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银保监会:大力打击非法金融及“无照驾驶”
中国银保监会1月27日消息,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26日召开。会议强调,2021年要加大对非法金融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平台金融活动监管。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和保险营销体制转型变革。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4.1% 今年工业经济运行有望持续向好
国家统计局1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主要工业板块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分析人士预计,2021年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有望获得两位数增长。
“猪粮比”回落折射生猪养殖产业痛点
记者调研发现,无论是养殖户还是养殖企业,其对产能恢复背景下猪价长期回落的预期不变,当前生猪产业矛盾已经从供给不足转向产业能否持续稳健经营。专家认为,在“猪粮比”回落背景下,养殖企业可积极运用生猪期货工具锁定养殖利润、降低养殖成本。
原材料涨价吞噬钢厂利润 钢价上涨下游企业承压 钢铁产业链三角矛盾亟待破解
钢厂近期纷纷上调产品价格,背后是焦炭和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钢厂希望通过涨价转移成本压力。而钢材价格上涨,对下游用钢企业带来较大影响,原材料、钢厂、下游用钢企业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
上海证券报
指数震荡热点扩散 绩优小市值股又“香”了
随着高位“抱团股”筹码松动,部分业绩优秀的小市值品种重获资金关注,市场“二八分化”之势暂时受到遏制。昨日虽然股指涨幅不大,但两市有1981只个股上涨,上涨家数在本周前3个交易日中最高。
涉嫌造假?回购!闪崩?回购!利空?回购!“应急式回购”救不回投资者的信任
用于上市公司维护价值的回购,有被个别公司带偏的迹象。近日,多个“应急式”回购方案出炉,相关上市公司或因卷入“造假疑云”股价阴跌不止,或短期股价出现闪崩,或公司被曝出某些利空,解决方案都是快速推出回购方案进行“对冲”。
两年间 审核了406家 淘汰了70家 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进一步压严压实“两个责任”
2021年开年,6名保荐机构代表人、1家券商投行、1家发行人领到了上交所开出的首批自律监管罚单。自2019年3月科创板开板以来,上交所牢牢坚守监管定力,将“压严压实两个责任”转化为系统性、制约力的制度机制,“管早管小,管大管重”,对未切实担责的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及时亮明监管态度形成监管威慑。
聚焦高成长 科创板成公募主流配置
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三季度科创板开市以来,主动权益类基金持仓科创板个股的市值已从2019年三季度的9.05亿元上升至2020年四季度的553.40亿元,持仓科创板的基金数量也从48只上升至610只。
证券时报
国企改革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
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刘鹤主持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并讲话,国务委员、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王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落实三年行动方案,要把握好“一个抓手、四个切口”。
深化新时代金融工作认识 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
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回顾2020年主要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深圳多区发力免税消费中心 商家希望政策尽快落地
近年来各地纷纷发力免税业,正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举措。而在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已经提出多年。另一边,海南自实施免税新政以后成为了新的“购物天堂”。
注册制市场化定价成效显著 新股估值加速分化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时期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19年7月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公司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审核效率大幅提升,个股加速优胜劣汰。
证券日报
银保监会: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
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1月26日,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指出,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七天三城升级楼市调控 住建部调研督导再次强调“房住不炒”
除上海、深圳外,1月27日,杭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从住房限购、住房限售、税收调节和无房家庭认定标准及高层次人才优先购房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上市券商2020年业绩“预告”:已有12家净利润超10亿元 中信证券达149亿元
近日,40家A股上市券商中,已有15家披露2020年度业绩情况,其中,7家上市券商披露业绩快报,8家披露业绩预告,15家公司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就地过年”激发市场新活力 释放更多新型消费潜力
中国银行(维权)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地过年”将对旅游、住宿、交通等消费产生影响,但并不一定会影响实物消费和其他服务消费。在春节前这段时间,加强促销力度,对“就地过年”的居民适度推出消费券,鼓励他们购买自用和送亲友的年货。
责任编辑:彭佳兵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