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艺片引发的“悲剧”:华策影视3天蒸发20亿

一部文艺片引发的“悲剧”:华策影视3天蒸发20亿
2019年01月05日 08:12 新浪财经综合

【线索征集令!】你吐槽,我倾听;您爆料,我报道!在这里,我们将回应你的诉求,正视你的无奈。新浪财经爆料线索征集启动,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倾诉与吐槽”!爆料联系邮箱:finance_biz@sina.com

  每日经济新闻

  华策影视(300133.SZ)跌停了!

  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创业板上市公司华策影视股价跌停并创上市新低,公司市值一天缩水16亿元。之后的两个交易日华策影视持续低迷,1月4日,在市场大幅上攻的情况下股价也仅仅微涨0.51%,3个交易日市值蒸发20亿元。

  刚刚过去的2019年元旦假期,文艺圈最热门的话题,不是在维也纳和柏林举行的两场古典音乐的传统盛宴,也不是网友对各大卫视车祸现场般跨年演唱会的吐槽,而是朋友圈当中围绕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一场骂战。

  图片来源:东方IC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引起如此高的关注度,是因为它凭借一个傲人的纪录,改写了中国文艺片的历史——片子还未上映,就已经靠预售收入实现票房过亿元。实际上,该片首日票房最终定格在令人称奇的2.6亿元。这可是一个让好莱坞英雄题材大片都会羡慕的数字,也占据了2018年12月31日全部院线单日票房的过半江山。

  可此后该片的表现就犹如一场电影都刻画不出来的梦境——第二日也就是元旦当天,单日票房断崖式跳水到1116万元,较首日票房缩水了近96%;而到了元月2日,票房更进一步缩水至184万元(截至1月4日20:00总票房为2.8亿元)。正是因为这样的戏剧性变化,再加上被举报首日票房注水,导致华策影视股价开年即出现大跌。

  《地球最后的夜晚》日票房数据

  《地球最后的夜晚》日排片数据

  比票房更惨的是影片的口碑。与开映前一片叫好声不同,看片之后的观众表现出了极低的容忍度,在微信、微博上出言吐槽已经是无比宽容,更夸张的是据说有影院经理晒出放映设备遭到损坏的照片,称幕布被砸出一个凹坑,基本跟“一名成年男性观众的拳头一般大小”。

  与此同时,在微博等自媒体或是影视公众号的评论区,谩骂与力挺的两种意见又打得不可开交。如果说要从中选择两派最有代表性的意见,大致是这类声音:

  A:这类文艺片本身就不是给你们这些抖音用户看的,还是看《延禧攻略》这样的“爽片”去吧。

  B:掏钱看了电影还能不让人骂怎么滴?这样的电影,“装”就一个字!

  《地球最后的夜晚》豆瓣评分

  《地球最后的夜晚》猫眼评分

  围绕这部影片既然能产生如此大的争论,那么到底是有哪一方做错了吗?

  先来看看以导演为首的制作方。导演毕赣被电影圈视为不到30岁的青年才俊,首部影片《路边野餐》口碑上佳。在他自己看来,长镜头、复杂的场面调度、反情节等都是他所擅长的特色,这部电影就是要用镜头的语言,去无限靠近梦境的真实,至于观众能看懂几分,从来就没有一个标准,正如1000个观众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是一个道理。由此看来,制作方是没有做错什么的。

  那么观众做错了吗?好像也没有。在跨年夜那么特殊的日子,观众没有选择去时代广场看水晶球缓缓落下,也没有在泰晤士河边看“伦敦眼”绚烂的烟花,甚至都放弃了在暖气足足的房间里边吐槽边收看各大卫视的演唱会,而是跑到影院里想要度过发行方在营销中所宣传的“一吻跨年”的浪漫,可是等来的是混乱的时间线和支离破碎的情节,等来的是影院里满满的手机屏亮点和不时传来的打鼾声,说好的浪漫在哪里?

  2018年12月31日,湖北宜昌,观众在影城等候入场观看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图片来源:东方IC)

  那么一定是影片的发行方做错了!真是这样吗?宣传和发行机构会觉得自己比窦娥还要冤屈。投资自然就是为了要赚钱,做出来的产品,难道非要亏本才高兴不成。既然是做营销,当然是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进影院里才对,反正钱包是在你们自己手里,又没有坑蒙拐骗,更不是强买强卖,以后看片前拜托先了解一下基本情况,不要像某些观众说的,看完以后才知道原来这不是一部科幻影片。

  那么既然三方都没有错,问题又出在哪里呢?有人已经看明白了,说“菜是好菜,只是上错了饭桌”。

  纵观近两年中国国产电影市场,卖座的不外乎三类影片:一是《战狼》《红海行动》这样的主旋律题材大片;二是以开心麻花团队为代表制作的喜剧类型影片,如《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等;第三类是今年异军突起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如《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

  对于投资方来说,尽管前两类题材目前依然还是票房保证,但缺陷在于它都不是纪录老百姓真实的生活,你总不能今年投拍《战狼》,明年再接着拍《战虎》《战狮》《战象》《战豹》,或者再虚构什么《东虹县财神》,真正拥有群众观影基础的是第三类型影片,以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为主,这无疑将是未来几年电影市场的主流。

  但回到刚才“菜是好菜”那个话题。生活是需要各色菜式来进行调剂的,不是一个类型的好菜就能满足所有人的品味。比如《舌尖上的中国》里,尽管普罗大众更喜欢的是水煮鱼、麻辣烫、串串香,但像淮扬菜里耗时费力、极考验刀工的“文思豆腐”,同样也是生活中一个美好的点缀,你总不能浅尝一口就开骂,评论说淡而无味,难吃至极吧。

  影视行业同样如此。既需要关注生活点滴的现实主义影片,也需要有《延禧攻略》《战狼》这样的爽剧爽片,同样也需要考验导演功力与演员表演的文艺类型影片。

  回头再看近年来的文艺片市场,不乏佳作,但像《聂隐娘》《罗曼蒂克消亡史》这样的好作品票房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就像有观众在说起《地球最后的夜晚》时,认为看着一个涕泪交流的大男人在镜头前花一分多钟时间连皮带核吃完整个苹果是“巨无聊巨没有意义的事”,也有人会讨论影片《聂隐娘》中三个看似毫无意义的长镜头:一个羊圈中的悄无声息的几只羊;一个有着林黛玉笔下“寒塘渡鹤影”一般美丽意境的池塘;女主人公和师父看着山色变幻、云起云落的场景,约一分钟时间里没有一句对白——在一部影片总计100余分钟的时长里,这三个镜头就超过两分钟,占据全部成片的大约2%。这可是导演侯孝贤引以为自豪的全胶片拍摄,估计出品方的制片人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很贵啊,侯导,这可是胶片。

  但同样是类似看上去没有意义的镜头,却可能成就电影史上的经典。这就像一代影后葛丽泰·嘉宝在《瑞典女王》片尾中一动不动的一个面部特写,如果不是过了很长时间后眨一下眼,恐怕会有观众认为是电影已经定格。就这样一个镜头,已经被视为考验演员演技与刻画人物功力的样本。

  所以正如侯孝贤所说,他已经年逾70,拍过那么多年的电影,难道还不知道电影制作方想要什么样的影片,观众又想要看什么样的影片,可是他就想坚守自己的初心,按照自己的意愿拍一部内心想拍的戏。

  同样回到了刚才那样的困境——导演想拍自己的作品没有错;出品方要付出巨额资本,想赚钱或者至少不亏钱也没有错;观众想看一部好电影,当然更没有错。

  这样一个难题,一时半会估计还很难解开。只有两个建议:对于观众来说,钱包还真是自己的,购票前一定三思,尤其不能让《**笔仙》之类的烂片在电影市场上劣币驱逐了良币;对于投资方来说,《地球最后的夜晚》已经检验出了当前文艺片的极限市场容量,即真实观众群体约几百万、票房亿元上下,要想投资不至于亏损,一定要算好这个成本账。

  最怕的一个后果是,《地球最后的夜晚》透支了未来几年市场对文艺片的票房信任,以至于从此以后这就成了一个无人敢于问津的类型片。我们假设一个万达电影的人士碰到一个阿里影业的人士,见面寒暄说“听说你最近在投拍一部文艺片”,对方愤怒地回呛道“你才拍文艺片,你们全公司都拍文艺片”。

  要果真这样,也不是中国电影之福。

责任编辑:高艳云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7 华致酒行 300755 16.79
  • 01-11 明阳智能 601615 --
  • 01-10 宁波水表 603700 --
  • 01-09 青岛港 601298 --
  • 01-08 华林证券 002945 3.62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