打包的团体类业务。金融机构有总公司和分公司,精准保险不可能仅靠总公司建设一套软件系统就能实现。因此,在能力建设过程中,保险公司需要在统一保险核心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做外挂软件,用于存储差异化数据,并且需要基于差异化特征和行业分类进行外挂规划,实现外挂服务与统一管理之间的衔接与平衡。 最后,我想简单总结一下。精准保险从目前来看正在从To C转向To B,即从标准产品的零售业务转向基于差异化特征的团体类批发业务,再到个性化。在此过程中,保险系统逐渐从内部走向外部,保险+也逐渐形成地域性产品的划分。[详情]

高峰: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处理好十个关系
高峰: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处理好十个关系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着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如何借力金融科技来破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IDC有份报告显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在1/3左右,也就是说2/3都是失败的。这两年,各家银行都是在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业内很少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成为业内的标杆。这里面原因很多,我想借这个机会做了一个简单分析,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 第一点,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战略与文化,其实数字化转型最好的推动方式在中国,就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战略、文化和理念,除此之外,当然还有组织架构、考核体系、人才及培训机制以及决策流程变革等。 今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召开了数字化转型专门的推动会,董事长亲自参会并强调,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全行的第一战略。周董事长强调数字化转型是关键,也是使命和责任,数字化转型再打造一家农业银行。 第二点,就是数字化转型重构运营模式。我们看到的招商银行发布了APP8.0,他们数字化转型路径非常清楚,这次是以数字化转型之势,加速推进零售金融3.0变革,从一般的财富管理延伸到财富生活,从而构建数字化的客户获取能力和数字化的客户经营能力。通过 App的开放生态平台与更多优质合作伙伴主动连接,引入内容、生活等非金融服务场景,为用户重新定义财富生活。 第三点,借力金融科技来赋能数字化转型。协会的潘会长多次场合强调了“四化”,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能够做到智能化。大家都知道,包括网点和线上有智能客服、智能的投顾等等。第二化,业务场景化,刚才有的嘉宾说的好,其实场景是要高频的交易。光大银行做的云缴费项目就很好。第三化,渠道协同化。手机短信、微信,线上的电话以及APP等,所有这些都要去协同,这样用户体验才会好。民生银行最近推出的基于运营模式变革的远程银行打通了网点和空中的通道。第四化,深度的融合化。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十家已经成立了,应该说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四点,强化标准引领加快数字化转型。刚才杨司长已经把这些内容讲的非常到位。我就说一点,国际上标准引领银行数字化转型有一些成熟做法。一是美国明确了与金融科技标准相关的制度化顶层设计;二是欧盟将标准作为监管的辅助手段;三是英国将标准作为创新的重要抓手。我国金融标准建设在人行的带领下,正在积极推进,以标准化来引领数字化转型。中国银行业产品与服务标准委,过去的三年,我们组织、参与、牵头共有十几个标准。 第五点,关于数据中台驱动金融场景的服务,现在数据应用的趋势,已经从营销的环节向运营端和风控端开始全流程的渗透,所以数据中台驱动业务中台,已经引领各个部门在使用数据,提供数据决策的能力。业内很多银行都在尝试数据中台的模式,学习了阿里的强中台模式,包括双中台,就是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把前端和后端打通,来提高数据的使用和决策能力。 第六点,开放银行是数字化转型必经之路。如今的开放银行不是简单的提供提供产品和技术改造,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数字化转型的全新的一种商业平台模式。浦发银行前不久在深圳的数字化转型论坛,第一次披露了浦发银行开放银行进展的情况,明确表示打造开放银行是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实际上,围绕客户需求,开放产品与服务,交易与流程,数据和算法,并与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第三方开发者等合作伙伴共享,重构商业生态的系统。 第七点,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及建行大学开发了金融科技师(CFT)认证项目。2019年9月28日在深圳举办开班仪式。该项目采用“mini-MBA”项目精英培养模式,采取面授教学的形式,每周授课一天,共10周(总计60学时),历时三个月,已经结束。金融科技课程的顶层设计请了香港科技大学,我们也参考了常青藤院校的培训内容。师资构成来自港科大、深大和银行同业以及十大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还包括互联网巨头公司,以及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提供所有案例。整个课程包括金融科技新技术,覆盖到营销、服务、运营和风控等各个场景。 第八点,数字化转型依托于数据治理, 2018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过一个《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强调了数据治理架构的建立,明确了数据管理和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还明确了全面实现数据价值要求,要求加强监管监督,与银行的监管评级挂钩。 第九点,生态战略成为数字化转型关键点。11月8日,工行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正式亮相,开启了智慧银行建设的新篇章。互联网公司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商业银行的路径是大不一样的。互联网银行先获取流量,然后做流量经营,最后扩展到生态场景;而银行先去做主营业务,然后再做产业链金融,最后部署生态场景,两个做生态的打法是不一样的。对于数字化转型,大型银行更加关注“共建生态”,而中小银行则更加关注“错位竞争”。 最后,我想用哈佛商业评论2019年1月份有一篇文章,结束今天的发言。如何避免数字化转型那些坑?有些科技公司讲的故事很精彩,实际上埋着坑,包括AI技术,也包括区块链技术,讲的很好,真正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几个坑大家都看到了,主要是战略陷阱、组织陷阱、工具陷阱、治理陷阱、业绩陷阱。 总而言之,数字化转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路漫漫其修远兮。数字化转型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总结起来,需要有明确的战略文化以及扎实的落地的运营模式,还有就是一定要找准金融和科技的融合点的赋能,以及形成标准化的产品。借力双台驱动,包容开放平台,建造智慧的平台。关键还是靠人才,靠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在合法合规使用数据的情况下,避免数字化转型“踩雷”,努力打造中国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和标杆。[详情]

孔祥威: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存底层资产不透明等问题
孔祥威: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存底层资产不透明等问题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京东数科资管事业部资管科技研发总经理孔祥威出席并演讲。 孔祥威在演讲中表示,资产管理是一个深度与广度兼备的领域,单靠一个科技公司的力量很难为广大的资管机构提供全面、有效且兼具弹性的解决方案。 “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蓬勃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底层资产不透明,产品设计再到发行过程当中数据采集困难、二级市场的交易标准化程度低等的痛点”她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荣幸代表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参加本次“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分享京东数科在资产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实践。先介绍一下大背景。随着今年金融科技行业顶层设计的出炉,金融科技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当前我国逐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愈加严重,急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提升整个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同时随着金融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比如说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大幅开放市场准入,中国的股市债市被纳入主流国际指数,外资金融机构逐步加快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对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形成比较大的冲击。像中国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债券承销公司、信用评级公司、公募私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竞争的加剧不仅仅带来资本和公司治理的提升,也对国内机构的技术理解和应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内资管市场的整体格局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这也倒逼着资管机构修炼内功,寻求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京东数科一直致力于用技术手段帮助整个实体经济进行数字化转型,我们在支付、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一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资产管理这个国内新兴领域当中急需要智能技术帮助转型。资管行业承载着代客理财,有效衔接资产资金,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等这些重要使命,在海外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内才逐渐起步。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资产管理行业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力的下半场。 这是一个典型的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流程,它涉及到多个岗位多个环节,随着业务复杂度不断提升,资管规模不断做大,对跨市场、跨资产穿透式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散落在各个资管系统当中的这些复杂的数据管理能力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资产证券化行业蓬勃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底层资产不透明,产品设计再到发行过程当中数据采集困难、二级市场的交易标准化程度低等的痛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京东数科在今年6月份推出了市场首个区块链ABS标准化解决方案,我们将区块链的技术创新的应用于ABS这个业务领域,区块链技术所特有的容错机制,不可串联性,不可篡改性等等,为ABS的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这个基础之上投资人可以有效的追溯底层资产直至原始权益人。这个创新方案有效的将资产方、计划管理人、律所、评级机构等多方组织成联盟链,实现了高效的链上信息同步,业务数据的自动确认,资产信息透明管理等等功能,有效的提升ABS发行各方业务协作效率。 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我们与北京金控也整合了双方的优势资源,在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平台共建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的合作,通过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共同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切实为小微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 资产管理是一个深度与广度兼备的领域,单靠一个科技公司的力量很难为广大的资管机构提供全面、有效且兼具弹性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开放的生态,发挥各个细分领域里面的参与者的优势,共建这个生态,更好的服务整个资产管理行业。“JT²”最终目标就是希望打通资管行业的全价值链,资管机构、中介机构、投资者等多方可以利用JT²这个平台创造价值、共享价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大资管新生态。[详情]

张志军: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影响支付存储借贷
张志军:云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影响支付存储借贷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世界银行集团首席信息安全架构师张志军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第一个案例是我在美国领航集团工作的时候,大概在2004年做的一个案例,我们领航集团是一个很大的共同基金管理的机构,他的其中一项业务是为企业管理员工的退休金——“401K退休金”。 要对这些投资进行管理用户都可以到我们网站上来操作。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内网的发展,企业往往有一个要求,希望把员工基本退休金在内网能够直接显示,怎么解决呢?因为那些数据只是在我们的数据库里面,我们采用了一个国际标准,到现在来说还是在用的标准,叫SAML,它的工作原理就是,用户在内网经过身份认证,然后用SAML这个形式生成一个标准的字符串,从内网服务器送给我们的服务器,我们服务器就来辨认字符串,验证里面的一些重要的信息,包括时间戳,包括用户的身份,包括内网服务器所给加的数字签名。验证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把用户的基本信息用一个数据包的形式送回到内网,就可以显示在内网的网页上面,这是我们用SAML技术来做的融合。 之后如果在内网看到基本信息之后,用户还想做进一步的工作,比如说改变他投资的组合,他就必须到我们的网站上来。怎么做呢?仍然可以技术利用SAML这个字符串,他就可以点击一个链接,直接不需要再到我们网站进行身份的验证,运用他已经在内网做好了身份验证,到我们网站直接可以进行操作。 第二个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希望让一个用户看到他整体的一个金融画像,一个人肯定会把他的资产放在不同的银行、不同的投资公司、不同的信用卡公司。我们设计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解决方案稍微有点笨重,我们要把他在每个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记录下来,然后让我们的服务器代理用户去相应的网站把这些信息拿过来,在我们的网站上去把它集成。集成的好处就是用户可以一目了然看到自己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给他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财的建议。第二个解决方案,就是针对同样这个案例实际上有一个标准技术,叫做OAuth. 这个OAuth 用的是一个通证,今天通证的词被用的比较烂了,实际上通证这个词在IT行业用了很多年,这个OAuth主要是记录一个用户的授权,这个用户说我授权你这个网站去另外一个网站拿我的信息,这些授权会有具体的描述,我同意你去拿什么样的信息来做什么事情,所以他只要在我们网站登陆,经过身份识别之后,我们可以用这个通证去相应的网站去抓取信息,把这些信息拿过来在我们的网站上去汇总。所以说针对同样的要求,我们用不同的方案,第一个稍微笨重一点,第二个稍微灵巧一点,用到OAuth这个目前还是非常流行的技术标准。 后来我在2009年加入世界银行,世界银行从2010年开始,开始了一开放数据这个项目,把我们世界银行所收集处理生成的各种数据都把它变成一个公共的财富,我们不再收钱,我们每年少收一百万美元,把这个数据交给社会,通过API的形式让大家来使用,创造很大的社会价值。其中一部分就是公开或者说开放金融数据,把我们世界银行的项目相关的各种的金融数据都把他放在一起,支持很多种的API的调用方式,来让公众来使用。 我想介绍一下刚才蚂蚁金服的代表讲到移动支付的事情,移动支付实际上在十几年前,在肯尼亚开始做M-Pesa这个项目,做的非常成功,在他们做之前在肯尼亚大概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家庭参与到金融服务里面,但是通过他们十几年的努力,就利用M-Pesa这个技术,让超过60%的肯尼亚家庭都能够参与到金融服务,所以说在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在左边这个图里就展示,就是说怎么样用一个2G的手机用短信的形式就能够让他去存钱去取钱去支付,当然需要通过很多商业网点,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就是把一笔交易整合在一条短信里面,这样既简洁又省钱,因为每条短信都要花钱的,就像刚才蚂蚁金服讲的,他们也是同样的形式,通过很多网点,每个网点都可以作为帮一个用户把现钞放到M-Pesa帐户的一个渠道,他可以在那里取钱或者支付或者付款。 更近一步,最近几年在印度有一个项目叫做UPI,就是说一个通用的付款接口,他是基于印度有一个很大的项目Adhaar, 就是解决很多人没有身份的问题。刚才蚂蚁金服的人讲到目前十亿人没有身份,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前大概全世界有将近20亿人没有身份,这个项目至少解决了至少五亿人没有身份的问题,基于人有了身份,怎么样让他能够参与到金融服务里面去,他的做法是制定一个标准的汇款的接口,让所有银行或者大部分银行加入进来支持这个接口,这样他把用户的银行帐户虚拟化,我不需要知道你银行的帐号,我只需要知道你的手机号或者你的电邮我就可以给你付款,我不需要知道你的钱去哪个帐户,所以他通过UPI形式把付款这件事做的非常方便非常简单,在印度也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最近大家对区块链比较感兴趣,大概在至少两年前,盖茨基金会他们利用一个技术叫做InterLedger,基于区块链付款的协议,他就是借鉴TCP/IP, 在我们今天用到互联网上TCP/IP是把一个数据包从一点发送到另外一点的一个基本协议、基本数据表达格式和传送的策略的一个描述,他借用这种形式定义了一套格式和一个策略,让很多参与付款的服务者参与进来,用同样的协议同样的策略把付款的需求从发起人找到最快捷的方法,或者最省钱的方法把它送到收款人,不管是以手机号收款还是电邮收款还是银行帐户收款。 我想提到最近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一个报告,总结了金融科技对金融服务的影响力,他们把金融服务分为五大类,支付、存储、借贷、风险管理以及获得金融的指引。他们的分析结果是说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对于后三项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区块链技术就是DLT是对前四项金融服务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云服务和大数据的技术对于前三项有很高的影响,所以我想他们的研究报告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一看,应该对我们金融科技的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详情]

杨富玉:跟踪金融标准动向 提升对金融服务敬畏心
杨富玉:跟踪金融标准动向 提升对金融服务敬畏心

  新浪财经讯 由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数”享生态,“智”惠金融。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杨富玉出席并演讲。 杨富玉在演讲中表示,要跟踪金融标准动向,提升对金融服务的敬畏心。 他谈到,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金融标准供给也是两个渠道。一是与法律法规配套的监管技术标准;另一个是由行业协会发布的自愿性技术标准。 从我国的实践看,金融标准供给也是两个渠道。一是以政府主导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另一个是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上述国内外所有政府主导的金融标准,都是金融管理部门组织起草;所有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都有持牌金融机构参与。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具有特殊的风险属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各国都是强监管,另一方面是由于标准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他说。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中关村是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中关村实施创新驱劢发展战略,支持引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吸引培育了一批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已成为全国金融科技发展高地。 “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中关村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带头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令人欣喜地的是,2016年,中关村成立中关村标准化协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十大高精尖领域。2019年9月,中关村成立“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致力掌握国际标准话语权,提升产业竞争力。至今,中关村标准建设已经取得积极成果。 下面,我就持续推进金融信息技术标准建设,谈三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第一,加强通用信息技术标准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长期以来,金融业都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行业。目前,金融业已经成为以信息处理为基础的服务产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融业非常欢迎信息技术研发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社会信用好的企业加盟合作。建议有关企业,发挥工匠精神,一方面加强底层技术、系统性技术和平台性技术研发和专利建设,另一方面及时将创新成果标准化,搭建产业化的桥梁,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既可以选择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自底向上的标准建设之路,也可以选择直接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自上而下的标准建设道路。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通用信息技术标准建设的体制、机制还是比较健全的。国内,信标委、信安标委每年都有大量的国家标准立项起草和审查发布。2015年以来,我国与国际接轨,建立团体标准体系,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国际上,ISO、IEC、ITU都有不同TC在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标准建设。 如果一个企业参与了通用信息技术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研制,他就不仅掌握了技术应用推广的先机,而且也拥有了一块金字招牌,在向金融业提供服务时将获得更多竞争优势,而且也将被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获得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第二,跟踪金融标准动向,提升对金融服务的敬畏心。 从国际组织看,金融标准供给有两个渠道。一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金融组织,组织各国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被广泛接受的金融业务和管理等方面的良好规则、实践或指南,侧重监管要求;另一个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TC68(金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22(可持续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各国金融专家和标准化专家,制定数据、交换、安全、环境、社会等方面的规则、指南或特性,侧重编码等技术要求。 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金融标准供给也是两个渠道。一是与法律法规配套的监管技术标准;另一个是由行业协会发布的自愿性技术标准。 从我国的实践看,金融标准供给也是两个渠道。一是以政府主导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另一个是市场自主制定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上述国内外所有政府主导的金融标准,都是金融管理部门组织起草;所有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都有持牌金融机构参与。一方面是因为金融具有特殊的风险属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各国都是强监管,另一方面是由于标准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 第三,协作研制信息技术金融应用标准,开创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我国移动支付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包容审慎监管,首先划定刚性的底线,即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为准则,从业务合规、技术安全、风险可控等方面明确红线;其次设置柔性的边界,采用“金融标准+检测认证”方式,规范事前准入和事中监管并做到风险可控,为创新营造宽松适度的发展环境。 2019年,人民银行坚持守正创新,构建金融科技包容审慎监管框架,推动科技在金融领域规范高效地应用。一是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引导金融业秉持“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原则,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为金融科技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遵循;二是组织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试点,推进技术与业务、应用与场景的融合发展,探索可复用、可推广的新模式;三是建立金融科技产品认证体系,将11种金融科技产品纳入国推认证,以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实施为手段,强化金融科技安全与质量管理;四是组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探索运用信息公开、产品公示、社会监督等柔性管理方式,努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着力提升金融监管的专业性、统一性和穿透性;五是组织开展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推动国标、行标落地实施,丰富国标、行标发展基础,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制定标准,尤其是推荐性标准,就是大家充分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而执行标准,就是自律、他律相结合,大家取得共赢的实践。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产品的生产供给和服务提供突破单一机构局限,越来越开放,越来越社会化,标准的互换、联通作用将大有用武之地。 希望北京各界充分用好金融科技应用和创新监管两类试点工作平台提供的便利,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规范作用,围绕金融科技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大标准研制工作力度,积极参与构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协调发展的标准供给体系,加强标准落地实施,主动开展国际标准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依法合规有序开展金融科技创新,助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行稳致远。[详情]

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将在北京金融科技示范区举办
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将在北京金融科技示范区举办

  立足北京,辐射全国,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将在北京金融科技示范区举办 在当前世界多变格局之下,金融科技已然成为全球各国抢占发展新高地、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纵观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演变,无不是以雄厚的金融产业基础、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多元丰富的应用场景为基础,以及符合市场发展的监管体系、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支持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为引导。未来全球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创新,全球金融的竞争力增长离不开科技赋能,金融科技将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具有创新基因、渴望飞速发展的金融科技企业,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给予它们成长土壤的每一个城市。城市,作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依存的基本单元,肩负着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生态的关键使命。经过几年发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已成为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重地。2018年10月《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简称“《规划》”)的发布,为北京金融科技的发展勾勒了一张美好蓝图,而北京也交出了一张完美的答卷,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蝉联全球金融科技最强城市。北京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领头羊”,也是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最活跃的地区。 10月17日,习近平在向中关村论坛贺信中强调,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目前,北京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优势,不断集聚创新资源、海纳八方英才、拓展金融场景、夯实基础设施,具备引领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 北京在《规划》的引导下,正着力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示范区,加强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建设,积极筹备金融科技实验室,优化金融科技空间布局,加速金融科技场景向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方向的拓展等。同时,在金融科技监管创新方面,北京正探索推动以监管沙盒为核心的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落地,优化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推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0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的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将区块链技术作为我国自主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口,推动区块链技术发展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政策支持、典型企业数量、资本环境、科研能力来看,北京区块链产业发展居于中国领先地位,吸引了中国32%的区块链企业聚集发展,并囊括了中国40%的专利,发展速度处于中国较高水平。北京正加快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底层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应用。 目前,已进入《规划》落地实施的第二年,北京如何维持领先优势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全球领先科技创新高地?北京将创新哪些新举措、新模式,推动金融科技产业链的良好运转?北京发展金融科技还面临哪些关键挑战,需把握哪些发展机遇?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于2019年12月19日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的“2020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将为您揭晓,敬请期待![详情]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
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

联合主办
国培机构

战略支持单位
中国银行保险报

协办单位
中国银行业协会信息科技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
北京市银行业协会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