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断供潮”将至 大数据风控商玩法生变

数据“断供潮”将至 大数据风控商玩法生变
2019年09月19日 03:03 第一财经

  数据“断供潮”将至 大数据风控商玩法生变

  段思宇

  此轮强监管并非无迹可寻,实际上是承接了之前对“套路贷”、“高利贷”、“暴力催收”的严打,目前已有专项小组在全国范围排查相关情况。

  近日,大数据风控服务商迎来又一轮强监管风暴,多家公司接连爆出被调查的消息。

  关于被查原因,业内多数观点认为是与运营商爬虫业务及数据违规抓取和贩卖有关。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此轮强监管并非无迹可寻,实际上是承接了之前对“套路贷”、“高利贷”、“暴力催收”的严打,目前已有专项小组在全国范围排查相关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亦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据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一级巡视员兼副局长杨春艳介绍,截至目前,已收到8000条针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举报,其中实名举报占到近1/3。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隐私保护意识的觉醒,监管不断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管理,目前已研究制定部分相关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具体实施细则。与此同时,在强监管下,大数据服务公司原有的商业运营模式将发生变化,核心竞争力将逐渐向输出分析能力转移。

  行业震荡,多家公司被查

  自9月6日杭州大数据风控平台魔蝎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被查以来,短短几天内,多家公司先后被调查或暂停相关业务,包括公信宝的运营公司杭州存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古荡派出所查封,上海诚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聚信立)向商户下发通知称将暂停对外提供用户授权的运营商爬虫服务等。另有业内人士透露,还有小型数据公司正被调查。

  关于这些大数据风控公司被查的原因,业内观点认为主要是与运营商爬虫业务及数据违规抓取和贩卖有关。比如,在市场上流传的一份公信宝2018年产品价格服务表中,清楚介绍了不同数据的等级和单价,这些爬虫类数据涵盖社保、学信网、京东、电信、移动、联通、智联招聘、51JOB、支付宝、淘宝、芝麻信用分、微信,甚至是央行征信数据等。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此轮针对大数据风控公司的强监管并非无迹可寻,实际上是承接了之前对“套路贷”、“高利贷”、“暴力催收”的严打。“监管层面在调查‘套路贷’时,会涉及与贷款人相关的数据追踪,那么数据从哪来?自然而然会排查到底层的数据公司。”他说道。

  爬虫是低成本获取数据的捷径,其中备受追捧的是运营商爬虫,即对通话记录的抓取。通常来讲,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数据公司可登录用户的运营商账户,抓取其常用联系人、通话号码、通话时长等信息,来验证用户的真实性,作为风控的主要维度。

  “‘爬虫’服务本身并不违规,关键在于对它的使用上。”一位大数据风控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现金贷发展黄金时期,多数网贷公司依靠运营商爬虫来做风控,爬一次大概需要1至3元,大多用在用户失联后,找他的亲朋好友催款。但如今来看,这种数据的买卖并不合规。”

  换言之,数据的安全很重要,若大数据风控公司合法经营、自建数据库,且收集、使用信息均用于产品自身的完善和研究,那么并不在监管调查范围内。“但如果非法买卖个人隐私信息,超过50条以上就算违法。”上述大数据风控公司负责人表示。

  记者还从上述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一般而言,数据贩卖的链条有三类主体,处于最顶层的往往是网贷机构,中间一级为数据代理商,最底层的则是有爬虫技术的大数据风控公司。“再往下深究的话,有些数据公司获得的未经授权的数据可能是由运营商的员工透露,或者是来自征信公司。”他称。

  监管加码,直指个人数据安全

  事实上,对于数据的监管由来已久,而近阶段的举动可以看作是又一次完善和升级。

  起初,随着线上实名注册提供个人详细信息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15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九)提出,将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修改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后来,在大众数据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2017年正式实施《网络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获取用户数据必须经过授权。

  《网络安全法》规定,未经授权爬取用户手机通讯录超过50条记录,公司法人最高可获刑3年;未经授权读取用户公积金社保记录超过5万条的,公司法人最高可获刑7年。

  但仍有不少数据公司打擦边球,非法获取或贩卖数据,目前正是在全国范围内排查这种情况。

  为了进一步肃清行业,网信办还于今年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具体实施细则。例如,起草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使用和安全监督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另外还公布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对个人信息的委托处理、共享、转让、公开披露和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进行了说明。

  “从公布的相关条例可以看到,监管在执行细则上进行了完善,有了更为具体的法律条款。”北京一位大数据公司CEO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中国版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将来临,未来行业会更加规范,数据公司很可能只服务持牌机构和银行。”

  对于网贷公司来说,风控服务的“断供”极有可能让一些长期缺乏风控能力的中小平台遭遇重创,相关业务无法开展。“之后平台必须选择合法合规的大数据征信公司,提供合法的金融服务。”上述CEO称,“除了网贷公司外,与数据公司合作的其他机构,比如消费金融公司相关业务也可能受到影响。”

  商业运营模式生变

  于数据公司而言,强监管下,对数据的获取和应用将受到约束,原有的以提供数据为主的商业运营模式将发生改变。

  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大数据服务商面临着众多挑战,一方面,隐私保护意识觉醒,监管介入,数据获取难度大增,从业门槛大幅提升,一些实力较弱、经营规范性差的大数据服务商将逐步退出市场,头部机构存在经营转型压力;另一方面,业务巨头不断在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布局,在B端转型的背景下,相继进入数据服务商领域,其综合经营优势给现有大数据服务商带来巨大压力,市场将重新洗牌。

  而从大环境来看,薛洪言还提及,消费金融行业正处于周期拐点阶段,大数据服务解决方案能否经受这轮周期调整的检验,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部分大数据公司的生存空间。

  “监管相当于给行业划了一道红线,在线内,大家都在思考业务要怎么开展,未来要怎么转型。”上述CEO说道。

  不同于此前的“得数据者得天下”,随着数据获取环节的标准化、透明化和共享化,未来数据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将从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针对性转向数据处理和应用环节,除夯实数据能力和科技能力外,还需贴近市场、贴近用户,建立综合经营壁垒。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实力较弱的大数据公司,建议调整服务模式和产品结构,从直接提供数据和解决方案转向大数据能力输出,即协助持牌机构进行大数据能力建设,不再触碰数据,专心做服务支持。基于此,有观点认为,提供标准评分卡产品和数据科学咨询能力,将成为新的商业模式。

  至于一些头部公司,则需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和前瞻经营意识,关注行业趋势变化,不断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在迭代中逐渐摆脱对传统服务模式的依赖,尽快适应新的数据环境和行业环境。“比如可以开拓一些除了金融机构之外的客户,包括航旅、物流、零售等非金融公司。”上述人士称。

责任编辑:覃肄灵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9-25 科博达 603786 26.89
  • 09-25 豪尔赛 002963 --
  • 09-25 晶丰明源 688368 --
  • 09-23 渝农商行 601077 --
  • 09-19 传音控股 688036 35.15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